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泥石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泥石流,栖霞市,陇南,黄土高原,灾害,技术,香山。
泥石流论文文献综述
韩兵兵,彭启园,侯云龙,万宝峰[1](2019)在《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泥石流防治研究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降雨集中,暴雨频发,地质条件复杂,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其中,泥石流灾害分布广,爆发频繁,危害严重。我国泥石流研究已有60多年的历史,但区域的差异性、泥石流种类的多样性和泥石流形成、运动和堆积过程的复杂性,给泥石流防治工程的勘察、设计造成了诸多不便。本研究扼要总结我国60多年来的泥石流研究成果,为西北黄土高原区、陇南山地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借鉴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叁峡生态环境监测》期刊2019年04期)
侯云龙,胡帅军,彭启园,许俊凯,吴秀刚[2](2019)在《黄土沟壑区泥石流易发性分析——以兰州老狼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沟壑区是泥石流灾害的高发地带。由于泥石流灾害具有高速、突发性,常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安全事故。因此,黄土沟壑区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泥石流易发性定量评价的各种方法多是基于数学模型,没有考虑运动过程的物理特性。基于简单摩擦规律和流动方向算法的Flow-R经验性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物理特性。本文利用该模型对兰州市老狼沟流域内泥石流易发性进行分析,研究该区内仅受降雨影响的洪水易发性概率、仅受崩塌或滑坡影响及二者共同影响的泥石流易发性概率,发现崩塌和滑坡形成的松散堆积物是主要的泥石流物源。其次,分析了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精度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证明10 m分辨率的DEM是正确评价该流域内泥石流易发性的基础数据。最后分析了不同启动坡度阈值下的泥石流易发性,揭示了该参数主要以识别出不同潜在源区的方式影响泥石流的易发性概率,还发现不同的运动模拟方式对泥石流的运动距离和易发性影响巨大。研究结果对更精准的泥石流评价和制定相应的工程治理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对类似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叁峡生态环境监测》期刊2019年04期)
房金鹏,权赫春[3](2019)在《延边州地区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延边州地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高程、坡度、坡向、降雨量、河流、地层岩性6个致灾因子,以延边州327个泥石流灾害点作为研究的基本数据,引入信息量模型,利用ARCGIS软件,计算致灾因子各状态等级下的信息量,以此评价该地区泥石流灾害的易发性。结果表明: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安图县北部,和龙市东部和珲春市北部,占延边州地区总面积的12%,与历史泥石流灾害点较吻合,验证了所选模型的合理性以及致灾因子选取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2期)
张生海,韩明智,高松,白莹[4](2019)在《栖霞市生木树泥石流隐患点发育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栖霞市生木树泥石流隐患点为烟台市47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1处,曾于1979年7月因暴雨引发泥石流灾害,给当地村民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以该泥石流沟流域作为研究区,并以区内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及形成泥石流的地质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等勘察成果为基础,综合分析区内泥石流发育特征、类型、形成机理、引发因素,并选取相关参数对泥石流基本特征值进行计算,为同类型泥石流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综合研究确定区内泥石流易发程度为轻度易发,现阶段泥石流沟发展阶段为发展期,泥石流灾害趋于相对稳定,但一旦遭遇暴雨至特大暴雨,可能会再次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12期)
禹信[5](2019)在《基于无人机遥感与GIS技术的泥石流灾害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一些山区常常会发生地质灾害,为了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则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其中,无人机遥感与GIS技术是最新的测绘技术,其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概述了无人机遥感技术与GIS技术,分析了泥石流灾害监测的必要性,并研究了基于无人机遥感与GIS技术的泥石流灾害监测。(本文来源于《河南建材》期刊2019年06期)
王小军,陈铭,杨航[6](2019)在《新型泥石流平均流速测量方法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泥石流流速是泥石流研究领域的重要指标,在泥石流水槽模拟实验中,现有测速方法主要针对泥石流表面流速和龙头流速。为了更好地测量泥石流断面的平均流速,提出了一种新型泥石流测速装置——圆周旋转式流速装置,通过实验对比了该装置与体积反算法、雷达测速仪法的测量效果,验证了该装置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水管冲击直接测试实验表明:该装置所测流速略小于由体积反算法所得的近似真实流速,这主要与装置本身的摩擦阻力有关,同时还证明了该装置可以达到较高的时间精度,0.2s时间段的速度值能较好地反应流体的平均流速。水槽实验的结果表明:该装置能连续测量断面平均流速,对流速随时间的变化和流体性质的变化均较为敏感,具有较好的灵敏度。(本文来源于《安阳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雪冬,叶果,李世宇,张晓军,李小龙[7](2019)在《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的泥石流易损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泥石流易损度(危害性)评价是泥石流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的泥石流易损度评价方法,采用客观的熵值法判断指标间相对重要程度,利用突变级数法计算突变级数值进行评价,方法理论基础牢固且避免了确定指标权重值的弊端.以吉林省和龙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10条泥石流易损度评价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据获取、标准化和评价过程简便,易损度等级以轻度和中度为主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该方法经过完善指标体系后可更加合理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因此,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理论的泥石流易损度评价方法是可行的、可靠的.(本文来源于《地质与资源》期刊2019年05期)
杨强,殷继艳[8](2019)在《北京香山北沟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具有周期性,本文针对北京市潜在的泥石流沟香山北沟,描述了泥石流灾害的预防现状,提出了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原则,并从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两个方面,给出了香山北沟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对策,以避免其对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今日消防》期刊2019年11期)
林策[9](2019)在《福建省永安市槐南镇某村坡面型泥石流发育特征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福建省永安市槐南镇某村坡面型泥石流发育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区域内坡面型泥石流特征的总结,分析这次小区域范围内密集出现异常坡面型泥石流原因,提出本区域内坡面泥石流除了常规泥石流应具有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物源外,其中的植被——毛竹是本次坡面型泥石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寻找适合当地山区群众房前屋后种植的经济林木。(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魏学利,陈宝成,李宾[10](2019)在《山区公路泥石流工程防治原则与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泥石流在我国西部地区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成灾方式多且危害严重,对我国山区公路建设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公路泥石流工程防治原则和模式不仅与公路工程特性有关,还与泥石流活动特征密切相关,而泥石流活动特征可采用危险性高低来衡量。结合公路泥石流活动特点和公路等级安全要求,提出基于危险性的公路泥石流工程防治原则,并在总结分析我国西部山区公路和铁路的泥石流防治经验基础上,探讨不同防治分类下公路泥石流防治模式,用以指导泥石流地区公路勘察设计与施工维护。(本文来源于《灾害学》期刊2019年S1期)
泥石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土沟壑区是泥石流灾害的高发地带。由于泥石流灾害具有高速、突发性,常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安全事故。因此,黄土沟壑区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泥石流易发性定量评价的各种方法多是基于数学模型,没有考虑运动过程的物理特性。基于简单摩擦规律和流动方向算法的Flow-R经验性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物理特性。本文利用该模型对兰州市老狼沟流域内泥石流易发性进行分析,研究该区内仅受降雨影响的洪水易发性概率、仅受崩塌或滑坡影响及二者共同影响的泥石流易发性概率,发现崩塌和滑坡形成的松散堆积物是主要的泥石流物源。其次,分析了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精度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证明10 m分辨率的DEM是正确评价该流域内泥石流易发性的基础数据。最后分析了不同启动坡度阈值下的泥石流易发性,揭示了该参数主要以识别出不同潜在源区的方式影响泥石流的易发性概率,还发现不同的运动模拟方式对泥石流的运动距离和易发性影响巨大。研究结果对更精准的泥石流评价和制定相应的工程治理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对类似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泥石流论文参考文献
[1].韩兵兵,彭启园,侯云龙,万宝峰.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泥石流防治研究现状分析[J].叁峡生态环境监测.2019
[2].侯云龙,胡帅军,彭启园,许俊凯,吴秀刚.黄土沟壑区泥石流易发性分析——以兰州老狼沟为例[J].叁峡生态环境监测.2019
[3].房金鹏,权赫春.延边州地区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J].山西建筑.2019
[4].张生海,韩明智,高松,白莹.栖霞市生木树泥石流隐患点发育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评价[J].山东国土资源.2019
[5].禹信.基于无人机遥感与GIS技术的泥石流灾害监测[J].河南建材.2019
[6].王小军,陈铭,杨航.新型泥石流平均流速测量方法的实验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9
[7].王雪冬,叶果,李世宇,张晓军,李小龙.基于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的泥石流易损度评价[J].地质与资源.2019
[8].杨强,殷继艳.北京香山北沟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及对策[J].今日消防.2019
[9].林策.福建省永安市槐南镇某村坡面型泥石流发育特征简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9
[10].魏学利,陈宝成,李宾.山区公路泥石流工程防治原则与模式探讨[J].灾害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