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殷海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殷海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史学,台湾大学,文化,胡适,传统,思想,科学。

殷海光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正[1](2019)在《殷海光为何对传统文化“转而喜欢”》一文中研究指出殷海光先生是当代中国的着名哲学家,他在逻辑理论、分析哲学、自由主义、社会政论等方面卓有建树。在一般的了解中,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是采取一种极度批判之态度的,这几乎是近现代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一种牢固的意识(本文来源于《博览群书》期刊2019年09期)

王龙龙[2](2019)在《论殷海光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殷海光(1919—1969),中国着名哲学家,20世纪50年代,为海外历史学科学化运动的先知。许冠叁在《新史学九十年》中将其归入史建学派当中,在20世纪中国新史学的发展历程中,殷氏占有重要地位。殷海光一生学术经历丰富,学术思想庞杂,他走上学术之路,除个人努力外,究其根源离不开所处社会大环境的锻造和良师金岳霖的学术引导。殷氏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一生在多个领域耕耘。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论西方历史学。他从评介和翻译史学名着、引介逻辑经验论工作中开始关注西方史学理论及方法等问题。这促使了他由论政到论史的学术转向。殷海光在史学领域的探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对传统的思辨的历史哲学,提出后设历史学概念。殷氏认为尽管历史学在科学分类中有其独立性,但历史学无疑是科学的一支。若要历史学获得最大的客观,位居精确科学知识行列,必须借助于科际整合方法,即一方面要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学研究,另一方面要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作为历史学研究的理论背景;同时从语义学的角度对历史学进行语言解析,对历史证据从技术、逻辑和经验叁个层面的解析,确保历史学的客观性。二是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上做了积极探索。从1962年至1969年,他计划完成《中国近代思想史》,实际写成《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札记》和《近代以来中国新传统主义研究框架》,这两篇文本阐明了殷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方面所关注的问题和其思想史研究困境,对时下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具有启示意义。殷海光的史学影响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台湾史学思潮向科学史学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对许冠叁和林毓生的史学影响尤为明显。许冠叁在其着《史学与史学方法》中的“假设”、“通则”、“学说与概念”、“史学致知中的因果关系”等章节明显受其影响;殷海光主要影响了林毓生的学术选择等。总之,对殷海光史学的进一步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对殷海光其人及其学术思想的整体认知,亦是对20世纪中国史学史研究的一种推动与完善。(本文来源于《淮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王龙龙[3](2019)在《殷海光史学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殷海光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长期以来,殷海光身上的哲学光环掩盖了其史学成就。但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学人围绕着殷海光的历史哲学、科学史学及学界影响等论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现有研究存在不足,如材料不完整,深度不够等。因此,对殷海光史学作进一步研究,对当下史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南方论刊》期刊2019年03期)

王立新[4](2018)在《在传统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由韦政通与牟宗叁和殷海光的关系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生受过传统主义、自由主义重要影响的当代思想家韦政通先生,于2018年8月5日逝世。有关他到底归属于那个思想阵营的问题,一直以来存在着诸多不同的争议。传统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家,实际上都不足以框限韦政通的思想,虽然传统主义激发他确立人文理想,自由主义启迪他追寻独立的自我,但韦政通出入各家思想,广泛吸纳中西思想资源,最终通过坚忍不懈地努力,将自己造就成了一位具有独立品格的,"做我自己式"的创造性思想家。(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杨铮铮[5](2017)在《殷海光与胡适文化观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第二代和第叁代的代表人物,胡适和殷海光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都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二人在对待中西文化问题上,有相通之处:他们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缺陷,必须进行创新,对传统文化都有肯也定有否定。但是在文化价值论、文化方法论、文化建构论等问题上两人存有较大的分歧。二者对中西文化冲突问题的探索既有种种缺憾,也不乏真知灼见。研究和比较胡殷海光、胡适的中西文化观之异同、得失对当代新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李爱勇[6](2017)在《殷海光思想转变的“回归”论置疑》一文中研究指出殷海光的一生经历了从坚定地坚持逻辑经验论和自由主义到转而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相关研究应该以殷海光为中心,着重从其个性、道德情感、逻辑学家身份、病中文献资料以及林毓生、陈鼓应等人物进行考察。在其思想转变的原因中,殷海光安身立命的中国传统和东方情调的赤子心灵是根本,逻辑经验论等西方文化的不尽人意既是刺激因素也是技术条件,其他人和事只是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以"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为问题讨论殷海光的思想转变,其实是沿袭"非西即中"或"中西融合"的俗套。殷海光思想的转变并不存在离开和"回归"的问题;也不能被意会为"回归",因为它无法"回归"为价值倾向;也不能说是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他只是从反传统主义者转变为非传统主义者。否定"回归"的观点,可以摆脱中西文化关系的俗套,跳出线性思想的格局。(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7年06期)

杨铮铮[7](2017)在《论殷海光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以道德重建论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近现代文化思想领域中,殷海光之文化观特别引人关注,系近现代文化史中的珍贵理论资源,不仅为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架设了桥梁,亦为认识"五四新文化"与"后五四"时代的文化筑建了纽带。研究殷海光以"道德重建"论为核心的文化观为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极佳的理论视角,有助于纵深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之合理要素,辩证地吸收西方文化之精华,整合东西方文化资源,为当代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补充,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陈鼓应[8](2017)在《追忆殷海光先生的晚年境遇(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四春蚕吐丝——病困交织中晚年的反思生于1919年的殷先生,自称"五四后期人物"。他在给张灏的信中曾说:"这种人,吸收了‘五四’的许多观念,‘五四’的血液尚在他的血管里奔流,他也居然还保持着那一时代传衍下来的锐气和浪漫主义的色彩。"在殷先生身上,除去典型的"五四"精神,他所承继的还有"五四"一代批判中国传统的思想立场。说殷先生"反传统"其实并不确切,较恰当地说应当是"反道学"。在《旅(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2017年03期)

陈鼓应[9](2017)在《追忆殷海光先生的晚年境遇(中)》一文中研究指出二1960年代初"雷案"后殷先生深居简出的一段岁月1960年9月4日"雷震案"发生以后,整个台湾舆论界噤若寒蝉。此时,殷先生因为受到"雷震案"的影响,已被极端分子贴上"反传统""西化派"的标签,成为"孤独的笼中之鸟"。我们每次去看他,他都在闭门读书,不问窗外的是是非非。既然知识分子的角色已经无法充当,殷先生于是便将他的学术方向从逻辑实证论转向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并将他有关文化问题的思考,写成了《中国文化的展望》这部书(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2017年02期)

陈鼓应[10](2017)在《追忆殷海光先生的晚年境遇(上)》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1956年,我考进台湾大学中文系,第二年转入哲学系。大一的时候,我选修了殷海光先生的逻辑课。大二时,我又选了方东美先生的中国哲学史。那时期,当代西方出现两派对立的思潮——逻辑实证论与存在主义,刚刚同时传进台湾的大学校园。殷先生倡导的是科学主义的逻辑实证论,我和一些喜欢文学性哲学的同学则比较喜欢存在主义。由于偏好的不同,因而在哲学专业上,我渐渐地跟随了方先生的方向。研究所期间,方先生(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2017年01期)

殷海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殷海光(1919—1969),中国着名哲学家,20世纪50年代,为海外历史学科学化运动的先知。许冠叁在《新史学九十年》中将其归入史建学派当中,在20世纪中国新史学的发展历程中,殷氏占有重要地位。殷海光一生学术经历丰富,学术思想庞杂,他走上学术之路,除个人努力外,究其根源离不开所处社会大环境的锻造和良师金岳霖的学术引导。殷氏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一生在多个领域耕耘。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论西方历史学。他从评介和翻译史学名着、引介逻辑经验论工作中开始关注西方史学理论及方法等问题。这促使了他由论政到论史的学术转向。殷海光在史学领域的探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反对传统的思辨的历史哲学,提出后设历史学概念。殷氏认为尽管历史学在科学分类中有其独立性,但历史学无疑是科学的一支。若要历史学获得最大的客观,位居精确科学知识行列,必须借助于科际整合方法,即一方面要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学研究,另一方面要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作为历史学研究的理论背景;同时从语义学的角度对历史学进行语言解析,对历史证据从技术、逻辑和经验叁个层面的解析,确保历史学的客观性。二是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上做了积极探索。从1962年至1969年,他计划完成《中国近代思想史》,实际写成《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札记》和《近代以来中国新传统主义研究框架》,这两篇文本阐明了殷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方面所关注的问题和其思想史研究困境,对时下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具有启示意义。殷海光的史学影响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台湾史学思潮向科学史学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对许冠叁和林毓生的史学影响尤为明显。许冠叁在其着《史学与史学方法》中的“假设”、“通则”、“学说与概念”、“史学致知中的因果关系”等章节明显受其影响;殷海光主要影响了林毓生的学术选择等。总之,对殷海光史学的进一步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对殷海光其人及其学术思想的整体认知,亦是对20世纪中国史学史研究的一种推动与完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殷海光论文参考文献

[1].王正.殷海光为何对传统文化“转而喜欢”[J].博览群书.2019

[2].王龙龙.论殷海光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9

[3].王龙龙.殷海光史学研究综述[J].南方论刊.2019

[4].王立新.在传统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由韦政通与牟宗叁和殷海光的关系说起[J].船山学刊.2018

[5].杨铮铮.殷海光与胡适文化观之比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

[6].李爱勇.殷海光思想转变的“回归”论置疑[J].史学月刊.2017

[7].杨铮铮.论殷海光文化观及其当代价值——以道德重建论为视角[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

[8].陈鼓应.追忆殷海光先生的晚年境遇(下)[J].文史知识.2017

[9].陈鼓应.追忆殷海光先生的晚年境遇(中)[J].文史知识.2017

[10].陈鼓应.追忆殷海光先生的晚年境遇(上)[J].文史知识.2017

标签:;  ;  ;  ;  ;  ;  ;  

殷海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