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换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反馈,算法,可编程,门阵列,负载均衡,机制。
交换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曾光,黄玉萍,史陆星[1](2019)在《基于FPGA的交换结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换结构的选择对交换效率影响重大,通过对单级交换和多级交换结构比较分析后,提出了一种兼容两者的缓冲交叉式交换结构,并在基于Xilinx公司Virtex-6系列FPGA上搭建交换系统,对其进行仿真实现,得出此设计在本交换系统确实可行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山西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申志军,郭玉波,高静,白云莉,李宏慧[2](2019)在《基于邻端口调度信息的反馈型两级交换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FTSA (feedback mechanism based two-stage switch architecture)对调度算法执行时间的限制过于苛刻使其优异的理论性能无法实现.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邻端口调度信息的反馈型两级交换结构AFTSA (adjacent-port scheduling inform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based two-stage switch architecture), AFTSA引入前置反馈模式将目标缓存的状态数据提前反馈至输入端口;利用邻端口信息传输机制使得任意输入端口均能获得邻端口的调度结果;利用预处理机制修正调度算法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利用"裁决"模式的调度机制选择在下一时隙将要转发的信元.理论分析表明在相同的交换环境中AFTSA和FTSA具有等同的时延性能且能够为算法提供接近一个时隙的执行时间,AFTSA可有效提高两级交换结构的实践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5期)
申志军,陶东华,高静[3](2019)在《多路反馈型两级交换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反馈型两级交换结构中算法可执行时间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多路反馈型两级交换结构MFTS。该结构通过两级crossbar将中间缓存的状态数据反馈到输入端口,输入端口基于处理后的数据提前开始进行算法调度;通过相邻输入端口之间的通信链路使得任一输入端口都能获得邻端口的调度信息,基于该信息和crossbar连接模式的固有特性对调度算法的结果进行终裁,将终裁结果作为最终的算法调度结果。相对于现有方案,MFTS在避免数据包冲突和数据包失序问题的前提下将调度算法可执行时间提高两倍,这使其可支持更大交换规模和更高的端口速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与探索》期刊2019年09期)
罗兴,袁传有[4](2019)在《社区矫正初始评估话语的语类结构和交换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马丁的适用语言学理论,遵循语言研究应介入/干预(intervene)社会进程的思想,通过观察、录音、转写,共收集了十场初始评估语料,按照马丁的交换结构系统对语料进行标注和描写,研究社区矫正初始评估话语的语类结构以及不同阶段的交换结构,旨在揭示社工话语的交换结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社工提供更多有效的话语选择和理想的社工话语交换结构模型,从而提高初始评估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申志军,高静,郭玉波,白云莉,李宏慧[5](2018)在《一种脉动反馈型两级交换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反馈型两级交换结构(FTSA)对调度算法的时间限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脉动反馈型两级交换结构(PFTSA). PFTSA将调度算法所需信息以脉动的形式反馈至输入端口,通过预处理机制使调度算法获得目标缓存的准确信息,从而避免信元冲突和信元失序.相对于现有方案,PFTSA简化了交换结构和交换流程,同时提高了时延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黄妙玲[6](2018)在《基于交换结构分析的初中英语课堂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交换结构分析,本研究旨在探究师生互动中的交换类型,以及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研究语料来自深圳某初中七年级的英语阅读课堂,通过录音、转写和分析两名英语教师及其学生的课堂话语,最后得出如下结论:师生互动的交换类型的分析结果显示:教师1课堂中出现15种交换类型,而教师2课堂种则有13种交换类型。相同的是:两个课堂中大部分的交换类型都与马丁和罗斯(2003,2007,2014)提出的信息结构潜式一致,但在教师1和教师2的课堂中分别出现两个和叁个与信息结构潜式不一致的交换类型。教师1和教师2的信息交换都包含动态的追踪话步,教师1的课堂还中出现信息-服务话步,这些动态话步都是马丁和罗斯提出的信息结构潜式所没有的。在教师1和教师2的课堂中,dK1^K2^K1是使用最为频繁的交换类型,其中教师2使用该交换类型的频率更高。另外,与马丁和罗斯观点不一致的还有,首知者话步(K1)不一定总是信息交换中的最小的包含关键信息的话步,因为首知者话步有时候会简化成“对”,“嗯”,或者甚至代替以非语言表达。两个课堂的不同之处在于,信息-服务话步经常出现在教师1的课堂中,而教师2中的课堂则几乎没有出现信息-服务话步。在阅读课中教师2相比教师1较多使用后知者话步(K2)来提出参考性问题,教师2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课堂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2的课堂信息交换相对更具互动性;而教师1课堂中出现的交换类型相对更具多样性。除此之外,从教师布置作业这一教学环节可以看出,教师1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因为教师1只用了一个首知话步布置作业;而教师2在布置作业中还会出现信息交换来征询学生的意见,看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作业的数量。由此看出,教师2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民主和谐。通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看出,两名教师的引导方式都分为两种。在教师1的课堂中出现了3种以教师答案结尾的引导方式,4种以学生答案结尾的引导方式;而在教师2的课堂中则发现3种以教师话语结尾(包含教师答案)的引导方式,3种以学生答案结尾的引导方式。总体上说,教师1更关注语言的形式,比如单词和词汇的学习;而教师2更关注两篇阅读文章的总体理解,辅助以语言形式的教学。因此相对来说,为了学习新词和翻译句子,教师1的学生会更加需要教师的支架。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帮助时,两位教师都采用了翻译、转换话步、提示、重复的引导方式。不同的是,教师1还采用了要求澄清、释义的引导方法,而教师2还采用了形式反馈、命令的引导方法。根据两名老师的引导方式的分布统计,两名老师都集中使用以教师答案结尾(展示性问题+答案)的引导方式。(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8-05-01)
何璐蓓,厉俊男,杨翔瑞,孙志刚[7](2018)在《RESSP:基于FPGA的可重构SDN交换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SDN采用转发与控制分离的架构和集中的控制管理机制,可有效满足不同网络中不同粒度的管理控制需求。当高校科研人员进行SDN的教学和创新实验时,需要一个处理过程可感且可重新编程的数据平面来支持原理展示和自主研究。然而,传统ASIC交换机的内部实现流程不透明且转发查表架构固定,软件交换机的处理性能较低,因此无法充分支持数据平面的研究。目前,通过FPGA设计可编程数据平面,为满足不同科研场景下多样化的处理需求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但是,在基于FPGA的可重构交换机架构和设计方法方面还缺少深入研究,主要表现在难以实现基于模块细粒度的SDN处理流程重构,现有工作复用程度低,同时无法为开源的SDN数据平面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SDN交换平面实现结构——RESSP(FPGA-based REconfigurable SDN Switching Pipeline)。RESSP将报文处理流程拆解成多个可动态加载的模块,针对交换机具体的应用场景,利用FPGA可编程特性对硬件功能模块进行增加、删除或替换,从而针对实际需求设计出相应的报文处理逻辑。此外,基于RESSP实现了一个SDN交换机的原型系统MiniSwitch。MiniSwitch验证了RESSP在教学科研实验中快速重构所需SDN数据平面的可行性和可扩展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申志军,高静,乌日更[8](2018)在《基于逆向传输机制的反馈型两级交换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FTSA-2-SS结构中的信元冲突、信元失序以及交换流程复杂化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逆向传输机制的反馈型两级交换结构(FRTM-TSA)。该结构通过crossbar逆向传输机制使得任意输入端口均可获得其相邻端口的调度结果并以此对目标端口所反馈的缓存信息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信息进行算法调度使得FRTM-TSA能够避免信元冲突和信元失序,也无需在输出端口设置重排序缓存。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FRTM-TSA能够以相对简洁的交换结构和交换流程获得更优的时延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周延鹏,张兴明[9](2017)在《交叉节点缓存crossbar交换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交换结构调度复杂且时间开销大的问题,采用交叉点缓存(Buffered Crossbar)交换结构和改进的轮询调度算法,在输出端设置按一定的缓存顺序输出,并通过verilog代码实现了8*8的CICQ交换结构。极大地缓解了传统Crossbar交换结构存在的输入输出端口冲突问题,有效避免了队头阻塞问题。采用算法复杂度为O(1)的轮询调度算法,硬件实现简单。可以达到100%的吞吐效率,实现了最快3个时钟周期的高速度低延时交换。(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7年19期)
殷晓超,韩国栋,王孝龙[10](2018)在《基于输出队列的WUDN交换结构仿真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Crossbar交换网络采用多并行总线结构,可同时完成多输入输出的匹配,但受限于调度算法复杂度与端口数量紧耦合,扩展性较差。为此,提出一种新的交换结构,即WUDN结构。该结构采用模XY算法实现路由路径最短与网络流量均衡,其中在路由节点端口处运用输出队列的排队方式及轮询调度算法,以存储、转发的流量控制方式传输数据包。实验结果表明,WUDN结构具有灵活的扩展性,且在高负载状态下可实现较高的吞吐量和更低的平均时延。(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交换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FTSA (feedback mechanism based two-stage switch architecture)对调度算法执行时间的限制过于苛刻使其优异的理论性能无法实现.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邻端口调度信息的反馈型两级交换结构AFTSA (adjacent-port scheduling inform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 based two-stage switch architecture), AFTSA引入前置反馈模式将目标缓存的状态数据提前反馈至输入端口;利用邻端口信息传输机制使得任意输入端口均能获得邻端口的调度结果;利用预处理机制修正调度算法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利用"裁决"模式的调度机制选择在下一时隙将要转发的信元.理论分析表明在相同的交换环境中AFTSA和FTSA具有等同的时延性能且能够为算法提供接近一个时隙的执行时间,AFTSA可有效提高两级交换结构的实践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换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曾光,黄玉萍,史陆星.基于FPGA的交换结构研究与实现[J].山西电子技术.2019
[2].申志军,郭玉波,高静,白云莉,李宏慧.基于邻端口调度信息的反馈型两级交换结构[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9
[3].申志军,陶东华,高静.多路反馈型两级交换结构[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9
[4].罗兴,袁传有.社区矫正初始评估话语的语类结构和交换结构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9
[5].申志军,高静,郭玉波,白云莉,李宏慧.一种脉动反馈型两级交换结构[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8
[6].黄妙玲.基于交换结构分析的初中英语课堂话语分析[D].深圳大学.2018
[7].何璐蓓,厉俊男,杨翔瑞,孙志刚.RESSP:基于FPGA的可重构SDN交换结构[J].计算机科学.2018
[8].申志军,高静,乌日更.基于逆向传输机制的反馈型两级交换结构[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8
[9].周延鹏,张兴明.交叉节点缓存crossbar交换结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7
[10].殷晓超,韩国栋,王孝龙.基于输出队列的WUDN交换结构仿真及分析[J].计算机工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