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丽芳
(河北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病人的护理。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有效的护理,可防止病情恶化,改善预后。结果:80例AMI患者中,痊愈70例,好转8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占975%,病死率占25%。结论: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内科心血管疾病,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精心护理在心肌梗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病人进行全身心护理可以提高病人生存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384-02
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之后,部分心肌可以出现严重而连续的缺血缺氧改变从而发生坏死被称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十分凶险,严重危险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患者往往要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对疾病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如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良好的护理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周到的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身体的痛苦,还可以缓解患者的思想压力,促进康复,我们在临床共组中发现,系统的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现将80例AMI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80例,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44~83岁,平均(6637±482)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衰、休克、心率失常等严重并发症,排除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
12结果:80例AMI患者中,痊愈70例,好转8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占975%,病死率占25%。
2护理
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211血压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疼痛较为剧烈,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呕吐等症状,引起血压的一过性下降,而且治疗心梗所使用的硝酸甘油、多巴胺以及硝普钠等药物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血压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如果心梗面积较大,患者往往会出现较为顽固的低血压。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早期,患者的生命体征尚不稳定时,应每15~30min进行一次血压测量,对于呼吸困难较为明显的患者还要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
212心电监护:作为急性心梗的常见并发症,心律失常也是导致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且多发生在发病24h以内。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的过程中应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和警觉性,对于不正常的心率和心律改变一定要及时发现,报告医生,以便采取积极的治疗。在进行心电监护时一定要妥善固定电极,确保导联线连接牢固,避免在患者翻身时发生脱落。
22疼痛的护理:剧烈的胸骨后疼痛并伴有放射是心肌梗死患者常有的临床表现,这种疼痛多为压榨性、窒息感和烧灼感,患者可同时伴有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甚至是出现濒死感和恐惧感。疼痛会导致心肌耗氧量的进一步增加,从而扩大梗死面积,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记录疼痛的性质、时间和部位,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镇痛治疗。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以免镇痛药物对呼吸造成抑制。
23吸氧:急性心梗为心肌局部缺血缺氧所致的坏死,因此给予高流量吸氧有着重要的意义,待病情稳定之后,仍然要进行持续一周左右的低流量吸氧。如果出现了左心衰等并发症,则吸氧时间也要适当延长。注意观察患者吸氧之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在进行吸氧的过程中,应每24h对吸氧鼻导管或者鼻塞以及所使用的灭菌湿化水进行一次更换,避免发生肺部感染。
24心理护理:急性心梗患者在胸痛发作时往往伴有濒死感和恐惧感。针对这个情况,在发病的1~2d可以通过播放轻音乐的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1]。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准确而快速。主动关心患者的生活和起居,从各个方面给予患者以关心,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营造一个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环境,促进疾病的治疗。
25饮食与大小便护理:急性心梗患者应选择低热、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且一定要清淡易消化,避免暴饮暴食而引发心衰或者是心律失常。急性期患者可在3~4d内选择流质饮食,从而保持大便通畅,尽量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待病情基本稳定之后可以改为半流质饮食,也可以口服缓泻剂,总之要尽量避免由于便秘而在用力排便时增加心脏的负担,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
25休息与活动:向患者讲解急性期卧床休息和病情稳定之后适当进行活动的必要性[2]。要求患者在急性心梗发生后的1~3d要绝对卧床,包括进食、排便、翻身、洗漱等活动都应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心梗后4~6d,患者仍然要卧床休息,但是可以进行四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心梗发生后1周,如果病情稳定,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可以尝试坐起,并逐渐由床上向椅子上过度,每天3~5次,每次20min,由卧位改为坐位的过程动作一定要迟缓,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2周后患者可以在陪人的监护下进行床边和室内的行走,并由个人在床边完成洗漱等活动,随后可以根据每次活动之后的机体反应,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运动量。3周后可以指导患者在走廊进行行走。4周后可以尝试上下楼梯,并在活动之后对患者的心率、血压、心电图进行监测,注意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果在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不适,心率增加,血压异常改变,心电图出现ST段改变或者是心律失常的表现都要停止活动,采取卧床休息[3]。
26健康教育: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告诉患者及家属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不可随意自己调整用药剂量。要求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压力过大或高度紧张的工作。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进食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的通畅。尽量减少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取,避免暴饮暴食。每天坚持规律运动,保持理想的体重。在冬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戒烟戒酒。
3结论
目前普遍认为急性心梗是一种典型的身心疾病,除了药物治疗之外,精心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改变,整体护理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梗患者的死亡率已经大大降低,如何通过系统的护理,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服务,不仅满足患者的身体需要,还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可以有效的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良好结局。
参考文献
[1]侯惠如.老年心肌梗塞后室壁瘤致死的危险因素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11(8):854.
[2]胡水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23):119-120
[3]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