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现象论文_陈德鸿,宋歌

村上春树现象论文_陈德鸿,宋歌

导读:本文包含了村上春树现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村上春树,挪威,大众,日本,森林,现象,读者。

村上春树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陈德鸿,宋歌[1](2018)在《阅读全球:作为消费者的读者与“村上春树翻译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村上春树的小说产生了涟漪效应,在东西方读者群中大受欢迎,这一现象后来被冠名为"村上春树现象"。本文主要探讨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和《海边的卡夫卡》中译本如何获得空前成功、在华人世界里广受欢迎的。作者通过读者在互联网写下的只言片语,讨论村上春树小说译本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读者群特点。(本文来源于《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高玲[2](2017)在《村上春树现象与日本大众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是现代大众文学的重要起源地,其古典通俗文学为大众文学的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大众文学具有通俗性与广泛群众性的特征,与它对应的文学形式是纯文学。一般来说,大众文学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着重追求群众趣味,对娱乐性和消遣性有着特别要求。在日本大众文学发展成熟之后,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他们创作了很多(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7年21期)

李玉强[3](2015)在《马拉松身体文化现象研究——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再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胡塞尔认为透过身体感为起点,经由身体运作的企图,表达身体对身体自身经验的探讨与反思,不论是透过语言或其他表达形式来呈现对于此探问与反思的回答。文章讨论的重点是:从身体哲学到哲学的肉身化过程中,是否能藉由重新理解和阐释,寻求反向阐释,并进一步找到身体与形面上精神的协调弥合。身体本身即是一个存在的基本表达现象,可见的身体表征了基本上不可见的意向活动,确认身体为一个本源的表达现象。(本文来源于《浙江体育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黄文炜[4](2013)在《日本社会的“村上春树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时隔3年,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树4月12日推出新着《没有色彩的多崎造和他的巡礼之年》。笔者推测,该书的营销是经过精心策划的,首先是在媒体上公布书的有些另类的长标题,“一个号称没有色彩的人物”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好奇。出版该书的文艺春秋出版社在事前把书的内容列为(本文来源于《华夏时报》期刊2013-05-13)

赵敏[5](2010)在《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大陆的畅销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村上春树是日本最具世界性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都有极高的知名度、极大的影响力。自从1989年漓江出版社翻译出版《挪威的森林》以来,中国大陆陆续出版了30多部他的作品。其中以2001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村上春树文集”最为着名,该套书在中国大陆掀起了一股“村上春树热”。迄今为止,村上春树的几部代表作(《挪威的森林》《且听风吟》与《海边的卡夫卡》等)都创造了销售几十万册、印刷20多次的神话,受到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热捧。现有研究成果基本上是从文艺学的角度,以文本研究为主要内容,探讨村上春树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精神内涵。而“村上春树热”既是一种文学现象和出版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村上春树”这个词在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时尚,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一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因此,有必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本文以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大陆的畅销现象为论题,从传播学、出版学、文化学、文艺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学等多角度、多层面,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这一现象的内涵、表现、原因、启示。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对迄今为止研究村上春树及其作品的文献进行综述,交代研究这一课题的必要性,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总体结构;第二章概述村上春树的生平,梳理了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大陆、港台以及世界各地的出版发行情况,重点阐述了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四个阶段;第叁章归纳“村上春树热”在中国大陆的表现:作品畅销、拥有大量忠诚的读者、新生代作家模仿对象、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有关图书大量出版;第四章从影响读者阅读和购买行为的四个方面(社会背景、文本特征、受众文化族群、媒介传播技巧)分析了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大陆畅销的原因:作品内在精神契合都市青年的精神世界、村上春树作品的鲜明风格极大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小资”族群将村上春树符号化、出版单位营销手段的催化作用;第五章探讨了村上春树作品的畅销对我国出版工作者的启示:跨越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的鸿沟;内容为王,营销为后,树立品牌;版权引进中避免恶性竞争,版权输出中有机融合民族化与全球化;文学译着要重视翻译的二次创造。(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吴雨平[6](2003)在《村上春树:文化混杂现象的表现者》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当代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受到了世界范围内读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主要原因在于村上春树以“双重写作身份”创作的作品 ,表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文学领域的影响即多元文化的混融与共生 ,表现了西方文化对于当代日本的巨大影响。他的以《挪威的森林》为代表的小说创作在表现方式上就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研究》期刊2003年05期)

梁青林[7](2000)在《当代日本大众文化管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的雅俗之辨古而有之。例来的精英文化占踞社会文化主流、中心的位置,由拥有特权的少数人所享用;大众文化则由文化程度不高的大多数庶民所喜闻乐见。雅俗文化各自为政,又彼此影响,大众文化为精英文化提供丰富的滋养和原动力。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科技传播手段的不断更新进步,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文化的层面上,一方面文化工业的出现使文化产品也被纳入到商品的轨道,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可以简单地被复制、拷贝、大量生产和消费,促使原先由上层社会独享的艺术可以通达民间;另一方面,文化工业也制约和支配了大众的文化趣味及需求,都市大众追求娱乐消遣,逐渐向非自然、纯消费的方向发展。“流行文化”于是应运而生。它以大众社会大多数“大众”共亨的大众文化的面目出现,以畅销、绝对的市场占有率改变了传统的雅俗文化格局。它有力地冲击着原有的文化秩序,促使雅俗文化趋向合流。这并非是一国语境下的特殊情况,而是一个具有全球化特征的时代的普遍现象,它体现了全球文化的合流趋向。 80年代日本文坛上出现的“村上春树现象”,以创造惊人的畅销量而引起日本文学消费市场轰动效应的意义上可以视之为一种“流行文化”。本文拟透过“村上春树现象”这一文坛的突出现象,剖析它之所以产生和存在的社会基础与大众社会文化背景,透过文学现象探究战后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以期更为深入地理解当代日本大众社会文化雅俗交融、和洋交融的趋向。 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提出问题,即“村上春树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问题。首先介绍我国当前村上春树研究的基本状况,解释“村上春树现象”,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本文的观点:“村上春树现象”不仅是一个文学现象,而且是一个日本成熟大众社会的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深层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本文立足于战后日本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新中间阶层的产生、战后社会变化对日本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日本大众社会的成熟及大众社会文化特征 2等的剖析,理解“村卜春树现象”的含义,对“村上春树现象”产生和存在的深层针会l文化内因作粗浅的探讨。 第-二音,“村上春树现象”的社会基础。战后R本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引起了「1本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新中间阶层的产牛。社会结构的变化给战后H本义学带来了影响,加速了雅俗文学合流的趋向,“都市文学”的出现正是战后日本这一文化趋向的文学体现,作为“都市义学”的代表性作家,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体现了稚俗文化交融背景厂稚俗文学的交融。 第叁章,“村上吞树现象”的文化背景。战后日本大众社会的成熟,大众文化休现了社会大众的文化意识,感受方式和文化需求。村上春树的文学作品-方面继承了H本文学传统中和洋文学、文化的交融,另一方面具有当代大众义化的国际卜、消费性等特征。他的作品比较鲜明地体现了n本当代社会大众的文化意识。感受方式,满足了社会大众的文学需求,是和洋文化、文学交融的背景之下,体现大众社会时代特征的文化产物。 第四章,结论。通过第二、。章的分析,论证,回答第一章提出的问题。如果悦“村上春树现象”产生和存在的表层原因在于村上春树文学本身所富有的叉学魁力,那么,I&后日本材会变化。大众文化的成熟,则是构成“村上春树现象”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文化的深层原回。“村上春树现象”的产生和存在是建立在战后门本社会变化的基础之上,是日本大众文化成熟的脊景之卜的文学观象。它的产生和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n本当代大众文化崛起,雅俗文化。文学,和洋文化、文学交融的时代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00-04-01)

孙树林[8](1998)在《论“村上春树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日本文学消费市场上,存在着一种“村上春树现象”。所谓“村上春树现象”,内涵有叁:其一,村上春树自登上文坛以来,迄今的作品部部畅销,且每部作品长销不衰;其二,村上春树的读者、崇拜者大多紧紧追随村上春树的创作,从处女作《听风歌》①一直尾随至村上春树的...(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1998年05期)

何乃英[9](1997)在《谈“村上春树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以来,日本文学作品的销售量比10年、20年前大大减少,读者对文学创作也不再像过去那么关心了。于是,有的作家甚至于提出了“衣食足而忘文学吗?”的问题。尽管人们对于上述现象进行了各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是由于作品质量降低,有的认为是由于社会环境影响等),但是文(本文来源于《百科知识》期刊1997年03期)

村上春树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本是现代大众文学的重要起源地,其古典通俗文学为大众文学的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大众文学具有通俗性与广泛群众性的特征,与它对应的文学形式是纯文学。一般来说,大众文学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着重追求群众趣味,对娱乐性和消遣性有着特别要求。在日本大众文学发展成熟之后,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他们创作了很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村上春树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1].陈德鸿,宋歌.阅读全球:作为消费者的读者与“村上春树翻译现象”[J].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18

[2].高玲.村上春树现象与日本大众文化[J].语文建设.2017

[3].李玉强.马拉松身体文化现象研究——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再诠释[J].浙江体育科学.2015

[4].黄文炜.日本社会的“村上春树现象”[N].华夏时报.2013

[5].赵敏.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大陆的畅销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6].吴雨平.村上春树:文化混杂现象的表现者[J].外国文学研究.2003

[7].梁青林.当代日本大众文化管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

[8].孙树林.论“村上春树现象”[J].外国文学.1998

[9].何乃英.谈“村上春树现象”[J].百科知识.1997

论文知识图

Notice: Undefined index: items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F:\Web\www\cnki.demo.com\app\cnki\tpl\search.html on line 79

标签:;  ;  ;  ;  ;  ;  ;  

村上春树现象论文_陈德鸿,宋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