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干性论文_赵鹏,张凤兰,郝丽珍,杨忠仁

导读:本文包含了耐干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性,种子,水稻,种质,磷脂,害虫,器官。

耐干性论文文献综述

赵鹏,张凤兰,郝丽珍,杨忠仁[1](2012)在《蒙古高原特有属——沙芥属蔬菜种子耐干性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沙芥[Pugionium cornutum(L.)Gaertn.]和斧形沙芥(P.dolabratum Maxi m.)属于十字花科沙芥属2年生草本沙生蔬菜植物,以种子繁殖为主。由于掠夺采挖1年生植株和频繁放牧,野生2年生植株已分布极少,濒于灭绝,保护沙芥属种质资源迫在眉睫。本试验中通过研究超干处理对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活力以及生理活性的影响,探讨其耐干性的生理生化基础,为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20)

李煦,景寅,汪晓峰[2](2011)在《肌醇半乳糖苷酶在种子耐干性获得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正常型种子耐干性存在差异,油料种子耐超干的能力极强,它可忍耐极度的脱水,当种子含水量降低到2%以下种子活力不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种子获得耐干性是与其发育过程中所积累的物质有关。其中棉子糖系列寡糖RFOs被认为与种子耐干性密切相关。为探讨棉子糖系列寡糖RFOs积累对脱水耐性形成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我们以具有较强耐脱水性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种子为材料,测定了发育过程中种子脱水耐性、主要可溶性糖类含量、以及RFOs合成关键酶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olS的活性。结果证实GolS活性与RFOs积累量及种子脱水耐性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显示GolS在种子脱水耐性获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克隆得到了油菜中一个编码GolS的基因BnGolS-1,对其表达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其转录产物在种子发育后期明显积累,证实BnGolS-1的表达是脱水耐性获得过程一个有效的调节手段。为阐明BnGolS-1基因表达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调控机制,我们通过染色体步移得到BnGolS-1的上游启动子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BnGolS-1的上游调控区中含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可能与相应的转录因子相互作用,从而调节BnGolS-1的转录。进一步我们将重点放在其中的热激元件HSE上。植物中,热激转录因子HSF通过识别靶基因启动子中的HSE元件在特定条件下激活其表达,从而实现植物对高温、高光照以及氧化胁迫等的响应。我们以发育后期的油菜种子RNA为材料,克隆获得两个油菜HSF转录因子BnHSFA2与BnHSFA4a。酵母单杂交实验结果表明BnHSFA2与BnHSFA4a均能识别BnGolS-1启动子中串联存在的HSE元件序列,初步证实BnHSFA2与BnHSFA4a可能参与种子发育过程中BnGolS-1表达的调控。种子发育过程中代谢活动旺盛,细胞中活性氧含量较高,可有效诱导HSF的表达。因此我们推测种子发育过程中氧化信号通过HSE/HSF系统激活BnGolS基因表达,提高种子中RFOs含量,参与种子脱水耐性的形成。(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种子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5-13)

宋健,林维珍[3](2009)在《膜类脂组成和脂肪酸含量对种子耐干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的耐干性与膜脂的组成和脂肪酸含量有一定关系,与质膜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关系可能更为密切。分别选用代表淀粉类、蛋白质类和油料类种子的玉米(Zea maysL.)、榆树(Ulmus pumilaL.)和草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L.)种子为试材,运用薄层层析法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了3种类型种子膜类脂的组成,通过分析不同品种间生物膜类脂的组成差异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进而揭示不同类型种子耐干性的关系。结果表明:3类种子中榆树种子的极性脂组成最丰富且含量最多,玉米种子次之,草红花种子最少,说明膜类脂在蛋白质类种子生物膜中起的作用大于油料类和淀粉类种子;不同类型种子膜类脂的组成明显不同,脂肪酸含量变化显着,表明不同的膜类脂组分在保持膜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膜正常的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油料种子草红花具有特殊的耐干机理。(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11期)

白桂香,汪晓峰,景新明,林坚,王文军[4](2007)在《水稻种子耐干性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籼稻C38、粳稻京21、杂交稻秋优3为材料,进行种子超干储藏特性的研究,进而探讨种子耐干性的机理。通过超干水稻种子生活力和活力的比较,发现籼稻C38耐干性较强。超干有利于保持种子抗氧化酶系统的完整性,因此超干能提高种子的耐储性。对超干种子可溶性糖含量与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子含水量的降低,蔗糖含量增高,多糖和葡萄糖含量降低,籼稻C38的蔗糖含量明显低于粳稻京21和杂交稻秋优3。用热重仪测定的种子含水量与烘干法得到的数据相吻合,用差示热量扫描仪测定束缚水/自由水的比例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发现籼稻C38的Tg高于粳稻京21和杂交稻秋优3,籼稻C38束缚水/自由水比例大于粳稻京21和杂交稻秋优3,而束缚水/自由水的比例与耐干性成正相关。由此表明,耐干性在不同的水稻品种间有明显的差异,籼稻C38的耐干性较强。(本文来源于《粮食储藏》期刊2007年03期)

张明,卢昀,汪晓峰[5](2007)在《脱水导致的胞内溶质变化与植物耐干性的获得》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耐干性是指许多植物个体和部分植物种子能在含水量极低的条件下存活,在回水的过程中迅速启动修复机制,细胞经重新水合修复所受损伤的能力。在脱水过程中,植物会合成和积累某些小分子物质、碳水化合物和特殊的蛋白质;在极度脱水状态下,多组分参与的玻璃化的形成和两性物质的重新分配、耐干性植物中特有的抗氧化机制都是植物获得耐干性的重要条件。复苏植物(resurrection plant)和部分被子植物种子是当前研究植物耐干性的模式材料。(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白桂香[6](2005)在《水稻种子超干贮藏及耐干性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种子超干有利于种质资源的保存。超干种子的贮藏特性在不同种类、不同品种间有较大差异。本文选用了叁个水稻品种籼稻C38、粳稻京21、杂交稻秋优3为供试材料,进行超干贮藏特性的比较研究,得出叁种水稻耐干性的顺序,从各个角度来分析水稻不同品种之间耐干性差异的原因,进而探究水稻种子耐干性的机理。 1.研究超干及老化后水稻种子生活力和活力,得出结果:籼稻C38老化后生活力和活力降低幅度较小;而粳稻京21和杂交稻秋优3老化后生活力大幅度降低。在本文处理的含水量梯度中,籼稻C38在4%左右时贮藏效果更好,而粳稻京21和杂交稻秋优3含水量在6%左右时贮藏效果更好。以上结果表明:籼稻C38耐干性较强。 2.研究超干后种子内部的水分状况,首先用热重仪——TG来准确测定种子内部的总水分含量,与烘干法得到的数据相吻合,然后利用差示热量扫描仪——DSC来测定束缚水/自由水的比例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果为:籼稻C38的Tg高于粳稻京21和杂交稻秋优3,籼稻C38束缚水/自由水比例大于粳稻京21和杂交稻秋优3,而束缚水/自由水的比例与耐干性成正相相关,由此表明:籼稻C38耐干性更强些。 3.对超干种子可溶性糖含量与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子含水量的降低,蔗糖含量增高,而多糖和葡萄糖含量则降低,籼稻C38的蔗糖含量明显低于粳稻京21和杂交稻秋优3,这与种子耐干性密切相关。 4.研究超干种子抗氧化酶系统,结果表明超干处理提高种子耐贮性,但超干贮藏存在最适含水量,超干种子内抗氧化酶系统保持完好,籼稻C38酶活性降低幅度较另外二者小。当种子萌动时,这些酶迅速表现出活性,清除种子内的活性氧和自由基等有害物质,防止氧化和过氧化伤害,保证种子能够正常萌发。(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5-05-01)

伍贤进,田向荣,傅家瑞[7](2003)在《种子的耐干性与顽拗性种子的进化和生态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植物类群的种子耐干性差异明显 ,在自然界中种子的耐干性变化呈连续性特点 .顽拗性种子为原始性状 ,也可能为进化的保留种或返祖种 ,一般分布于热带林地 ,少数分布在温带(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刘信[8](2003)在《水稻种子耐干性机理和超干种子贮藏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选用两个耐干性不同的水稻品种中组1号和春江15,对发育过程中的种子耐脱水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的耐脱水性是在种子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种子耐脱水性获得的时期早于新鲜种子发芽率获得的时期,而且施加缓慢脱水处理有利于种子脱水耐性的形成;两个水稻品种发育过程中的耐脱水性一样,但成熟后进一步超干处理则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这意味着水稻种子的耐超干性与耐脱水性不完全相同。 2.对不同水稻品种种子耐干性差异作了比较,并从热稳定蛋白的角度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水稻种子耐超干性相关的热稳定蛋白至少有两类。一类是非LEA热稳定蛋白,它广泛存在于整粒种子中;一类是仅存在于胚中的类LEA蛋白,它们在种子脱水之后产生。 3.对耐干性不同的水稻品种种子发育过程和新鲜成熟种子脱水过程中可溶性糖的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子成熟和脱水过程都伴随着蔗糖的积累和还原性糖含量的降低,与种子的耐脱水性表现出密切的相关性;水稻种子的耐超干能力与种胚中棉子糖的积累并在超干过程中保持较高水平密切相关。 4.以水稻品种中组1号为材料,对14DAP后不同发育时期的水稻种子脱水后种胚的玻璃化转变行为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高温DSC扫描过程对Tg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却导致种胚玻璃化行为的一次性不可逆变化;14DAP之后各发育时期种胚的玻璃化转变行为相差不大,与相同时期种子脱水后糖组分和发芽率的变化结果基本吻合,这意味着玻璃化转变行为与种子耐脱水性的获得有关。 5.以不同含水量的花生种子为材料,采用人工老化的方法使各种子老化相同时间具不同发芽率和老化不同时间但达到相同的发芽率(约50%),然后对其抗氧化酶系统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干处理能提高种子的贮藏稳定性,但超干贮藏存在着最适含水量;超干提高种子贮藏稳定性的原因之一是超干种子内抗氧化酶系统保持完好,当种子吸涨萌动时,这些酶迅速表现出活性,清除种子内的活性氧和自由基等有害物质,防止氧化和过氧化伤害,保证种子能够正常萌发。(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3-05-01)

朱诚[9](2003)在《种子种质超干保存及其耐干性的生理生化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1.在25℃恒温条件下,将花生、油菜、芝麻、黄瓜、洋葱、大豆、绿豆、水稻、玉米、小麦种子脱水干燥,定期测定种子的含水量与活力水平。结果表明,供试材料都具有较强的耐干燥的能力,种子含水量降至5—4.5%左右对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没有影响。若再进一步的脱水干燥,不同材料种子表现出不同的耐干燥能力。花生、油菜、黄瓜和芝麻种子含水量降至2.0%左右其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基本没有变化;洋葱、大豆、绿豆、水稻和小麦种子含水量降至约3.5%以下对种子活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比较不同种子内贮藏物质发现,富含脂类物质的种子脱水速率和耐超干力明显大于蛋白质类种子和淀粉类种子,但是不同品种的淀粉类种子脱水速率虽相似,且耐超干能力在品种间差异较大,供试的粳稻品种(春江15和春江683)不耐超干,当含水量降低至4.5%以下,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显着下降,而籼稻品种(J106和J174)耐超干能力强,含水量降低至3.5%以下时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没有影响,杂交稻(汕优63)和中香糯介于两者之间。 2.对较低含水量种子在萌发之前进行回水处理和电导率的测定表明,超干种子萌发前进行回水处理是很必要的,能更有效地降低种子的吸水速率,为种子再水合过程中完成膜系统的修补创造必要的条件,有利于种子活力的保持。 3.研究种子内可溶性糖、热稳定蛋白和活性氧代谢与种子耐超干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适度超干的花生(MC2.0%)、大豆(MC4.0%)和绿豆(4.5%)种子的种胚和子叶中非还原糖/还原糖比值高于对照(未超干种子),而蔗糖/寡糖比值在超干过程中变化不大,说明种子的耐超干能力与种子内非还原糖/还原糖比值的变化密切相关;超干处理可降低花生、大豆和绿豆子叶内α-半乳糖苷酶活性及种胚和子叶内蔗糖酶活性,从而使超干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减少蔗糖、寡糖等保护性物质的消耗。(2)超干处理没有引起花生、大豆和绿豆种胚和子叶产生新的热稳定蛋白,但使热稳定蛋白含量发生变化,适度超干花生和绿豆种子的种胚和子叶热稳定蛋白含量最高,大豆种子的种胚内热稳定蛋白在超干过程中变化不明显,过干导致大豆、绿豆子叶热稳定蛋白减少,说明超干能使某些蛋白的热稳定性增加。花生种子热稳定蛋白含量明显大于大豆、绿豆种子,这可能是大豆和绿豆种子耐超干能力弱的原因之一。(3)超干过程中显着增加了种子内氧自由基水平,但是种子内MDA含量和LOX活性并没有升高,这种氧自由基的急剧增加并不是由LOX引起的;超干可提高种子有机自由基清除能力,说明热稳定蛋白的含量与种子的耐超干能力密切相关。从干种子提取液中检测到SOD、CAT和AsA-POD活性,且在超干过程中活性变化不明显,说明在超干过程中种子内抗氧化酶系统保持得相当完盖 4.超干种子经人工老化或自然条件贮藏。结果表明,无论是人工老化还是自然条件下贮藏,超干处理确能提高种子的抗老化能力,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但是存在着一个适度的含水量,当脱水至某一闽值(最适含水量)以下时对种子的寿命无更大的益处。同时实验也表明利用人工老化的方式可以用来快速判断超干种子耐贮藏的性能,以及种子贮藏过程中的最适含水量。 5.分析人工老化后不同含水量种子的可溶性糖、热稳定蛋白和活性氧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1)适度超干的花生(MC2.0%)、大豆(MC4.0%)和绿豆(MC4.5%)种子人工老化后胚和子叶内非还原糖/还原糖比值比对照(未超干)高,蔗糖/寡糖比值比对照为低,此比值的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变化相一致,说明非还原糖与还原糖比值及蔗糖与寡糖比值高低与种子抗老化能力有关,非还原糖/还原糖比值高、蔗糖/寡糖比值低有利于提高种子的抗老化能力。(2)花生、大豆和绿豆种子内热稳定蛋白在老化过程中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老化后适度超干花生、大豆和绿豆种子的种胚具有较高水平的热稳定蛋白,有利于其在老化过程中阻止蛋白质变性。(3)超干种子内氧自由基水平高于未超干种子,但与老化前相比,未超干老化种子内氧自由基增加幅度明显大于超干种子,超干种子MDA含量和脂氧合酶活性明显低于未超干种子;说明超干处理在一定程度抑制了种子在老化过程中氧自由基的产生以及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加强,但是过于超干种子内部膜脂过氧化作用反而会加强;人工老化对种子内抗氧化的酶系统影响程度不同,从总体比较来看,超干种子抗氧化酶系统保持得比未超干种子好,说明超干处理可提高种子贮藏过程中的抗膜脂过氧化能力。 6.测定自然贮藏条件下不同含水量花生种子萌发过程中ATP含量、LOX活性以及活性氧代谢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干种子萌发过程中种胚内ATP含量和抗氧化酶(s OD、CAT、AsA一POD、G一POD)活性明显高于未超干种子,MDA含量、挥发性醛和脂氧合酶活性低于未超干种子,说明超干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系统活性较高,从而减轻或阻止了活性氧启动的脂质过氧化作用,避免对膜系统的损伤,保证超干种子正常的萌发。 7.不同含水量(MC 7.1%一1 .2%)的洋葱种子贮藏在35℃、室温、巧℃和5℃条件下1一3年,适度超干处理能延长种子的贮藏寿命;种子的贮藏寿(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3-04-01)

陈修德[10](2003)在《试析档案害虫的耐干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着重从害虫的生理特性和结构特性,分析了档案害虫对库房干燥环境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四川档案》期刊2003年01期)

耐干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正常型种子耐干性存在差异,油料种子耐超干的能力极强,它可忍耐极度的脱水,当种子含水量降低到2%以下种子活力不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种子获得耐干性是与其发育过程中所积累的物质有关。其中棉子糖系列寡糖RFOs被认为与种子耐干性密切相关。为探讨棉子糖系列寡糖RFOs积累对脱水耐性形成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我们以具有较强耐脱水性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种子为材料,测定了发育过程中种子脱水耐性、主要可溶性糖类含量、以及RFOs合成关键酶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olS的活性。结果证实GolS活性与RFOs积累量及种子脱水耐性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显示GolS在种子脱水耐性获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克隆得到了油菜中一个编码GolS的基因BnGolS-1,对其表达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其转录产物在种子发育后期明显积累,证实BnGolS-1的表达是脱水耐性获得过程一个有效的调节手段。为阐明BnGolS-1基因表达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调控机制,我们通过染色体步移得到BnGolS-1的上游启动子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BnGolS-1的上游调控区中含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可能与相应的转录因子相互作用,从而调节BnGolS-1的转录。进一步我们将重点放在其中的热激元件HSE上。植物中,热激转录因子HSF通过识别靶基因启动子中的HSE元件在特定条件下激活其表达,从而实现植物对高温、高光照以及氧化胁迫等的响应。我们以发育后期的油菜种子RNA为材料,克隆获得两个油菜HSF转录因子BnHSFA2与BnHSFA4a。酵母单杂交实验结果表明BnHSFA2与BnHSFA4a均能识别BnGolS-1启动子中串联存在的HSE元件序列,初步证实BnHSFA2与BnHSFA4a可能参与种子发育过程中BnGolS-1表达的调控。种子发育过程中代谢活动旺盛,细胞中活性氧含量较高,可有效诱导HSF的表达。因此我们推测种子发育过程中氧化信号通过HSE/HSF系统激活BnGolS基因表达,提高种子中RFOs含量,参与种子脱水耐性的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干性论文参考文献

[1].赵鹏,张凤兰,郝丽珍,杨忠仁.蒙古高原特有属——沙芥属蔬菜种子耐干性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C].中国园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

[2].李煦,景寅,汪晓峰.肌醇半乳糖苷酶在种子耐干性获得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C].第二届全国种子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1

[3].宋健,林维珍.膜类脂组成和脂肪酸含量对种子耐干性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09

[4].白桂香,汪晓峰,景新明,林坚,王文军.水稻种子耐干性机理的研究[J].粮食储藏.2007

[5].张明,卢昀,汪晓峰.脱水导致的胞内溶质变化与植物耐干性的获得[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7

[6].白桂香.水稻种子超干贮藏及耐干性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

[7].伍贤进,田向荣,傅家瑞.种子的耐干性与顽拗性种子的进化和生态特点[J].怀化学院学报.2003

[8].刘信.水稻种子耐干性机理和超干种子贮藏稳定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

[9].朱诚.种子种质超干保存及其耐干性的生理生化基础[D].浙江大学.2003

[10].陈修德.试析档案害虫的耐干性[J].四川档案.2003

论文知识图

不同失水阶段蛋白质结构保持稳定的机理DSC扫描水稻种子水分转换焓的变化超干后不同含水量籼稻种子中可溶性糖...可溶性糖在不同含水量玉米种子中的含量...转基因烟草叶片的干燥失重与时间的关系环氧改性聚氨酯树脂的TG曲线

标签:;  ;  ;  ;  ;  ;  ;  

耐干性论文_赵鹏,张凤兰,郝丽珍,杨忠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