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脂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脂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一、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脂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孟瑞玲[1](2015)在《血清脂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濮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4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EA)将其分组:单纯糖尿病组(SDM组)6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37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21例。并与50例健康人群进行对比,观察血清脂蛋白α[Lp(α)]、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尿蛋白排泄率(UREA)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任一阶段的血清Lp(α)、hs-C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UREA的增高,肾病逐渐加重,患者血清Lp(α)、hs-CRP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P<0.05);但血清HDL-C、LDL-C与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脂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

戴军有[2](2014)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预测因素及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探索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探索血清脂联素(APN)、血清五聚蛋白3(PTX3)、尿内皮素(uET)、尿表皮生长因子(EGF)、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指标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早期肾病的危险预测。3、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总结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证候分布,并探索证候与部分实验室指标的关系。4、探索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血瘀证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炎症、纤溶及内皮系统异常相关的指标变化,为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血瘀证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多中心收集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DN,A组)182例及单纯糖尿病(DM,B组)170例,健康对照30例(C组),早期DN组辨证为血瘀证亚组104例(A1组),非血瘀证亚组78例(A2组)。收集患者证候(症状)、体征(含舌、脉象)及一般资料(含年龄、病程、血压及腰臀比)等临床信息,对证候及舌、脉象按程度无、轻、中、重级别分别给予0、1、2、3权重计分,由副主任及以上医师总结证型分布。留取各组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标本,高压液相色谱法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生化法测空腹血糖(FPG)、血脂、血肌酐(CR)、胱抑素C(CysC)及血尿酸(UA);免疫比浊法测C反应蛋白(CRP);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ELISA法检测血内皮素(sET)、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血清脂联素(APN)、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自动清洗血流变分析仪检测血液流变指标,血液流变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粘度(PV,1OOs-1),全血高切粘度(HSR,200s-1),全血低切粘度(LSR,5s-1),红细胞变形指数(TK)。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脂蛋白(a)。收集24小时尿并记录尿量,放免法测尿内皮素(uET)、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尿表皮生长因子(EGF),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用肾小球滤过率计算器(eGFR Calculator,用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对上述所得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人口学资料与比较早期糖尿病肾病组(A组)和单纯糖尿病组(B组)性别构成比、民族分布、受教育程度无明显差别。年龄分布显示:A组50~70年龄段早期糖尿病肾病最多见、占45.60%,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B组50~59年龄段单纯糖尿病最多、占50.00%,而60~70年龄段单纯糖尿病反而有所减少。病程分布显示:A组5~10年和10年以上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0.22%和55.49%;B组则以5~10年和5年以下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40.59%和45.29%;两组5年以下和10年以上病程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分布显示:A组吸烟人数明显高于不吸烟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吸烟人数与不吸烟人数相差较小,A、B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饮酒史分布显示:A组饮酒人数与不饮酒人数、B组饮酒人数与不饮酒人数相近,A、B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证型(候)分布与比较①证型分布与比较早期DN本证以气阴两虚为主、占62.1%,其次为阴虚热盛、占21.9%,阴阳两虚和脾肾气虚较少、分别占7.7%、8.2%;标证以血瘀证、湿热证为多,分别占73.6%、30.8%,痰瘀证和寒湿证较少、分别占17.6%、6.6%。单纯DM本证以阴虚热盛、气阴两虚为主,气阴两虚最多、占57.1%,其次为阴虚燥热、占35.8%,阴阳两虚较少、占7%;标证为血瘀证、占48.2%。两组比较:本证阴虚热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证候分布与比较早期DN主要证候:气虚128例、占70.33%,阴虚127例、占69.78%,阳虚14例、占7.69%,血瘀134例、占73.6%,湿热56例、占30.8%,寒湿12例、占6.6%,痰瘀32例、占17.6%。单纯DM主要证候:气虚97例、占57.06%,阴虚109例、占64.12%,阳虚12例、占7.06%,血瘀82例、占48.2%。两组比较:气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和阳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早期DN危险因素分析以早期糖尿病肾病为因变量,其它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分析。其中course、SBP、WHR、HbA1c先后被列入方程,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4 DN不同证型血脂及HbA1c比较TG、TC、LDL依阴虚热盛、脾肾气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顺序逐渐升高,HDL则相反。阴阳两虚与阴虚热盛、气阴两虚TG、TC、HDL、LDL、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气虚与阴虚热盛TG、LDL、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H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与脾肾气虚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与阴虚热盛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尿蛋白排泄率比较早期糖尿病肾病组(A组)和单纯糖尿病组(B组)不同证型UAER水平比较:组间比较,除阴阳两虚外,其余证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血瘀证与非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热盛、气阴两虚、气阴两虚中任意两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不同证候UAER水平比较:气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和阴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证与非阴虚证、气虚证与非气虚证、湿热证与非湿热证、痰瘀证与非痰瘀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阳虚证与非阳虚证、寒湿证与非寒湿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各组间观察指标比较①与单纯糖尿病组(B组)比较,早期糖尿病肾病组(A组)EGF降低,UAER、Hcy、RBP、PTX3、uET、APN、CRP、α1-MG 及 CysC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早期糖尿病肾病组(A组)和单纯糖尿病组(B组)两组病程、SBP、DBP、WHR、HbA1c、TG、HDL、Lp-α、UA、GFR及 UAER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FPG、LDL、TC、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组血脂及HbA1c比较:(1)与非血瘀组比较,血瘀组HbA1c、TG及LDL升高,HD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血瘀组HbA1c、TG、TC及LDL升高,HD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与非血瘀组比较,血瘀组Fib、TK、PV及LSR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血瘀组PV、TK、Fib、HSR及LSR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非血瘀组比较,血瘀组sET及PAI-1升高,NO及t-PA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血瘀组sET及PAI-1升高,NO及t-PA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4)与非血瘀组相比,血瘀组Hcy、PTX3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血瘀组Hcy、PTX3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相关性分析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肥胖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往往更高、高血糖更难控制,HbA1c较高的患者常常伴有高脂血症、且病程较长,等等。为了明确早期糖尿病肾病各危险因素相互之间的联系,本研究进行了 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A1c与 TG、Course,WHR 与 TG、HbA1c 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542、0.725、0.471、0.582,均P<0.05;其余指标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与HSR、LSR呈正相关,且LSR与HS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70、0.80,均 P<0.01。TK 与 HSR、PV、LSR 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33、0.82、0.44,P<0.05或P<0.01。Fib与TG、T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57,均P<0.01。sET与PTX3、PAI-1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62,均P<0.05。sET与NO、PAI-1与t-PA均呈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66,均P<0.01。NO与t-PA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P<0.05。APN与CRP,UAER与APN、CysC、CRP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0.614、0.563、0.562,均 P<0.05。EGF 与 APN、UAER 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 0.660、0.482,均 P<0.05。UAER 与 Hcy、RBP、PTX3、α1-MG、uET 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715、0.586、0.649、0.479、0.673,均 P<0.05。uET 与 PTX3,RBP与α1-MG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2、0.468,均P<0.05。结论:1、联合检测EGF、APN、PTX3、RBP、uET、CysC、Hcy等指标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2、早期DN本证以气阴两虚证为主,标证以血瘀证为主,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是中医主要治法之一。3、早期DN血瘀证患者存在非感染性炎症和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纤溶及血管内皮系统异常,相关生物学指标可为早期DN血瘀证客观化提供依据;中医活血化瘀治疗早期DN的有效性,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非感染性炎症、纤溶及血管内皮系统异常等机制有关。4、严格控制血糖、血压、体重及戒烟等有利于延缓DN的发生、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3](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提出

邸亚楠[4](2021)在《不同脂耐量人群血清ApoB48与NAFLD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不同脂耐量人群高脂餐前后血清载脂蛋白B48(ApoB48)水平的变化,并探讨ApoB48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河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招募志愿者。完善常规健康体检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将检查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人纳入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行口服高脂餐试验(OFTT),分别在空腹及餐后2h、4h、6h、8h采血检测脂代谢相关生化指标。高脂餐前后血清ApoB48的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进行检测。根据受试者空腹及餐后4h的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将受试者分为三组:1脂耐量正常组(NFT,0h TG<1.7mmol/L且4h TG<2.5mmol/L);2脂耐量减低组(IFT,0h TG<1.7mmol/L且4h TG≥2.5mmol/L);3高甘油三酯血症组(HTG,0h TG≥1.7 mmol/L)。参考2018年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诊疗指南中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诊断标准: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140g/周(女性<70g/周),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应用SPSS26.0软件分析ApoB48水平与NAFLD的关系。结果:1、NFT、IFT和HTG三组人群的年龄、腰围、BM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腰围和BMI随脂耐量减低而升高;三组人群空腹TG、LDL-C、VLDL-C、Apo B、ApoB48水平也随着脂耐量减低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三组受试者的餐后各时间点TG、VLDL-C、HDL和ApoB48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G、VLDL-C和ApoB48水平随着脂耐量减低逐步升高,而HDL-C水平则逐渐降低。进食高脂餐后,NFT组TG、VLDL-C和ApoB48水平均在餐后2h达高峰,而IFT组及HTG组的TG、VLDL-C和ApoB48水平分别在餐后4h、6h达到高峰,并且HTG组的高峰明显高于NFT组和IFT组。3、空腹ApoB48水平与年龄、收缩压、腰围、BMI、TC、TG、血糖水平呈正相关。4、根据空腹血清ApoB48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从Q1组到Q4组,NAFLD的发生率分别为7.04%,16.00%,23.07%和33.33%,Q4组与Q1、Q2、Q3组NAFLD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18,P=0.027)。结论:1.空腹ApoB48水平与TG水平呈正相关,随着脂耐量减低,高脂餐后血清TG水平峰值增加且高峰延迟,高脂餐后ApoB48分泌增多与TG的清除障碍相一致。2.血清ApoB48水平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ApoB48水平的升高,NAFLD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张肖,王涛,张保潮[5](2020)在《血清脂蛋白(a)水平监测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转归的预测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水平监测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功能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发病后3个月时运用改良Rankin量表对其转归效果进行评价,将转归评分0~2分者归为转归良好组,评分>2分者归为为转归不良组。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转归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清脂蛋白(a)水平监测对转归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最终198例完成研究,根据Rankin量表转归评价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转归良好组(124例)和转归不良组(74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合并冠心病构成比、吸烟构成比、空腹血糖水平、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基线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蛋白(a)水平、NIHSS卒中量表评分及合并冠心病是导致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转归的不良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脂蛋白(a)水平预测转归的敏感性为69.87%、特异性为77.34%、阳性预测值为39.17%、阴性预测值为62.52%。结论血清脂蛋白(a)水平可作为预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功能转归结局的指标。

都静,张晓明[6](2019)在《血清脂蛋白(α)及胱抑素C与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α[Lp(α)]及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30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组),选取本院体检中心1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按中医证型分组,对各组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B组血清Lp(α)、CysC升高明显,与A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气阴两虚证发生率最高(46.75%),其次为阴虚燥热证(33.13%)及脾虚湿困证(20.12%),3证型与对照组比较Lp(α)、Cys C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燥热组和气阴两虚组患者的Cy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困组与阴虚燥热和气阴两虚组比较Cys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证型间Lp(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中Lp(α)、CysC升高明显,CysC水平与中医证型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孙冉冉[7](2018)在《肥胖/超重三种中医体质分型的糖脂代谢比较及mRNA-LncRNA表达谱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索肥胖/超重不同体质类型人群的糖脂代谢差异及血管内皮功能状态差异,以期找到每种肥胖/超重类型的糖脂代谢特征,比较三者代谢风险性,为肥胖/超重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型提供微观辨识依据。(2)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比较肥胖痰/超重湿体质、肥胖/超重气虚体质和肥胖/超重平和体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RNA及lncRNA的表达水平。(3)筛选肥胖/超重痰湿体质、肥胖/超重气虚体质和肥胖/超重平和体质差异表达的mRNA及lncRNA,以期为肥胖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型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探讨差异的mRNA及与之对应的lncRNA在肥胖不同体质分型人群的体质形成、体质特征表现以及易感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肥胖/超重痰湿体质、肥胖/超重气虚体质和肥胖/超重平和体质受试者共127例,排除因不配合采血、做超声检查及其他自身原因而脱落者6例,最终纳入受试者121例,包括肥胖/超重痰湿体质组(OP)40例、肥胖/超重气虚体质组(OQ)42例,以及肥胖/超重平和体质组(OB)39例(对照组)。于清晨统一抽取静脉血6ml,检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等糖脂代谢指标;用超声的方法检测三组人群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low mediated dilation,FMD)。(2)收集三种体质的肥胖/超重志愿者各6例,一共18例。于清晨统一抽取静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定量和质检RNA之后,用Agilent SurePrint G3 Human Gene Expression v3表达谱芯片进行检测;(3)用SPSS对以上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肥胖/超重三组人群的糖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差异。进行数据分析,筛选出三组中每两组差异表达的mRNA及lncRNA;(4)将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靶基因分析,并对靶基因富集的生物过程及通路进行分析;(5)根据找到的富集最多的相关生物过程找到与之对应的mRNA及lncRNA,进行联合分析。结果:(1)①肥胖/超重痰湿组的腰围相比较肥胖/超重气虚组和肥胖/超重平和组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组与平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臀围在三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相比较气虚组和平和组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组和平和组没有明显差异;痰湿组的总胆固醇相比较气虚组和平和组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组和平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痰湿组的载脂蛋白B相比较气虚组和平和组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组和平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臀围、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1,血清脂蛋白a,空腹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在各组之间的分布没有差异(p>0.05)。胰岛素抵抗程度在痰湿组、气虚组、平和组两两之间比较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胰岛素抵抗程度在痰湿组、气虚组、平和组两两之间比较均有差异,痰湿组最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程度最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FMD在三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超重痰湿体质组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风险性最高。(2)①肥胖/超重痰湿体质组与肥胖/超重平和体质组相比共有5177个差异表达的mRNA,其中上调差异表达的mRNA2730个,下调差异表达的mRNA2447个;差异的lncRNA共计520个,上调差异表达的lncRNA269个,下调差异表达的lncRNA251个;②肥胖/超重气虚体质组与肥胖/超重平和体质组相比共有差异表达的mRNA 323个,其中上调差异表达的mRNA 199个,下调差异表达的mRNA 124个;差异的lncRNA共计26个,上调差异表达的lncRNA 17个,下调差异表达的lncRNA9个;③肥胖/超重痰湿体质组与肥胖/超重气虚体质组相比共有2339个差异表达的mRNA,其中上调差异表达的mRNA 1429个,下调差异表达的mRNA910个;差异的lncRNA共计253个,上调差异表达的lncRNA 140个,下调差异表达的lncRNA 113个。(3)①肥胖/超重痰湿体质组与肥胖/超重平和体质组比,上调差异表达的mRNA最为显着的是VMAC,下调差异表达的mRNA最为显着的是CCL8;上调差异表达的lncRNA最为显着的是lnc-ECI2-2,下调差异表达的lncRNA最为显着的是lnc-C2orf55-1;②肥胖/超重气虚体质组与肥胖/超重平和体质组比,上调差异表达的mRNA最为显着的是LRRD1,下调差异表达的mRNA最为显着的是CCL13;上调差异表达的lncRNA最为显着的是lnc-TRA2A-1,下调差异表达的lncRNA最为显着的是MIR210HG;③肥胖痰湿体质组与肥胖气虚体质组比,上调差异表达的mRNA最为显着的是LGALS2,下调差异表达mRNA最为显着的是MS4A1;上调差异表达的lncRNA最为显着的是LOC100507642,下调差异表达的lncRNA最为显着的是LINC00892。(4)进一步对以上靶基因功能进行GO及KEGG分析发现:①肥胖/超重痰湿体质与肥胖平和体质相比,差异的mRNA功能主要富集在糖脂代谢方面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状态方面;②肥胖/超重气虚体质与肥胖/超重平和体质相比,差异的mRNA功能主要富集在铁离子稳态及肌肉代谢调节方面;③肥胖/超重痰湿体质与肥胖/超重气虚体质相比,差异的mRNA功能主要富集在内吞作用及免疫应答方面。(5)根据差异mRNA富集的功能找到与之对应的lncRNA,对mRNA及lncRNA进行联合分析发现:①肥胖/超重痰湿体质与肥胖/超重平和体质相比较,对上述功能两起主要调控作用的差异mRNA及lncNA主要有ACSL4,MAPK13;LOC100132891,lnc-C2orf27B-3等;肥胖/超重气虚体质与肥胖/超重平和体质相比较,对上述功能起主要调控作用的差异 mRNA-lncRNA 主要有 SLC25A37,STEAPl;LINC01088,lnc-SARM1-2等;肥胖/超重痰湿体质与肥胖/超重气虚体质相比较,对上述功能起主要调控作用的差异 mRNA-lncRNA 主要有 RAB1A,NCR3;LOC100289473,lnc-MRPL3-2 等。结论:(1)肥胖/超重人群虽都有BMI超标的表象,但是体质类型不同,发生代谢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性亦有不同。肥胖/超重痰湿体质人群的糖脂代谢能力及血管内皮功能均低于肥胖/超重气虚体质及肥胖超重平和体质人群,亦有着明显的胰岛素抵抗,提示痰湿体质是独立于肥胖/超重的一个易发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肥胖/超重平和体质人群有着接近正常的胰岛素敏感性和糖脂代谢水平;肥胖超重气虚体质人群属于以上两种体质类型的过渡阶段,亦有一定的发生糖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风险性,不可忽视,其内在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2)肥胖/超重痰湿体质与肥胖/超重气虚体质以及肥胖/超重平和体质在全基因组中存在mRNA及lncRNA的表达差异,这为肥胖/超重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型提供了基因层面的依据。(3)mRNA和lncRNA共同作用,在肥胖/超重不同体质类型的体质形成发展过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调控机制不同,造成肥胖/超重不同体质类型人群在糖脂代谢、血管功能状态、能量产出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转归。①肥胖/超重痰湿体质与肥胖/超重平和体质相比较,差异主要富集到细胞脂质代谢及血管状态方面,为痰湿肥胖人群易发生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提供了基因层面的依据;②肥胖/超重气虚体质与肥胖/超重平和体质相比较,差异主要富集在体内铁离子稳态及肌肉调节代谢方面,差异基因在线粒体铁消耗过程、血红素合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说明气虚体质肥胖/超重在线粒体呼吸障碍、能量产出方面存在不足,从一定程度上阐明了气虚体质肥胖/超重易疲劳和肌肉松弛的内在机制,而且骨骼肌作为胰岛素抵抗发生的重要场所,气虚体质肥胖/超重在肌肉代谢方面的障碍也从一定程度上阐明了气虚肥胖/超重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内在机制,而细胞内铁离子可催化产生自由基引起脂质过氧化,而进一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气虚型肥胖/超重亦有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风险性的机理;③肥胖/超重痰湿体质与肥胖/超重气虚体质相比较,差异主要富集在内吞作用及免疫应答方面,这两方面的关键差异基因RAB1A参与了细胞自噬过程中自噬体的形成过程,自噬是近年参与肥胖代谢的热门研究方向,两种肥胖在该方面有什么不同还需要进一步确证。如上发现为基于不同中医体质分型的肥胖/超重形成机制分析和后续临床干预研究奠定了基础。

胡华丽[8](2017)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及血脂蛋白水平变化及其应用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及血脂蛋白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平舆县人民医院住院的9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糖尿病肾病组,同时选取同期7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脂蛋白和血脂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尿素氮、肌酐、血清葡萄糖、尿酸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甘油三酯(lriglyceride,TG)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明显减少(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患者体内血清脂蛋白水平密切相关,临床上可通过对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来预测糖尿病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二、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脂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脂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脂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2)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预测因素及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及检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糖尿病肾病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预测因素
    第一章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调查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部分指标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早期肾病的危险预测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
    第一章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证候分布与部分指标的相关性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生物学指标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血瘀证研究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不同证型典型舌象照片
附录二 糖尿病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信息采集表
致谢
个人简历

(4)不同脂耐量人群血清ApoB48与NAFLD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载脂蛋白B与代谢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血清脂蛋白(a)水平监测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转归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比较
    2.2 转归不良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3 血清脂蛋白(a)水平对转归不良的预测效能
3 讨 论

(6)血清脂蛋白(α)及胱抑素C与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检测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Lp (α) 、CysC
    2.2 证型比较
3 讨论

(7)肥胖/超重三种中医体质分型的糖脂代谢比较及mRNA-LncRNA表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肥胖亚型的研究进展
        1. 人体基础测量指标
        1.1 体重指数BMI
        1.2 生物电阻抗分析法
        1.3 腰围、臀围、腰臀比颈围测量法
        1.4 其他指标
        2. 代谢表型及胰岛素敏感性
        2.1 代谢正常型肥胖
        2.2 正常体重代谢性肥胖
        3. 中医肥胖分型
        3.1 古代文献中对于肥胖分型的论述
        3.2 近现代中医学对于肥胖分型的论述
        参考文献
    综述二 mRNA表达谱研究进展
        1. 文献计量分析
        1.1 文献数量分析
        1.2 研究领域分析
        1.3 文献语言分析
        1.4 文献类型分析
        1.5 发表期刊分析
        1.6 文献作者分析
        1.7 国家/地区分析
        1.8 来源机构分析
        2. mRNA研究进展
        2.1 mRNA在循环系统疾病中的研究
        2.2 mRNA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
        2.3 mRNA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
        2.4 mRNA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研究
        2.5 mRNA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
        2.6 mRNA在代谢和营养性疾病中的研究
        3. mRNA在中医学中的研究及应用
        3.1 基础研究
        3.2 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三 lncRNA表达谱研究进展
        1. 文献计量分析
        1.1 文献数量分析
        1.2 研究领域分析
        1.3 文献语言分析
        1.4 文献类型分析
        1.5 发表期刊分析
        1.6 文献作者分析
        1.7 国家/地区分析
        1.8 来源机构分析
        2. lncRNA研究进展
        2.1 lncRNA在循环系统疾病中的研究
        2.2 lncRNA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
        2.3 lncRNA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
        2.4 lncRNA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研究
        2.5 lncRNA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
        2.6 IncRNA在代谢和营养性疾病中的研究
        3. lncRNA在中医学中的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肥胖/超重痰湿体质、肥胖/超重气虚体质和肥胖/超重平和体质的糖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差异研究
        1. 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材料
        2. 方法
        2.1 体重、身高、腰围臀围测量
        2.2 血糖、血脂四项等指标的检测
        2.3 血管内皮功能FMD检测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肥胖/超重三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BMI、超重肥胖人数比例的基线分析
        3.2 肥胖/超重三组受试者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
        3.3 肥胖/超重三组受试者胰岛素抵抗(IR)比较
        3.4 肥胖/超重三组受试者血管内皮功能(FMD)比较
        4. 讨论
        4.1 肥胖/超重痰湿体质人群糖脂代谢异常较为显着,气虚体质人群亦有代谢异常风险
        4.2 肥胖/超重三种体质类型中痰湿型发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风险性较高
    实验二 肥胖/超重痰湿体质、肥胖/超重气虚体质和肥胖/超重平和体质的mRNA-lncRNA表达谱研究
        1. 材料
        1.1 分组信息
        1.2 实验材料
        2. 方法
        2.1 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
        2.2 Total RNA提取
        2.3 总RNA的纯化(QIAGEN RNeasy? Mini Kit)
        2.4 cDNA第一链和第二链一步法合成
        2.5 荧光标记cRNA合成
        2.6 cRNA纯化
        2.7 cRNA浓度测定
        2.8 荧光分子浓度及掺入率计算
        2.9 cRNA样品片段化和芯片杂交
        2.10 芯片洗涤
        2.11 芯片扫描
        2.12 基因芯片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临床基本资料
        3.2 RNA质检
        3.3 芯片杂交扫描图片
        3.4 数据对称性检测
        3.5 数据总体分布集中趋势检测
        3.6 实验结果评估(CV值)
        3.7 主成分分析图(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3.8 肥胖/超重三组之间差异筛选
        3.9 肥胖/超重三组之间差异基因的GO分析
        3.10 肥胖/超重三组之间差异基因的KEGG分析
        3.11 肥胖超重三组之间差异mRNA与lncRNA共表达分析
        4. 小结
        5. 讨论
结语
    1. 全文总结
    2. 创新点
    3.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附录

(8)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及血脂蛋白水平变化及其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GLU、BUN和URIC水平
    2.2 血清脂蛋白(a)和血脂蛋白水平
3 讨论

四、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脂蛋白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脂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孟瑞玲. 河南医学研究, 2015(04)
  • [2]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预测因素及辨证分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 戴军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
  • [3]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4]不同脂耐量人群血清ApoB48与NAFLD的相关性分析[D]. 邸亚楠.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血清脂蛋白(a)水平监测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转归的预测价值[J]. 张肖,王涛,张保潮.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0(01)
  • [6]血清脂蛋白(α)及胱抑素C与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J]. 都静,张晓明. 西部中医药, 2019(06)
  • [7]肥胖/超重三种中医体质分型的糖脂代谢比较及mRNA-LncRNA表达谱研究[D]. 孙冉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6)
  • [8]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及血脂蛋白水平变化及其应用价值分析[J]. 胡华丽. 河南医学研究, 2017(02)

标签:;  ;  ;  ;  ;  

2型糖尿病肾病血清脂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