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应力状态论文_钟炜辉,李超,冯孝宾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杂应力状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状态,巷道,强度,系数,力偶,模型。

复杂应力状态论文文献综述

钟炜辉,李超,冯孝宾[1](2019)在《复杂应力状态下Q235B钢的韧性断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观断裂准则可以用于无明显初始缺陷钢结构的断裂预测及失效分析。为获得建筑结构用材Q235B钢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微观断裂准则,采用Q235B钢设计了平滑圆棒试件、缺口圆棒试件、平板切口剪切及拉剪试件和平板槽口试件进行单向拉伸试验以获得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断裂参数。结果表明,应力叁轴度η和Lode角参数θ是影响材料断裂韧性的两个重要参数。随后采用试验结合数值分析的方法,得到了Q235B钢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断裂参数,并以Bai-Wierzbicki叁维金属断裂准则为例进行了参数校正,所获得的Q235B钢断裂参数可用于校正一系列的金属断裂准则。(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7-19)

徐士东,武保林,王大鹏[2](2019)在《复杂应力状态下Schmid因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轧制状态的镁合金板材,计算了不同取向晶粒的Schmid因子。其中,(φ_1,φ,φ_2)是利用Bunge旋转法,使晶体坐标系与外力坐标系方向一致的欧拉角。研究结果表明:在φ接近45°时,基面滑移的Schmid因子最大,柱面滑移和拉伸孪生随着欧拉角φ的增加而增加,压缩孪生随着欧拉角φ的增加而减小,锥面滑移系Schmid因子随φ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对于基面晶粒的变形系来说,基面滑移系和(10-10)[-12-10]柱面滑移系基本不受压下量的影响,其余的变形系均随压下量的增加而减小。减小压下量可以提高镁合金轧制变形能力,为镁合金轧制变形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朱长锋[3](2019)在《复杂应力状态/动态压缩下的泡沫金属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胞材料是一种内部含有大量空隙并由一定的胞结构组成的孔穴组合体。由于复杂细观结构的存在,多胞材料具有明显的多尺度特征。泡沫金属是一类以金属为基体制造的多胞材料,具有高比刚度和高比强度的性能,由于其良好的能量吸收能力,在冲击能量吸收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泡沫金属在工程应用中作为缓冲的吸能材料,受到的载荷较为复杂,且多为动态载荷。因此,了解其在复杂应力状态和动态冲击下的本构行为很有必要。泡沫金属存在着宏观可见的孔洞,对于这种非均匀、非连续介质能否当成宏观上的均匀、连续介质材料来简化处理尚有疑问。泡沫金属由于其塑性体积可压缩性,在静水压力下可以发生屈服,这与致密金属非常不同。因此,传统的金属塑性理论未能拓展到泡沫金属。而在动态加载下泡沫金属的变形模式会发生转变,由准静态的随机剪切带模式转变为动态加载下典型的逐层压溃模式。因此,泡沫金属在复杂应力状态和动态冲击下的本构行为的研究存在诸多难点。为了描述多胞材料的屈服面,学者们提出了von Mises等效应力σe和平均应力σm之间关系的一些形式。Deshpande和Fleck提出的自相似各向同性本构模型,因其简单,仅含有两个参数(椭圆率α和单轴屈服应力Y),而被广泛用于描述泡沫金属的本构行为。本文采用基于叁维Voronoi技术的细观有限元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加载情形包括单轴、双轴和叁轴压缩。利用椭圆标准方程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拟合,得到椭圆率,发现整体拟合得到的椭圆率并非为定值,而是随等效塑性应变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单轴和静水压实验的数据(两点拟合)也可以用于确定椭圆率α,其结果可以替代整体拟合。提出了椭圆率与等效塑性应变的拟合关系式。研究还发现了椭圆率α几乎与泡沫材料的相对密度无关。基于变化的椭圆率,本文提出了修正的Deshpande-Fleck泡沫本构模型。本文采用细观有限元模型对修正的Deshpande-Fleck泡沫本构模型进行了验证。修正的Deshpande-Fleck泡沫本构模型采用变化的椭圆率,相比于原始的Deshpande-Fleck模型给出了更好的预测效果。本文还采用文献中实验结果对修正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单轴压缩和静水压缩实验确定的椭圆率α为一个随着应变变化的值,可以用数值计算中提出的椭圆率与等效塑性应变的拟合关系式很好地拟合。采用非关联流动法则的修正Deshpande-Fleck泡沫本构模型在实验中有很好的预测效果。针对实验中高密度泡沫金属预测效果不理想的情形,定性研究了塑性泊松比的影响。当考虑塑性泊松比的影响时,预测可以变得更好。塑性泊松比对准确确定塑性流动势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更有效地测量塑性泊松比,或通过一些特性实验计算塑性泊松比,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动态加载下泡沫金属的变形模式会发生转变,由随机剪切带模式转变为典型的逐层压溃模式。动态冲击下压实段的应力-应变状态点区别于准静态曲线,该现象常被称为速率效应,过去常采用临界速度来区分。但是速度这一具有“长度”量纲的物理量,无法引入到本构关系中,本文提出采用临界应变率区分准静态硬化行为和动态硬化行为。动态冲击下,初始压溃应力存在明显的应变率效应,在应变率超过某一临界应变率之后初始压溃应力并不能看作一个常数,而是与应变率相关的函数。本文建立了一个应变率相关的本构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描述泡沫金属准静态单轴压缩行为,还可以表征不同应变率下的初始压溃应力以及压实段的硬化行为。本文提出了确定泡沫金属率相关本构模型中材料参数的测试方法。对叁维细观有限元方法得到的准静态单轴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确定了准静态下的材料参数。利用细观有限元模型进行恒速冲击和直接冲击两种加载方式,直接获得部分材料参数。采用细观有限元方法结合宏观有限元方法得到了难以直接确定的初始压溃应力的应变率相关参数,从而确定出所有参数。最后,利用宏观有限元模型进行恒速冲击和质量块冲击,与细观有限元模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计及率敏感性的泡沫金属单轴压缩本构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仝少凯,高德利[4](2018)在《复杂应力状态下连续管的抗挤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复杂应力状态下连续管被挤毁的问题,揭示复杂应力状态下连续管的挤毁机理,根据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建立了复杂应力状态下连续管抗挤强度数学模型,分析了轴向拉力、轴向压力、井下屈曲及内压对连续管抗挤强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确定的连续管抗挤强度与Von Mises屈服准则确定的抗挤强度很接近;轴向压力越大,考虑屈曲及弯曲应力时连续管抗挤强度比不考虑屈曲时抗挤强度小很多;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建立的连续管抗挤强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井下连续管的力学行为。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工况下连续管的安全应用和强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石油机械》期刊2018年12期)

黄吉国,黄蛟[5](2018)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局压特征与强度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弄清混凝土局部承压特征和强度影响因素规律,通过深入分析大量试验数据与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混凝土局部承压及破坏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就尺寸效应、载面组合及内力偶臂系数对局压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我国桥涵设计规范给出的结果提出了适用范围和条件,同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8年32期)

韩熠梁[6](2018)在《浅析深井复杂应力状态下巷道加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巷道容易受采动的影响而产生变形,围岩也会受到大范围的破碎,因此支护难一直是困扰煤矿生产的一大难题,如何在复杂应力条件下对巷道进行加固,成为了煤矿企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太原煤气化龙泉煤矿为例,对其巷道的加固技术进行研究,以此来为其他煤矿的巷道加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8年07期)

凌华,张胜,敖大华,王芳,韩华强[7](2017)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土料叁轴渗透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土石坝坝体内土体单元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渗透性能,在中型叁轴仪上对同一土料场3种不同级配土料进行叁轴渗透试验。试验围压分为5级(100 k Pa、400 k Pa、800 k Pa、1 200k Pa和2 000 k Pa),每级围压下分4种应力水平(0、0.2、0.4和0.8),当试样在初始应力状态下变形基本稳定后,采用常水头法测试试样的渗透系数。试验结果表明:级配是影响渗透系数的重要因素,相同应力条件下土料粉粒和黏粒含量越高,渗透系数越小;随围压和应力水平的提高,土料的渗透系数逐渐降低;粉粒和黏粒含量越低、大颗粒含量越高,围压对土料渗透系数的影响越显着;对于不同级配相同密实度试样,应力水平对渗透系数的影响程度基本一致。在分析渗透系数随围压和应力水平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能描述复杂应力状态条件下土体渗透系数的经验公式。(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夏劲松,祁恩荣[8](2017)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无筋板格极限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筋板格是波浪中航行船舶的基本结构单元,精确评估无筋板格极限强度对保证船舶结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弹性大挠度理论分析和刚塑性分析,给出了复杂应力状态下无筋板格极限强度计算方法;定性的研究了各参数对无筋板格极限强度的影响;比较了剪应力与其它应力作用的合成分析方法和分离分析方法,验证了分离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开展了本文方法与经验公式及ABS规范公式的比较研究。(本文来源于《纪念《船舶力学》创刊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7-01)

胡雄志[9](2017)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再生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建筑总量日益增长。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的主要材料,需求量越来越大。2006年以来中国每年消费混凝土的总量都相当于全世界总用量的50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每年不断地产生数以亿吨的建筑垃圾,这些垃圾的数量己占到城市垃圾的30%~400%,这其中50%~60%为废弃混凝土。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对废弃混凝土回收通过处理制成新混凝土(即再生混凝土)再次使用是一个非常好的处理方法,因此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和利用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工程中要想对再生混凝土投入使用,就必须对其力学性能进行非常透彻的研究,从而建立相关规范。用于实际工程的结构混凝土往往都处于多轴应力状态下,因此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本构关系作为再生混凝土的一个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研究价值非常高。本文作者在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试验室结构分室,采用混凝土动叁轴试验机对再生混凝土进行了多种应力比状态下的单轴和多轴静态加载试验。应力状态包括6种:单轴拉、单轴压、双轴压、双轴拉压、叁轴压和叁轴拉压压。主要研究工作具体如下:1.对叁种强度等级(C20、C40、C60)两种替代率(30%、50%)的再生混凝土进行了单轴受拉及采取减摩措施的单轴受压试验。给出了再生混凝土在单轴受拉和单轴受压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形态、应力-应变曲线和带有参数的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再生混凝土在单轴受拉、单轴受压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形态分别为拉断破坏和柱状破坏。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单轴受拉破坏面更为粗糙,单轴受压状态下破坏后试件更加粉碎,周围碎片更多。相同条件下再生混凝土强度略低于普通混凝土且替代率越高强度降低越明显。应力-应变曲线几何形状与普通混凝土大致相同。2.对叁种强度等级(C20、C40、C60)两种替代率(30%、50%)的再生混凝土进行了5种应力比条件下(α=σ_2:σ_3 =-0.1:-1;-0.25:-1;-0.5:-1;-0.75:-1;-1:-1)双轴受压应力状态的试验和5种应力比条件下(α=σ_1:σ_3 = 0.05:-1;0.1:-1;0.25:-1;0.5:-1;1:-1)双轴拉压应力状态的试验。给出了再生混凝土在双轴受压和双轴拉压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形态、强度规律、应变规律、弹性模量规律以及应力-应变曲线和带有参数的等效单轴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再生混凝土在双轴受压和双轴拉压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形态分别片状破坏和拉断破坏。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变化不会改变再生混凝土宏观破坏形态,但是替代率越高加载后的试块越粉碎。再生混凝土在双轴应力状态下的强度随应力比的改变有规律性,且较单轴强度提升1~3倍左右。等效单轴应力-应变曲线与普通混凝土类似且因应力比和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变化而有所不同。3.对叁种强度等级(C20、C40、C60)两种替代率(300%、500%)的再生混凝土进行了5种应力比条件下(α=σ_1:σ_2:σ_3=-0.1:-0.1:-1;-0.1:-0.25:-1;-0.1:-0.5:-1;-0.1:-0.75:-1;-0.1:-1:-1)叁轴受压应力状态的试验和3种应力比条件下(α=σ_1:σ_2:σ_3 = 0.1:-1:-1;0.25:-0.25:-1;0.25:-0.5:-1)叁轴拉压压应力状态的试验。给出再生混凝土在叁轴受力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形态、强度规律、变形规律、弹性模量规律以及应力-应变曲线和带有参数的应力-应变曲线方程。再生混凝土在轴压和叁轴拉压压应力状态下下的破坏形态分别为"V"型斜剪破坏和拉断破坏。叁轴压强度较单轴强度提升非常大,有2~5倍之多。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随应力变化存在规律性。等效单轴应力-应变曲线与普通混凝土类似且因应力比和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5)

张青青[10](2017)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基于区域分布传感技术的结构识别及性能预测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形成的技术成果已在各类土木工程结构上得到初步应用。国际上仅特大桥梁已有300多座安装了各类高价健康监测系统。这些健康监测系统对于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仍无法实现“健康”监测,如:现有的传感技术多为点式传感,在应用于体型巨大构造复杂的土木结构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海量监测数据与结构性能的相关性弱,缺乏关键评价指标;传感器种类和数量多,系统构成复杂,海量数据难以有效处理等。国内外不少学者研发了多种的结构损伤识别和定位等的方法,但是由于大跨桥梁结构复杂、体量巨大、冗余度高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桥结构的海量监测数据时还无法保证状态预警和评估的有效性。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开发了适用于大型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区域分布传感技术和理论方法。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基于区域分布传感技术的系杆拱桥(系梁、拱肋)的变形分布识别方法对于系梁的变形分布识别,通过确定系梁上的轴应变分布,并在一种特殊的传感器布置帮助下,从长标距传感器测量的应变中分离出需要的弯曲应变去估计系梁的变形分布;对于拱肋的变形分布识别,由于拱肋截面上的弯矩和轴力都对拱肋的变形做出贡献,将拱肋上由弯矩应变和轴力应变分别引起的曲率作为荷载,施加在其共轭简支梁上,利用该共轭简支梁上计算的弯矩去识别拱肋的竖向变形分布。(2)用于有效估计系杆拱桥变形分布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案利用有限元模型和力学模型确定系杆拱桥的多个目标荷载工况,并提取多目标荷载工况下的特征曲线。这样,可从特征曲线上选取一定数目的特征点去拟合该曲线,并使得拟合的误差最小。这组特征点可确定一个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案;依次增加特征点数目可以确定出多套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案使得估计的系杆拱桥的变形分布精度最高。(3)基于现场校准测试下的影响线校准以连续梁的影响线校准为例,基于力法原理推导出连续梁的理论影响线公式,通过利用理论影响线去模拟校准测试下的结构响应,并与实测的结构响应对比,得到各个传感单元影响线的校准系数,对理论影响线进行校准,获得实桥的校准影响线表达公式。(4)基于区域分布传感技术的桥梁动态称重方法本方法以结构的影响线表达公式为基础,在没有车轴识别器的情况下,采用桥梁支座附近测量的应变去估计桥梁上的车轴数、车间距和轴重比参数;通过消除轴间距和轴重比对结构响应的最大应变值的影响去修正最大值,利用现场验证工况下修正的最大应变与校准测试下的相应值进行比较识别出车轴重,结合前面识别的轴重比进一步识别出各车轴重。采用最大应变值的方法去识别车重具有鲁棒性和抗噪能力。(5)基于CMIF法的宏应变柔度理论通过和CMIF法识别位移柔度理论对比,本文提出的识别宏应变柔度理论的方法包括应变频响函数矩阵的奇异值分解和应变振型的识别;在识别的应变阵型基础上,通过共轭梁法可识别位移振型;增强频响函数的计算以及基本模态参数的识别。最后,由这些模态参数识别结构的宏应变柔度矩阵。(6)基于桥梁快速评估方法的性能预测理论基于推荐的桥梁快速评估方法得到的名义校验系数,利用影响线将该系数进一步推广,由于实际影响线与理论影响线间的差异,推导出结构的性能退化指标;通过定期对结构进行监测得到的一系列性能退化指标建立退化模型,对结构性能进行预测。(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6-01)

复杂应力状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轧制状态的镁合金板材,计算了不同取向晶粒的Schmid因子。其中,(φ_1,φ,φ_2)是利用Bunge旋转法,使晶体坐标系与外力坐标系方向一致的欧拉角。研究结果表明:在φ接近45°时,基面滑移的Schmid因子最大,柱面滑移和拉伸孪生随着欧拉角φ的增加而增加,压缩孪生随着欧拉角φ的增加而减小,锥面滑移系Schmid因子随φ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对于基面晶粒的变形系来说,基面滑移系和(10-10)[-12-10]柱面滑移系基本不受压下量的影响,其余的变形系均随压下量的增加而减小。减小压下量可以提高镁合金轧制变形能力,为镁合金轧制变形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杂应力状态论文参考文献

[1].钟炜辉,李超,冯孝宾.复杂应力状态下Q235B钢的韧性断裂性能研究[C].第十九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2].徐士东,武保林,王大鹏.复杂应力状态下Schmid因子[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3].朱长锋.复杂应力状态/动态压缩下的泡沫金属本构模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4].仝少凯,高德利.复杂应力状态下连续管的抗挤强度[J].石油机械.2018

[5].黄吉国,黄蛟.复杂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局压特征与强度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

[6].韩熠梁.浅析深井复杂应力状态下巷道加固技术[J].山东工业技术.2018

[7].凌华,张胜,敖大华,王芳,韩华强.复杂应力状态下土料叁轴渗透试验[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8].夏劲松,祁恩荣.复杂应力状态下无筋板格极限强度研究[C].纪念《船舶力学》创刊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9].胡雄志.复杂应力状态下再生混凝土本构关系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7

[10].张青青.复杂应力状态下基于区域分布传感技术的结构识别及性能预测理论[D].东南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裂尖网格细化区域的叁维有限元模型裂纹前沿扩展示意图人行道托架计算模型连接单元性能图示#新增肋主应力纵向云图金沙江流域现代构造应力场

标签:;  ;  ;  ;  ;  ;  ;  

复杂应力状态论文_钟炜辉,李超,冯孝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