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民(广西百色市右江区职业技术学校广西百色533000)
摘要:中职学校教改项目是由多重目标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多重目标承载着多重的利益价值。本文阐述了教改项目的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应用效益等隐性目标价值内容,并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路径。
关键词:中职教改项目隐形目标路径项目校本化
中职学校教改项目都有其特定的预期目标,我们称之为项目的显性目标。通过项目课题研究实现培养造就教育科研人才的工具性价值,是教改项目制度设计的重要目标。项目成果转化为现实教改能力是教改项目的最终目标。教改项目目标的多重性,反映了教改项目研究与实践相统一的性质。
一、教改项目的隐形目标:人才孵化器功能的充分发挥。
教改项目要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事件中产生的矛盾与实际问题提供发展思路和解决办法,并为此设置一定的预期目标。随着教改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项目课题组会有一批人才脱颖而出,这并非项目计划的结果,而是项目实施的副产品,是充分发挥教改项目隐形功能的结果。教改项目具有培养人才的功能,与其组织结构特点有关。在中等职业学校教改项目中,有学校行政领导担任项目主持人,也有科研型教师担任项目主持人。项目课题组结构不同,反映了项目目标价值的差异性。项目实行首长负责制,优点是学校领导人掌握行政资源,可以自主地作出决策,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有利于项目显性预期目标的实现和成果转化。领导负责制结构的价值取向,是突出项目显性预期目标的优先位置,追求的目标具有功利性。学术科研型教师担任项目主持人的优点是:他们是学术带头人,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在培养项目组成员的学术能力、教研能力方面有较大的优势,擅长根据项目参与人不同的特长安排他们承担不同的工作,做到项目参与人的能力与项目执行之间的恰当结合,有能力根据项目进展的需求对缺乏某方面技能的参与人进行有目的的培训和提高,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技术基础,也为项目参与人提高自身教研能力创造了条件。科研型组织结构的价值取向兼顾了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的综合目标,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基于应用型项目和研究型项目目标价值的差异性,项目课题组人员的结构亦应有所不同。从实际效果来考察,应用型项目组织宜采用首长负责制下的1+N+N结构,即学校行政领导人作为项目支持人,项目参与人包括教育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和教学一线有教育科研潜力的教师。这种结构有很多优点,既能增强项目的资源汇集、整合能力,充分发挥行政领导决策权优势,有利于项目的实施和结题,又兼顾项目的学术研究效果。研究型项目组织宜采用科研型教师负责下的1+N结构,即专家型教师担当项目主持人,传帮带若干有教育科研潜力的人员。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选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和学术科研成果的取得。
二、成果转化应用的最佳路径:教改项目的“校本化”。
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的一般模式是,经过验收结题或成果鉴定后,方有项目成果的推广运用活动,成果生产与转化处于不同的时空。但这种模式并不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县级中职学校的实际。中职学校的教改项目大多为应用性课题,是为解决中职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学校发展而立项的。中职学校推动教改项目立项和实施的内在动力,在于追求教改项目效益化,即项目成果能扩展到学校教改领域,使其模式化应用而产生效益。因此,中职学校教改项目立项与具体教改实践有很强的“粘合度”,研以致用的实践价值是其优先选择,成果转化应用的最佳路径是项目的“校本化”。
项目“校本化”是指项目研究活动与学校实际工作相融合,项目课题研究与学校教改活动相互渗透、互相转化的成果转化应用模式。项目的校本化强调项目课题来源于学校的教改实践,研究者与行动者相统一,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共进,研究成果就地转化应用。中职教改项目实现校本化有很多的优势。首先,教改项目的研究主体和实践主体、成果的生产者和应用者具有同一性,具备成果就地转化应用的天然条件。中职学校项目课题来源于学校、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课题组既是课题研究者,又是教改行动者和问题解决者,他们处在教育管理、教学教研工作一线,熟悉教改实际情况,知悉成果的应用价值,具有将自己的项目成果转化为现实教育教学能力的天然动力。其次,成果转化空间具有统一性,不存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水土不服的弊端。项目课题组成员一般是学校教学、科研骨干,又通过日常的教育管理、教学教研实践活动提高了应用自己科研成果的能力。成果的生成与应用一体化,实现了科研成果与教改生产力之间的直接转化,无需中介,不存在与实际应用脱节之虞,成果的转化效率高。再次,项目成果的应用具有指向性:有的放矢,解决的是学校教改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矛盾,不刻意追求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我校在2010年度广西中职教改项目立项活动中,以《县级职业学校技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题申报课题。这个课题在发达地区中职学校可能少有创新意义,但在技师型教师为稀缺资源的县级中职学校有很强的实践价值,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教改项目是由具有伸缩性的多重目标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项目的多重目标承载着多重的利益价值。从发展历史上看,中职学校教改项目研究活动起步较晚,对项目目标价值问题的探究还远远不够。从实践上看,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应用效益等目标价值有意无意被挤压了,让位给学校教学评估和教师职称评定需要等功利性价值。可见,挖掘教改项目的多重目标价值,探索实现多重目标的最佳路径,对于促进中职教改项目研究活动的健康发展很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