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降解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剂,化合物,作用,条件,芳烃。
生物降解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龚德瑜,张越迁,郭文建,宋志华,卢山[1](2019)在《次生生物甲烷与生物降解作用的判识——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油气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次生生物气"是指原油遭受生物降解后生成的天然气,由于其成分几乎全部为甲烷,因此又称为"次生生物甲烷"。以准噶尔盆地陆梁油气田为例,基于天然气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结合伴生原油的轻烃地球化学特征,系统研究了次生生物甲烷和生物降解作用的判识方法。研究表明:当热成因天然气与次生生物甲烷混合时,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变轻,天然气组分变干。同时,此类天然气通常与埋深(地温)和生物降解油藏密切相关。通过原油的轻烃化合物特征可以有效判别油藏是否遭受生物降解。次生生物甲烷的生成常常还伴随着原生热成因气中重烃气组分的选择性降解,造成天然气干燥系数变大,重烃气碳同位素组成富集13C,甚至发生倒转。目前使用的各类天然气成因判识图版只适用于原生热成因气,使用时必须充分考虑是否存在各类次生改造作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邓必祥[2](2019)在《淡水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生物富集与降解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雄激素是一类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它们能够干扰生物体内源性雄激素的发生、功能以及消除作用,从而对生物体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在全世界的不同环境介质中都普遍检测到了环境雄激素的存在,生态环境健康面临着严重威胁。微藻作为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中,能快速富集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同时,微藻作为食物网的入口,会显着影响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然而,目前关于微藻与环境雄激素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相对较少,环境雄激素在食物网中如何进行迁移转化尚不清楚。因此,本论文选取了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叁种淡水微藻(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小环藻Cyclotella sp.、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受试藻种,分别研究了它们对4种不同环境雄激素(睾酮、雄烯二酮、群勃龙、甲基睾酮)单一作用下的耐受性。在此基础上,分别选取了一种典型的天然和人工合成的环境雄激素(睾酮和群勃龙),研究了叁种微藻对它们的富集和降解能力,并简要分析了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降解动力学过程,旨为研究环境雄激素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奠定基础,为环境雄激素的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耐受性叁种微藻对四种环境雄激素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不同的微藻细胞对相同的环境雄激素的耐受性存在差异,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叁种微藻对睾酮的耐受性为:小环藻>普通小球藻>铜绿微囊藻;在对雄烯二酮和群勃龙的耐受性实验中,小环藻的耐受性显着高于其它两种微藻,普通小球藻与铜绿微囊藻对雄烯二酮和群勃龙的耐受性大小相近;叁种微藻对甲基睾酮的耐受性大小依次为:铜绿微囊藻>小环藻>普通小球藻。相同的微藻细胞对不同的环境雄激素的耐受性也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小球藻对四种不同环境雄激素的总体耐受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环藻对四种环境雄激素的耐受性表现为雄激素浓度为1Omg/L时,对环境雄激素耐受性无显着差异,在20 mg/L和40 mg/L环境雄激素浓度组中,小环藻对群勃龙的耐受性显着高于其它叁种环境雄激素;铜绿微囊藻对雄激素的耐受性表现为雄激素浓度为10 mg/L和20 mg/L时无显着性差异,但为40mg/L时,铜绿微囊藻对甲基睾酮的耐受性显着高于其它叁种环境雄激素。2.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富集和降解作用叁种微藻对环境雄激素均具有显着的富集和降解作用。雄激素浓度对微藻的富集和降解效应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总的趋势相同。不同种类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富集和降解能力不同,不同微藻对睾酮的富集能力表现为:铜绿微囊藻>小环藻>普通小球藻;对睾酮的降解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小环藻>普通小球藻>铜绿微囊藻。微藻对不同种类的雄激素的降解能力存在差异,本研究发现小环藻对睾酮和群勃龙均具有显着的降解能力,相同条件下,小环藻对睾酮降解能力大于群勃龙。3.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降解动力学本研究简要分析了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降解动力学过程,通过运用不同的动力学方程对实验结果数据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降解过程主要受到细胞的种类、参与降解过程的藻细胞数目、不同阶段藻细胞增长速率r和藻细胞悬浮液环境雄激素浓度C的大小的影响。在藻细胞密度N增长的情况下,若藻-水体系中环境雄激素浓度较高,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降解速率主要受藻细胞数目N和生长速率r的影响,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dc/dt=KNr(K为常数);随着降解过程的进行,藻细胞数目N持续增长,藻-水体系中的环境雄激素浓度不断降低,此时降解速率受到藻细胞数目 N的影响逐渐减小,反应(相对于N和r)是混合阶段反应,近似为一级或零级动力学方程:dc/dt=Kr或dc/dt=K(K为常数)。当藻细胞密度N不变的情况下,即生长速率r≠0,且藻-水体系中环境雄激素浓度较低时,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降解过程主要受到参与降解的藻细胞数目的影响,此时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降解过程符合指数衰减模型,降解速率是相对于藻-水体系中环境雄激素浓度C的一级动力学方程dc/dt=γC(λ为常数)。(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6-05)
李志强[3](2019)在《乍得Bongor盆地Ronier油田原油生物降解作用及地球化学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带的Ronier油田,成藏组合主要为(B+R+K)和下组合(M+P)。上组合以经历过生物降解的重质稠油为主,下组合埋深大,勘探风险高。稠油的采收率变化大,开发工艺要求高,传统的静态地质对稠油藏的评价受到了挑战。北部斜坡带没有展开大尺度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原油降解评价研究。建立适用于该区的生物降解评价标准,并结合相关地质信息,可以为整个北部斜坡带的生物降解原油分布预测提供支持,并提高原油生产的经济效益。本文收集了来自Ronier油田的15块原油样品,通过色谱质谱分析技术,对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和芳烃组分展开了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旨在讨论研究区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建立一套适用于该区的原油评价及生物降解评价标准。研究区原油的叁环萜系列以C_(23)TT占优势,升藿烷系列相对含量随碳数增加逐渐降低;伽马蜡烷/C_(30)藿烷(Ga/C_(30)H)平均为0.34;C_(23)TT/C_(30)H比值低;C_(31)升藿烷22R/C_(30)H平均为0.16;规则甾烷系列中以C_(29)为主;C_(26)叁芳甾烷(20S)/C_(28)叁芳甾芳(20S)平均为0.53,整体为一套低盐度、陆相输入的湖相烃源岩贡献。研究区原油成熟度中等,Ts/(Ts+Tm)平均为0.57;K3=2,3,6/(2,3,6+1,2,5)-TMN为0.48,TeMNr=1,3,6,7/(1,3,6,7+1,2,5,6+1,2,3,5)-TeMN为0.45;20S/(20S+20R)-C_(28)叁芳甾烷平均为0.41。目前的低API°是由于生物降解原因导致的。研究区甾烷和藿烷的降解顺序很模糊,因此Peters和Moldowan(1993)的生物降解评价标准不适用于研究区。通过25-降藿烷系列、芳香烃系列和脱甲基叁环萜系列联用,建立了适用于该区降解等级6级及以上的评价标准:6级为25-降藿烷系列出现;7级为烷基萘相对烷基菲含量显着降低;8级为脱甲基叁环萜系列的出现;9级为2-3环化合物基本消失,?和叁芳甾系列相对含量极高。在生物降解等级不大于7级时(PM≤7),萜烷和藿烷等系列参数,均可靠有效;在PM=8级时,叁环萜和伽马蜡烷发生降解,相关热成熟度参数Ts/Tm和C_(29)Ts/(C29Ts+17α(H)-C29-藿烷)均失效,仅有K3和TeMNr有效;PM≥9级时,大部分的地球化学参数已经失效。甾烷的抗降解能力被低估了,异构化参数20S/20(S+R)在PM≤8级时依然有效。在PM=6级时,藿烷的降解非常轻微,可以简单将降解产物迭加用于油源对比。K层1450m分布的一套巨厚泥岩的分隔作用,是目前原油在垂向上显着差异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同时可能阻碍了下组合油气的垂向运移。上组合的油源依然有待深入研究,巨厚泥岩的下方依然是勘探的有利层位。(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4-01)
杨超[4](2019)在《焦化废水生物降解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相互作用及强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焦化废水具有成分复杂、毒性强、可生化性差等特性,生物处理工艺难度较高。本论文以活性污泥法在实际焦化废水生物降解中的应用为主线,从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出发,依次探究了(1)焦化废水主要组分苯酚、吡啶、喹啉生物降解过程中的相互抑制效应和(2)高浓度组分冲击对焦化废水生物降解效率的影响。随后,针对焦化废水可生化性差这一难点,研究应用超声处理和生物强化两种技术对焦化废水好氧生物处理进行强化。本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1)结合平均降解速率分析法与分数级反应动力学分析法,研究了模拟焦化废水好氧活性污泥(Simulated Coking Wastewater Aerobic Activated Sludge,SCWAAS)体系中各主要组分生物降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苯酚的好氧生物降解几乎不受体系中吡啶和喹啉的影响;而当体系中存在苯酚时,吡啶、喹啉的好氧生物降解明显受到抑制作用,降解效率下降幅度均超过50%,分数级反应动力学损失系数k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上述观点。(2)系统探究了焦化废水主要组分冲击对SCWAAS体系的影响,并提出叁项缓解冲击的策略。研究表明,SCWAAS体系面对模拟焦化废水高负荷冲击时,苯酚对溶解氧(DO)产生的强消耗,使模拟焦化废水COD去除率下降40.3%,下降幅度显着高于吡啶与喹啉(下降幅度不足20%)。提升体系DO、引入紫外光(UV)前处理及投加适量外源电子供体均可以较好地缓解焦化废水主要组分冲击对SCWAAS体系COD去除率的影响,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实际焦化废水的验证。(3)使用活性污泥超声处理这一新兴技术提升实际焦化废水可生化性。通过对活性污泥进行超声预处理,可以将实际焦化废水好氧活性污泥(Real Coking Wastewater Aerobic Activated Sludge,RCWAAS)降解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升8.1-33.0%,实现了实际焦化废水的高效生物降解。(4)首次使用生物强化技术缓解吡啶好氧生物降解过程中中间产物2-羟基吡啶的积累。在吡啶好氧活性污泥(Pyridine Aerobic Activated Sludge,PAAS)体系降解吡啶过程中,中间产物2-羟基吡啶对胞内电子供体“亲和力”不足是导致其发生积累的根本原因。通过向PAAS体系投加一定量的2-羟基吡啶好氧活性污泥(2-Hydroxypyridine Aerobic Activated Sludge,HPAAS)进行生物强化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节省水力停留时间(HRT)超过4 h。(5)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以葡萄糖好氧活性污泥作为对照组,分析了RCWAAS、PAAS和HPAAS样本中的微生物种群特征;证明了经过实际焦化废水、吡啶或2-羟基吡啶的驯化,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得到提升,生态结构更加稳定,抗外界环境变化能力增强这一结论。同时也在RCWAAS、PAAS和HPAAS中发现了较多专项降解微生物。(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王玮[5](2018)在《PBS生物降解技术对废弃塑料制品污染治理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社会,白色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已经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甚至动物的生命也受到了威胁。2018年世界环境日将"塑战速决"作为环境日的主题,呼吁大家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对抗白色污染。我国人口众多,是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解决白色污染问题迫在眉睫。国家投入大笔科研经费攻关的PBS生物降解塑料技术,将难啃的"白色污染"这个硬骨头"拿下"。当然,每一位公民都应该行动起来,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文来源于《冶金管理》期刊2018年14期)
文炜涛,王新伟,蔡婷,邹洪媛,杨永森[6](2018)在《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多菌种石油生物降解影响因素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多种菌种降解石油过程中菌种和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筛选石油降解的主要因素及最佳合,并为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机理研究和石油污染修复提供指导。基于正交实验筛选主要影响因素,采用Box-Behnken实验探讨各因素最佳水平。正交实验中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多菌种降解石油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Box-Behnken实验中,其能显着地影响石油降解率。菌种降解能力是石油饱和烃组分生物降解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但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是芳烃、胶质和沥青质组分降解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研究所用菌种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石油降解过程最重要,是本实验的石油降解最优菌。菌种和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添加浓度配比对于石油降解具有重要的影响。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添加量5%,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粗品添加量200 mg·L~(-1)的降解效果最优,理论上,最高降解率可达63.78%,验证降解率达到了53.89%,相对于多菌种正交实验最高降解率提高了5.54%。利用正交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筛选最优降解菌和最优菌种组合的方法,具有分析因素多、实验量少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陆鹏,卢存龙,汪建中[7](2018)在《生物酶制剂对采后菜心毒死蜱残留的降解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创建完善的菜心毒死蜱残留气相色谱检测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浓度在0.01-2.0毫克/升时,线性处于良好关系,回收率在77%-89%之间,变异系数控制为2%-8%。在清除菜心毒死蜱残留方面供试酶制剂有着较强的清除效果,清除率和起始处理的毒死蜱浓度与降解酶制剂有着密切联系。将菜心初期的浸泡浓度掌握在合理范围,毒死蜱成分为4、40、400毫克/升,降解酶制剂稀释分别控制在100倍、10倍、1倍。分析得出,当生物酶制剂对采后菜心毒死蜱残留稀释倍数在10-100倍时,可清除大部分的菜心毒死蜱残留。本文主要阐述了生物酶制剂对采后菜心毒死蜱残留的降解作用,供人们参考。(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8年22期)
尹交英,樊艳玲,姜林,夏天翔[8](2018)在《甲苯在毛细带中的生物降解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土柱(3根土柱分别记为柱1、柱2、柱3)实验,定量研究了甲苯在土壤毛细带中的生物降解作用规律。实验结果显示,距离饱和水位以上4cm处的毛细带内生物降解效率最大,达到59.45%,且生物降解速率也最大,达到0.793μg/(mL·d),而距离饱和水位以上24cm处生物降解速率仅为0.333μg/(mL·d)。土壤中甲苯的生物降解符合一阶动力学模型,含毛细带的柱1甲苯生物降解常数为0.08d~(-1),不含毛细带的柱3甲苯生物降解常数为0.09d~(-1),两者差异不大。(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8年06期)
文炜涛[9](2018)在《生物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的稠油微生物降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响石油生物降解的因素众多,但多个因素如何影响降解过程是研究难点和薄弱点。本文基于正交试验与Box-Behnken试验,探讨了10种常见石油降解菌和生物表面活性剂(Surfactin类)对石油微生物降解的影响,建立了多因素优化石油微生物降解的实验方法。运用GC-MS分析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后石油参数变化和降解程度增加,运用ESI FT-ICR MS(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了降解前后石油极性化合物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典型的石油中的杂原子化合物的降解实验,探索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杂原子化合物微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多菌种降解石油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能显着(P<0.05)的影响石油降解率。菌种类型是石油饱和烃组分生物降解的最主要影响因素,生物表面活性剂是影响芳烃、胶质和沥青质组分的最主要的因素。研究所用菌种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石油降解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本实验的最优降解菌。此外,不同的菌种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添加浓度配比对于石油降解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本实验中,菌种添加量5%(v/v),生物表面活性剂粗品添加量200mg/L降解效果最好,理论情况下25d最高降解率可达63.78%。利用正交和Box-Behnken试验筛选最优降解菌和最优菌种复配具有分析因素多、实验量少、菌种兼容性好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能提高石油微生物降解等级。在30 d实验周期中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对正构烷烃降解的促进十分明显,使甾烷化合物中C_(27)、C_(28)和C_(29)规则甾烷相对含量变化明显,但是对藿烷系列的化合物相对变化影响不明显。P(菲)和MP(甲基菲)是本实验石油芳烃组份中变化最为明显的部分。各参数反映石油降解程度灵敏度从高到低为正构烷烃参数>芳烃参数(菲系列和二苯并噻吩系列)>甾烷参数>藿烷参数,其中Pr/nC_(17)和Ph/nC_(18)变化最为明显。(3)微生物降解后石油中的极性化合物含量发生明显变化。石油微生物降解后N1和N1O1类物质的含量降低,O1类物质的含量有一定的增加,O2类物质的含量降低,但是其相对含量有一定的上升,而O3和O4类化合物的含量增加明显,石油的氧化性提高。在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后促进了微生物对N1类物质的降解,并产生很多低不饱和度的N1类物质(DBE<9),其中DBE=9的咔唑类物质相对抗微生物降解能力较弱。同时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还促进了O1类和O2类物质的进一步的转化,O1和O2类物质含量降低,但O2类物质碳数的分布范围更加广,高碳数(>18)的含量降低并产生了很多低碳数(<14)的O2类物质。(4)实验菌种中马尔他布鲁氏杆菌(Brucella melitensis)能降解石油中典型的极性化合物,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能提高马尔他布鲁氏杆菌(Brucella melitensis)对极性单体的降解,其中咔唑的降解率提高52.33%达到了97.27%,变化最为明显。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实验组检测到很多小分子化合物并且有很大的“UCM”峰,可能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说明其能提高微生物代谢过程和生物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6-01)
焦亮[10](2018)在《强化生物降解偶氮染料脱色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偶氮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食品、造纸印刷等行业,占总纺织染料使用量的70%左右,是各行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合成染料含偶氮染料的纺织印染废水具有色度高、化学稳定性强和生物可降解性差,而且其本体及其降解产物苯胺类中间体具有毒性、致畸性、致突变和致癌性等性质,是国内外公认的难处理的废水之一。这些有毒物质长期存在于水环境中,对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会造成极大危害,因而对含有偶氮染料的印染废水处理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偶氮染料的发色基是偶氮键(-N=N-),偶氮键具有很强的电子亲和力,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偶氮染料脱色需要通过偶氮键断裂实现。厌氧微生物在偶氮还原酶作用下利用4个电子和4个质子可以将偶氮键还原,进而达到偶氮染料生物降解脱色的目的。但是厌氧微生物脱色速率较慢,完全脱色则需要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因而需要较大反应体积才能确保生物有足够时间降解偶氮染料。为了克服生物脱色速率低、反应周期长的局限性,本文探索了生物降解偶氮染料的最佳脱色条件,同时研究了促进偶氮染料生物脱色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针对偶氮染料酸性橙7(A07)具有高效脱色功能的菌株,根据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属于嗜水气单胞菌属,将其命名为Aeromonashydrophila strain JL-1。其次,研究了该菌株对偶氮染料酸性橙7的最佳脱色条件。结果表明,菌株JL-1在缺氧振荡培养条件下能对偶氮染料酸性橙7进行有效脱色,培养基、初始染料浓度、接种量、pH和NaCl浓度等环境条件对菌株JL-1脱色性能及其生长有明显影响。pH为5.0、盐度为1%、温度为30 ℃、转速为150 rpm的Luria-Bertani培养基为菌株JL-1最佳的脱色及生长环境。在此最佳环境条件下,菌株JL-1对100 mg L-1的偶氮染料A07在8 h的脱色率高达95%。另外,该菌株耐盐性良好,能在高达3%盐度下依然可以进行有效的生物脱色。(2)首先,利用厌氧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ASBR)实现了高浓度偶氮染料废水的有效处理。其次,研究了酵母浸膏和氢氧化铁等外加物质对系统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处理100~600 mg L-1的偶氮染料A07过程中,系统在较低有机物浓度条件下,对500 mg L-1以下的偶氮染料A07脱色率高达99.51%,几乎完全脱色。然而,当偶氮染料浓度增加到600 mg L-1时,高浓度偶氮染料对系统的脱色能力、COD去除能力、活性污泥生长以及沉淀性能具有较大的冲击作用,导致系统脱色率下降至86.32%,同时系统出现污泥膨胀现象。不改变进水水质组分仅仅增大进水中有机物浓度虽然可以促进系统中活性污泥生长,提高系统脱色速率,但是并不能改善高浓度偶氮染料对系统的冲击,系统脱色率与沉降性能依旧会下降,污泥膨胀也不能避免。在系统中添加固体氢氧化铁粉末和酵母浸膏不仅可以抵消高浓度偶氮染料对系统脱色性能的冲击,防止系统出现污泥膨胀,维持系统较好的沉淀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系统脱色速率和COD去除率。另外,系统中偶氮染料生物脱色规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并且,随着偶氮染料浓度增加,脱色速率k在不断减小。(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8-06-01)
生物降解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境雄激素是一类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它们能够干扰生物体内源性雄激素的发生、功能以及消除作用,从而对生物体产生不利影响。目前,在全世界的不同环境介质中都普遍检测到了环境雄激素的存在,生态环境健康面临着严重威胁。微藻作为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体中,能快速富集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同时,微藻作为食物网的入口,会显着影响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然而,目前关于微藻与环境雄激素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相对较少,环境雄激素在食物网中如何进行迁移转化尚不清楚。因此,本论文选取了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叁种淡水微藻(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小环藻Cyclotella sp.、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受试藻种,分别研究了它们对4种不同环境雄激素(睾酮、雄烯二酮、群勃龙、甲基睾酮)单一作用下的耐受性。在此基础上,分别选取了一种典型的天然和人工合成的环境雄激素(睾酮和群勃龙),研究了叁种微藻对它们的富集和降解能力,并简要分析了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降解动力学过程,旨为研究环境雄激素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奠定基础,为环境雄激素的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耐受性叁种微藻对四种环境雄激素均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不同的微藻细胞对相同的环境雄激素的耐受性存在差异,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叁种微藻对睾酮的耐受性为:小环藻>普通小球藻>铜绿微囊藻;在对雄烯二酮和群勃龙的耐受性实验中,小环藻的耐受性显着高于其它两种微藻,普通小球藻与铜绿微囊藻对雄烯二酮和群勃龙的耐受性大小相近;叁种微藻对甲基睾酮的耐受性大小依次为:铜绿微囊藻>小环藻>普通小球藻。相同的微藻细胞对不同的环境雄激素的耐受性也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小球藻对四种不同环境雄激素的总体耐受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环藻对四种环境雄激素的耐受性表现为雄激素浓度为1Omg/L时,对环境雄激素耐受性无显着差异,在20 mg/L和40 mg/L环境雄激素浓度组中,小环藻对群勃龙的耐受性显着高于其它叁种环境雄激素;铜绿微囊藻对雄激素的耐受性表现为雄激素浓度为10 mg/L和20 mg/L时无显着性差异,但为40mg/L时,铜绿微囊藻对甲基睾酮的耐受性显着高于其它叁种环境雄激素。2.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富集和降解作用叁种微藻对环境雄激素均具有显着的富集和降解作用。雄激素浓度对微藻的富集和降解效应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总的趋势相同。不同种类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富集和降解能力不同,不同微藻对睾酮的富集能力表现为:铜绿微囊藻>小环藻>普通小球藻;对睾酮的降解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小环藻>普通小球藻>铜绿微囊藻。微藻对不同种类的雄激素的降解能力存在差异,本研究发现小环藻对睾酮和群勃龙均具有显着的降解能力,相同条件下,小环藻对睾酮降解能力大于群勃龙。3.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降解动力学本研究简要分析了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降解动力学过程,通过运用不同的动力学方程对实验结果数据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降解过程主要受到细胞的种类、参与降解过程的藻细胞数目、不同阶段藻细胞增长速率r和藻细胞悬浮液环境雄激素浓度C的大小的影响。在藻细胞密度N增长的情况下,若藻-水体系中环境雄激素浓度较高,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降解速率主要受藻细胞数目N和生长速率r的影响,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dc/dt=KNr(K为常数);随着降解过程的进行,藻细胞数目N持续增长,藻-水体系中的环境雄激素浓度不断降低,此时降解速率受到藻细胞数目 N的影响逐渐减小,反应(相对于N和r)是混合阶段反应,近似为一级或零级动力学方程:dc/dt=Kr或dc/dt=K(K为常数)。当藻细胞密度N不变的情况下,即生长速率r≠0,且藻-水体系中环境雄激素浓度较低时,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降解过程主要受到参与降解的藻细胞数目的影响,此时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降解过程符合指数衰减模型,降解速率是相对于藻-水体系中环境雄激素浓度C的一级动力学方程dc/dt=γC(λ为常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降解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龚德瑜,张越迁,郭文建,宋志华,卢山.次生生物甲烷与生物降解作用的判识——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油气田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2].邓必祥.淡水微藻对环境雄激素的生物富集与降解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9
[3].李志强.乍得Bongor盆地Ronier油田原油生物降解作用及地球化学评价[D].长江大学.2019
[4].杨超.焦化废水生物降解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相互作用及强化技术[D].上海师范大学.2019
[5].王玮.PBS生物降解技术对废弃塑料制品污染治理的作用分析[J].冶金管理.2018
[6].文炜涛,王新伟,蔡婷,邹洪媛,杨永森.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多菌种石油生物降解影响因素优化[J].环境工程学报.2018
[7].陆鹏,卢存龙,汪建中.生物酶制剂对采后菜心毒死蜱残留的降解作用[J].农家参谋.2018
[8].尹交英,樊艳玲,姜林,夏天翔.甲苯在毛细带中的生物降解作用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8
[9].文炜涛.生物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的稠油微生物降解[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10].焦亮.强化生物降解偶氮染料脱色作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