导读:本文包含了快淬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射线,纳米,钕铁硼,永磁,微观,结构,论文。
快淬粉论文文献综述
张瓦利,刘薇,敖琪,王新建,吴建生[1](2006)在《快淬粉爆炸压制Nd-Fe-B永磁体的性能与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爆炸压制方法制备的快淬永磁体,其磁性能、压缩强度和密度都比相同粉料制备的粘结磁体有明显提高,其中最大磁能积(BH)max提高了30%,压缩强度bσc增加了40%。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爆炸压制磁体的粉体颗粒表面出现了局部的熔融区域与大量的微裂纹。借助于场发射扫描电镜进一步观察发现,爆炸样品粉体颗粒表面出现纳米数量级的蜂窝状组织。磁力显微镜观察表明,爆炸压制不仅保持了原始粉末细小的晶粒尺寸,还保持了原始快淬粉细小的磁畴结构,磁体粉体颗粒中存在大量的微裂纹,但是微裂纹对快淬粉爆炸压制磁体的磁性能几乎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物理分册)》期刊2006年01期)
许用华,孙爱芝,李琪,苏广春,肖耀福[2](2004)在《Nd_2Fe_(14)B/α-Fe双相快淬粉晶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88年Coehoorn等用熔体快淬方法制备出了Nd4Fe77.5B18.5非晶薄带,经晶化热处理后得到的各向同性磁粉具有明显的剩磁增强效应,即Mr>Ms/2。随后的研究指出:纳米晶粒构成的复合永磁材料出现剩磁增强效应是由于晶粒之间的交换耦合相互作用而引起的。1991年德国的Kneller等从理论上阐述了软、硬磁性相晶粒之间的交换耦合相互作用可使材料同时具有硬磁性相的高矫顽力和软磁性相的高饱和磁化强度,因此可具有很高的理论磁能积。并指出,理想的模型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晶粒尺寸为10纳米左右;晶粒形状规则、均匀;硬磁性晶粒理想平行取向;软、硬磁性相晶粒充分交换耦合。可见,为了提高纳米耦合永磁材料的磁性能,必须保证材料的晶粒在纳米尺度范围内,才能得到良好的耦合效应。与此同时,制备致密化的块状各向异性纳米耦合永磁材料,将可避免通常情况下由薄带状和粉末状材料制成粘结磁体时磁性能的损失以及各向同性永磁体磁性能不高的情形,能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磁性能。采用单辊急冷法制备了名义成分为Nd10.8Pr0.6Dy0.2Fe76.1Co6.3Ga0.2Al0.2B5.6的Nd2Fe14B/α-Fe双相快淬粉,对快淬粉进行差热分析,并将快淬磁粉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真空热处理,之后进行X射线分析和磁性能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该非晶快淬磁粉在真空条件下的晶化温度分别为为450.0℃和599.5℃,分别对应于α-Fe和Nd2Fe14B的晶化温度。在超高压(-5.0×104atm)条件下,一方面可以制备出接近理想密度的块状材料;另一方面由于压力提高了晶化温度(高于650℃),使得在高温条件下更容易控制材料的晶化组织,晶粒不容易长大。这对理想耦合组织的获得是非常有利的。(本文来源于《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4-11-01)
许用华,孙爱芝,李琪,苏广春,肖耀福[3](2004)在《Nd_2Fe_(14)B/α-Fe双相快淬粉晶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急冷法制备了名义成分为Nd10.8Pr0.6Dy0.2Fe76.1Co6.3Ga0.2Al0.12B5.6的Nd2Fe14B/α-Fe双相快淬粉,对快淬粉进行差热分析,并将快淬磁粉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真空热处理,之后进行X射线分析和磁性能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该非晶快淬磁粉的晶化温度为520.0℃和582.6℃,分别对应于α-Fe和Nd2Fe14B的晶化温度。在超高压条件下,晶化温度提高,且高于650℃。(本文来源于《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期刊2004-11-01)
许用华,孙爱芝,李琪,苏广春,肖耀福[4](2004)在《Nd_2Fe_(14)B/α-Fe双相快淬粉晶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单辊急冷法制备了名义成分为Nd_(10.8)Pr_(0.6)Dy_(0.2)Fe_(76.1)Co_(6.3)Ga_(0.2)Al_(0.2)B_(5.6)的Nd_2Fe_(14)B/α-Fe双相快淬粉,对快淬粉进行差热分析,并将快淬磁粉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真空热处理,之后进行X射线分析和磁性能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该非晶快淬磁粉的晶化温度为520.0℃和582.6℃,分别对应于α-Fe和(Nd,Pr,Dy)_2(Fe,Co)_(14)B的晶化温度。在超高压条件下,晶化温度提高,且高于650℃。(本文来源于《2004中国稀土永磁材料论坛论文集》期刊2004-11-01)
快淬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88年Coehoorn等用熔体快淬方法制备出了Nd4Fe77.5B18.5非晶薄带,经晶化热处理后得到的各向同性磁粉具有明显的剩磁增强效应,即Mr>Ms/2。随后的研究指出:纳米晶粒构成的复合永磁材料出现剩磁增强效应是由于晶粒之间的交换耦合相互作用而引起的。1991年德国的Kneller等从理论上阐述了软、硬磁性相晶粒之间的交换耦合相互作用可使材料同时具有硬磁性相的高矫顽力和软磁性相的高饱和磁化强度,因此可具有很高的理论磁能积。并指出,理想的模型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晶粒尺寸为10纳米左右;晶粒形状规则、均匀;硬磁性晶粒理想平行取向;软、硬磁性相晶粒充分交换耦合。可见,为了提高纳米耦合永磁材料的磁性能,必须保证材料的晶粒在纳米尺度范围内,才能得到良好的耦合效应。与此同时,制备致密化的块状各向异性纳米耦合永磁材料,将可避免通常情况下由薄带状和粉末状材料制成粘结磁体时磁性能的损失以及各向同性永磁体磁性能不高的情形,能进一步提高材料的磁性能。采用单辊急冷法制备了名义成分为Nd10.8Pr0.6Dy0.2Fe76.1Co6.3Ga0.2Al0.2B5.6的Nd2Fe14B/α-Fe双相快淬粉,对快淬粉进行差热分析,并将快淬磁粉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真空热处理,之后进行X射线分析和磁性能的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该非晶快淬磁粉在真空条件下的晶化温度分别为为450.0℃和599.5℃,分别对应于α-Fe和Nd2Fe14B的晶化温度。在超高压(-5.0×104atm)条件下,一方面可以制备出接近理想密度的块状材料;另一方面由于压力提高了晶化温度(高于650℃),使得在高温条件下更容易控制材料的晶化组织,晶粒不容易长大。这对理想耦合组织的获得是非常有利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快淬粉论文参考文献
[1].张瓦利,刘薇,敖琪,王新建,吴建生.快淬粉爆炸压制Nd-Fe-B永磁体的性能与结构特征[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6
[2].许用华,孙爱芝,李琪,苏广春,肖耀福.Nd_2Fe_(14)B/α-Fe双相快淬粉晶化行为研究[C].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4
[3].许用华,孙爱芝,李琪,苏广春,肖耀福.Nd_2Fe_(14)B/α-Fe双相快淬粉晶化行为研究[C].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2004
[4].许用华,孙爱芝,李琪,苏广春,肖耀福.Nd_2Fe_(14)B/α-Fe双相快淬粉晶化行为研究[C].2004中国稀土永磁材料论坛论文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