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式循环柴油机论文_伍赛特

导读:本文包含了闭式循环柴油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柴油机,潜艇,液氧,集成化,性能,传质,燃烧弹。

闭式循环柴油机论文文献综述

伍赛特[1](2019)在《潜艇用闭式循环柴油机AIP装置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潜艇用闭式循环柴油机AIP系统的工作过程及其相关优势劣势及技术难点,并阐述了其历史发展过程,重点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考虑到潜艇用动力电池目前仍存在的一系列技术缺陷,闭式循环柴油机作为一类技术成熟、成本低廉的潜艇AIP动力装置,目前仍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02期)

赵天朋[2](2018)在《液氧固碳闭式循环柴油机着火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氧固碳闭式循环柴油机的循环系统完全封闭,不会与外界发生气体交换,不会有废气排出,避免了对于在空气不流通的封闭环境下使用柴油机的作业人员的伤害。但其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仍有欠缺,尤其是柴油着火和燃烧方面的问题,是发展新型柴油机燃烧方式的关键所在,因此,研究其着火特性对于液氧固碳闭式循环柴油机的发展意义重大。为了研究液氧固碳闭式循环柴油机的着火特性,本文采用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来展开研究。首先,由于着火延迟时间是柴油的重要着火特性,因此先对柴油的着火延迟时间计算公式进行了理论推导,接着建立了KIVA-CHEMKIN模拟平台并耦合了简化机理,随后应用KIVA-CHEMKIN模拟平台对柴油在空气环境和O_2/CO_2环境下着火燃烧过程进行了仿真。其次,搭建了定容燃烧弹可视化试验平台,对柴油在空气环境和O_2/CO_2环境下的着火燃烧过程进行了可视化试验研究。最后,对柴油仿真和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描述了柴油在空气环境和O_2/CO_2环境下的着火过程;对比分析了柴油在空气环境和O_2/CO_2环境下着火延迟时间的试验值和仿真值;对仿真得到的柴油着火火焰温度云图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柴油在空气环境和O_2/CO_2环境下火焰浮起长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柴油在O_2/CO_2环境下的着火延迟时间、火焰温度云图和火焰浮起长度的仿真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初步证明本文建立的KIVA-CHEMKIN模型计算柴油在O_2/CO_2环境下着火的准确性;与空气环境相比,柴油在O_2/CO_2环境下的着火延迟时间变短;柴油在O_2/CO_2环境下的火焰浮起长度明显小于空气环境中的。柴油在O_2/CO_2环境下的着火特性与常规空气环境下的大不相同,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液氧固碳闭式循环柴油机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8-06-01)

于平安[3](2015)在《集成化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设计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闭式循环柴油机是不依赖空气动力系统AIP方案的一种,它以高性价比、短研制周期、安全可靠和易于实现等优点而获得广泛关注。国内主要是关于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的部分设备和技术进行研究,缺少系统集成方面的工作;本文就闭式循环柴油机在实际应用中的诸多限制,分别从结构布局和控制方法两个方面提出一套可行的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集成化设计方案,提高其装置化和工程化的应用程度,同时探讨闭式循环柴油机在高压下的运行性能。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根据现有的台架设计经验,将闭式循环柴油机分为动力系统、配气系统、二氧化碳处理系统、水管理系统以及控制系统五个分系统单元,并按照集成要求对各分系统模块进行匹配设计,使柴油机能够根据设计方法快速改装以实现闭式运行工作。2)闭式循环柴油机的监控是一个多变量的控制系统,对其主要的功能“人造大气”的配比、二氧化碳的吸收控制、开闭式转换控制等进行控制方案的设计,并通过PLC的编程软件和组态王工控软件设计监控的人机界面,完成系统的控制功能及可视化要求。3)在现有实验台架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利用测量文丘里管不同孔径处温度和压力的方法来获得混合进气的比热比,以及实现喷淋冷却器的加压供水控制,研究其冷却效果,验证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同时减少测量元件和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达到系统的集成目的。4)进行闭式循环高压柴油机的相关研究,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柴油机闭式运行的仿真模型,对柴油机的配气相位进行优化调整,通过改变其配气相位来增加循环气体的进气量,从而提高系统的压力,分析系统压力对闭式循环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为增压闭式循环柴油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5-01-01)

朱少文[4](2014)在《船用柴油机开式冷却改闭式循环冷却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操作过程发现柴油发动机运转时,不仅输出机械功会产生不同温度的废热,与此同时相关零件也会产生温度不等的废热。因此合理设计冷却系统,既能使冷却液的温度很好的满足技术要求,也可以让流量参数非常好地满足技术要求。目前,主要的问题是发生在柴油机部分负荷运行,随着冷却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部分负荷性。海洋渔业公司,拥有大量的300型柴油机为渔船主机。如果能把这些300型柴油机的开放式冷却系统改装成封闭式循环冷却系统,既可以节约能源,又能够降低维护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4年22期)

周晓伟[5](2014)在《闭式循环柴油机废气处理单元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闭式循环柴油机CCDE(Closed Cycle Diesel Engine)是不依赖空气动力系统AIP(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 System)的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性方案。CCDE尾气处理技术是保证装置性能与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根据实现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废气液化处理技术、碱液吸收处理技术、海水吸收处理技术。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基于海水吸收的废气处理技术,主要部件包括喷淋冷却器、超重力旋转床与海水管理系统。本文以喷淋冷却器及超重力旋转床作为研究对象,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对哈尔滨工程大学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中存在的气体及其在各个设备中的变化规律进行描述。由于气体成分变化的复杂性,对气体组分在设备中的变化提出两种不同的简化并分别建立组分的变化模型,并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的二氧化碳吸收率与两种模型结果,验证模型的有效性;2)根据冷却器在CCDE实际应用条件,提出基于喷淋冷却的排气减温方案。基于上述喷淋方案建立理论理论模型,针对冷却器流体参数变化大,不宜平均化处理的问题,采用空间离散化处理内部流场,对冷却器内部分层求解运动、传热传质方程,利用Fortran和Matlab混合编程,完成喷淋冷却器性能计算,为喷淋冷却器设计提供参考。根据理论模型、空间布置、压降等因素进行喷淋冷却器装置结构设计并制定相应的供、排水方案;3)基于喷淋冷却器装置结构设计,对其内部流场进行建模及网格划分。利用CFX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超重力旋转床内部传热及流场进行仿真,仿真基于欧拉-拉格朗日两相流模型、Ishii & Zuber动量输运等基本模型。搭建实验台架进行不同进气、给水条件、进气方式及喷嘴布置方式下冷却效果实验,并将冷却效果实验结果与理论理论模型、仿真计算进行对比,用以验证仿真与理论模型准确性;4)对超重力旋转床进行气相传质仿真研究,以希格比的溶质渗透理论为基础,设置气相源项,对液相吸收二氧化碳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对仿真得到的云图、流线图等进行分析研究床内流场特点。进行超重力旋转床进行实验,对不同操作参数下超重力旋转床吸收能力进行测量,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仿真合理性;对超重力旋转床操作参数无量纲化,并通过改变操作参数来研究吸收能力与参数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4-01-01)

杨斌[6](2014)在《集成化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方案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朝柴4102BG型工程机械柴油机为动力单元,通过原理分析和实验验证,分别从测控方法和结构布局角度对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进行集成化,提高工程化应用程度。柴油机闭式运行较于开式运行有较大差别,运行过程中,二氧化碳吸收效率、氧气浓度、进气比热比等是影响柴油机运行的主要因素,根据柴油机在闭式运行条件下对其附属系统的基本要求,设计了相应的控制方案。根据理论及实验确定了最优参数,编制了控制系统程序并实现了控制功能,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针对闭式循环柴油机,分别从结构布局和系统控制方面进行集成化设计,并以控制为主。将系统按照功能分为动力系统、配气系统、C02处理系统、水管理系统、控制系统、气体储存及附属系统七部分,以此为基础,对系统运行和控制回路进行控制策略研究。在系统运行控制方面,对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开关机、开闭式转换以及闭式启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升其自动化程度,取代原有手动操作,从理论角度为工程化应用提供了思路;在控制回路方面,分别对进气比热比控制回路、压力控制回路的测量和控制方法进行改进,替换原有部分手动功能,改进测量方法,简化控制策略。并引入齿条及转速信号至可编程控制器,获取柴油机功率以指导部分参数的目标值设定,通过排气温度替代原有缸压测量方法,简化系统运行监测手段。根据测控系统要求及台架空间布局,进行了传感器及执行器的选型、调试以及安装等工作。根据控制策略,选用先进控制方法,编写控制程序及监控界面,完成了改进部分的功能实现。对改进的控制回路进行实验验证,分别进行文丘里管比热比测量实验、水量水位控制实验以及功率拟合准确性验证实验,以验证控制系统的有效性。通过以上内容研究,提高现有闭式循环柴油机台架的自动化水平,推进系统的工程化进程,从测控方法和结构布局角度提出了新的思路,对进一步研究闭式循环柴油机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4-01-01)

李大鹏[7](2012)在《潜艇闭式循环柴油机装置发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2闭式循环柴油机装置的现代发展20世纪70年代,世界一些国家又对闭式循环柴油机装置产生了兴趣,相关工作重新启动。联邦德国里卡尔多公司对"克雷斯多弗"闭式循环柴油机装置进行了改进和修复。CO2通过净气器溶解于海水,净气器在舷外水压力下工作,过余的O2重新参与循环。完成25.8和43.1kW两种功率的闭式循环柴油机实验,并制造了水下航行器。1976年,意大利希尔瓦伊西斯公司进行了闭式循环柴油机实验,总实验时间长达6500h,并在此(本文来源于《中外船舶科技》期刊2012年03期)

李大鹏[8](2012)在《潜艇闭式循环柴油机装置发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叙述了潜艇闭式循环柴油机(CCDE)装置的研究与发展状况,对一些CCDE装置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CCDE装置在潜艇上的布置等相关技术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外船舶科技》期刊2012年02期)

李大鹏,张晓东[9](2012)在《国外潜艇闭式循环柴油机(CCDE)装置的研究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国外潜艇闭式循环柴油机(CCDE)装置的研究与进展。给出了德国、俄罗斯(苏联)、意大利、英国等国家的一些有代表性的CCDE装置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就人造大气制备、氧气制备、储氧、二氧化碳冷冻储存、废气处理与排放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文来源于《柴油机》期刊2012年01期)

李晓声[10](2012)在《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优化设计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的AIP系统中,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具有开发周期短、可靠性强、柴油机技术成熟、易于实现等优点,因此对闭式循环柴油机自动控制及性能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以4102BG柴油机作为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的动力单元。通过仿真和实验方法研究进气组分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同时,提出了系统进气配比的自动控制方案。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在GT-Power软件中建立了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的仿真模型,并根据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然后,通过仿真结果分析了氩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进气比热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2、编写了闭式循环柴油机装置系统的控制程序并建立监控界面。完成的控制程序实现了对系统工作时各参数的采集、进气比热比计算。同时,提出了系统进气组分配比控制方案。系统中的监控界面实现了对系统工况的实时显示。3、对闭式循环柴油机实验台架进行改进,增加了氩气浓度分析,完善了对系统进气混合气组分的测量。分别在冷却器前、超重力旋转床前后和进气混合箱四处设置气体组分测点和皮托管测点,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循环气体各组分的质量流量。4、实验研究分析了进气组分和进气比热比对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循环气体组分的变化原因。5、初步探索了对闭式循环柴油机进行工程化应用的方案,提出了总体设计方案和布局,设计了换热系统、排气系统和控制系统初步方案。根据设计选择了一些适用的仪器等。为闭式循环柴油机工程化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2-01-01)

闭式循环柴油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液氧固碳闭式循环柴油机的循环系统完全封闭,不会与外界发生气体交换,不会有废气排出,避免了对于在空气不流通的封闭环境下使用柴油机的作业人员的伤害。但其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仍有欠缺,尤其是柴油着火和燃烧方面的问题,是发展新型柴油机燃烧方式的关键所在,因此,研究其着火特性对于液氧固碳闭式循环柴油机的发展意义重大。为了研究液氧固碳闭式循环柴油机的着火特性,本文采用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来展开研究。首先,由于着火延迟时间是柴油的重要着火特性,因此先对柴油的着火延迟时间计算公式进行了理论推导,接着建立了KIVA-CHEMKIN模拟平台并耦合了简化机理,随后应用KIVA-CHEMKIN模拟平台对柴油在空气环境和O_2/CO_2环境下着火燃烧过程进行了仿真。其次,搭建了定容燃烧弹可视化试验平台,对柴油在空气环境和O_2/CO_2环境下的着火燃烧过程进行了可视化试验研究。最后,对柴油仿真和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描述了柴油在空气环境和O_2/CO_2环境下的着火过程;对比分析了柴油在空气环境和O_2/CO_2环境下着火延迟时间的试验值和仿真值;对仿真得到的柴油着火火焰温度云图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柴油在空气环境和O_2/CO_2环境下火焰浮起长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柴油在O_2/CO_2环境下的着火延迟时间、火焰温度云图和火焰浮起长度的仿真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初步证明本文建立的KIVA-CHEMKIN模型计算柴油在O_2/CO_2环境下着火的准确性;与空气环境相比,柴油在O_2/CO_2环境下的着火延迟时间变短;柴油在O_2/CO_2环境下的火焰浮起长度明显小于空气环境中的。柴油在O_2/CO_2环境下的着火特性与常规空气环境下的大不相同,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液氧固碳闭式循环柴油机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闭式循环柴油机论文参考文献

[1].伍赛特.潜艇用闭式循环柴油机AIP装置研究综述[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2].赵天朋.液氧固碳闭式循环柴油机着火特性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

[3].于平安.集成化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设计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4].朱少文.船用柴油机开式冷却改闭式循环冷却技术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

[5].周晓伟.闭式循环柴油机废气处理单元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

[6].杨斌.集成化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方案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

[7].李大鹏.潜艇闭式循环柴油机装置发展综述[J].中外船舶科技.2012

[8].李大鹏.潜艇闭式循环柴油机装置发展综述[J].中外船舶科技.2012

[9].李大鹏,张晓东.国外潜艇闭式循环柴油机(CCDE)装置的研究与进展[J].柴油机.2012

[10].李晓声.闭式循环柴油机系统优化设计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闭式循环柴油机和普通柴油机的示...潜艇闭式循环柴油机AIP动力系统原...闭式循环柴油机供氧装置氩气闭式循环柴油机工作原理图闭式循环柴油机监控系统Argo型闭式循环柴油机

标签:;  ;  ;  ;  ;  ;  ;  

闭式循环柴油机论文_伍赛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