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植被论文_马建平,赵卫伟,景何仿,曲胜,罗子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植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植被,根系,生态,多普勒,黄土高原,基材,黄土。

复合植被论文文献综述

马建平,赵卫伟,景何仿,曲胜,罗子龙[1](2019)在《复合明渠中非淹没刚性植被扰流现象实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天然河道中非淹没刚性植被对水流的影响,对实验室水槽进行了加工,使其单侧具有二级漫滩,另一侧为主槽,并将刚性植被(用玻璃棒代替)布置在漫滩上,设置了叁种典型工况(植被平行和交错排列、无植被的情形),利用叁维激光多普勒测速仪(3D-LDV)等仪器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具有漫滩的水槽中,漫滩上刚性植被对整个水槽水流流速、水位分布及水头损失均有较为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宁夏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郝由之[2](2018)在《考虑复合植被根系加筋锚固作用的坡式生态护岸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在建造河道护岸时,往往只考虑了护岸工程的安全性和耐用性,因此护岸材料几乎全部选用砌石和混凝土等硬质材料,这种硬质材料的应用严重破坏了河流生态健康功能,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护岸的设计与应用顺应了现代河道治理建设的发展趋势,生态护岸不仅避免了硬质护岸结构的不足,还能起到稳固岸坡的效果,因此被广泛应用。目前,生态护岸中植被根系的固土护岸效果缺乏可测性和可控性。为了确定植物根系的存在对岸坡稳定性提升的量化作用,本文主要利用基于加筋理论的极限平衡法和基于强度折减法原理的ABAQUS有限元分析计算法,以北京市永定河莲石湖段为试验区,对草、灌、乔植被的根系形态分布及特征参数进行测定,然后利用根系参数分别对岸坡浅层稳定性和整体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以明确植被根系浅根加筋作用及深根锚固作用对岸坡土体的稳固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生态护岸工程的设计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狗牙根根系分布在土层30cm范围内,连翘根系分布在土层60cm范围内。狗牙根和连翘在其根系分布范围内对岸坡土体的加筋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岸坡土体的粘聚力、抗剪强度和岸坡浅层稳定性,在根系分布范围以下也可对土体产生间接的加筋作用,但效果较小,作用范围有限。草本护岸、草本灌木护岸、草灌乔组合护岸的岸坡整体稳定安全系数依次增大,但其中草本与灌木加筋作用对岸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而乔木根系的锚固作用对岸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较大,且种植于岸坡坡脚处作用最大。(本文来源于《河北工程大学》期刊2018-12-01)

丰田,邱宙廷,李光范,丁庆磊[3](2018)在《植被护坡中根土复合土体抗剪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植被护坡的稳定性难以界定和直剪仪大小限制试验素材大小的问题,为探索植被护坡中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与树根和土体间组合方式的关系,选取乔木根和红黏土为材料,运用自行研制的大型直剪仪进行了大量根和土不同组合形式的直剪试验,并将根和土的力学模型推广到叁维模型。结合试验数据和公式推导,研究发现:竖直布置根系并不能够让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得到最大发挥;在设定的土质和含水量的条件下,试验结果和力学模型都显示,叁维空间内单根沿滑坡方向呈62°时能更充分的发挥根系的作用,单根条件下提升根土复合体的强度最大为15.1%;根系穿过滑裂面时,将阻碍边坡的滑动,固坡效果明显。因此,树根能够限制边坡的侧向变形,使挡土墙内应力分布更平均,降低应力集中的可能。研究成果为拓展乔木根系对增强边坡抗剪强度的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张娟[4](2018)在《基于RS-GIS的关中—天水区多尺度植被—土壤复合系统的生态需水测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生态建设和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传统的水资源分配中,优先将水资源分配给灌溉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生态系统用水一般被忽略或挤占。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需水研究已成为生态水文学和水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目前,生态需水研究主要针对单一生态系统,而复合生态系统需水的临界阈值问题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植被-土壤复合系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中枢。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叁大重点经济区之一,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纽带。因此,选择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植物-土壤复合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DEM数据提取叁级流域边界,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和土壤质地专题数据获取植被和土壤质地的空间分布图。然后,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基于RS和GIS技术对研究区植被-土壤复合系统在景观和流域尺度上的最小生态需水量进行计算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该研究为制定区域水文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合理配置水资源具有参考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分类标准结合遥感图像的光谱和纹理特征,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林地、耕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2000年至2015年,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这些变化表明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基于构建的地表温度-归一化植被指数(Ts-NDVI)特征空间计算得到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分级结果,表明研究区干旱半干旱区主要分布于关中东北部和中部,湿润半湿润区主要分布于关中南部和天水南北部。(3)关中-天水经济区在景观尺度上生态需水的时空差异明显。在时间尺度上,因城镇建设用地大面积增加使研究区植被-土壤景观类型面积减少,其对应的生长期最小生态需水量也随之减少。在空间尺度上,单位面积生态需水量较高的景观类型有林地-粘壤土、林地-壤土、林地-砂壤土和林地-砂砾质壤土,单位面积生态需水量较低的景观类型有草地-粘壤土、草地-壤土、草地-砂壤土和草地-砂砾质壤土。(4)关中-天水经济区在流域尺度上生态需水的时空差异也较大。在时间尺度上,除渭河流域(泾河张家山以上)和渭河流域(北洛河状头以上)以外,其余研究区叁级流域的最小生态需水总量都有所减少。在空间尺度上,位于研究区北部的渭河流域(泾河张家山以上)和位于南部的嘉陵江流域的单位面积最小生态需水量较高,位于研究区中部的渭河流域(咸阳至潼关段)的单位面积最小生态需水量较低。(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15)

姜一伟[5](2016)在《遥感复合指数法对向海湿地植被的提取与反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日渐成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本研究的目的是为做好东北大型湿地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及时掌握湿地变化的原因与趋势,而尝试使用遥感的复合指数法对湿地植物群落进行区分和评估。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地是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芦苇区,采用将环境遥感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水指数(NDWI)、归一化土壤指数(NDSI)耦合成像后再进行分类的复合指数法,提取该区的植被,分别进行单年反演及多年反演,并统计了不同分类的面积变化,以及空间上的湿性与干性跃迁。单年反演主要通过对2010年的卫星图像监督分类与实地调查对分类图像进行检验,从而判断方法的可靠性。收集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图,基于土地类型将地表主要利用形式分类(Class)。生成合成图像后,采用监督分类法,按照地表分类生成植被预测图。为检验该方法的精度,对应卫星图像的拍摄时间进行实地调查,并使用调查结果与预测结果的Kappa系数来判断可信赖范围。反演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复合指数法Kappa系数为0.632,处于可信赖程度较高的区间。多年反演是在单年反演的基础上用同一监督分类组对不同年份的图像进行分类,以得出对应年限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多年反演结果表明,相较于1999年的区内芦苇景观,2000年以后芦苇面积开始在波动中下降,进入2000年以后,对象区芦苇群落开始发生干化,在2002年、2007年几乎消失,虽然2009年后开始有复苏迹象,但2010年时仍未达到1999年的水平。芦苇经历了先退化,后复苏的迹象。以1999年与2010年两个时间段的地表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比较,从整体上看,芦苇区向干化发展的区域面积明显大于湿化。复合指数法的研究对向海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有利于据此提高对向海湿地植物的监控效率,找出特性区域以进行合理的修复与管理。(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12-01)

王娇,赵成峰,陈红梅,李青[6](2016)在《新疆复合类型植被生态系统效益评估——以阿克苏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生态系统在整个生态环境体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综合运用机会成本和生态服务价值当量等方法评估新疆阿克苏地区五类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测算得2013年总价值为6222.58亿元。结果表明,草地植被是构成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的核心价值,之后依次为湿地植被、林地植被、农田植被和荒漠植被,这与面积及功能发挥的物质量和价值当量有重要联系;土壤保育、气候调节和涵养水源功能对当地环境改善作用明显;特定服务功能在各植被类型中占比存在差异。环境资源货币化、充分保护和发挥植被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将是南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6年01期)

贾沐霖,樊军,王亚飞[7](2015)在《水蚀风蚀交错区复合植被与单一植被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地上生物量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于2013年8月选取位于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六道沟流域典型植被类型样地,研究复合植被与单一植被的土壤水分特征、生物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深根型植物与浅根型植物复合后其冠层高度、地表植被盖度、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都有显着提高;土壤表层含水量显着增加;物种丰富度也呈增加趋势。影响复合植被和单一植被地上生物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其根系对水分吸收利用的差异,以及深根型灌木和浅根型草本植物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利用差异。草本植被地上生物量随100cm内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与容重和导水率相关性不显着。因此在植被恢复建设过程中,深根型植物宜与浅根型植物搭配种植,可以合理有效利用有限水资源,提高植被地上生物量、冠层高度和地表植被盖度,从而可以有效控制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土壤侵蚀。(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魏霞,李勋贵,李占斌,付玉凤[8](2015)在《黄土凸型复合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坡长与植被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野外凸型复合坡面进行3种流量(14L/min,18L/min,22L/min)、3种植被覆盖度(剪草裸坡,30%,70%)和2种坡长组合(上坡长5m,下坡长3m;上坡长8m,下坡长5m)的冲刷试验,对坡长和植被对黄土凸型复合坡面的产流产沙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剪草裸坡时,在流量为14L/min时,产流量随坡长的增大而减小,产沙量随坡长的增大而增大;在流量为18L/min和22L/min时,产流产沙量均随坡长的增大而增大。当植被覆盖度为30%时,在各流量下,产流产沙量均随坡长的增大而增大;当植被覆盖度为70%时,在流量为14L/min和18L/min时,产流产沙量随坡长的增大而增大,在流量为22L/min时,产流量随坡长的增大反而减小,产沙量随坡长的增大仍呈增大趋势。(2)剪草裸坡时,在流量为14L/min时,复合坡面的产流速率随坡长的增大呈递减趋势,产沙速率随坡长的增大却呈递增的趋势,在流量为18L/min和22L/min时,复合坡面的产流产沙速率均随坡长的增大而增大。当植被覆盖度为30%和70%时,在各冲刷流量下,复合坡面的产流产沙速率均随坡长的增大而增大。(3)不同植被覆盖度、不同冲刷流量和不同坡长组合的复合坡面,累积产沙量和累积产流量间呈递增的函数关系,但函数表达式不统一,即复合坡面的累积产沙量与累积产流量之间的关系不仅与坡长、植被覆盖有关,而且还与冲刷流量有关。(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魏霞,李勋贵,李占斌,付玉凤[9](2014)在《植被覆盖下黄土凸型复合坡面水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黄土凸型复合坡面侵蚀产沙规律研究现状的薄弱问题,该文通过对野外凸型复合坡面进行不同流量(14、18、22 L/min)、不同植被覆盖度(30%、50%、70%)和不同植被覆盖坡位(凸型复合坡面的上坡坡底和下坡坡底)的放水冲刷试验,对黄土凸型复合坡面径流侵蚀发生过程中的水流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当植被覆盖度为70%,且植被布设在凸型复合坡面上坡坡底时,复合坡面的水流流态属于缓流过渡流,其他情况下凸型复合坡面的水流流态属于急流过渡流。植被布设在凸型复合坡面下坡坡底时的雷诺数和佛罗德数大于植被布设在凸型复合坡面上坡坡底时相应的雷诺数和佛罗德数。用达西阻力系数和曼宁糙率系数这2个参数表达径流阻力结果一致。植被布设在凸型复合坡面上坡坡底时的达西阻力系数和曼宁糙率系数大于植被布设在凸型复合坡面下坡坡底时相应的达西阻力系数和曼宁糙率系数。研究结果可为植被覆盖下黄土凸型复合坡面侵蚀产沙过程机理的研究和植被措施在黄土凸型复合坡面中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22期)

周明涛,胡欢,胡旭东[10](2014)在《植被混凝土复合抗冻剂的组配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水泥土抗冻改良方法,结合植被混凝土自身特点与功能,选取棕纤维、硅粉和表面活性剂为复合抗冻剂的原材料。参照混凝土抗冻性能检测试验,通过评价冻融循环过程中试样质量损失率与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情况,试验得出对植被混凝土抗冻性能提升效应最明显的复合抗冻剂质量配比方案为棕纤维∶硅粉∶表面活性剂=1∶3∶0.05,且其掺加量为植生土干质量的1.5%时效果最佳。研究成果可为高寒地区裸露岩石边坡的植被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4年04期)

复合植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过去在建造河道护岸时,往往只考虑了护岸工程的安全性和耐用性,因此护岸材料几乎全部选用砌石和混凝土等硬质材料,这种硬质材料的应用严重破坏了河流生态健康功能,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护岸的设计与应用顺应了现代河道治理建设的发展趋势,生态护岸不仅避免了硬质护岸结构的不足,还能起到稳固岸坡的效果,因此被广泛应用。目前,生态护岸中植被根系的固土护岸效果缺乏可测性和可控性。为了确定植物根系的存在对岸坡稳定性提升的量化作用,本文主要利用基于加筋理论的极限平衡法和基于强度折减法原理的ABAQUS有限元分析计算法,以北京市永定河莲石湖段为试验区,对草、灌、乔植被的根系形态分布及特征参数进行测定,然后利用根系参数分别对岸坡浅层稳定性和整体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以明确植被根系浅根加筋作用及深根锚固作用对岸坡土体的稳固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生态护岸工程的设计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狗牙根根系分布在土层30cm范围内,连翘根系分布在土层60cm范围内。狗牙根和连翘在其根系分布范围内对岸坡土体的加筋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提高岸坡土体的粘聚力、抗剪强度和岸坡浅层稳定性,在根系分布范围以下也可对土体产生间接的加筋作用,但效果较小,作用范围有限。草本护岸、草本灌木护岸、草灌乔组合护岸的岸坡整体稳定安全系数依次增大,但其中草本与灌木加筋作用对岸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较小,而乔木根系的锚固作用对岸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较大,且种植于岸坡坡脚处作用最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植被论文参考文献

[1].马建平,赵卫伟,景何仿,曲胜,罗子龙.复合明渠中非淹没刚性植被扰流现象实测研究[J].宁夏工程技术.2019

[2].郝由之.考虑复合植被根系加筋锚固作用的坡式生态护岸稳定性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

[3].丰田,邱宙廷,李光范,丁庆磊.植被护坡中根土复合土体抗剪强度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8

[4].张娟.基于RS-GIS的关中—天水区多尺度植被—土壤复合系统的生态需水测评[D].长安大学.2018

[5].姜一伟.遥感复合指数法对向海湿地植被的提取与反演研究[D].吉林大学.2016

[6].王娇,赵成峰,陈红梅,李青.新疆复合类型植被生态系统效益评估——以阿克苏地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

[7].贾沐霖,樊军,王亚飞.水蚀风蚀交错区复合植被与单一植被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地上生物量差异[J].草地学报.2015

[8].魏霞,李勋贵,李占斌,付玉凤.黄土凸型复合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坡长与植被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15

[9].魏霞,李勋贵,李占斌,付玉凤.植被覆盖下黄土凸型复合坡面水流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4

[10].周明涛,胡欢,胡旭东.植被混凝土复合抗冻剂的组配试验[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4

论文知识图

一18山体修复和缓冲区生态林建设示意图像元二分法反演趋势图年且末绿洲遥感图像一5纵向岭谷区2001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4-16 编号 1-19 组绿地组成早上 9:00 时...一18锡山区水体活化示意图

标签:;  ;  ;  ;  ;  ;  ;  

复合植被论文_马建平,赵卫伟,景何仿,曲胜,罗子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