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灶神的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神祇,在乡土社会中获得了普遍的崇拜,乃是民间俗神信仰中一位显赫家神。因此,灶神文化在民间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结合古代文献、民间传说以及考古成果,对灶神文化起源与流变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崇拜进行探索,并通过对灶神形象的发展演化,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关键词:灶神;文化崇拜;象征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随着时令变化出现了许多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并且产生了与之相呼应的传统文化活动,其中在小年夜的时候祭拜灶神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祭灶”这项活动是民间为了求得多言好事,带回吉祥而设置的。祭拜灶神曾在民间一度普遍盛行,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在城市销声匿迹。但这一习俗在农村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仍然保留着。而灶神的形象也在文化崇拜的发展变化中,历经了一系列的转变。
1 先炊与女性崇拜
《礼记》云:“灶者,老妇之祭也,故盛于盆,尊于瓶。”王利器注云:“老妇,先炊者。”
《汉书.郊祀志上》“族人炊之属”注云:“先炊,古炊母之神也。”
《庄子.达生篇》注:“灶神,其状如美女,着赤衣,名髻也。”
不少古籍中记载着“灶神的原型乃是叫做先炊的女性”这一观点。无独有偶,考古学家也发现了在世界各民族中,将火神化身为女性是司空见惯的。在西欧洲曽出土了大量的奥瑞纳文化时期的女性雕像,研究者们认为这是母系氏族早期形态的遗存,并指出这些雕像是女火神。与之类似的神幻形象的遗迹出现在近代许多民族的文化中,比如利亚克人的“火婆婆”,纳乃人的“火妈妈”;古罗马人把家中的女灶灵称为佩纳特,而希腊人“火灶崇拜”的女性化身被命名为赫思缔亚。[1]
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七.虫篇》:“灶马,状如促织,稍大,脚长,好穴于灶侧。俗言:‘灶有马,足食之兆。’”
胡耀邦同志的长子胡德平,次子刘湖,三子胡德华,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常务副部长梁金泉,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谢伯阳,湖南省政协党组成员、湖南省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会长葛洪元,解放军总装备部通保局原局长、解放军少将杨小平,以及胡耀邦同志的其他亲属、胡耀邦同志和李昭同志生前身边工作人员与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相关领导、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挖掘和弘扬胡耀邦同志的家风与廉政思想,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措施。此次研讨会也是浏阳市第一届“廉政文化周”系列活动中的重要活动之一。
幻灯片制作学习中的难点之一就是熟悉幻灯片版式、母版、主题和模板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幻灯片母版主要用来存储包含幻灯片版式、幻灯片背景图案、幻灯片主题方案(主题颜色、主题格式和主题效果三者构成)。文本、图表等各种占位符在幻灯片中的排列分布构成幻灯片的版式,若干幻灯片版式只是幻灯片母版的一部分,幻灯片母版包含于幻灯片模板文件中。
然而母系社会的生命是短暂的,随着社会历史变迁父权制社会的出现,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灶神的形象也被男性所取代。
2 火与祖先崇拜
古籍中出现的这些男性灶神形象都与“火”有关,他们以“火德王天下”,同时灶作为炊事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具,也离不开火的存在,人们自然而然将火崇拜与灶神崇拜联系在了一起。
(1)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remote controls,Michael may be puzzled.
召开会议是部署、落实和推动党委和政府工作的惯常手段,但开会过多过滥,会导致行政效率下降,形式主义抬头,工作作风漂浮。中央的八项规定,其中明确要求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但“文山会海”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屡禁不绝。这其中难免有官僚主义思想作祟,觉得开会才算重视,才是部署工作应有的仪式。
男性原始火神通常还具有半人半兽的特点。《帝王世纪》说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姓焉,有圣德”。《山海经.海外南经》曰“南方祝融,兽面人身,乘两龙”。威猛的动物象征了男性可靠的力量,在灶神形象的发展中,即融合了原始火神的特征,也融合了自然中的生命元素,所以灶神也被看作是自然崇拜与父系氏族对男性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
人类在掌握火的使用之前一直过的是茹毛饮血的生活,长期食生饮腐使得人身体孱弱寿命短暂。这一情况在人们学会以火烹熟食物之后得到了改善,人们认为火能驱逐疾病和野兽。但火的使用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火化物也,亦言毁也。物入即皆毁坏也。”,所以古人对火即敬畏又崇拜。这种对火的崇拜意识产生了一系列凝聚着火的特性的神灵,最初没有人形化的火神就是自然火或是人工维护的火。火崇拜是原始先民自然崇拜之一。
《淮南子.汜论训》曰:“炎帝作火,死而为灶。”高诱注:“炎帝、神农,以火德王天下,死托祀于灶神。”
《礼记·礼 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增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丝床,衣其羽衣。”
孔颖达注释《礼记.礼器》道:“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韩非子·五蠹》也说:“上古之时,民食果窳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肠胃,民多疾病。
《说文》曰;“周祀以灶词祝融”。
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特定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状态出现了巨大的改变。人们普遍对关系民生的日常事物怀有特殊的情感,受到人们崇拜的自然现象和物品常常会被神化,成为神祇。《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即人们把熟食的产生归功于神。尤其是人们将火引入居所后,使用灶来盛火,火神这一自然崇拜产物就慢慢演变成灶神了。这一过程中还显现了原始先民的祖先崇拜,与对女性氏族首领崇拜有所不同,祖先崇拜的对象只限于同自己有血缘关系并去世的男性祖先,在父权制社会中,男性家族长拥有强势的权威,所以后代们幻想着逝去的祖先也拥有强力的灵魂能够庇佑子孙,男性灶神的出现正是这一思想本质的反映。
《吕氏春秋》、《礼记.月令》载:“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
围绕主题遣词造句,积章成篇是保证文章言之有物的前提。在表现主题的过程中,作者抒发感情,则是通过文辞的抑扬婉转所形成的节奏和韵律来实现的。要体悟作者在诗文中蕴含的情感,就要理解诗文外在的体例以及内在的节奏和韵律。刘彦和以时代为线索,将二言到七言诗歌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得出了由于情势趋向于复杂,表达要求得更周详。随着时代的发展,复杂长句的运用逐渐代替简单断句的结论。
3 昆虫说与动物崇拜
关于灶神的起源,神话学家袁珂先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于1980年在《漫话灶神和祭灶》中提出了灶神的原型是蟑螂这一说法让人耳目一新。并且他收集了许多论证这一观点的文献资料,均收录在他于1985年编著出版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的“灶神”条目下,如:
《庄子.达生》:“灶有髻。”司马彪注:“髻,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髻者,蛣字之假音。
从单位内部监督看,内部监督不力。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财会规章制度,但仅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未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还有部分企业忽视财务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的作用,使得会计内部的监督有名无实,发挥不到监督作用,给会计故意性信息失真提供可乘之机;从政府部门监督看,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从社会审计监督看,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缺乏基本职业道德,丧失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甚至为了自身利益,出具虚假的验证报告,致使会计信息真实性失去了屏障。
《广雅.释虫》:“䗁、蛣,蝉也。”盖灶上有红壳虫如蝉,俗称蟑螂,人或谓之“灶马”,四川谓之“偷油婆”,古以此为神物,此《庄子》“灶有髻”之所由语也。《大戴礼.帝系》:“颛顼产穷禅。”
利用医院局域网资源,设定自费及有限定的药品、检查、诊疗项目提示和告知程序,让医生在诊疗中一目了然,并提高智能化提示和操作,规避自费知情投诉的产生。
由此,袁先生指出:民间传说中的灶神,无论是叫做“蝉”还是“单”的,其实都是颛顼之子“穷禅”一名的演变。而他的原型世纪上就是灶台上常见的红壳虫,即蟑螂,在民间也被称作灶马或偷油婆。[3]蟑螂这种体型微小的生物虽然不会引起人们的敬畏,但是由于人们在祭拜灶神——即黄帝后裔穷禅的时候,注意到了灶台上的生物,加上它的形象类似蝉,人们便把或者的生物与神话形象联系在了一起。
民间还有另一种昆虫灶鸡也有灶马之称。《汉语大辞典》中“灶马”的第一个含义是“木刻印刷的灶神像”而最末含义是“昆虫名,又称灶鸡。”灶鸡、灶神都被称作灶马,便意味着虫子是曾经的灶神,虽因失传鲜少为人知,不过仍有迹可循。
上述民族均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受社会分工与结构的影响,女性成为炊事的主要承担者,人类在信仰意识中将母系氏族首领的形象化为保护氏族与家灶的神。恩格斯曽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阐述过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整个氏族以最年长的妇女为首,在这个阶段,妇女享受着历史前所未有的尊敬。母权制社会的特征决定了当时灶神的特点及祭灶的形式。”[2]除此之外,对女性首领的崇拜还包含了对氏族血缘秩序的尊崇。女性承担着生育的责任,人口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所以氏族群体的女性崇拜中又隐含了生殖崇拜的内涵,因此不难理解女性作为灶神化身的出现。
“可兆足食”,其实是寄托了人们能够得到它的庇佑获得充足食物的期望,间接说明昆虫是被当做灶神看待的。
除了将昆虫视为灶神,还有将动物视为灶神的观点。自古以来人们就常将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或是对人类生活威胁较大的动物视作神祇,将动物视作灶神便是这种思想文化的反映。古人所崇拜的动物大多数拥有强大的力量或者特殊的能力,以达到免受其伤害并且祈求保护的目的。
德国学家EduadrEkres认为汉族的灶神是一个居于炉灶中的蟾蛛,而我国的民俗学家杨堃先生将“蛙”视为灶神[4],以上观点都建立在原始先民的动物崇拜的基础上。如今这种崇拜在西藏墨脱的门巴、路巴两族中流传着。这些少数民族藏身于深山,遍地猛兽毒蛇,地理因素使得他们与外界缺乏交流,少数人仍处于刀耕火种的生活中,所以有些几乎消失殆尽的原始文化才能得到保留。
门巴、路巴族中有许多关于狗为灶神的传说以及迎亲灶神——狗的祷词。受制于严酷的生存环境,他们主要的经济和食物来源是狩猎,所以狗既是他们的助手,又是共同生活的伴侣。所以他们以狗为图腾,将狗当做了灶神和保护神。
4 灶神形象与文化崇拜演化的原因
灶神形象绵延了几千年,历经了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对氏族首领的崇拜、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崇拜等阶段,已成为传统文化中难得的信仰实例。而促成这一形象的转变,离不开宗教的产生与社会的发展进步。
根据任务要求,首先进行航线设计,设计完成后将航线信息以及拍照点坐标信息导入无人机导航和控制系统。其次在测区内架设一台GPS基准站,设置1s的数据更新间隔对GPS星座进行观测,航飞摄影时,无人机机载GPS接收机在摄像机拍照瞬间进行GPS定位。最后通过配套后处理软件进行解算,得到无人机拍照瞬间机载GPS的高精度坐标信息。
“宗教把事物本身的力量幻化为非物质的力量,把人的力量异化为神的力量。”[5]灶神的实质不过是人性的异化,所以他的形象变化过程,其实是人自身不断觉醒,本质力量增强的过程。宗教的催化是灶神形象演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文化艺术脱胎于原始宗教,而灶神的形象也是在这种宗教信仰中得以诞生,自然崇拜、女性母氏崇拜、男性祖先崇拜、昆虫与动物崇拜与之对应地体现为自然神、女神、男性神、动物神。生产落后的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意识主要表现为多神信仰,灶神形象演化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时代所产生的环境。但无论是那一种形象,都寄托了避祸求吉、趋利避害的民俗心理。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宗教的神秘面纱被揭开,灶神才逐渐脱离神坛,变得更加世俗化和人格化。尤其是当科学日益取代了神学后,力量由神回归于人,宗教失去了昔日的魅力和光彩,灶神逐渐沦为了通俗的艺术形象被广大民众接受。
参考文献
[1][俄]托卡列夫.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M].刘新利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33.
[2][德]思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荣鑫译.北京: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17:155-156.
[3]袁坷著.神话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79.
[4]杨堃.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上) [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76.
[5]刘守华.文化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38.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9)01(C)-0059-02
作者简介:刘涛(1992.10—),女,陕西宝鸡人,西安工业大学2017级文艺学硕士,研究方向:西方文论
标签:灶神论文; 崇拜论文; 形象论文; 氏族论文; 这一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神话与原始宗教论文; 原始宗教论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第3期论文; 西安工业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