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因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因子,环境,乳山,在线,常绿阔叶林,监测系统,动物。
环境因子论文文献综述
杨浩,韩维栋,高秀梅[1](2019)在《山椒子光合特性日变化与其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山椒子光合速率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使用LCi-SD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叁年生山椒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X_1)、光合有效辐射(PAR、X_2)、空气CO_2浓度(C_a、X_3)、叶片温度(T_l、X_4)、空气相对湿度(RH、X_5)、胞间CO_2浓度(C_i、X_6)、气孔导度(G_s、X_7)的日变化进程。结果表明:山椒子P_n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并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且主要由气孔限制因素引起;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求得山椒子P_n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8.474+1.819X_1-0.016X6+0.048X_5+0.023X_3(R~2=0.988,复相关系数R=0.994,标准估计误差Se=0.203,F值=159.020, P<0.0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椒子Pn变化的主要因子是Tr、Ci、RH、Ca,且各主要因子影响的直接效应顺序为C_i>T_r>C_a>RH,总效应顺序为T_r>C_i>C_a>RH。(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汪峰,单彪,于涛,王帅帅[2](2019)在《小清河流域春季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济南地区小清河流域内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布特征,于2015年春季(5月)对小清河流域13个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理化因子特征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流域内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分析底栖动物群结构特征、分布范围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采集到底栖动物23种,密度平均值为1.19×10~3 ind·m~(-2),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14,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5。依据食性将底栖动物划分为刮食者、撕食者、收集者、滤食者和捕食者,其中刮食者占绝对优势。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春季影响小清河流域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小清河流域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水体呈中度污染。(本文来源于《河北渔业》期刊2019年12期)
郝少荣,裴志永,段广东,乔敬伟,庞国辉[3](2020)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环境因子与沙柳茎流关系的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环境因子对沙柳茎干液流的影响是否存在时间尺度差异,对毛乌素沙地沙柳茎流及环境因子(太阳辐射RA、降雨量P、空气温度T、空气湿度RH、空气温度ST和土壤含水量SW)进行持续6个月的同步观测。结果表明:在月尺度下,ST和SW是茎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ST单独能解释87.9%的茎流变化,两者综合能解释93.0%;T、ST和RA在日尺度下对茎流变化影响最大,T能解释茎流变化的51.5%,叁者共同解释62.2%;小时尺度下,茎流变化受较多环境因子共同影响,但气象因子占主导作用。随时间尺度由大到小,对茎流变化的主导因子由少变多,由土壤因子向气象因子再向综合环境因子过渡。大时间尺度上监测土壤因子可以估算出沙柳的蒸腾耗水量,较小时间尺度上由环境因子推测出的茎流变化不够准确,宜采用仪器直接测定。(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20年03期)
曹敏,张瑞,钟婷,虞道耿,陈银华[4](2019)在《几种环境因子对崖州硬皮豆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运用培养皿滤纸法和盆栽法,分析了光照、温度、水分、盐分和埋藏深度等环境因子对崖州硬皮豆(Macrotyloma uniflorum ‘Yazhou’)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温度及其互作显着影响种子萌发率(P <0.05),随着温度升高,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1/t50)先上升后下降,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最适萌发温度分别为32.8和32.4℃;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率(1/t50)随水势胁迫和NaCl胁迫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萌发速率(1/t50)较萌发率下降快;当渗透势和盐分浓度分别为–1.2 MPa和400 mmol·L–1时,种子几乎不萌发;崖州硬皮豆种子在埋藏深度1 cm时出苗率最高,适宜浅播。(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薛杨,金庆忠,马胜萍,李强,李旭炯[5](2019)在《常绿阔叶林蒸散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蒸散不仅是地表能量平衡的重要分量,也是水量平衡的重要分量。本文利用LaThuile通量网涡动数据,研究常绿阔叶林的蒸散特征,绘制年蒸散变化趋势图,分析影响蒸散大小的环境因子。研究发现,蒸散量在不同生态系统有较大差异,常绿阔叶林的蒸散量最大,草原的蒸散年总量最低。在同一植被类型中,不同气象因子对蒸散量的影响有所不同,而同一环境因子与不同植被类型蒸散量的相关性也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35期)
赵丽,王富伟,张秦玮[6](2019)在《复杂地形马铃薯种植区域环境因子监测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是宁夏南部山区战略性主导产业,环境因子是马铃薯生产作业环节时节的重要依据,现有马铃薯生产作业环节时节把握主要依靠农民经验进行,基本生产规律满足的情况下仍存在诸多不足。针对这一问题,开展复杂地形马铃薯种植区域环境因子监测技术研究,设计数据采集系统、无线传输系统、远程监测系统,解决土壤硬度、土壤湿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的精准监测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23期)
王德兴,罗静静,袁红春[7](2019)在《渔船定位捕捞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由于海洋环境数据及渔业作业数据急剧增长,难以提取有效信息来定位渔船捕捞区域的问题,提出捕捞量与环境因子关联分析算法,算法根据各属性值的支持度来分析环境因子的重要度:利用k-means算法,分别将海表温度、海面盐度、叶绿素a浓度和捕捞量进行聚类分析并量化加以标记;然后将环境因子和捕捞量区间映射为单值属性构造相应的概念格;最后利用概念格的外延量化值记录渔船数量,分别得到以捕捞量高、中、低为决策属性的哈斯图,图中可较清晰地显示出捕捞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海表温度为27.64~30.32 oC、叶绿素a浓度为0.031 0~0.047 9mg·m~(-3)的区域,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捕捞量最高,且其属性组合的重要度最高。该算法可对渔船合理定位捕捞区域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龚玉艳,肖雅元,徐姗楠,刘永,杨玉滔[8](2019)在《海陵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2015年2月(冬季)、7月(夏季)、11月(秋季)及2016年4月(春季)海陵湾4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和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调查共发现浮游动物132种和浮游幼虫14类,其中桡足类最多(54种)。浮游动物群落在两个相邻调查季节间无相同优势种,显示了海陵湾浮游动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以冬季最高、夏季最低,除夜光虫(Nocitiluca scintillans)外,浮游动物丰度表现为春秋季高于冬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夏秋季高于冬春季。海陵湾夜光虫出现在温度较低的冬春季,并大量繁殖,夏秋季节消失,相关分析表明,以夜光虫为主的原生动物与水温呈显着负相关关系,说明水温是影响海陵湾夜光虫生长繁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南方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徐敏,刘长凤,李丽珠,谢一林,熊开斌[9](2019)在《面向水产养殖环境因子在线监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国内渔业发展现状,提出面向水产养殖环境因子实时在线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水产养殖技术领域起到促进智慧渔业的发展,维护养殖水域的生态平衡,提高水产养殖的产量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水产养殖产品的品质和公民的消费安全,实现水产养殖环境因子的在线监测,本文设计了面向水产养殖环境因子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32位单片机、采集传感器、组网技术、GPRS无线通信技术、云服务器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通过上位机监测水产养殖环境因子,并对其告警实时通知,实现对水环境因子信息的远程实时监测和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9年23期)
于广磊,张明亮,程玲,尚国栋,张娟[10](2019)在《乳山近岸养殖区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7—2018年3月、5月、8月、10月在乳山海水增养殖海域进行了水文、气象、化学、浮游植物等要素的综合调查,文章分析了该海域初级生产力和主要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了其相互影响。结果表明,2017—2018年调查区域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波动范围为9.2~3 504.0mg/(m2·d)(以碳计),各年度均为8月最高,3月比5月、10月略高,5月和10月相当。3—5月乳山湾东汊和乳山东与文登交界处要高于其他区域,8月近岸外海整体较高,从近岸区到远岸初级生产力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10月的初级生产力普遍偏低。2018年3月和8月初级生产力与温度、pH值、无机氮、N/P值和盐度等相关环境因素有一定的显着相关关系,而在5月和10月相关关系则都不显着。此次调查结果能够反映出陆源输入、季节变化等生境改变对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海洋开发与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环境因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济南地区小清河流域内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分布特征,于2015年春季(5月)对小清河流域13个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理化因子特征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流域内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分析底栖动物群结构特征、分布范围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季采集到底栖动物23种,密度平均值为1.19×10~3 ind·m~(-2),香农威纳指数平均值为1.14,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65。依据食性将底栖动物划分为刮食者、撕食者、收集者、滤食者和捕食者,其中刮食者占绝对优势。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春季影响小清河流域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小清河流域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水体呈中度污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因子论文参考文献
[1].杨浩,韩维栋,高秀梅.山椒子光合特性日变化与其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生态科学.2019
[2].汪峰,单彪,于涛,王帅帅.小清河流域春季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J].河北渔业.2019
[3].郝少荣,裴志永,段广东,乔敬伟,庞国辉.不同时间尺度下环境因子与沙柳茎流关系的差异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
[4].曹敏,张瑞,钟婷,虞道耿,陈银华.几种环境因子对崖州硬皮豆种子萌发的影响[J].草业科学.2019
[5].薛杨,金庆忠,马胜萍,李强,李旭炯.常绿阔叶林蒸散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J].河南农业.2019
[6].赵丽,王富伟,张秦玮.复杂地形马铃薯种植区域环境因子监测系统设计[J].电子世界.2019
[7].王德兴,罗静静,袁红春.渔船定位捕捞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分析[J].导航定位学报.2019
[8].龚玉艳,肖雅元,徐姗楠,刘永,杨玉滔.海陵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J].南方水产科学.2019
[9].徐敏,刘长凤,李丽珠,谢一林,熊开斌.面向水产养殖环境因子在线监测系统[J].中国科技信息.2019
[10].于广磊,张明亮,程玲,尚国栋,张娟.乳山近岸养殖区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关系[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