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阅读加工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加工,汉字,信息,过程,汉语,控制性,简体字。
阅读加工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赵赛男[1](2019)在《语境预测性对青年人和老年人汉语阅读中词汇加工过程的影响:眼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境预测性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信息,会对阅读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已有拼音文字研究表明,阅读过程中存在语境预测性效应,相较于低语境预测性的词,对高语境预测性词的跳读更多、注视时间更短,但是对于眼跳目标选择的影响较小。目前对于老年人语境预测性的研究尚未有一致的结果。有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在注视时间上存在更大的语境预测性效应,有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和青年人都能够有效的最大限度的利用前文的语境信息。己有的关于老年人语境预测性效应的研究同其它变量设置一起进行或采取特殊呈现范式,增加了阅读加工的难度。阅读难度会对读者特别是老年读者的阅读过程造成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控制目标词的语境预测性条件,采取正常的呈现方式以及更精细的数据分析方法对不同读者阅读过程中的语境预测性效应进行更加具体的研究,以探究前文语境信息对汉语阅读加工过程的具体影响。本研究包含两个实验。实验一通过控制双字词目标词的语境预测性,采用2(年龄:青年,老年)X 2(预测性:高预测性,低预测性)混合实验设计,探究前文语境信息对不同年龄读者阅读过程的影响。采用60组实验句,利用EyeLink 1000 Plus桌面式眼动仪记录30名青年人和30名老年人阅读时眼动轨迹。结果发现:预测性主效应显着,相较于低预测性的词,读者对高预测性词的跳读更多,首次通过注视时间更短,视入眼跳距离更短。预测性和年龄交互作用显着,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在不同预测性条件下的注视时间差异更大。实验二采用更易进行加工的单字目标词,同样控制预测性,采用相同的实验范式和仪器,进一步探究在副中央凹加工难度降低的情况下,老年人是否会在副中央凹加工过程中表现出预测性效应优势。共62组实验句,青年和老年被试各40名。结果发现:在跳读上未发现预测性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在总注视时间上交互作用显着,老年人在不同预测性条件下的注视时间差异更大。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获得以下结论:(1)在汉语阅读过程中,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采取的是一种更加谨慎的阅读策略。不同年龄组读者在阅读加工过程中存在着质的差别。(2)在汉语阅读过程中,语境预测性不仅会影响首次通过阅读中的注视时间,还会影响眼跳目标的选择。(3)同青年人相比,老年人在汉语阅读过程中更加依赖于语境预测性信息,以优化阅读策略。但老年人的这种语境预测性效应优势(同青年人相比)存在条件限制,当加工的内容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困难时,这种优势会减弱甚至消失。(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范阳[2](2018)在《简繁体字阅读加工过程眼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是基于在海峡两岸与香港地区近年来更加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互动的时代背景之下,建立在汉字的阅读加工的相关领域之下,对大陆地区简体字日常使用者阅读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加工过程之异同所进行的一次探索。学界对于汉字识别的理论集中在是优先整体加工还是优先部件加工,部件部分的方位是否会影响阅读加工的过程,部件与整字对于汉字识别所产生的作用等等,而对于句子的阅读加工集中在语境对于句子的阅读加工所产生的帮助。本研究基于这样的理论及争议点,进行了以简体字日常使用者为实验研究对象的阅读简体字和繁体字的眼动实验,以寻求其在加工简体字与繁体字的过程中,使用的阅读加工偏好策略。在实验的记录与分析过程中,本研究使用眼动仪作为实验器材,创新性地提出了繁体字与简体字转化五大类型,并采纳多个眼动指标来综合分析被试者的阅读加工历程,辅助正确率的计算来规范被试者的行为。本研究发现简体字日常使用者在阅读加工繁体字时遇到的难度显着高于简体字,且采用的阅读加工策略更偏向于部件优于整字。在句子的阅读加工过程中,被试者在处理包含繁体关键字的句子时需要更多的总体阅读时间和回视,即繁体关键字与语境共同产生了影响。但是实验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部件阅读加工优先顺序,且发现被试者在汉字部件的关注点和句子的信息关注点上呈现较大的差异化。(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苏衡[3](2018)在《中文阅读中的词汇视觉编码与字词加工过程:眼动研究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学位论文包含叁项研究,旨在通过考察预视阶段和注视阶段内的字词加工过程特点,以探讨中文阅读中的字词加工机制问题。研究一采用两项消失文本实验考察中文阅读中读者在预视和注视阶段内对双字词进行视觉编码是基于汉字单元还是词汇单元的问题。实验一采用2(延迟时间:0msvs60ms)×4(消失方式:不消失vs词n+1上左侧字消失vs词n+1上右侧字消失vs词n+1消失)混合设计,操控词n+1上字词消失方式及其延迟时间,结果发现,注视词n时,词n+1上不同位置的汉字及时消失(延迟时间为0ms)都影响总阅读时间,且左侧字消失的句子阅读时间长于右侧字消失条件,词n+1整词消失对阅读的影响程度甚于两个单字分别消失的条件;延迟时间为60 ms时,词n+1上的左侧字消失不再影响总阅读时间,而词n+1上的右侧字消失仍会影响总阅读时间,说明对词n+1上两个汉字视觉编码所需的时间并不相同。实验二采用2(延迟时间:0msvs60 ms)×4(消失方式:不消失、词n上注视字消失、词n上非注视字消失、词n消失)混合设计,操控词n上字词消失方式及其延迟时间。结果发现,注视词n时,词n上不同位置的汉字及时消失对总阅读时间的影响程度完全一致,说明词n上汉字视觉编码不受消失汉字的具体位置与消失汉字的数量的调节;延迟时间为60ms时,各消失条件都不影响总阅读时间,说明词n上不同汉字的视觉编码同时完成。综合两项实验结果可见,读者在预视阶段内主要基于汉字单元编码视觉信息;注视阶段内基于整词单元编码视觉信息。研究二采用掩蔽范式,通过观察消除对注视词右侧汉字预视加工对词频效应和预测性效应的影响,考察预视中的汉字加工影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词汇加工的特点。实验叁采用2(呈现条件:控制条件vs词n右侧掩蔽条件)×2(词n词频:高频vs低频)完全被试内设计,实验四采用2(呈现条件:控制条件vs词n+1右侧掩蔽条件)×2(目标词词频:高频vs低频)的被试内设计,实验五采用2(呈现条件:控制条件vs双字n+1右侧掩蔽条件)×2(目标词词频:高频vs低频)的被试内设计。贝叶斯统计结果发现,这叁种掩蔽条件均不影响词频效应,说明对预视中的汉字加工并不影响词汇层面上的自下而上加工,也说明中文读者对词n+1处汉字的预视加工达不到词汇水平。实验六采用3(呈现条件:控制条件vs词n右侧掩蔽条件vs词n+1右侧掩蔽条件)×2(目标词汇的预测性:高预测性vs低预测性)的完全被试内设计,考察剥夺预视加工的掩蔽条件、提示词n+1右侧边界的掩蔽条件对预测性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剥夺预视加工完全消除预测性效应,提示词n+1右侧边界减少预测性效应,说明对预视中的汉字加工影响自上而下的词汇加工过程,对词汇的预期加工是中文读者切分词n+1的参考线索。综合而言,研究二说明预视中的汉字加工以不同的模式影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词汇加工过程。研究叁包含两项实验(实验七和实验八),均采用边界范式,考察注视阶段内词内字序编码(字序编码是汉字层面上的加工)对词频效应和预测性效应的影响,以探讨注视阶段的汉字加工对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词汇加工的影响特点。实验七采用2(目标词汇呈现方式:控制条件vs注视中词内字序颠倒条件)×2(目标词词频:高频vs低频)完全被试内设计,考察注视中词内字序颠倒对词频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注视中词内字序颠倒条件导致词频效应消失,说明注视中词内字序编码影响该阶段内的自下而上词汇加工。实验八采用3(目标词汇呈现方式:控制条件vs注视中词内字序颠倒条件vs全程词内字序颠倒条件)×2(目标词预测性:高预测性vs低预测性)完全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全程词内字序颠倒条件下对目标词的加工时间显着大于控制条件,小于注视中词内字序颠倒条件,两个非控制条件都不影响预测性效应,这意味着词汇加工并不严格依赖于词内字序编码,注视中汉字顺序编码不影响自上而下的词汇加工。综合而言,研究叁说明注视中的汉字加工以不同的模式影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词汇加工过程。综合叁项研究的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中文阅读中存在汉字单元的视觉编码过程;中文阅读中的双字词加工可被区分成汉字加工和词汇加工两个环节,在预视加工阶段,汉字及词汇加工促进了自上而下的词汇加工,中文读者对词n+1的预视加工未达到词汇水平,中文读者主要依赖于自上而下的加工在预视阶段切分词n+1;注视阶段内,汉字水平的加工能够影响词汇水平上的自下而上的加工,中文阅读中随着加工深入读者对词内汉字顺序编码的依赖变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4-25)
陈开池[4](2017)在《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信息加工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外学者越来越注重有声思维实验法对阅读理解过程的研究。我国也有学者展开一些关于中文阅读理解过程读者心理认知特点的有声思维实验研究,但是对于英语作为外语的阅读理解过程微观层面的有声思维实验研究尚很少。因此,通过有声思维实验法来研究英语阅读理解的认知过程仍然大有可为。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声思维实验法,通过实验记录转录得来的数据分析,来进一步讨论高中生在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过程及其加工类型对阅读成绩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1)大部分高中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要么只进行信息的追随建构整合,要么只进行恢复建构整合,少部分高中生进行两种信息加工整合的交替,即追随建构整合与恢复建构整合交替进行;(2)不同种信息加工过程对阅读理解的成绩影响不同,只进行追随建构整合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成绩最差,只进行恢复建构整合的学生成绩居中,进行两种整合交替的学生成绩最好。根据研究所得结论,本研究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不足展开探讨,提出焦点式阅读训练方法,旨在增进学生阅读的技巧,提高阅读成绩,为阅读教学的改革服务。(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7-03-22)
郭盛男[5](2015)在《汉语阅读中词汇通达的双加工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阅读理解的实际以及词汇通达对个体获得单词意义的重要性,本研究主要考察句中关键词汇的语义通达过程。传统的句子加工理论认为,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是不同的过程。相关的ERP研究也表明,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是独立表征的。根据近年来语义P600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大脑在加工不同句式时出现的ERP模式会受到自动加工和控制性加工的结合方式的调节。本研究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运用ERP技术对句子理解过程进行连续地测量,探究语言理解中的自动加工和控制性加工过程。创新性地设置了一个由反义动词置换构造的语义违反句式,并应用双加工模型对其诱发出的N400-P600双效应加以解释,使我们对句子的加工过程有了新的认识,既是对当前句子加工理论的补充,同时也为语义P600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研究方法:首先对被试进行分类,按照工作记忆刷新功能(高、低)分为两组,考察不同类型被试在加工叁种不同类型的句式(正确、反义、无关)时的脑电活动模式。实验句子材料被切分成词,并逐屏呈现,在被试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软件会分别记录下行为和脑电数据,以供后期进行离线分析。研究结果:对于N400而言,中线电极和两侧电极的分析结果均显示句子类型的主效应显着,叁种实验条件下的平均波幅:正确句式<反义句式<无关句式。对于P600而言,除了发现中线电极和两侧电极句子类型的主效应显着(反义句式和正确句式所引起的波幅差异显着,反义句式>正确句式;无关句式与前两者的差异均不显着)外,两侧电极的分析结果还显示被试分组的主效应呈边缘显着(工作记忆刷新功能高分组被试的波幅大于低分组)。由总体分析得知,反义句式所诱发的脑电模式(N400-P600双效应)更为复杂,进一步对其分析发现,两个时间窗口上的中线电极和两侧电极分析得出了一致的结果(两组被试间没有显着差异)。研究结论:反义动词置换所形成的语义违反可以引发N400-P600效应,证明了句子理解中双加工过程的存在;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高低对阅读理解的双加工进程有一定影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04-01)
乔佳佳,莫雷,王雨函,田一甲,张婷[6](2013)在《文本中“神秘人物”对记叙文阅读加工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移动窗口技术和探测词再认技术,探讨文本中出现的身份信息不明确的人物(神秘人物)对读者阅读加工过程的影响。实验1对Love,McKoon和Gerrig(2010)实验中的探测信息的位置进行调整,探测词不与神秘人物出现在同一句中,两者间隔一句填充句,以探讨神秘人物的信息是否在工作记忆中形成了阅读焦点,从而对后续阅读过程产生影响。实验2进一步探讨将神秘人物出现句推进长时记忆后,神秘人物是保持在工作记忆中,还是已被推进了长时记忆,但是保持易感性更容易得到恢复。实验结果表明:(1)神秘人物出现后,在随后的阅读中会在工作记忆中维持较高的关注度,影响对后续材料的加工过程;(2)神秘人物出现句被推进长时记忆后,神秘人物也进入长时记忆,但仍然具有较高的通达性,更容易被相关信息所激活恢复。(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肖仙乐[7](2011)在《叙事语篇时间转换对第二语言学习者阅读理解加工过程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篇阅读的信息认知加工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心理语言学的研究热点。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读者在叙事语篇阅读过程中至少表征了关于事件五个维度的信息,即时间、空间、主角、因果和意图。然而,研究者们对时间维度的研究非常少,这与时间信息在日常交流和语篇阅读中的重要性极不相称。迄今为止,国内外语言学界的研究者针对时间信息在第二语言学习者语篇阅读理解中的作用的研究更是极度缺乏。鉴于此,本研究展开关于叙事语篇时间转换对第二语言学习者阅读理解加工过程影响的研究。研究主要针对大学阶段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叙事性语篇阅读过程中提取语篇先前信息这一加工过程,旨在揭示叙事语篇时间转换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提取先前信息能力的影响。借鉴现存阅读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作者提出以下假设:1)阅读过程中,叙事语篇时间转换会导致第二语言学习者提取先前信息准确度降低;2)叙事语篇时间转换会导致第二语言学习者提取先前信息速度减慢。为了验证这两个假设,研究者设计了与之相关的两个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实验,分别从读者提取先前信息的准确度和速度两个方面考察叙事语篇时间转换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加工语篇信息的影响。两个实验的被试为宁波大学英语专业叁年级学生。实验1采用探测词再认的研究范式,运用移动窗口技术,考察第二语言读者对语篇时间转换后探测词的再认准确度。结果表明,叙事语篇时间转换导致第二语言读者记忆先前信息的准确度降低。实验2采用照应句时间测量法的研究范式,同样运用移动窗口技术,考察第二语言读者对语篇时间转换后照应句的阅读速度。结果表明,叙事语篇时间转换导致第二语言学习者提取先前信息速度减慢。总之,上述两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与第一语言语篇阅读研究的发现总体上相符,进一步验证了强印象假设和事件标记模型理论的普遍性。本研究所得结论在理论、研究方法以及教学实践上都对中国的第二语言语篇阅读及英语语言教学有所贡献。理论上,本研究揭示了叙事语篇时间转换对第二语言语篇加工影响的本质,不仅能丰富和发展当前语篇信息加工理论而且能为第二语言语篇阅读信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进而有助于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语篇阅读和语言理解理论。在研究方法上,把第一语言语篇阅读研究中广泛运用的实时测量方法,如阅读时间法和探测词再认技术,运用到第二语言语篇阅读加工过程研究中,拓宽了第二语言阅读研究的方法论视角。在教学方面,本研究表明教或学的重心应该放在理解发生的过程上,这对二语习得和英语教学都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1-01-12)
何先友[8](2010)在《一部反映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系统研究与原创性理论的力作——《文本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研究》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本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研究-我国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与实验》一书在系统总结和分析国际心理学界关于文本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研究主要成果的基础上,对西方的建构主义理论、最低限度假设理论与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叁大阅读理论进行整合,提出了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的基本设想,并开展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这是一部展现了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文本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与理论创新的佳作。(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0年06期)
薛锦[9](2009)在《浅析二语英语阅读的认知加工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41汉语母语大学生为被试,通过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来考察二语英语字词解码、阅读流畅性和阅读理解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英语字词解码受到单词规则性的影响,阅读理解是多层次认知加工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期刊2009年22期)
王瑞明,莫雷,吴俊,崔磊[10](2007)在《文本阅读中背景信息的加工过程:激活与整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移动窗口技术和眼动技术探讨了文本阅读中当前信息跟背景信息的具体加工过程。被试为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92名。实验1使用移动窗口技术,计算机屏幕上每次只呈现一个句子,让被试自己按键逐句进行阅读,通过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探测词的再认反应时间和不同实验条件下目标句的阅读时间来探讨文本阅读中信息加工的具体过程。实验2使用眼动技术在一种更自然的情境中通过分析不同实验条件下眼动指标的差异来进一步探讨文本阅读中信息加工的具体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背景信息的加工过程包括激活和整合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相互独立但又紧密联系,激活是整合发生的前提,有整合必先发生激活,但激活发生后并不一定会发生整合;文本阅读过程中读者阅读时间的延长主要发生在整合阶段。(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阅读加工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是基于在海峡两岸与香港地区近年来更加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互动的时代背景之下,建立在汉字的阅读加工的相关领域之下,对大陆地区简体字日常使用者阅读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加工过程之异同所进行的一次探索。学界对于汉字识别的理论集中在是优先整体加工还是优先部件加工,部件部分的方位是否会影响阅读加工的过程,部件与整字对于汉字识别所产生的作用等等,而对于句子的阅读加工集中在语境对于句子的阅读加工所产生的帮助。本研究基于这样的理论及争议点,进行了以简体字日常使用者为实验研究对象的阅读简体字和繁体字的眼动实验,以寻求其在加工简体字与繁体字的过程中,使用的阅读加工偏好策略。在实验的记录与分析过程中,本研究使用眼动仪作为实验器材,创新性地提出了繁体字与简体字转化五大类型,并采纳多个眼动指标来综合分析被试者的阅读加工历程,辅助正确率的计算来规范被试者的行为。本研究发现简体字日常使用者在阅读加工繁体字时遇到的难度显着高于简体字,且采用的阅读加工策略更偏向于部件优于整字。在句子的阅读加工过程中,被试者在处理包含繁体关键字的句子时需要更多的总体阅读时间和回视,即繁体关键字与语境共同产生了影响。但是实验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部件阅读加工优先顺序,且发现被试者在汉字部件的关注点和句子的信息关注点上呈现较大的差异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阅读加工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赵赛男.语境预测性对青年人和老年人汉语阅读中词汇加工过程的影响:眼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9
[2].范阳.简繁体字阅读加工过程眼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3].苏衡.中文阅读中的词汇视觉编码与字词加工过程:眼动研究证据[D].浙江大学.2018
[4].陈开池.高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信息加工过程[D].福建师范大学.2017
[5].郭盛男.汉语阅读中词汇通达的双加工过程研究[D].东南大学.2015
[6].乔佳佳,莫雷,王雨函,田一甲,张婷.文本中“神秘人物”对记叙文阅读加工过程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3
[7].肖仙乐.叙事语篇时间转换对第二语言学习者阅读理解加工过程影响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1
[8].何先友.一部反映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系统研究与原创性理论的力作——《文本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研究》简介[J].心理科学.2010
[9].薛锦.浅析二语英语阅读的认知加工过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10].王瑞明,莫雷,吴俊,崔磊.文本阅读中背景信息的加工过程:激活与整合[J].心理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