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理论论文_肖宏,刘晓

导读:本文包含了轧制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理论,厚度,技术,车轴,蛇形,精密,小可。

轧制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肖宏,刘晓[1](2019)在《极薄箔带轧制的适轧厚度理论及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制造、微电子行业的小型化、轻量化和移动化的发展方向需要厚度更薄、尺寸精度更高的极薄和超薄金属箔材,极薄和超薄金属箔材制造技术越来越重要。极薄带轧制试验及生产实际中,Stone最小可轧厚度公式有较多不合理之处。通过有限元模拟得到不同厚度极薄箔带在不同压下率时的接触轮廓与轧制压力变化规律,为Stone最小可轧厚度赋予新含义,即表示在极小压下变形量条件下是否存在中性区的临界厚度值;建立了极薄箔带适轧厚度解析计算模型,即根据轧制力条件和箔带厚度可计算出其单道次能够获得的最大压下量,为已有轧机确定产品规格范围并制定轧制规程及为设计轧机时确定轧辊直径和力学参数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钢铁》期刊2019年06期)

高玉峰[2](2019)在《轧制过程中先进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轧制过程是冶金生产线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板形板厚质量是板带材轧制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从控制系统领域看,控制系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强干扰的特点。难以得到统一的、确定性线性模型。经典的控制理论难以适应当前高精、高速的控制要求。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先进控制理论的研究,力求提升控制理论在轧制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种多变量解耦的同时克服模型参数摄动的控制方法,用以解决活套张力与高度双变量系统的参数摄动问题以及强耦合的问题。理论上,借助分式矩阵的左右互质分解理论,通过选取适当的自由矩阵和加权矩阵,获得鲁棒同时解耦控制器的充分必要条件,最终证明了解耦的同时具有鲁棒性。板带轧制过程中活套张力与高度双变量的相互作用,使得控制输出不清晰,难以辨别来源于哪个输入的作用,调试与实际操作难度很大。由此理论设计的多变量解耦鲁棒控制器,可解决热连轧在平稳轧制过程中活套张力与高度系统的模型参数摄动和多变量耦合的问题。2)提出了一种定制的多变量解耦响应的极点配置方法,针对板带轧制过程中的凸度与厚度双变量强耦合问题和系统模型参数不确定的问题,实现鲁棒与解耦的同步控制。理论上,借助非奇异对角矩阵的极点配置和矩阵多项式分解理论,证明了解耦同时鲁棒控制器设计的充分性。由此理论设计的控制器,有效地克服了由于板带轧机的凸度与厚度系统模型参数摄动而产生的影响控制精度问题,同时解决了系统的强耦合问题。3)提出了一种加权函数矩阵解析计算的选取方法,改变了长期以来加权矩阵经验的、定性的选取方法。理论上,证明了在干扰解耦性和鲁棒性同时得到保证时的加权矩阵可计算选取。这对于鲁棒解耦控制器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4)针对板带轧制过程中卷取机交流电机的张力控制精度问题,提出了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SMVS(滑模变结构)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应用反馈线性化理论,解决了系统模型的非线性问题,提高卷取张力的控制精度。文中对于所有研究的建模方法,理论分析,仿真实验均给出了详细的描述。(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9-05-10)

顾代权,陈高林[3](2018)在《轧机窗口间隙影响轧制精度的理论分析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精轧窗口内各轧辊的受力分析,查明各辊的位置偏差对轧机精度的不良影响,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同时,依据所得的结论,制定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案,对以往窗口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得出轧辊的偏差标准。现场验证表明:所拟的标准,能够保证轧机的正反转偏差小于1%,两侧刚度偏差小于5%的需求,保证了轧制的稳定运行。(本文来源于《梅山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华林,钱东升,邓加东,兰箭[4](2018)在《超大型环件轧制理论与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证重大装备在重载、变载、冲击、高温、低温、腐蚀、辐射等严酷工作条件下长期稳定服役,对超大型环件的组织状态和力学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通过锻压成形制造高性能无缝超大型环件,成为国家重大装备极端制造发展的重大需求。为此,总结了我国对于直径Φ5~Φ10 m超大型金属环件径-轴向轧制成形技术装备产学研合作的研究实践进展,建立了超大型金属环件径-轴向轧制物理模型,揭示了超大型金属环件径-轴向轧制成形规律,确定了超大型金属环件径-轴向轧制的力学、运动学、材料学条件,攻克了超大型环件轧制关键技术,并且研制了超大型环件径-轴向轧制系列装备。通过近20年的研究与生产,形成了超大型环件轧制理论,开发了超大型金属环件径-轴向轧制成形成套技术,将我国建设成为国际先进的超大型环件自主开发基地,有力促进了我国重大装备的创新发展。(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郑书华[5](2018)在《空心列车轴多楔同步轧制形性控制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铁路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骨干作用愈加突出。高速重载是高速运输中长期追求的目标,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构件的轻量化。空心列车轴是轻量化中的重要一环,不仅能满足车轴的强度要求,而且还能减小列车的簧下重量,提高动车组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所以高速列车轴普遍采用空心车轴。现阶段空心列车轴成形方法主要是采用空心毛坯精锻成形,成本高、材料利用率为65%-73%,其核心技术主要为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所掌握。目前我国高速列车空心列车轴主要依赖进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高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楔横轧多楔同步轧制工艺具有显着节省模具辊面,降低设备本体尺寸等优点,是成形大型长轴类零件的最佳工艺,研究用该工艺成形高速列车空心列车轴,对于促进我国高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论文以25CrMo4材料的空心列车轴为研究对象,通过Gleeble-3500热模拟实验,对低合金调质钢25CrMo4的高温力学行为、动态组织变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由金相分析数据回归得出了25CrMo4高温流变本构模型、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以及动态再结晶晶粒的尺寸模型,理论预测模型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所建模型能够准确反映25CrMo4合金钢在轧制变形中的流动特征。通过建立多楔同步轧制空心列车轴的力学模型,由旋转条件、轧件的压扁条件,推导出了多楔同步轧制空心列车轴的稳定轧制条件,获得了确定空心列车轴楔横轧压扁失稳的准则;将获得25CrMo4材料本构模型导入Deform软件,建立了金属成形过程中热、应力和组织相互耦合的刚塑性有限元模型,进行多楔同步轧制空心列车轴的数值模拟,得到了其成形过程中各部分应力、应变、温度和组织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阐明了多楔同步轧制空心列车轴的变形机理;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椭圆度、壁厚均匀性的影响,阐明了多楔同步轧制空心列车轴无椭圆和壁厚均匀性规律和保证壁厚均匀性的工艺参数的确定原则;分析了轧件晶粒大小、分布与工艺参数的关联,阐明了空心列车轴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在H630楔横轧机上轧制出1:5空心列车轴,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较吻合,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结果的可靠性。本文研究结果为实现高速列车空心列车轴楔横轧多楔同步轧制精密成形与国产化奠定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8-06-25)

束学道[6](2018)在《零件轧制近净成形:一种兼具理论与实用价值的先进成形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零件轧制近净成形,是指用轧制方法生产机器零件的技术,特点是直接轧制成零件的最终形状,且清洁生产,为高效近净绿色成形.该技术是冶金轧制技术与机械加工技术的交叉、延伸与发展,是一种高效近净的零件成形新方法、新技术,适应于当今资源节约型社会需求.与去除成形,金属流线被破坏,降低零件机械性能的切削方法相比,轧制成形方法是塑性成形,即金属流动转移,为等材制造,节约材料.零件轧(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8年01期)

孟庆成,王守信,周存龙,江连运,刘雁伟[7](2017)在《厚规格钢板蛇形轧制时特征角关系式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蛇形轧制作为一种新型的轧制方式,在咬入角和中性角方面的研究甚少,为了实现厚规格钢板的蛇形轧制过程,需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根据轧制理论及蛇形轧制变形区的特点建立了同径异速蛇形轧制和同速异径蛇形轧制压下量计算模型、咬入角计算模型以及咬入角与中性角的关系式。该关系式对于蛇形轧制过程中中性点的计算提供了一种精度修正方法,该方法对于后续轧制力和轧制力矩的计算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冶金设备》期刊2017年06期)

张进之,吴增强[8](2017)在《板带轧制过程动态理论的建立及应用发展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连轧的发明是金属塑性加工工艺最重要的进步。连轧技术发明以来,发生了两次革命性进步。第一次连轧技术革命发生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首先是计算机在连轧机上应用,其实现的理论基础是英国人开创的以秒流量相等为基本方程的影响系数仿真计算,弄清了控制量(辊缝和速度)与轧件厚度、张力、压力、力矩和功率的定量关系;其次是美国人的以张力微分方程和厚度延时方程为动态的过程方程的定量分析。之后日本人进一步发展了英、美的技术,使连轧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国内外应用的还是日本、德国为代表的连轧技术。第一次连轧技术革命是在轧制工艺传统理论基础上,加上计算机和控制理论发展的应用,而没有轧制过程的动态解析理论(国外由计算机仿真实验方法可代替轧制过程动态理论)。第二次连轧技术革命是在我国发生的,其理论基础为连轧张力公式、动态设定型变刚度厚控方法(DAGC)、解析板形刚度理论和Φ函数及dΦ/dh。这些动态理论创建的应用花了近60年的时间。特点是建立轧制过程的广义空间(辊缝、轧辊速度)基础上,由数学分析方法建立起来的新型轧制理论。它已在生产上取得明显效果,可以在装备落后的连轧机上使轧件尺寸达到从国外引进的轧机的水平,在从德、日引进的热连轧机上使产品精度大幅度提高。第二次技术革命的特点是在简化装备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最终将其推广应用会改变目前轧制装备极端复杂的状况。(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S03.轧制与热处理》期刊2017-11-21)

[9](2017)在《小轴承 大世界——《轴承精密轧制理论与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华林,钱东升编着科学出版社出版轴承是支承轴旋转的重要部件。日常生活中,从摩托车到汽车,从电风扇到空调,从排气扇到抽油烟机都有轴承的影子。如果这些还都是轴承小试身手的地方,对于机械装备承载和传动,轴承则是堪当大任。在高铁、飞机、舰船、卫星、导弹、精密机床等工业领域,轴承更是当仁不让的核心零部件。可以说,小轴承,大世界,小小的轴承,关系到国计民生。(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张进之,周石光[10](2017)在《动态轧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动态轧制理论包括连轧动态张力公式、DAGC、解析板形理论以及φ函数等四项内容的产生和发展。通过理论验证和实验验证,证明动态轧制理论的各项内容的正确性和实用性,通过应用动态轧制理论,不仅可实现复杂控制装备的简约,而且较大幅度提高了板带产品的几何精度。指出动态轧制理论是轧制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革命性进步。(本文来源于《全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10-17)

轧制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轧制过程是冶金生产线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板形板厚质量是板带材轧制过程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从控制系统领域看,控制系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强干扰的特点。难以得到统一的、确定性线性模型。经典的控制理论难以适应当前高精、高速的控制要求。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先进控制理论的研究,力求提升控制理论在轧制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种多变量解耦的同时克服模型参数摄动的控制方法,用以解决活套张力与高度双变量系统的参数摄动问题以及强耦合的问题。理论上,借助分式矩阵的左右互质分解理论,通过选取适当的自由矩阵和加权矩阵,获得鲁棒同时解耦控制器的充分必要条件,最终证明了解耦的同时具有鲁棒性。板带轧制过程中活套张力与高度双变量的相互作用,使得控制输出不清晰,难以辨别来源于哪个输入的作用,调试与实际操作难度很大。由此理论设计的多变量解耦鲁棒控制器,可解决热连轧在平稳轧制过程中活套张力与高度系统的模型参数摄动和多变量耦合的问题。2)提出了一种定制的多变量解耦响应的极点配置方法,针对板带轧制过程中的凸度与厚度双变量强耦合问题和系统模型参数不确定的问题,实现鲁棒与解耦的同步控制。理论上,借助非奇异对角矩阵的极点配置和矩阵多项式分解理论,证明了解耦同时鲁棒控制器设计的充分性。由此理论设计的控制器,有效地克服了由于板带轧机的凸度与厚度系统模型参数摄动而产生的影响控制精度问题,同时解决了系统的强耦合问题。3)提出了一种加权函数矩阵解析计算的选取方法,改变了长期以来加权矩阵经验的、定性的选取方法。理论上,证明了在干扰解耦性和鲁棒性同时得到保证时的加权矩阵可计算选取。这对于鲁棒解耦控制器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4)针对板带轧制过程中卷取机交流电机的张力控制精度问题,提出了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SMVS(滑模变结构)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应用反馈线性化理论,解决了系统模型的非线性问题,提高卷取张力的控制精度。文中对于所有研究的建模方法,理论分析,仿真实验均给出了详细的描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轧制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肖宏,刘晓.极薄箔带轧制的适轧厚度理论及数值模拟[J].钢铁.2019

[2].高玉峰.轧制过程中先进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

[3].顾代权,陈高林.轧机窗口间隙影响轧制精度的理论分析与验证[J].梅山科技.2018

[4].华林,钱东升,邓加东,兰箭.超大型环件轧制理论与技术[J].锻压技术.2018

[5].郑书华.空心列车轴多楔同步轧制形性控制理论与实验研究[D].宁波大学.2018

[6].束学道.零件轧制近净成形:一种兼具理论与实用价值的先进成形技术[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8

[7].孟庆成,王守信,周存龙,江连运,刘雁伟.厚规格钢板蛇形轧制时特征角关系式的理论研究[J].冶金设备.2017

[8].张进之,吴增强.板带轧制过程动态理论的建立及应用发展过程[C].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S03.轧制与热处理.2017

[9]..小轴承大世界——《轴承精密轧制理论与技术》[J].塑性工程学报.2017

[10].张进之,周石光.动态轧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C].全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论文知识图

板带轧机主传动系统示意图简化后的钢轨万能轧制理论分析...有限元模型3 采利柯夫曲线。模拟铸坯应力场分布模型调用关系

标签:;  ;  ;  ;  ;  ;  ;  

轧制理论论文_肖宏,刘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