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论文-齐婧婉,杨景明,姜华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论文-齐婧婉,杨景明,姜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境,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论文文献综述

齐婧婉,杨景明,姜华[1](2019)在《环境因素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关系的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总结了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的原因,分析了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途径,研究了环境胁迫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形成的诱导机理,阐释了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生理生态机制,该研究对于揭示中药质量形成机理,提高药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郜玉钢,莫琪琪,赵岩,臧埔[2](2019)在《微生物介导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累积及在药用植物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长期与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具有多种药理、生理和生态学功能,已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化妆品、食品和农药等行业。文章重点介绍了病原菌、诱导子和内生菌介导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概况,指出利用病原菌介导植物次生代谢累积作用不持久和不安全,诱导子介导虽安全但更不持久,内生菌介导远比生物侵害因子更安全、更可控和更持久,且经济可靠效率高,应用前景更理想;同时总结了内生菌介导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主要途径,归纳了内生菌与宿主植物次生代谢的互作机制,并指出内生菌在药用植物药效成分累积中的作用机制。今后应借助高通量测序、SSH、HPLC、TLC、IR、MS和NMR等手段确定内生菌介导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途径、种类及其差异基因,再结合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单体和差异基因表达量相关分析、Unigene注释、差异基因结构分析筛选候选基因并验证其功能,综合Unigene蛋白互作网络等分析和关键酶基因作用信号通路,确定内生菌介导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累积的分子机制。(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冉[3](2019)在《茉莉酸调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昆虫互作中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茉莉酸激素分子广泛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应对胁迫的响应。当植物在特定的生长发育阶段或受外界环境因子的胁迫时,植物会合成大量的茉莉酸,有活性的茉莉酸分子被茉莉酸共受体所识别,从而激活了茉莉酸下游的响应。植物很多次生代谢化合物被报道都是由茉莉酸信号途径所调控。这些次生代谢化合物种类繁多并且存在组织和物种特异性,我们通过拟南芥、烟草和油棕等研究了次生代谢化合物在植物—昆虫互作中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调控机制。发现1)次生代谢产物存在功能保守性。不同物种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都参与了植物对烟粉虱的抗性,这些萜类物质都是由茉莉酸响应的MYC2转录因子直接调控,并且烟粉虱和其传播的双生病毒之间互惠共生关系是建立在抑制植物MYC2基因的基础上;2)次生代谢产物存在功能特异性。油棕开花时产生的挥发性物质甲基胡椒酚可以特异的吸引油棕象甲进行传粉;而烟草开花时产生的苄基丙酮也同样吸引传粉昆虫,并且由茉莉酸间接调控;3)物种特异的次生代谢产物存在调控的特异性。尼古丁仅在烟草的根部合成,野生烟草中生物钟相关蛋白ZTL通过影响JAZ-MYC2模式调控了尼古丁合成的节律性和植物的抗虫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9-19)

张亚琴,李思佳,邓秋林,文秋姝,付羽萍[4](2019)在《化肥与植物生长延缓剂配施对麦冬产量形成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缓解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栽培上滥用多效唑的现状,本研究在绵阳叁台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探究在微调配方肥的基础上,对比施用多效唑(PP333,2.5 g·L~(–1))、烯效唑(S3307,2 g·L~(–1))和甲哌鎓(DPC,0.05 g·L~(–1))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麦冬农艺性状、产量、总皂苷和总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中配方肥用量的浮动对麦冬生长无显着影响(P> 0.05),施用延缓剂能增加麦冬产量(甲哌鎓除外)。与清水对照相比,施用多效唑和烯效唑麦冬干物质产量分别增加了约37.03%和16.65%;施用烯效唑麦冬总多糖含量显着增加约25.45%(P <0.05),多效唑和甲哌鎓次之;3种延缓剂均显着降低了麦冬总皂苷含量。麦冬农艺性状与干物质产量、总多糖、总皂苷含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效唑和烯效唑主要通过降低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促进麦冬营养根膨大来增加麦冬的干物质产量。经灰色关联度–DTOPSIS综合评价分析发现,最佳生产措施为追肥时施用氮肥1 382.4 kg·hm~(–2)、磷肥6 004.8 kg·hm~(–2)、钾肥1 252.8 kg·hm~(–2),配合喷施烯效唑。在麦冬生产上通过施用烯效唑可以在不损害农户利益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多效唑施用带来的危害。(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孔阳,马养民,王佳运,易军军,王丽红[5](2019)在《一株烟曲霉抗植物病原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株烟曲霉属白花夹竹桃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对其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共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是alternariol(1),4-acetylaminobutyric acid(2),monomethylsulochrin(3),succinic acid(4),cyclo-(Ala-Val)(5),homogentisic acid(6)。化合物1对白菜黑斑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葡萄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1.8%、89.1%和90.6%,大于阳性对照;对番茄灰霉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为86.6%和84.3%,与阳性对照相当;对供试的4种细菌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整体效果优于阳性对照。本研究为研制新型微生物来源的杀菌剂和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元超,郭玉华,张影波,胡璇,王丹[6](2019)在《一株植物内生真菌Epicoccum nigrum 14one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分离自地衣Leptogium masiaticum的一株内生真菌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 14on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获得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确证,分别鉴定为1个生物碱化合物fusaricide (1),7个苯并呋喃类化合物epicoccone B (2),4,6-dihydroxy-5-methoxy-7-methyl-1,3-dihydro isobenzofuran (3),5-methyl-epicoccone B (4),3,6,7-trihydroxy-5-methoxy-4-methylisobenzo furan-1(3H)-one (5),3-methoxyepicoccone B (6),2,3,4-trihydroxy-6-(hydroxymethyl)-5-methylbenzyl-alcohol (7),isoochracinic acid (8)和3个epicoccolide类化合物epicocconigrones A (9),epicoccolide B (10),epicocconigrones B (11)。化合物1,9和10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该研究结果显示该地衣内生菌株具有开发为微生物源杀菌剂的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陈曦[7](2019)在《两株植物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较低的毒性等特点,在成药潜力方面具有化学合成药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对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深入研究,微生物资源的重复筛选问题日渐突出,新活性成分的发现几率逐渐降低。因此,开拓新的微生物资源,从特殊生境微生物中寻找新颖结构的活性物质成为天然药物研究的重要领域。动植物来源内(共)生微生物能够产生结构新颖、活性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成为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本学位论文对两株植物内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W-1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sum IFB-WQ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Alternaria sp.W-1是从中国威海海域的海带(Laminaria japonica)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真菌,该菌株采用液体发酵,其发酵液经乙酸乙酯萃取得粗浸膏20g。C globosum IFB-WQ是从传统药用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真菌,该菌株采用固体发酵,其固体发酵产物经正丁醇萃取得粗浸膏17g。上述两株内生菌的发酵产物粗浸膏分别经硅胶柱层析初步分离,得到各极性组分;再分别以1H-NMR谱和TLC示踪,综合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组分的追踪分离纯化,结果从Alternaria sp.W-1中分离获得5个化合物(1~5),从C.globosum IFB-WQ中分离获得5个化合物(3和6-9)。采用高分辨质谱、1D和2D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技术及文献比对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上述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6-iso-tricycloalterarene 6a(1),tricycloalterarene 6a(2)、uracil(3)、5-methyluracil(4)、lumichrome(5)、Chaetoglobosin E(6)和Chaetoglobosin Vb(7)。其中,化合物1和2为tricycloalterarene类化合物,化合物1是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化合物6和7为细胞松弛素类化合物;化合物3同时从菌株Alternaria sp.W-1和C.globosum IFB-WQ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和9的结构有待进一步鉴定。本学位论文还采用MTT法测定了化合物2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发现,化合物2对SMMC-7721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在浓度为100 μg/mL时其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为44.95%,而阳性对照顺铂的IC50值是8.64 μg/mL。细胞松弛素类化合物是结构类型丰富、生物活性多样的一类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我们前期实验发现,该类化合物除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等具有明显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它们还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细胞(MPP+损伤的PC12细胞)和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neonatalhypoxie-ischemic encephalopathy,NHIE)模型细胞(OGD模型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具有显着的神经保护活性。细胞松弛素类化合物是一类神经保护剂,在PD和NHIE等治疗药物研制方面极具研究开发潜力。tricycloalterarene类化合物也是一类结构类型丰富的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我们前期实验发现,该类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具有明显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其中TCA 3a对SMMC-7721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与诱导细胞G1期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相关。tricycloalterarene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研究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继续进行这两类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和药理活性研究,发掘结构新颖、活性突出的化合物,可为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4-05)

杜尚广,盛文涛[8](2018)在《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植物组培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讨论了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法提高次生代谢产物的方法,并展望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产次生代谢物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园艺与种苗》期刊2018年11期)

张妍,孟丽君,赵华[9](2018)在《植物不需要的 人类非常需要》一文中研究指出代谢组学插上了大数据的翅膀后,也将像基因组学一样展示无限潜力。昨日,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哈里·克利 (Harry Klee)、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亚等在内的10多位科学家云集深圳市大鹏新区,共同探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奥秘。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18-11-01)

刘立平,王天强,周林宗[10](2018)在《苔藓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利用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苔藓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由苔藓植物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其中苔类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有萜类、联苄和二联苄,藓类次生代谢物主要为黄酮。苔藓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调节植物生长、抑菌、昆虫拒食、抗肿瘤及其他多种药用活性。就苔藓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生物活性、未来应用及开发方向进行综述,为未来苔藓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依据,同时也加快苔藓次生代谢产物的有效开发。(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8年10期)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长期与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具有多种药理、生理和生态学功能,已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化妆品、食品和农药等行业。文章重点介绍了病原菌、诱导子和内生菌介导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概况,指出利用病原菌介导植物次生代谢累积作用不持久和不安全,诱导子介导虽安全但更不持久,内生菌介导远比生物侵害因子更安全、更可控和更持久,且经济可靠效率高,应用前景更理想;同时总结了内生菌介导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主要途径,归纳了内生菌与宿主植物次生代谢的互作机制,并指出内生菌在药用植物药效成分累积中的作用机制。今后应借助高通量测序、SSH、HPLC、TLC、IR、MS和NMR等手段确定内生菌介导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途径、种类及其差异基因,再结合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单体和差异基因表达量相关分析、Unigene注释、差异基因结构分析筛选候选基因并验证其功能,综合Unigene蛋白互作网络等分析和关键酶基因作用信号通路,确定内生菌介导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累积的分子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论文参考文献

[1].齐婧婉,杨景明,姜华.环境因素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关系的研究现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2].郜玉钢,莫琪琪,赵岩,臧埔.微生物介导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累积及在药用植物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南方农业学报.2019

[3].李冉.茉莉酸调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昆虫互作中的功能[C].中国第九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4].张亚琴,李思佳,邓秋林,文秋姝,付羽萍.化肥与植物生长延缓剂配施对麦冬产量形成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5].孔阳,马养民,王佳运,易军军,王丽红.一株烟曲霉抗植物病原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J].东北农业科学.2019

[6].元超,郭玉华,张影波,胡璇,王丹.一株植物内生真菌Epicoccumnigrum14one次生代谢产物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9

[7].陈曦.两株植物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扬州大学.2019

[8].杜尚广,盛文涛.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因素[J].园艺与种苗.2018

[9].张妍,孟丽君,赵华.植物不需要的人类非常需要[N].深圳商报.2018

[10].刘立平,王天强,周林宗.苔藓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利用与开发[J].云南化工.2018

标签:;  ;  ;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论文-齐婧婉,杨景明,姜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