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磨损特性论文_钱勇,龚红英,姜天亮,赵小云,缪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摩擦磨损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磨损,摩擦,涂层,纳米,合金,磷灰石,锤头。

摩擦磨损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钱勇,龚红英,姜天亮,赵小云,缪军[1](2019)在《利用环压试验研究低碳钢塑性成形过程中石墨烯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环压试验研究了低碳钢在塑性成形工况下的摩擦磨损特性。参考环压试验测定内径尺寸变化来校核摩擦系数,计算接触界面上的摩擦应力及分析其随行程的变化关系。并利用超景深显微镜观测磨损表面形貌,探究塑性成形摩擦过程中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在塑性成形工况下的变化趋势不同,在一定范围内符合阿蒙顿-库伦摩擦定律,塑性成形摩擦模型主要为剪切摩擦,黏着磨损机制占主导作用。滑移变形中,面接触更能真实反映材料塑性成形时的摩擦特性,而在石墨烯涂覆之后起到了磨粒磨损的作用,有效地缓解了面与面接触产生的摩擦与磨损。(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曹培,赵毅红,郑志伟,李靖,顾晓文[2](2019)在《半金属基摩擦副下氮碳共渗高碳当量铸铁干摩擦磨损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干摩擦条件下,以半金属基摩擦材料为摩擦副,研究氮碳共渗和未处理高碳当量铸铁在不同载荷和摩擦时间下的滑动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未处理的,氮碳共渗高碳当量铸铁摩擦因数高且稳定性好,耐磨性更优,尤其在大载荷、长时间情况下;未处理高碳当量铸铁在低载荷下磨损类型为粘着磨损伴随轻微的叁体磨粒磨损,高载荷下为严重的粘着磨损和疲劳剥落磨损;氮碳共渗高碳当量合金铸铁在低载荷下磨损表现为轻微的氧化物叁体磨粒磨损,高载荷下为疲劳剥落磨损。(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12期)

李新芽,邵红红,张保森,董强胜,李承龙[3](2019)在《等离子喷涂微、纳米Al_2O_3-13%TiO_2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Al_2O_3-13%TiO_2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为其在苛刻条件下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选用微米和纳米结构Al_2O_3-13%TiO_2粉末,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2种陶瓷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和纳米压痕仪对涂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利用MFT-5000型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2种涂层在室温、350℃和650℃下的摩擦磨损特性并探讨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微、纳米涂层的硬度分别为6.46 GPa和11.52 GPa,弹性模量分别为139.72 GPa和185.88GPa。温度升高,2种涂层的摩擦系数逐渐增大,磨损率先增大后减小。从常温到650℃,相比微米涂层,纳米涂层的磨损率分别降低了47.1%、58.1%和74.9%。微米涂层常温时的磨损机制主要是磨粒磨损,350℃和650℃时的磨损机制主要是脆性断裂;纳米涂层常温下的磨损机制主要是微区脆性断裂,350℃时主要是塑性变形和裂纹扩展引起的分层剥离,650℃时主要是氧化磨损和分层剥离。(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10期)

张立军,韩琳,张德潇,李增辉,张军伟[4](2019)在《载荷和纳米MoS_2添加剂含量对圆形锤头-棒料的摩擦磨损特性及其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精密下料中圆形锤头与棒料之间弧状接触面剧烈的摩擦磨损问题,借助WTM-2E型可控气氛摩擦磨损试验仪,利用GCr15钢块-45钢柱摩擦副在纳米MoS_2添加剂质量分数为0%、0.1%、0.2%、0.3%、0.4%、0.5%和0.7%等七种润滑工况下,重点对不同载荷下摩擦磨损试验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GCr15钢块磨损表面形貌,采用能量色散谱仪(EDS)分析了GCr15钢块磨损表面成分,并探讨了其润滑抗磨及自修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载荷增加,摩擦接触应力变大,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呈上升趋势,磨损表面形态由轻微磨粒磨损转变为黏着磨损.同时加入的MoS_2添加剂的质量分数并非越高越好,摩擦系数和磨损量随MoS_2添加剂质量分数的升高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且MoS_2添加剂质量分数在0.1%~0.3%范围内时减摩抗磨效果较好.通过对比不同润滑条件下摩擦副因摩擦磨损而产生的噪声、振动速度和温升,进一步定量确定出纳米MoS_2添加剂质量分数为0.1%时,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摩擦副的损耗.(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姜自超,方建华,陈波水,江泽琦,王鑫[5](2019)在《直流磁场作用下含纳米MoS_2润滑油的摩擦磨损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接触区设置直流磁场发生装置,研究了磁场作用下添加纳米MoS_2润滑油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钢球磨斑表面形貌和典型元素的含量及化学状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纳米MoS_2的摩擦学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纳米MoS_2在有磁场和无磁场条件下均能有效改善润滑油的减摩抗磨性能,且在有磁场条件下效果更为明显,因为不均匀的直流磁场能使纳米MoS_2在摩擦表面富集,同时也促进摩擦化学反应进行。(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5期)

王正磊,吴玉程,黄家海[6](2019)在《高转速条件下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摩擦磨损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轴向柱塞泵配流副实际受力与运动形式,使用盘-环试验机在L-HM 46抗磨液压油润滑条件下,研究轴向柱塞泵配流副(38CrMoAl-CuPb15Sn5)在高转速(1800 r/min)的摩擦磨损特性并分析磨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与中低转速相比,高转速测试条件下的配流副更易发生粘着磨损;38CrMoAl经调质、渗氮处理后与CuPb15Sn5组成的配流副在高转速工况下摩擦磨损性能良好,其磨损率比38CrMoAl未经热处理和只渗氮处理配流副分别降低69%和57%;调质热处理可改善38CrMoAl的表面特性,减少摩擦过程中CuPb15Sn5在其表面的附着继而改善配对副摩擦特性,将有助于提高配流副的工作寿命。(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08期)

I.ESTHER,I.DINAHARAN,N.MURUGAN[7](2019)在《摩擦堆焊法在Ti-6Al-4V表面制备的AA2124/4wt.%B_4C纳米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磨损特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Ti-6Al-4V的耐磨性,运用摩擦堆焊法在其表面制备AA2124/4wt.%B_4C纳米复合涂层。采用传统搅拌铸造方法制备复合材料,然后用自主研发的摩擦堆焊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涂覆。采用传统和先进显微技术对复合镀层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采用销-盘装置对制备材料的滑动磨损性能进行评价。复合涂层的厚度和宽度均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涂层与基体的界面呈直线,未观察到厚的金属间层。结果还表明,纳米B_4C粒子在复合涂层中分布均匀,晶粒细小,铝基体与B_4C颗粒的界面结合良好。总之,该复合涂层由于其较小的有效接触面积,较低的摩擦因数和良好的界面结合性能,使钛合金基体的耐磨性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06期)

尹存宏[8](2019)在《板条马氏体钢摩擦磨损特性及磨损—疲劳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铁作为机械关键零部件和装备应用最广泛的材料,在摩擦工况中时常产生不可逆损伤,轻则造成装备运行受阻和资源浪费,重则机毁人亡。控制钢铁材料摩擦损耗的首要任务就是系统、深入的研究其摩擦磨损特性,尤其是摩擦接触表层的塑性变形、组织结构演变、性能及成分改变与摩擦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许多钢铁零件还服役于磨损载荷和疲劳载荷的共同作用下,即磨损—疲劳工况,如斗齿、钎具、柔轮和火车轮轨等。钢铁材料的磨损—疲劳行为与其摩擦磨损特性关系密切,摩擦磨损导致磨损—疲劳的失效行为与单一磨损失效或疲劳失效有所不同。它与摩擦磨损导致的表面材料流失、塑性变形和结构演变等都有关联,且在不同疲劳应力下的表现还有所差异。这使得零部件的磨损—疲劳寿命预测变得非常复杂。因此,如何揭示钢铁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及其对磨损—疲劳行为的影响机制,建立对应的磨损—疲劳裂纹扩展模型,已成为评价钢铁材料的抗磨能力和指导钢铁材料表层结构设计,以及预测零部件磨损—疲劳寿命所面临的关键基础问题和核心技术。基于此,本论文重点研究了板条马氏体钢的干摩擦磨损特性,深入研究了摩擦接触表层的塑性变形行为和组织结构演变规律及其对摩擦学行为的影响机理。首次揭示了干滑动摩擦过程中的板条马氏体动态结构演变、非晶化和自润滑等科学问题的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物理模型。结合针对应力场和裂纹扩展面的线弹性力学分析,研究了干滑动摩擦磨损特性与磨损—疲劳裂纹扩展的关联性,建立了磨损—疲劳裂纹扩展模型。首创了有别于接触疲劳(如钢轨与车轮工作环境)的大位移滑动摩擦与旋转弯曲应力共同作用下的磨损—疲劳测试方法和装置。采用上述方法和装置研究了板条马氏体钢的磨损—疲劳行为,阐明了摩擦磨损对磨损—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这一系列成果对研究钢铁材料的干摩擦磨损特性和减磨方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也为在多载荷条件下零部件的磨损—疲劳寿命预测和表面强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在特定载荷和滑动速度条件下,板条马氏体钢盘与碳化钨球在干摩擦接触过程中产生了自润滑现象,对应的磨损机制由最初的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粘着磨损向氧化物的分层剥落转变。干摩擦表面温升可达200~500℃,提供了表面氧化和纳米级氧化物颗粒的形成条件。自润滑现象的产生与表面形成的纳米级氧化物颗粒(Fe_2O_3和Fe_3O_4)密切相关,而这些纳米级氧化物颗粒又是摩擦接触表层结构经历塑性变形和氧化后的产物。2、干摩擦接触表层塑性变形的计算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摩擦的情况下,应力偏张量第二不变量的最大值位于材料接触表面,且随深度改变呈梯度变化。应力应变的梯度变化促进了表层梯度结构的形成,即纳米层片结构→弯折的马氏体→基体。接触表面下的板条马氏体经历了严重塑性变形→几何必须位错增生→形成纳米层片结构的过程,据此,建立了接触表层内的马氏体结构动态演变模型。3、接触表层的严重塑性变形促使了板条马氏体向纳米层片结构的转变,这些纳米层片结构在塑性变形层内进一步产生了氧化和非晶化。非晶化包括固态局部非晶化和机械混合非晶化两种形式。通过研究非晶的形成过程,建立了摩擦磨损过程中的非晶化形核能量模型。采用该模型可计算形成非晶所需要的临界位错密度值,再对比实际位错增殖情况,可判断是否具备形成非晶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纳米层片结构界面处的高密度位错和缺陷集中是产生非晶化的必备条件。4、不同元素含量、不同含碳量的板条马氏体和珠光体钢的干摩擦过程中均产生了自润滑现象,只是对应的摩擦载荷和速度有所区别。以纳米尺度表征了不同自润滑层的内部结构,获得了自润滑层的主要形成机制:1)表层结构经历严重塑性变形并形成纳米层片结构;2)纳米层片结构产生氧化和非晶化行为;3)纳米层片结构脱落形成磨屑后在表面持续经历剧烈塑性变形;4)包含纳米层片结构的磨屑进一步细化和氧化,最终形成纳米级氧化物颗粒并被压实在表面。5、摩擦磨损导致材料表层流失、接触表层塑性变形、表面形成接触应力场和形成纳米层片结构。这将直接影响磨损—疲劳的损伤和断裂形式,摩擦磨损特性对磨损—疲劳裂纹扩展的具体影响包括:改变裂纹萌生位置、促进表面裂纹的形成(接触点的剧烈变形)、造成裂纹扩展面偏转(接触应力场)、改变裂纹扩展路径(塑性流变)和消除表面裂纹(磨损)。据此,建立了磨损与弯曲疲劳共同作用下的磨损—疲劳裂纹扩展模型,可充分反映摩擦磨损特性与磨损—疲劳裂纹扩展的关系。6、采用自主设计的磨损和弯曲疲劳载荷共同作用的磨损—疲劳实验装置,结合前期建立的磨损—疲劳裂纹扩展模型,研究了板条马氏体钢的磨损—疲劳寿命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弯曲应力设定为试样的疲劳极限值时,滑动摩擦造成表层形成塑性变形层和纳米层片结构,迫使裂纹朝平行于表面方向扩展。再加上磨损对表面裂纹的磨除作用,磨损—疲劳寿命较长;当弯曲应力高于疲劳极限时,摩擦载荷较小的情况下,磨损—疲劳寿命较长。但增大摩擦载荷将急剧降低磨损—疲劳寿命;最后,在其它实验条件固定的情况下,提高旋转速度将使表面磨损机制由氧化磨损和磨粒磨损转变为粘着磨损,导致磨损—疲劳寿命大幅度降低。(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付坤[9](2019)在《氟磷灰石义齿饰瓷摩擦磨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晶玻璃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等优点,在建材、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牙科微晶玻璃以美观的光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针状氟磷灰石晶体与天然牙釉质形态相似,拥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生物相容性,因此以氟磷灰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在众多牙科材料中脱颖而出,常作为饰瓷材料使用。然而,由于氟磷灰石微晶玻璃强度较低,临床使用中易发生崩瓷、过度磨损等,导致义齿失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氟磷灰石微晶玻璃的摩擦磨损特性进行了细致研究,同时结合力学性能进行了机理分析,并利用有限元法对材料的实际使用性能进行了评价。首先,选取了合适的磷硅酸盐玻璃系统,使用烧结法制备了具有良好晶体形态的氟磷灰石微晶玻璃并研究了析晶规律,讨论了析晶机理;然后,研究了不同晶相结构对微晶玻璃的力学性能与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最后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微晶玻璃力学性能对义齿整体使用性能的影响。由SiO_2-Al_2O_3-K_2O-CaO-P_2O_5系统得到的微晶玻璃,其主晶相为针状氟磷灰石,并且次晶相含量低,生物活性好,是理想的牙科用生物材料。钙是形成氟磷灰石的关键元素,并且热处理温度对晶体析出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以两者为变量对氟磷灰石微晶玻璃进行制备。研究结果表明,钙元素主要影响了氟磷灰石的晶体尺寸,其含量与晶体尺寸呈非线性关系,钙元素含量为6.0 wt.%时,晶体尺寸最大,平均尺寸为368.03 nm,提高热处理温度加快了晶体的析出,因此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上升,结晶度与晶体尺寸都逐步增加。晶体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直接相关,探究两者间的规律,是材料走向实际应用的重要一环。对上述微晶玻璃分别进行了密度、显微硬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的测试。研究结果发现,氧化钙通过改变晶体尺寸,对材料的应力应变状态带来影响,其中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与晶体尺寸呈正相关;热处理温度对材料性能影响较大,其主要通过增强材料的致密性与晶相含量对材料的性能带来改变,呈现为力学性能参数均随热处理温度的增加而提高。牙科修复体的摩擦磨损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深入开展氟磷灰石微晶玻璃摩擦学方面的研究是必要的。使用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氟磷灰石微晶玻璃进行干摩擦和唾液润滑状态下的摩擦磨损实验,综合摩擦系数、磨痕深度、磨损表面形貌对摩擦磨损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干摩擦与唾液环境下氟磷灰石微晶玻璃的磨损机制存在差异,在干摩擦状态下,氧化钙通过改变晶体尺寸改变材料性能,影响摩擦磨损状态,但影响程度有限,增大FAp晶体尺寸增强了材料性能,较大的FAp晶体使磨损表面呈现出较多的鳞剥和较少的黏着,减少了磨损量;热处理温度会大幅改变材料力学性能,因此对摩擦系数及磨损形貌影响较大,低温烧结材料磨损表面剥落严重,以黏着磨损为主,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剥落特征减弱,且经1100°C烧结后,摩擦系数显着下降,磨损机制变为疲劳磨损。唾液环境下试样的磨损机制则全部以磨粒磨损为主,氧化钙的增加使材料硬度升高,增强了材料的耐磨性,磨损表面表现为犁沟数量少,深度浅;热处理温度对摩擦系数及磨损形貌影响仍较大,低温烧结下材料表面损伤严重,经1100°C烧结,摩擦系数显着降低且犁沟效应明显减弱。为探究微晶玻璃力学性能对双层义齿使用强度的影响,建立了包括:饰瓷、底瓷、牙本质的义齿叁维简化模型,并将牙齿咬合过程分为3个阶段,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义齿在咀嚼过程中的应力,进一步对比了材料的优劣。低温烧结的试样由于强度较低,在使用过程中最大主应力超过了抗弯强度,会发生脆性断裂;力学性能较好的试样所承受应力也较大;在受力过程中,饰瓷应力集中部位会由饰瓷外缘转移至牙合面的牙沟、点隙,随后再次转移至外缘,因此使用氟磷灰石微晶玻璃制作义齿时,饰瓷与底瓷、基牙的结合点、及牙冠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部位。(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彻[10](2019)在《TiC/Y_2O_3/TiAl基自润滑关节轴承摩擦磨损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节轴承是一种特殊的滑动轴承,在车辆工程、重型机械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摩擦磨损是关节轴承主要的失效形式之一,而在高温重载的条件下其摩擦磨损情况则更为严重,因此开发出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摩擦磨损特性的关节轴承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实用价值。本文以Ti-45Al-5Nb基合金为基体,添加适量的62%BaF_2-38%CaF_2(简称BC)实现TiAl基合金高温条件下的自润滑性能,再添加一定量的硬质颗粒TiC和稀土氧化物Y_2O_3进一步提升TiAl基合金的耐磨性和力学性能,以制备出承载能力强,耐磨性能好以及高温条件下具有自润滑特性的TiC/Y_2O_3/TiAl基关节轴承。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对关节轴承的接触力学进行理论分析,发现关节轴承所受应力主要与关节轴承的结构、材料属性和载荷等有关;采用Workbench对不同材质的关节轴承模型进行径向载荷、轴向载荷等工况条件下的受力分析以及在转动条件下的摩擦应力分析,发现TiC/Y_2O_3/TiAl基自润滑合金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关节轴承的承载能力以及摩擦磨损特性。采用正交试验对TiC/Y_2O_3/TiAl基自润滑合金进行成分设计,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TiC/Y_2O_3/TiAl基自润滑合金。发现微量的Y_2O_3能够有效的改善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细化晶粒大小,进而提升合金的物理和力学性能;适量的硬质颗粒TiC可以显着的提升合金的硬度和抗弯强度;而随着固体润滑剂BC的加入合金的密度和硬度均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当Y_2O_3、TiC、B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5%、5%、13%时,所制备的具有自润滑特性的TiC/Y_2O_3/TiAl基合金综合性能表现的较为出色。对TiC/Y_2O_3/TiAl基自润滑合金进行高温状态下摩擦磨损试验,分析发现适量的TiC和BC可以有效的提升合金的摩擦磨损特性,而Y_2O_3对合金摩擦磨损性能提升的效果较小。当5%TiC、13%BC时合金表现出良好的减磨性以及耐磨性。对性能较为优异的TiC/Y_2O_3/TiAl基自润滑合金进行不同载荷、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试验,从而确定了TiC/Y_2O_3/TiAl基自润滑合金较为合适的工作载荷和温度要求。设计并制备TiC/Y_2O_3/TiAl基自润滑合金关节轴承,在600℃条件下分析其摩擦磨损特性。比对普通材质的关节轴承发现,随着试验载荷的提升,TiC/Y_2O_3/TiAl基自润滑关节轴承磨损率要低于普通关节轴承的磨损率;普通材质的关节轴承磨损情况要比TiC/Y_2O_3/TiAl基自润滑合金关节轴承更为严重,说明TiC/Y_2O_3/TiAl基自润滑合金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关节轴承在高温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摩擦磨损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干摩擦条件下,以半金属基摩擦材料为摩擦副,研究氮碳共渗和未处理高碳当量铸铁在不同载荷和摩擦时间下的滑动摩擦磨损特性。结果表明,相比于未处理的,氮碳共渗高碳当量铸铁摩擦因数高且稳定性好,耐磨性更优,尤其在大载荷、长时间情况下;未处理高碳当量铸铁在低载荷下磨损类型为粘着磨损伴随轻微的叁体磨粒磨损,高载荷下为严重的粘着磨损和疲劳剥落磨损;氮碳共渗高碳当量合金铸铁在低载荷下磨损表现为轻微的氧化物叁体磨粒磨损,高载荷下为疲劳剥落磨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摩擦磨损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钱勇,龚红英,姜天亮,赵小云,缪军.利用环压试验研究低碳钢塑性成形过程中石墨烯涂层的摩擦磨损特性[J].锻压技术.2019

[2].曹培,赵毅红,郑志伟,李靖,顾晓文.半金属基摩擦副下氮碳共渗高碳当量铸铁干摩擦磨损特性[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3].李新芽,邵红红,张保森,董强胜,李承龙.等离子喷涂微、纳米Al_2O_3-13%TiO_2涂层的高温摩擦磨损特性[J].材料保护.2019

[4].张立军,韩琳,张德潇,李增辉,张军伟.载荷和纳米MoS_2添加剂含量对圆形锤头-棒料的摩擦磨损特性及其机理分析[J].摩擦学学报.2019

[5].姜自超,方建华,陈波水,江泽琦,王鑫.直流磁场作用下含纳米MoS_2润滑油的摩擦磨损特性[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6].王正磊,吴玉程,黄家海.高转速条件下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摩擦磨损特性[J].液压与气动.2019

[7].I.ESTHER,I.DINAHARAN,N.MURUGAN.摩擦堆焊法在Ti-6Al-4V表面制备的AA2124/4wt.%B_4C纳米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和磨损特性(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8].尹存宏.板条马氏体钢摩擦磨损特性及磨损—疲劳行为研究[D].贵州大学.2019

[9].付坤.氟磷灰石义齿饰瓷摩擦磨损特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9

[10].王彻.TiC/Y_2O_3/TiAl基自润滑关节轴承摩擦磨损特性研究[D].济南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添加剂含量的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微弧氧化膜典型截面图石棉/钢摩擦副的摩擦磨损特性曲...滑动速度和接触压力对摩擦磨损特性速度对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石棉/钢摩擦副的摩擦磨损特性曲线

标签:;  ;  ;  ;  ;  ;  ;  

摩擦磨损特性论文_钱勇,龚红英,姜天亮,赵小云,缪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