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基础论文_俞翔,赵建学,柴凯,朱石坚

导读:本文包含了柔性基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柔性,基础,地基,刚度,谐波,刚性,降噪。

柔性基础论文文献综述

俞翔,赵建学,柴凯,朱石坚[1](2019)在《柔性基础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吸引子迁移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具有柔性基础的准零刚度隔振系统为对象,分析了系统的共存吸引子及其吸引域。在共存吸引子的吸引域之间建立了一条目标轨道,分别采用开环控制和开环加闭环控制方法使系统迁移至目标轨道,实现了系统吸引子迁移控制。同时,对开环加闭环控制方法的稳定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同时存在一个周期3吸引子和一个周期1吸引子,开环控制方法难以使系统迁移至目标轨道,无法实现吸引子迁移控制;开环加闭环控制可使系统沿着目标轨道在两个周期吸引子的吸引域之间进行迁移,当其运行在较大振幅的周期3吸引子上时,可控制系统迁移至较小振幅的周期1吸引子上,从而实现减振降噪。(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9年07期)

田德,陈静,罗涛,闫肖蒙,邓英[2](2019)在《基于柔性基础模型的海上风电机组支撑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比陆上风电机组,海上风电机组支撑结构长期处于风载荷与海浪载荷作用,在设计时还需考虑土壤与基础的相互作用。以某5 MW单桩式海上风电机组支撑结构为模型,考虑基础柔性对机组载荷的影响,应用耦合弹簧模型建立基础模型,计算极限设计载荷,结合有限元模型计算基础部分设计载荷,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满足多约束条件下,最小化支撑结构重量。结果表明:考虑基础柔性条件下,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支撑结构,在满足各项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总体重量降低7.41%。(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吴荣平,白鸿柏,路纯红[3](2019)在《柔性基础上迟滞干摩擦隔振系统的简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工程实际中,柔性基础上非线性隔振系统广泛存在,而振动特性的分析却严重制约着其应用与研究。基于柔性基础上含有叁次非线性刚度的迟滞干摩擦隔振系统,首先采用振型分离的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结合增量谐波平衡法求解了系统在发生任意阶主振动情况下的响应;随后,以基频谐波项为基础,推得了系统力传递率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公式定性分析了隔振器各参数对系统力传递率的影响。发现,适当减小刚度系数,增大阻尼系数,增大静摩擦极限均可有效降低系统的力传递率。研究为该类系统的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借鉴。(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19年01期)

李豫川,翁泽宇,唐杰,游红武[4](2018)在《柔性基础双层隔振系统隔振效果评价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考虑基础柔性的情况下,用由机械阻抗给出的评价参数来评价双层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无法直观地反映基础的刚度对隔振效果的影响。建立柔性基础双层隔振系统力学模型,根据力传递率、插入损失、振级落差、传递功率流率和插入功率流率5种隔振效果评价参数的定义推导并给出它们的物理参数表达式,这些表达式可以直观反映基础刚度对隔振效果的影响。并基于一个双层隔振系统的实例,分别分析基础刚度取值对力传递率、插入损失、振级落差、传递功率流率和插入功率流率随激振频率变化的规律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对于柔性基础双层隔振系统,5种隔振效果评价参数对隔振效果的评价结果受基础刚度的影响各不相同,用力传递率评价得到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小,用插入损失和插入功率流率评价得到的评价结果有一些差异,用振级落差和传递功率流率评价得到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8年06期)

包源[5](2018)在《柔性基础下热泵系统振声分析与机房混响声场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不论是工业厂房还是写字办公的建筑高度不断刷新,随之而来的建筑设备已不像以往安装在地下室或室外的单独设备机房,而是多数在楼顶或者楼层间有专门放置的机房,随着设备的上楼成为趋势,加之如今楼板较薄,在柔性基础下的设备振声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设备安装在楼顶或楼内设备间时,振动设备产生的结构噪声通过穿墙或穿楼板等形式传递到与其相连的房间,而造成在其他房间工作或休息的人员受到噪声的危害,因此有效的控制设备间内振动设备振动能量的传递,改善机房内的声环境,使周围环境满足人们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沈阳大润发超市屋顶新建设备机房的实例为背景,以薄板结构上热泵系统的隔振降噪模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薄板结构上振声耦合对振动声场的贡献;以带有中间质量块的单层隔振系统为模型,分析了功率流作为隔振评价指标是否合理;在混响声场下,吸声体不同位置的摆放对实际吸声效果的影响。首先,通过模拟振声强弱耦合场的噪声值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证明振声耦合现象的存在,并证明振声强耦合与实测结果接近,在实际施工中不能忽略其影响;其次,通过改变单层隔振系统的参数,对比功率流振级落差与速度振级落差,证明了功率流作为隔振效果评价指标的合理性;最后,通过在混响声场下不同位置吸声板的摆放,确定了一个相对来说吸声效果最好的摆放位置,为以后的施工提供依据。将所研究的成果应用在大润发超市屋顶机房隔振降噪工程案例中,施工完成后的测试结果达到了国家的相应标准,达到了隔振降噪的目的,本次施工方案可以为以后的实际施工起到借鉴参考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8-05-30)

李俊圆[6](2018)在《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的发展,对路基承载力、沉降以及稳定性的要求不断提高,CFG桩、PHC管桩等刚性桩复合地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但在工程实践中,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后路堤发生失稳的工程事故仍时有发生。已有研究成果表明:采用极限平衡法假设桩体同时发生剪切破坏来分析路堤下复合地基整体稳定的方法严重高估了路堤的稳定性,路堤下复合地基中桩体还存在着其它形式的破坏可能。因此,如何合理地分析路堤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和破坏模式,准确地评估路堤整体稳定性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设计并完成了柔性基础下带桩帽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离心模型试验,分别采用变加速度加载法、恒加速度加载法和气囊加载法模拟路堤填筑、工后使用和失稳破坏过程,分析了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和破坏模式,研究了加载过程中路堤和地基土体的位移场、不同位置桩体内力和位移、桩间土应力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同时,基于离心模型试验,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柔性基础下带帽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叁维分析模型,主要研究了不同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的变形性状和固结过程、桩体的内力分布和破坏模式以及桩土应力比分布情况,数值分析所得结果规律与离心模型试验一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路堤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的变形主要包括沉降、水平位移和坡脚隆起变形;(2)路堤下不同位置桩体所承受的荷载大小和方向不同,因此各桩体的破坏模式和破坏顺序均存在差异,表现为渐进破坏过程;(3)越靠近路堤中心桩土应力比越大,且路堤中心处的桩土应力比随着加载过程逐渐增大,坡脚和坡肩处的桩土应力比则在桩体因水平荷载作用发生破坏后逐渐减小;(4)增加桩土置换率和加筋垫层刚度,可以有效地减弱桩顶上刺破坏和土体绕流破坏现象,减小各桩体的桩身弯矩,提高桩体承载力和抗滑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4-01)

楚京,龙海洋,裴未迟,张硕,叶晓蒙[7](2018)在《多台铣床与柔性基础耦合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数控铣床安装上楼时与楼板耦合振动问题展开研究。为了建立符合研究的实验模型,首先采用3个铸钢质量块模拟3台铣床,用四边简支柔性板模拟柔性基础;然后利用Lab VIEW图形化编程软件对基本流程进行程序设计,建立实验的软件系统,进而实现不同参数下的振动控制;最后运用最优控制方法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压电陶瓷作动器对实验系统实施振动主动控制的方案可行,且效果明显。多点激励的振动实验不仅控制效果良好,同时也应该是当今振动实验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8年02期)

杨庆超,柴凯,楼京俊,李爽[8](2018)在《柔性基础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工程实践中的低频振动问题,提出了利用柔性基础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对其进行隔离的方法。根据舰船装备实际情况,建立了柔性基础准零刚度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和平均法对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谐波力激励下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和力传递率。研究了不同激励力幅值、质量比和阻尼比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相比相应的等效线性隔振系统,通过适当地减小激励幅值和适当地增大质量比、阻尼比,柔性基础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具有更优越的低频隔振性能,隔振起始频率较低,振动衰减率较大。(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俞建霖,王传伟,谢逸敏,张甲林,龚晓南[9](2017)在《考虑桩体损伤的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体受力及破坏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模拟桩体局部损伤或破坏后的应力迁移,采用混凝土损伤模型实体单元,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叁维分析模型,研究路堤填筑及后期加载过程中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体的受力状态及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损伤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混凝土桩体受损后桩身刚度降低、内力重分布的过程;而线弹性桩体模型所得桩身弯矩偏大,桩身位移偏小;桩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弯矩与其在复合地基中的位置有关,且与纯弯状态下的桩体极限弯矩有较大差异;路肩以外桩体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拉弯和压弯破坏;路堤中心下方的桩体以承受竖向压力为主,桩体先破坏的可能性不大,其破坏往往是由于路堤边坡失稳后诱发产生的;复合地基中刚性桩发生受剪破坏的可能性不大。(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9期)

赵明华,牛浩懿,刘猛,谭鑫[10](2017)在《柔性基础下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及沉降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研究柔性基础下碎石桩复合地基受力变形机理,考虑到碎石桩复合地基桩体侧向鼓胀及桩体的整体性,在径向位移模式分析中引入横截面剪应力的影响,并由此建立了碎石桩鼓胀段荷载传递模式。然后,结合桩身荷载传递规律,导出了柔性基础下碎石桩鼓胀变形的控制微分方程,获得了柔性基础下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及沉降。最后通过实例和数值模拟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参数分析表明,增大桩土模量比和减少置换率会提高桩土应力比,荷载水平则会影响径向鼓胀变形的程度。(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柔性基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相比陆上风电机组,海上风电机组支撑结构长期处于风载荷与海浪载荷作用,在设计时还需考虑土壤与基础的相互作用。以某5 MW单桩式海上风电机组支撑结构为模型,考虑基础柔性对机组载荷的影响,应用耦合弹簧模型建立基础模型,计算极限设计载荷,结合有限元模型计算基础部分设计载荷,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满足多约束条件下,最小化支撑结构重量。结果表明:考虑基础柔性条件下,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支撑结构,在满足各项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总体重量降低7.4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柔性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1].俞翔,赵建学,柴凯,朱石坚.柔性基础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吸引子迁移控制研究[J].船舶力学.2019

[2].田德,陈静,罗涛,闫肖蒙,邓英.基于柔性基础模型的海上风电机组支撑结构优化[J].太阳能学报.2019

[3].吴荣平,白鸿柏,路纯红.柔性基础上迟滞干摩擦隔振系统的简化分析[J].机械强度.2019

[4].李豫川,翁泽宇,唐杰,游红武.柔性基础双层隔振系统隔振效果评价的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8

[5].包源.柔性基础下热泵系统振声分析与机房混响声场治理[D].沈阳工业大学.2018

[6].李俊圆.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性状研究[D].浙江大学.2018

[7].楚京,龙海洋,裴未迟,张硕,叶晓蒙.多台铣床与柔性基础耦合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8

[8].杨庆超,柴凯,楼京俊,李爽.柔性基础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18

[9].俞建霖,王传伟,谢逸敏,张甲林,龚晓南.考虑桩体损伤的柔性基础下刚性桩复合地基中桩体受力及破坏特征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10].赵明华,牛浩懿,刘猛,谭鑫.柔性基础下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及沉降计算[J].岩土工程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海龟水翼法推进Fig.3.1Turtlehydrofo...平面叁自由度手指结构示意图海龟水翼弦向形变示意图环境动态性因子结构分析柔性销轴式风电齿轮箱传动系统-箱体耦...龟鳖目动物肌肉组织示意图

标签:;  ;  ;  ;  ;  ;  ;  

柔性基础论文_俞翔,赵建学,柴凯,朱石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