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趾跳鼠论文_杨素文,张蓉,袁帅,付和平,纪羽

导读:本文包含了五趾跳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跳鼠,植物性,亚种,种下,分布区,草原,食物。

五趾跳鼠论文文献综述

杨素文,张蓉,袁帅,付和平,纪羽[1](2018)在《阿拉善荒漠区五趾跳鼠不同年龄组体重与体尺特征的关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啮齿动物年龄的划分对研究其年龄结构和种群数量变化等生态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体重来划分年龄组不仅对于野外实验研究方便快捷,而且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年龄与其形态特征指标的关系。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是我国北方分布较为广泛的啮齿动物之一,对其年龄组进行划分,是了解其生活史特征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系统聚类法对2012至2014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捕获的五趾跳鼠体重进行分析,将五趾跳鼠划分为3个年龄组,Ⅰ龄组体重62~80 g(包括80 g),Ⅱ龄组体重80~110 g(不包括80,但包括110 g),Ⅲ龄组体重> 110 g;并建立五趾跳鼠体重(W,g)与4个体尺特征指标体长(LB,mm)、尾长(LT,mm)、后足长(LP,mm)及耳长(LE,mm)的关系模型:Ⅰ龄组WⅠ=﹣1.032+0.137LB+0.259LT,R2=0.244,AIC=﹣50.394 1,F=0.005;Ⅱ龄组WⅡ=0.072+0.099LB+0.060LT+0.214LP,R2=0.212,AIC=﹣131.021 5,F=0.001。结果表明,五趾跳鼠的体尺指标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是统一生长的,在特定阶段固定的体尺指标会开始生长。耳长在Ⅰ龄时已经完成生长或生长速度减缓;体长与尾长在Ⅰ龄时与体重具有较强的关系,在Ⅱ龄时生长速度减慢;后足长在Ⅱ龄时与体重关系较强,且生长速度加快;Ⅲ龄时体长、尾长和后足长停止生长或生长速度缓慢。荒漠区五趾跳鼠体重与体尺特征关系模型直观地反映了年龄与体尺特征的生长发育关系。(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娜日苏,苏和,武晓东,格根图[2](2009)在《放牧制度对五趾跳鼠食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组织学鉴定法鉴定啮齿动物胃内含物,研究对栖息于短花针茅草原连续放牧区和轮牧区内的五趾跳鼠的食性。结果表明:1.五趾跳鼠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啮齿动物,对植物性食物具有较强的择食性,放牧制度对该特性影响不显着;五趾跳鼠在短花针茅草原连续放牧区和轮牧区内的植物性食物组成相似度为0.71~0.88,采食频率最高的叁种植物是冷蒿、无芒隐子草和木地肤。2.在植被条件较差时,连续放牧会促使五趾跳鼠更多地刨食植物根系,对草地的危害性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娜日苏,苏和,武晓东[3](2009)在《五趾跳鼠的植物性食物选择与其栖息地植被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2001年7-9月,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捕获五趾跳鼠(Allactagasibirica Forster)107只,将其中60只鼠胃内容物对比已知植物表皮的显徽结构进行分析,以确定其植物性食物组成。结果表明:五趾跳鼠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啮齿动物,植物性食物占其食物量的95%以上;五趾跳鼠具有较固定的觅食策略,对植物性食物具有较明显的择食性,在同一时间段内与栖息地植被群落组成的变化无明显的关联性,虽然连续放牧区和轮牧区两种栖息地之间的植被组成有极大的差异,但是五趾跳鼠的植物性食物组成在两种栖息地之间差异不大,相似性指数为0.71~0.88。五趾跳鼠经常采食的植物种类有冷蒿(Arternisia frigida Willd.)、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L.) Schrad.)、阿尔泰紫菀(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冠芒草(Enneapogon borealis(Griseb.)Hon-da)、小画眉草(Eragrostis minor Host)、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Roshev.)Ohwi)、葱属植物(Alliumspp.)、猪毛菜(Salsolacollina Pall.)和茵陈蒿(Artemisiacapillaris Thunb.)等。(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娜日苏,武晓东[4](2007)在《放牧制度对五趾跳鼠食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啮齿动物胃内容物组织学鉴定法,对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草原连续放牧和轮牧区捕获的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 Forster)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连续放牧制度较轮牧制度而言,对五趾跳鼠植物性食物资源的组成影响不是十分显着,但是对植物性食物资源产量影响较大; 2.连续放牧使五趾跳鼠可食的地上植物性资源种类和数量减少,五趾跳鼠刨食植物根系,满足摄食需求;3.五趾跳鼠与放牧家畜竞争植物性食物资源,对畜牧业生产危害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7-12-01)

董维惠,侯希贤,杨玉平[5](2006)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五趾跳鼠种群数量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五趾跳鼠数量变动规律,为预测预报和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直线夹日法,在呼和浩特、正镶白旗和达拉特旗的不同生境内,每年4-10月(正镶白旗5-9月)中旬进行调查,收集五趾跳鼠的生态学资料,然后在实验室内进行分析。结果五趾跳鼠在3地属于常见种类,密度较低。其数量季节变动曲线有地区差异,在呼和浩特和达拉特旗呈单峰型,高峰在每年的春季;正镶白旗呈双峰型,前峰在春季,后峰在夏季,前峰高于后峰。该鼠种群数量年间变化3地略有不同,呼和浩特数量较高,正镶白旗次之,达拉特旗数量最低。结论由于五趾跳鼠数量较少,看不出年度间变动规律,它的数量变动与其怀孕率、繁殖指数和调查地区优势鼠种的数量均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06年06期)

黄英[6](2004)在《内蒙古五趾跳鼠种下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2-2003年对所采集到的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各种生境类型当中的五趾跳鼠标本进行了比较,目的在于彻底搞清我区五趾跳鼠资源的种下分类及其分布状况,为探讨物种起源,提出新种可能形成的各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区内五趾跳鼠的形态差异,通过对其体长、耳长、尾长等5项外部性状特征及头骨等14项特征的测量,用所编的标本序列号和各标本19项指标数据组成原始矩阵,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因子分析主成份法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其前6位主成份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到71.423%,又通过分析各项测量指标在前6位主成份上的因子负荷量,选出各主成份中得分最高的前两项指标,并经进一步分析比较最终确定了系统聚类所用的六个指标。将新选出的六个指标再与标本序列号组成一个新的矩阵,对新矩阵进行系统聚类,聚类方法采用离差平方和法。结果表明,346号标本被明显分为四类。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各类群的分布特征及外部形态特征确定内蒙古地区的五趾跳鼠应分为四个亚种,即:指名亚种(Allactaga.Sibirica.sibirica)、戈壁亚种(Allactaga Sibirica.annulata)、阿拉善亚种(Allactaga Sibirica alashan Huang,subsp.nov) 和哈雅亚种(Allactaga Sibirica haya Huang,subsp.nov),证明已有记载的对内蒙古五趾跳鼠两个亚种的划分是不全面的。此外哈雅亚种的一些独特性征的出现值得深思,此亚种的成立有待近一步研究证实,本文暂且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亚种处理。(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04-05-01)

王治宇,刘满福,吴晓明,崔秀平[7](2004)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五趾跳鼠寄生蚤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了解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五趾跳鼠寄生蚤的种类和构成。方法 收集活体五趾跳鼠 ,置熏鼠桶内用乙醚、氯仿或汽油将鼠蚤一并熏死 ,捡蚤 ,直接在显微镜下或制成玻片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共发现寄生蚤3科 7属 12种 ,角尖眼蚤指名亚种为优势种 ,占 3 6.60 % ;其次为光亮额蚤等似亚种、短跗鬃眼蚤、多齿细蚤、圆指额蚤 ,分别占 9.68%、8.81%、8.72 %和 7.91%。结论 查清了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五趾跳鼠寄生蚤的种类、构成、季节消长 ,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河北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间鼠疫流行因素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04年02期)

黄英,武晓东[8](2004)在《内蒙古五趾跳鼠种下数量分类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五趾跳鼠是内蒙古境内分布范围最广的鼠种之一。本文根据区内五趾跳鼠的形态差异,通过对其体长、耳长、尾长等5项外部性状特征及头骨14项特征的测量,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将所收集到的标本进行数值分类。结果表明,其前6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到71.423%,通过分析各项测量指标在前6个因子上的因子负荷量最终确定了系统聚类所用的指标。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各类群的分布特征将内蒙古地区的五趾跳鼠分为四大类,即应有四个亚种。(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1期)

祁爱民,何生伟,杜怡,尚锦刚[9](1997)在《鄂尔多斯荒漠草原五趾跳鼠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趾跳鼠是鄂尔多斯荒漠草原夜间活动鼠类的优势种,是鼠疫动物病的宿主动物。掌握它在本片疫源地的空间分布情况,对于鼠疫动物病的预防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为此,1990-1994年进行了调查。回样地和方法样地位于伊克昭盟西南部,鄂托克前旗境内。位于北纬37"44(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1997年04期)

王思博,孙玉珍[10](1997)在《巨泡五趾跳鼠Allactaga bullata Allen分布区范围及界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前人工作和作者本人的部分地区的野外考察资料,对分布于中国和蒙古国境内的巨泡五趾跳鼠已知发现地点进行了标记,勾画出该鼠种的现代分布区范围和界限大体轮廓,并指出该跳鼠为中蒙境内的10种跳鼠中,分布区最为狭窄的物种。此外,对巨泡五趾跳鼠的狭区分布现象也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来源于《地方病通报》期刊1997年02期)

五趾跳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组织学鉴定法鉴定啮齿动物胃内含物,研究对栖息于短花针茅草原连续放牧区和轮牧区内的五趾跳鼠的食性。结果表明:1.五趾跳鼠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啮齿动物,对植物性食物具有较强的择食性,放牧制度对该特性影响不显着;五趾跳鼠在短花针茅草原连续放牧区和轮牧区内的植物性食物组成相似度为0.71~0.88,采食频率最高的叁种植物是冷蒿、无芒隐子草和木地肤。2.在植被条件较差时,连续放牧会促使五趾跳鼠更多地刨食植物根系,对草地的危害性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五趾跳鼠论文参考文献

[1].杨素文,张蓉,袁帅,付和平,纪羽.阿拉善荒漠区五趾跳鼠不同年龄组体重与体尺特征的关系模型[J].动物学杂志.2018

[2].娜日苏,苏和,武晓东,格根图.放牧制度对五趾跳鼠食性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09

[3].娜日苏,苏和,武晓东.五趾跳鼠的植物性食物选择与其栖息地植被的关系[J].草地学报.2009

[4].娜日苏,武晓东.放牧制度对五趾跳鼠食性的影响[C].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

[5].董维惠,侯希贤,杨玉平.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五趾跳鼠种群数量动态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6

[6].黄英.内蒙古五趾跳鼠种下分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

[7].王治宇,刘满福,吴晓明,崔秀平.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五趾跳鼠寄生蚤的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4

[8].黄英,武晓东.内蒙古五趾跳鼠种下数量分类初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9].祁爱民,何生伟,杜怡,尚锦刚.鄂尔多斯荒漠草原五趾跳鼠空间分布特征[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7

[10].王思博,孙玉珍.巨泡五趾跳鼠AllactagabullataAllen分布区范围及界限[J].地方病通报.1997

论文知识图

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子午沙鼠+草原黄鼠...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子午沙鼠+草原黄...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五趾跳鼠+...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五趾跳鼠+...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巨泡五趾跳鼠内蒙古半荒漠与荒漠区子午沙鼠+五趾

标签:;  ;  ;  ;  ;  ;  ;  

五趾跳鼠论文_杨素文,张蓉,袁帅,付和平,纪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