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变迁论文_卢洪友,潘星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环境变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环境,黑龙江,地区,边疆,白洋淀,辽东,盟旗。

生态环境变迁论文文献综述

卢洪友,潘星宇[1](2019)在《建国以来生态环境财政理论及制度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生态环境财政理论与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碎片化到逐步规范化的演变历程。从理论演进脉络看,中国生态环境财政理论主要是围绕着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范围及方式展开的,经历了从政府到市场,再由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演变历程。从制度演进脉络看,主要是围绕着财政收入、支出、转移支付叁个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展开的,经历了从财政制度体系中几乎看不到"生态环境因素",到持续扩大"生态环境因素"在财政制度体系中的作用范围和力度的渐进式演变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地位的大幅提升,生态环境财政理论和制度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但总体上看,适应新时代的生态环境财政理论体系与制度体系尚未形成,实现生态环境财政治理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本文来源于《地方财政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魏影[2](2019)在《清代黑龙江移民与生态环境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多样,森林、草原、耕地、石油、煤炭等资源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清一代,大量迁入的移民在为黑龙江开发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水土流失、森林生态退化、生物资源减少和草原沙漠化已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可持续(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0-14)

张丽丹[3](2019)在《人力作用下白洋淀生态环境变迁及治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白洋淀地处华北平原中部,诸多河流均汇入其中,每到雨季导致河流水位上涨,加剧河流泛溢危害。由于人力作用下,当前白洋淀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污染和破坏,严重影响到生态平衡,成为加剧洪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此,本文就人力作用下的白洋淀地区生态环境变迁进行分析,了解白洋淀缺水和污染问题,提出合理的环境治理措施,以便于改善白洋淀地区的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23期)

杨筑慧,王欢[4](2019)在《西南边地生态环境变迁管窥:基于大象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象属长鼻目,是陆栖哺乳类最大体型动物,对生存环境变迁较为敏感。远古时期曾广泛栖息于中国大江南北,现野生象群仅存于云南西南部一隅。象也与当地民族的社会文化生活勾连在一起,体现于日常生活与精神生活诸多方面以及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映照着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与自然的互动关系。然而,自明清以来,随着中央王朝对西南边地的开发、大象作为战争工具的使用、外来人口的大量进入以及橡胶、甘蔗、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导致大象栖息地逐渐萎缩,加之偷猎以获取象牙等因,以至于晚清至民国后,大象在这一地区濒临绝迹,仅在西双版纳、南滚河一带偶见到,这种情况持续至今。以大象为视角,可以了解一定区域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变迁,同时也反思人与自然如何共处相宜以及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互构,这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尤显重要。(本文来源于《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赵春兰[5](2019)在《清代东北地区环境史研究的新探索——《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研究》读后》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进入21世纪后,我国工业飞速发展,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渐严峻,学术界在研究当代环境问题的同时,也探寻历史时期我国的环境问题,希望从中汲取经验。在这一学术研究热潮中,陈跃先生关注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史,其学术专着《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研究》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结项成果,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7年5月出版。该书不仅把清代东北历史地理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而且对环境变迁史研究也作了有益探索和开拓。(本文来源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刘合波,文静[6](2019)在《叁线建设时期中国对资源、人口的动员与生态环境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环境史开辟了跨冷战史和环境史领域的新研究,也为考察冷战时期新中国的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阈。冷战时期,新中国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作出了实施叁线建设的决策,通过大规模的人口与资源动员,完成了西部地区的工业布局。大规模的人员迁移及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带来了生态空间的转换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扰动,进而导致了环境的变迁。冷战背景下的环境问题,美苏等国家也同样存在,这些都是冷战环境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来源于《济宁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改革开放四十年化解社会矛盾经验研究"课题组[7](2019)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生态环境领域矛盾变迁及应对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生态领域矛盾随着改革步伐的迈进呈现多种形态。党和国家在如何妥善处理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上,一直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之中。回顾四十年来的五个发展阶段,生态领域矛盾在不同时期都有其显着特点。揭示各阶段的矛盾形态,深挖矛盾产生及其演变的原因,剖析生态领域矛盾的基本特征,总结生态领域矛盾的应对经验,对于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建成美丽中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包莲,魏来[8](2019)在《论郭尔罗斯游牧经济变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郭尔罗斯曾是理想的游牧之地,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清朝实行移民开垦,迫使郭尔罗斯从传统游牧经济转变成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式,由此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积极进行生态治理,实现绿色发展已成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目标和首要任务。(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9年01期)

孙绍祥,陈星宇[9](2018)在《荒山变青山 沙滩变绿洲 河滩变赛场——改革开放四十年东川生态环境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40年,也是东川发展巨变的40年。自改革开放以来,东川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面对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和经济发展落后的困难,始终坚持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严格问责、终身追责,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经过四十年的努力,贫穷落后的边陲铜都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荒山变青山、沙滩变绿洲、河滩变赛场。(本文来源于《实践与跨越》期刊2018年04期)

陈隆文[10](2018)在《李德楠着《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建设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工是指治理江河等水利工程的总称,尤其是指治理黄河、运河等国家层面的大型水利工程。李德楠博士《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建设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7月)一书所探讨的明清时期"黄运地区",大体以开封府为顶点,东北至东昌府,东南至淮安府,是由古今两条黄河与京杭运河组成的近似叁角形的地区,地跨今苏鲁豫皖四省。该地区历史上深受黄河、运河的影响,且黄运关系错综复杂,受人类活动干扰明显,生态环境变化剧烈,因此选择"黄运地区"进行长时段的历史考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运河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生态环境变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黑龙江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多样,森林、草原、耕地、石油、煤炭等资源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清一代,大量迁入的移民在为黑龙江开发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水土流失、森林生态退化、生物资源减少和草原沙漠化已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可持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环境变迁论文参考文献

[1].卢洪友,潘星宇.建国以来生态环境财政理论及制度变迁[J].地方财政研究.2019

[2].魏影.清代黑龙江移民与生态环境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3].张丽丹.人力作用下白洋淀生态环境变迁及治理措施[J].智库时代.2019

[4].杨筑慧,王欢.西南边地生态环境变迁管窥:基于大象的视角[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9

[5].赵春兰.清代东北地区环境史研究的新探索——《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变迁研究》读后[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9

[6].刘合波,文静.叁线建设时期中国对资源、人口的动员与生态环境的变迁[J].济宁学院学报.2019

[7].北京市信访矛盾分析研究中心"改革开放四十年化解社会矛盾经验研究"课题组.改革开放四十年生态环境领域矛盾变迁及应对启示[J].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19

[8].包莲,魏来.论郭尔罗斯游牧经济变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智富时代.2019

[9].孙绍祥,陈星宇.荒山变青山沙滩变绿洲河滩变赛场——改革开放四十年东川生态环境的变迁[J].实践与跨越.2018

[10].陈隆文.李德楠着《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建设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评介[J].运河学研究.2018

论文知识图

国内生态环境变迁学术论文年度...国内生态环境变迁论文分类比率...第叁主成分变迁对生态环境变迁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青藏高原生态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土地子系统各因素...松辽平原生态环境变迁分级

标签:;  ;  ;  ;  ;  ;  ;  

生态环境变迁论文_卢洪友,潘星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