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碳酸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酸铵,环境,硫酸钙,芒硝,黏土,高炉,柠檬酸。
碳酸铵论文文献综述
罗兴国,魏昶,李兴彬,邓志敢,李旻廷[1](2019)在《高炉瓦斯灰氨-碳酸铵法除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锌含量较高的高炉瓦斯灰无法直接返回炼铁流程循环使用的问题,采用氨-碳酸铵为浸出剂浸出含锌高炉瓦斯灰中的锌,实现了锌的脱除和高炉瓦斯灰的资源化利用。热力学计算和锌氨配位原理分析表明,通过锌氨配位浸出实现含锌瓦斯灰中锌的脱除是可行的。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氨水浓度2 mol/L、碳酸铵浓度2mol/L、温度50℃、液固比6:1、浸出时间3 h;在此条件下,锌浸出率为91%,铁的浸出率为1.15%,高炉瓦斯灰中的锌含量从9.54%降低到1.13%,铁含量由35.9%富集至47.6%。原料和终渣的物相分析表明,原料中以氧化物和硫酸盐形式存在的锌溶解浸出,终渣中残留的锌主要赋存于难溶解的锌铁尖晶石物相中,这是锌浸出率难以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SEM-EDS检测表明,终渣颗粒分布不均匀,表面疏松多孔,有利于高炉瓦斯灰的后续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善梅,刘之葵,蒙剑坪,陈晖文,王煜栋[2](2019)在《碳酸铵溶液作用下红黏土工程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用地长期受化肥污染,其工程性质发生改变。通过直接剪切、一维固结以及变水头渗透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碳酸铵溶液作用下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以及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酸铵溶液浓度的增大,红黏土的黏聚力和渗透性均增大,而同级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强度、内摩擦角以及压缩模量则减小。利用双电层理论,计算不同浓度碳酸铵溶液浸泡后红黏土表面结合水膜厚度,并分析红黏土工程性质的影响机理。碳酸铵溶液改变土体结合水膜厚度,是影响红黏土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杜艳芳[3](2019)在《碳钢在碳酸铵溶液中的腐蚀研究实验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碳钢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腐蚀规律,碳钢在碳酸铵溶液中的阳极过程为溶解、钝化、过钝化溶解,溶解初期在电极界面的传质为线性扩散控制;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阻抗谱表示为单一时间常数的容抗弧,容抗弧直径逐渐减小,电阻变小,碳钢的腐蚀速度增大;Cl~-浓度越大,钝化区域变小,碳钢更容易腐蚀;加入硫脲缓蚀剂,碳钢容抗弧直径增大,电阻变大,有利于保护碳钢。(本文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2019年06期)
杜红伟,白志鹏,孙婷,肖卓楠,李科[4](2019)在《碳酸铵沉淀法与柠檬酸络合法制备LaCoO_3粉末性能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镧和硝酸钴为原料,采用柠檬酸络合法与碳酸铵沉淀法分别制备稀土钙钛矿型LaCoO_3粉末。采用SEM、XRD、比表面积仪以及激光粒度仪等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高于600℃焙烧温度可制备得到稀土钙钛矿型LaCoO_3粉末,LaCoO_3粉末表面结构为蜂窝泡沫絮状结构;随着焙烧温度升高,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烧结现象;以柠檬酸络合法制备得到的样品纯度较高,抗烧结能力强,粒度较小,催化脱硝效率达到90%以上。(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期刊2019年02期)
戎宽伟,吴爱祥,尹升华,谢芳芳[5](2019)在《碳酸铵浸出钙芒硝矿新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钙芒硝矿传统水溶浸出过程会产生石膏钝化层的问题,采用碳酸铵对钙芒硝矿进行化学浸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碳酸铵用量和液固比对钙芒硝矿浸出效果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得出了最优工艺条件,即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50min、碳酸铵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10%、液固比8∶1,此时钙芒硝矿的浸出率达到了93.6%。(本文来源于《化工矿物与加工》期刊2019年02期)
王康[6](2017)在《钒渣钠化焙烧过程中钒原子环境演变规律及碳酸铵浸出提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钒是我国重要的稀有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同时,我国钒钛磁铁矿的矿产储量丰富,由钒钛磁铁矿冶炼得到的钒渣,也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提钒原料。长久以来,众多学者对于以钒渣为原料的的湿法提钒工艺进行了很多探索。目前主要的工业湿法提钒工艺是钠化焙烧-水浸提钒法和钙化焙烧-酸浸提钒法。钠化焙烧-水浸提钒的应用最为广泛。钒渣钠化焙烧过程中含钒物相的演变规律直接决定了后续水浸提钒率的高低。但目前关于该演变规律的研究仅停留在宏观层面(仅是物相种类的变化),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焙烧过程中含钒物相演变的调控。因此,突破该瓶颈的关键在于从原子尺度上认识钒渣钠化焙烧过程中钒原子所历经的原子环境(包括钒原子的化学环境、空间环境、化学状态)的变化,以便从本质上调控含钒物相的演变以提高钒回收率。本文以转炉钒渣为原料,联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在钒渣钠化焙烧过程中钒原子的原子环境演变情况。得出如下演变规律:(1)钠化焙烧钒原子化学环境演变规律:焙烧初始,V3+与Fe2+/Fe3+和O2-构成的FexV3-xO4未被氧化,(Fe,Mg)2SiO4受热反应,Si4+以SiO4-基团的形式生成Ca3Al2Si3O12和Na2SiO3等产物。焙烧10 min时,FexV3-xO4开始氧化,V3+被氧化为V4+/V5+,生成FeVO4和FeV3O8等产物。焙烧15 min时,V5+开始与Na2CO3反应生成Na3VO4、NaV3O8、NaVO3。焙烧50 min时,(Fe,Mg)Cr2O4开始氧化,生成Na2CrO4。当焙烧90 min时,FexV3-xO4基本全部被氧化钠化生成Na3VO4、NaV3O8、NaVO3。(2)钠化焙烧钒原子空间环境演变规律:焙烧初始,钒铁尖晶石矿相晶体结构不变;铁橄榄石与Na2CO3反应生成树枝晶体。焙烧15 min时,钒铁尖晶石晶体结构开始破裂,V3+与Fe2+/Fe3+、O2-之间价键受热断裂,V5+与Na+、O2-生成钒酸钠盐纳米线晶体。焙烧30 min时,钒酸钠盐纳米线晶体长大成簇。焙烧70 min时,钒酸钠盐纳米线晶体进一步增多,聚集成束。焙烧90 min时,钒酸钠盐纳米线晶体束尺寸变大,钒酸钠盐纳米线晶体簇铺满表面。(3)钠化焙烧钒原子化学状态演变规律:焙烧初始,钒原子保持V3+,未被氧化。焙烧5 min时,部分V3+失去电子被氧化成V4+。焙烧10 min时,钒原子开始被逐渐氧化成V5+。焙烧50 min时,尖晶石中V3+与相邻Fe2+/Fe3+、O2-之间价键全部断裂,V3+已完全被氧化成V4+和V5+。焙烧90 min时,钒原子全部被氧化为V5+,钒渣中的钒尖晶石晶体结构不复存在。此外,鉴于钒渣钠化焙烧-水浸提钒工艺会产生Cl2、SO2等气体而腐蚀设备、污染环境,新近发展了钒渣钙化焙烧-酸浸提钒工艺。但由于钙化焙烧钒渣熟料酸浸时会形成钒-磷杂多酸而显着降低钒回收率。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碳酸铵浸出法以选择性浸出钒并抑制磷的浸出,从而提高钒回收率。本文采用单因素法优化得到最佳碳酸铵浸出条件为:固液比为1:20;浸出温度为80℃;焙烧渣粒径为45-74μm;(NH4)2CO3浓度为600 g/L;浸出时间为70 min。在此条件下钒的浸出率可达96.0%,磷的浸出率仅为9.2%。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钙化焙烧钒渣熟料的碳酸铵浸出过程符合未反应核模型。在浸出过程的短时间阶段(0-15 min),浸出速率受固体产物层扩散控制;在浸出的长时间阶段(15-70 min),浸出速率受固体产物层扩散和表面化学反应的双重因素控制,当(NH4)2CO3浓度越高,固体产物层扩散控制起的作用提高越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4-01)
赵士权,袁金华,王丽雅[7](2015)在《化妆品中高含量无机汞的碳酸铵超声提取-汞分析仪直接测定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化妆品中高含量无机汞的碳酸铵超声提取-汞分析仪直接测定法。方法化妆品经饱和碳酸铵溶液超声浸提分散稀释后,再用自动测汞仪(DMA80)直接进样测定。结果在0.42~400、400~5 000μg/kg的线性范围内,所得汞的回归方程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r值分别为0.999 1和0.999 9。方法的检出限为0.13μg/kg(以0.1 g样品计),定量下限为0.42μg/kg(以0.1 g样品计),平均回收率为97.5%~102.5%,RSD为2.37%~3.92%。结论该预处理方法操作简单、环保,检出限低,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均很高,适合于化妆品中高含量汞的测定。(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健康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王俊,孙朝晖,刘佳媛,付自碧,苏毅[8](2015)在《碳酸铵沉钒废水循环利用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钙高磷钒渣碳酸化浸出液不能直接采用现有产业化沉钒工艺生产的现状,采用碳酸铵沉钒工艺对高钙高磷钒渣碳酸化浸出液进行沉钒试验,并将浸出过程中产生的残渣洗水与沉钒过程中产生的沉钒洗水混合蒸发浓缩后与沉钒上层液混合,作为浸出剂再次用于浸出。经过五次循环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制备的V2O5产品中V2O5含量在99%以上,各组分均符合行业标准,并实现了废水的循环利用。(本文来源于《第叁届钒产业先进技术研讨与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5-09-12)
李春情,马丽萍,晏晓丹,彭思毅,王倩倩[9](2015)在《脱硫石膏与碳酸铵反应过程及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烧结烟气脱硫石膏资源化循环利用为目的,碳酸铵为原料制备碳酸钙和硫酸铵,对该反应过程进行研究,探索其反应机理及反应的动力学方程。通过热力学计算可知本反应是常温下即可发生的放热反应,该反应符合缩芯模型。由实验得知,当反应时间是2 h,脱硫石膏粒度不大于0.125mm,搅拌速率不小于250 r/min时,该反应为固相产物层扩散控制;在此条件下,求取反应动力学方程,确定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陈昌国,周加贝,夏素兰,王子宁,宫源[10](2015)在《二水硫酸钙与碳酸铵反应过程中物料比对钙离子相转移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二水硫酸钙晶须为研究对象,在温度、搅拌速度、料浆浓度不变的条件下,探究了二水硫酸钙与碳酸铵反应过程中物料比n(NH4)2CO3:nCaSO4獉2H2O对钙离子相转移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比在1.05∶1~1.4∶1之间时,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于溶液中,钙离子相转移是溶解-结晶过程,二水硫酸钙转化率和碳酸钙颗粒粒径均随物料比增大而增大,即相转移速率与物料比成正比。(本文来源于《四川化工》期刊2015年03期)
碳酸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业用地长期受化肥污染,其工程性质发生改变。通过直接剪切、一维固结以及变水头渗透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碳酸铵溶液作用下红黏土的抗剪强度、压缩性以及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酸铵溶液浓度的增大,红黏土的黏聚力和渗透性均增大,而同级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强度、内摩擦角以及压缩模量则减小。利用双电层理论,计算不同浓度碳酸铵溶液浸泡后红黏土表面结合水膜厚度,并分析红黏土工程性质的影响机理。碳酸铵溶液改变土体结合水膜厚度,是影响红黏土强度、压缩性和渗透性的根本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酸铵论文参考文献
[1].罗兴国,魏昶,李兴彬,邓志敢,李旻廷.高炉瓦斯灰氨-碳酸铵法除锌[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
[2].李善梅,刘之葵,蒙剑坪,陈晖文,王煜栋.碳酸铵溶液作用下红黏土工程特性试验[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杜艳芳.碳钢在碳酸铵溶液中的腐蚀研究实验改进[J].大学化学.2019
[4].杜红伟,白志鹏,孙婷,肖卓楠,李科.碳酸铵沉淀法与柠檬酸络合法制备LaCoO_3粉末性能对比研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9
[5].戎宽伟,吴爱祥,尹升华,谢芳芳.碳酸铵浸出钙芒硝矿新工艺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9
[6].王康.钒渣钠化焙烧过程中钒原子环境演变规律及碳酸铵浸出提钒研究[D].重庆大学.2017
[7].赵士权,袁金华,王丽雅.化妆品中高含量无机汞的碳酸铵超声提取-汞分析仪直接测定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5
[8].王俊,孙朝晖,刘佳媛,付自碧,苏毅.碳酸铵沉钒废水循环利用的试验研究[C].第叁届钒产业先进技术研讨与交流会论文集.2015
[9].李春情,马丽萍,晏晓丹,彭思毅,王倩倩.脱硫石膏与碳酸铵反应过程及反应机理[J].环境工程学报.2015
[10].陈昌国,周加贝,夏素兰,王子宁,宫源.二水硫酸钙与碳酸铵反应过程中物料比对钙离子相转移速率的影响[J].四川化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