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浸水变形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泥岩,路堤,地基,黄土,正交,荷载,黏土。
浸水变形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李骏,邵生俊,佘芳涛,王永鑫[1](2019)在《砂井浸水试验在黄土隧道地基湿陷变形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室内压缩试验和现场试坑浸水试验难以准确评价黄土隧道基底深埋地层湿陷变形的问题,提出采用砂井浸水试验对黄土隧道地基的湿陷变形进行测试评价。通过对比分析相邻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开展的砂井浸水试验、试坑浸水试验及相应室内试验结果,论证砂井浸水试验用于测试评价黄土隧道基底深埋黄土地层湿陷变形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砂井浸水试验条件可保证井壁周围土柱湿陷变形的有效释放,且砂井埋深越大,井底地层潜在的湿陷变形释放越完全,其更适用于量测深埋黄土地层的湿陷变形;该试验方法可更为真实地模拟黄土隧道地基湿陷发生的力、水条件,且场地条件要求低、需水量少、周期短、费用低,具备在黄土高原地区隧道沿线大量开展的条件,可解决隧道穿越的黄土梁峁地区地层湿陷性复杂多变所造成的单点评价结果代表性十分有限的问题;并分析目前砂井浸水试验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陈小薇,曾铃,付宏渊,刘杰,陈少壮[2](2019)在《考虑荷载与浸水条件的预崩解炭质泥岩变形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荷载与浸水条件下预崩解炭质泥岩变形特性,研发一套可综合考虑压实度、含水率、竖向荷载、浸水时间及循环次数等因素的湿化变形试验装置,并设计相应试验方案,开展荷载与浸水条件下预崩解炭质泥岩变形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加载初期和首次浸水时,预崩解炭质泥岩产生较大竖向变形,分别为压缩变形和湿化变形,湿化变形量比压缩变形量大25.7%;各因素对预崩解炭质泥岩竖向变形影响的主次顺序(从主至次)依次为竖向荷载→循环次数→浸水时间→压实度→含水率,且竖向变形与荷载呈正相关关系,对试样进行浸水循环会大大增加湿化变形;得到预崩解炭质泥岩最大竖向变形与各因素的函数关系式,可为建立炭质泥岩湿化变形计算理论及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炳忠,王起才,张戎令,李航辉,王世杰[3](2019)在《单向及多向浸水条件下泥岩膨胀变形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泥岩浸水膨胀变形将导致构筑物地基上拱病害,为研究浸水方式对膨胀土膨胀变形的影响,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一处典型膨胀泥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向浸水(包括上部和底部渗透)和叁向浸水方式进行了重塑泥岩膨胀变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浸水方式下土体达到膨胀稳定的时间不同,叁面浸水方式较单向浸水方式下所需时间短。试验初期单向底部浸水膨胀变形速率较顶部浸水时小,叁向浸水膨胀变形速率随注水孔增多而增大。通过试验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叁面浸水方式下膨胀变形量与浸水过程吸水量呈良好幂指数关系,单向浸水两者呈良好对数关系,土体浸水方式对膨胀量计算模式有重要影响。通过对比不同浸水方式下膨胀速率及膨胀变形量变化规律,为膨胀土地基设计和预警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徐彦荣[4](2018)在《黄土地基浸水变形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北地区的大部分建筑建设在黄土地基上,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严重威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历史上曾经造成很多极为严重的工程事故。引起黄土地基湿陷的水主要来自于上、下两个方向,其中地基上部浸水和地基下部的地下水位上升是引起黄土地基湿陷变形的两个重要原因。黄土地基浸水使得地基土的压缩模量大幅度减小,强度明显降低,从而引起建筑地基沉降迅速增大,产生湿陷变形。本文以兰州地区的典型湿陷性黄土为研究对象,利用Air-fall方法在试验室内重塑黄土地基模型,进行离心模型试验。分别研究了地基浸水和地下水位上升两种情况下,黄土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并给出了不同工况下沉降变形的预测方法。在对离心模型试验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对黄土地基沉降预测的双曲线法的估算系数进行了修正,使其能够适应不同水位上升高度,不同基底压力和不同分析位置的变化。最后,为了使研究成果能够更加全面细致的反应黄土地基浸水变形的规律,用数值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地下水位上升影响下黄土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和变形特性,分析了不同初始水位、不同上升高度和不同速度的影响。并给出了稳定孔压分布下水位上升和不稳定孔压分布下水位上升的沉降预测公式。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更加全面、科学、细致的分析黄土地基的浸水湿陷变形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对原状土和Air-fall重塑黄土的湿陷性试验和压缩试验的结果表明,原状黄土和Air-fall重塑黄土p-d_s关系曲线的峰值点对应的压力均出现在150kPa左右,两者湿陷性系数的比值δ_(s(Air-fall))/δ_(s(原状))约为1.4,这个比例可以为试验数据推测实际数据提供一定的依据。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和载荷湿陷量的实测值之间具有一定的换算关系,对于黄土地基地下水位变动问题的研究,已知其中一个值就可以推算出另一个相对应的值,进而可以进行黄土地基湿陷等级的初步划分。在黄土地基浸水引起的湿陷变形规律研究中,分析了基底压力p分别等于50、80、100、200kPa时候的黄土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黄土地基在浸水病害作用过程中最终沉降量和基底压力之间的关系,近似线性变化。黄土地基浸水会在基础中心及基础水平方向产生湿陷变形。随着上部荷载压力的增大,对应位置处的沉降变形会相应的增大。对于基础外的点,与基础边缘的距离在2.83b的基础宽度以内时(b为基础宽度),沉降随着距离的增大迅速衰减,并且衰减速度随着基底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对地基沉降的双曲线估算法进行修正。修正后实测值和估计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保持在0.96-0.99之间,表明了修正双曲线估算法估算浸水对黄土地基沉降影响的可靠性。在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的黄土地基的湿陷变形规律研究中,离心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当水位开始上升后,基底压力p作用下的地基沉降量和基底压力为0下的沉降量之间的偏差随着水位的上升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通过平均湿陷性系数d_s和沉降折减系数分别考虑基底压力和水位上升高度的影响,给出了黄土地基底下水位上升引起的最终沉降的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一致性良好,可以用来计算黄土地基不同基底压力下水位上升引起的沉降。文中根据不同的基底压力,不同的水位上升高度及基础外不同位置处的基础沉降的离心模型试验结果,修正了这叁个因素影响下黄土地基沉降的双曲线估算系数S和a。对于基础中心的沉降,相同基底压力下,系数/_0随着水位抬升高度升高而逐渐减小;对于不同的基底压力而言,系数/_0随着基底压力的增高而增大。相同基底压力下,(6/(6_0随着水位上升高度增加而减小;对于不同的基底压力,基底压力越大,(6/(6_0越大。随着水位目标值逐渐接近于地基表面,(6/(6_0随着基底压力的增大趋势逐渐减弱。对于基础外的点的沉降,相同基底压力下,S和a都随着水位上升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基础外的点的S随着远离基础中心而逐渐减小,而基础外的点的a在基础表面不同位置处相差不大。当基底压力逐渐增大,对于相同的水位上升高度,其参数S和a都随着基底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将不同基底压力,不同水位上升高度,基础外不同距离处利用修正双曲线估算法拟合所得的参数S和a汇总到叁维坐标系下,并将所得散点图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基底压力下S的是一个曲面,a是一个平面,并分别给出了S和a的拟合公式。对地下水位上升引起黄土地基的变形规律的数值分析结果还分析了不同初始水位,水位上升不同高度所引起的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并且给出了上限。对于已经形成稳定孔隙水压力分布的黄土地基,初始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以下8m以内时,地基属于非自重湿陷,当初始地下水的埋深大于8m时,地基属于自重湿陷性。另外,分析了不同水位上升速度的情况下,不同的初始水位和水位上升高度的变化规律,并且给出了相应的上限值。因此,可以结合各部分的内容,对地下水位上升过程中,不同初始水位,不同上升高度和不同上升速度的情况下的地表沉降值进行初步的估计。(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10-01)
付宏渊,刘杰,曾铃,卞汉兵,史振宁[5](2019)在《考虑荷载与浸水条件的预崩解炭质泥岩变形与强度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崩解炭质泥岩作为路堤填料已在我国西南地区路堤工程中广泛应用,为研究荷载与浸水条件下预崩解炭质泥岩变形与强度特性,研发一套可综合考虑多因素影响的湿化变形试验装置,并设计正交试验方案开展预崩解炭质泥岩湿化变形与直剪试验。结果表明:在加载初期和首次浸水时,预崩解炭质泥岩将产生较大竖向变形,分别为压缩变形和湿化变形,竖向荷载、循环次数、浸水时间、压实度、含水率对预崩解炭质泥岩竖向变形影响程度依次降低;预崩解炭质泥岩湿化变形过程中抗剪强度的变化主要源于黏聚力的变化,各因素对黏聚力的影响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循环次数、浸水时间、竖向荷载、压实度及含水率;抗剪强度随竖向变形的增加先急剧降低后逐渐趋于稳定,拟合得到抗剪强度与竖向变形的函数关系式,可为炭质泥岩变形计算及工程实践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4期)
王炳忠,王起才,张戎令,薛彦瑾[6](2018)在《地基膨胀土浸水膨胀变形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一处典型地基原状膨胀土为对象,分别进行0 k Pa、10 k Pa、20 k Pa、30k Pa、40 k Pa、50 k Pa分级浸水膨胀变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膨胀量随土体吸水量增加呈缓慢增长、加速增长、稳定增长的"S"形增长趋势。上覆荷载对膨胀量起抑制作用,且荷载越大,膨胀量越小,故膨胀土地基的膨胀变形主要发生在浅层膨胀土;胀限含水率随上覆荷载增大在逐渐减小,呈指数变化规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建立了吸水率和上覆荷载耦合下原状膨胀土膨胀量计算模式。该计算模式所获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可为今后膨胀土地区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杨晶,邓美林,白晓红[7](2017)在《浸水对击实黄土的压缩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填地基或路基在施工运营后产生沉降变形往往与浸水有关。通过对轻型和重型击实黄土的试验研究,分析比较了浸水和不浸水条件下击实黄土的压缩变形随压力变化的规律,定义了浸水压缩变形影响系数,通过该系数反映击实黄土的水稳定性,结果表明,重型击实土的水稳定性优于轻型击实土,当击实土的含水量为相应击实能对应的最优含水量时,无论是轻型击实土或是重型击实土均表现良好的水稳定性;含水量低于最优含水量时,压实黄土遇水膨胀软化,水稳定性差;含水量高于最优含水量时,压实黄土遇水不膨胀,但浸水压缩变形影响系数仍较最优含水量试样的值要大些。(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付宏渊,史振宁,邱祥,曾铃[8](2017)在《炭质泥岩-土分层路堤在浸水条件下的渗流及变形特征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浸水条件下炭质泥岩-土分层填筑路堤的含水特征与变形规律,开展模拟路堤边坡外水位升高的室内模型试验。分别采用含水率测试仪与陶瓷张力计测定坡体不同位置的含水率及孔隙水压力;采用土压力盒测定坡体前端不同深度处推力;采用千分表测定坡顶的竖直及水平位移。研究结果表明:浸水条件下路堤内各测点的含水率变化可描述为基本不变、快速升高、基本稳定3个阶段,响应时间与到坡面的水平距离成正比;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表现为含水率增大的同时,孔隙水压力也在增大,当含水率达到饱和含水率时,孔隙水压力也将大于或等于0kPa;坡前推力在浸水初期略微减小,浸水后期明显增大,坡体表层附近坡前推力大于坡体底部土层;路堤在水平方向的位移表现为先向坡内方向发展,后向坡外方向不断增大,竖直方向的变形表现为向下不断增大;坡外水体在渗入路堤的过程中遵循由外向内与由下往上相结合的顺序,浸润线在炭质泥岩中的移动速率大于粉质黏土中的移动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马丽娜,严松宏,张戎令,邓洁,李欣[9](2015)在《低黏土矿物含量泥岩浸水膨胀变形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兰新二线地基中低黏土矿物泥岩分别进行了现场原位和室内原状及重塑样的浸水-加荷膨胀变形试验,得到了现场0.7 m浸水深度下上覆荷载与膨胀变形的关系以及室内不同上覆荷载下泥岩原状和重塑试样的膨胀变形特性。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此处地基泥岩虽无蒙脱石,但具膨胀性;在不同上覆荷载(9.75,38.99,58.49,77.99 k Pa)下的现场原位泥岩浸水试验过程中,泥岩地基的膨胀变形表现出二次曲线特性;上覆荷载为9.75 k Pa时,地基膨胀变形量最大为40.94 mm。在不同上覆荷载情况下的室内泥岩浸水试验中,室内原状土样膨胀变形规律也近似为二次曲线;在无上覆荷载情况下,原状土样最大膨胀变形值为1.98 mm。由于土样内部结构受到扰动,重塑土变形特性与原状土差异很大;在无上覆荷载情况下,重塑土随着干密度增大,膨胀变形增大;随着含水率减小,膨胀变形增大;在无上覆荷载时,含水率为8%、干密度为1.7 g/cm3时的最大膨胀变形值最大,为1.37 mm;在一定荷载情况下,重塑土直接表现出压缩固结的变形特性。(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5年11期)
孙德安,李培,高游,吕海波[10](2015)在《红黏土浸水变形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广西桂林红黏土进行了浸水饱和引起的膨胀变形和压缩变形试验,在竖向压力25~800 k Pa范围下,研究了不同初始含水率和干密度对浸水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水饱和引起的压缩变形量主要取决于初始干密度,而初始含水率对其影响较小;在相同的含水率下,浸水压缩变形量随着干密度的增加而减小。把各组的固结状态线和浸水饱和稳定后状态线的交点称为分界点。初始含水率对分界点的影响较小,而随着干密度的增加,分界点右移,即浸水膨胀区域增大,浸水压缩区域减小。由分界点可得出了介于浸水膨胀和浸水压缩的分界状态线,从而可以判定不同孔隙比、不同竖向压力下土样会产生浸水膨胀还是压缩。最后,基于浸水变形试验结果,可以计算压缩区红黏土试样在不同竖向压力下浸水压缩变形量。(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5年05期)
浸水变形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荷载与浸水条件下预崩解炭质泥岩变形特性,研发一套可综合考虑压实度、含水率、竖向荷载、浸水时间及循环次数等因素的湿化变形试验装置,并设计相应试验方案,开展荷载与浸水条件下预崩解炭质泥岩变形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加载初期和首次浸水时,预崩解炭质泥岩产生较大竖向变形,分别为压缩变形和湿化变形,湿化变形量比压缩变形量大25.7%;各因素对预崩解炭质泥岩竖向变形影响的主次顺序(从主至次)依次为竖向荷载→循环次数→浸水时间→压实度→含水率,且竖向变形与荷载呈正相关关系,对试样进行浸水循环会大大增加湿化变形;得到预崩解炭质泥岩最大竖向变形与各因素的函数关系式,可为建立炭质泥岩湿化变形计算理论及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浸水变形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李骏,邵生俊,佘芳涛,王永鑫.砂井浸水试验在黄土隧道地基湿陷变形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2].陈小薇,曾铃,付宏渊,刘杰,陈少壮.考虑荷载与浸水条件的预崩解炭质泥岩变形试验[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王炳忠,王起才,张戎令,李航辉,王世杰.单向及多向浸水条件下泥岩膨胀变形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9
[4].徐彦荣.黄土地基浸水变形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兰州大学.2018
[5].付宏渊,刘杰,曾铃,卞汉兵,史振宁.考虑荷载与浸水条件的预崩解炭质泥岩变形与强度试验[J].岩土力学.2019
[6].王炳忠,王起才,张戎令,薛彦瑾.地基膨胀土浸水膨胀变形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8
[7].杨晶,邓美林,白晓红.浸水对击实黄土的压缩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7
[8].付宏渊,史振宁,邱祥,曾铃.炭质泥岩-土分层路堤在浸水条件下的渗流及变形特征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7
[9].马丽娜,严松宏,张戎令,邓洁,李欣.低黏土矿物含量泥岩浸水膨胀变形的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5
[10].孙德安,李培,高游,吕海波.红黏土浸水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