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拟静力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静力,荷载,减法,稳定性,强度,分析法,挡墙。
拟静力法论文文献综述
曹杰,郑建国,王华山,黄强兵,杨超[1](2019)在《拟静力法计算隧道横截面地震响应的一点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输水管道、地下管廊等地下结构的应用日趋增多,此类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将会以形变的方式体现。隧道地震响应目前有众多计算方法,本文就土结构相互作用的解析解进行研究,估算圆形隧道横截面的变形和力。本文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就两种相对刚度法的原理与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建立了两种方法的转化关系解析解,便于工程应用。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与分析,对拟静力法计算隧道横截面地震响应做了相应的改进,并与已有算例进行对比,使其更加接近于真实的地震响应结果,文章成果对于地下结构初步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叶海霞,王康达,杨万勇,童立元,李洪江[2](2018)在《拟静力法与时程分析法计算液化场地桩基地震响应的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桩基抗震设计与验算历来是工程建设中的难题,拟静力法与时程分析法是抗震设计中常用的两种计算方法。本文依托废黄河泛滥区江苏宿迁典型桩基工程实例,对比和分析了二者计算地震作用下桩基动态响应的异同。计算结果表明,二者的计算思路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拟静力法未考虑土层变位对桩基的影响导致其计算结果偏小,而时程分析法因考虑了桩-土-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其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但较拟静力法会消耗更多计算时间。根据时程分析法的计算结果,进一步对拟静力法的桩头弯矩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并给出了修正系数。(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陈志杰,王娟,张鹏,罗渝[3](2018)在《基于拟静力法的加筋土挡墙地震永久位移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加筋土挡墙的抗震设计常采用拟静力学法结合极限平衡理论的计算方法,而极限平衡理论建立在诸多假设条件之上,没有考虑屈服准则及流动法则,因此采用极限平衡法研究加筋土挡墙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本文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结合Newmark理论,计算加筋土挡墙的外力功率和内能耗散率,构建地震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挡墙加固边坡达到稳定对应的地震屈服加速度计算公式,运用数学优化的方法进行求解,进而得出地震作用下加筋土挡墙的永久位移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进行本研究方法的验证和展示,研究结果揭示了加筋土挡墙边坡稳定性与土体内摩擦角、粘聚力、水平加速度系数的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赵勇博,王鸣涛,谢珉[4](2016)在《地震作用下叁维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拟静力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拟静力法和强度折减法,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来探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边坡安全系数与内摩擦角、黏聚力以及水平地震力之间的关系,并叙述展示了运用强度折减法计算过程中不同折减系数的坡体变形情况,发现在计算终止时边坡滑体位移突然增大,塑性区贯穿坡顶,判断此时即为坡体保持稳定的极限状态。(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6年05期)
洑旭江,常素萍,陈国兴[5](2016)在《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拟静力法与动力非线性时程法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典型的两层叁跨地铁地下车站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自由场位移场频域等效线性分析结果的反应位移法和反应加速度法分析地下结构的地震弯矩,并与基于ABAQUS软件的地下结构地震反应非线性时程分析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对比了不同地震动强度、结构刚度及顶板埋深对地下结构地震弯矩的影响。结果表明:输入地震动强度越大,拟静力法与动力非线性时程法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越大;地下结构刚度越大,两者之间的差异也越大;中等强度的地震动作用时,相对于动力非线性时程法的计算结果,浅埋结构的拟静力法结果偏大,深埋结构的拟静力法计算结果偏小;反应位移法和反应加速度法的计算结果差异很小。该研究结果对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比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6年01期)
卢玉林,薄景山,陈晓冉,王丽,卢滔[6](2016)在《渗流边坡地震拟静力法稳定性的简化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伯努利方程推导出砂土边坡体内不同位置的渗流孔隙水压力,建立砂土边坡在地震惯性力、渗流力以及超孔隙水压力等复杂受力工况下的计算力学模型,采用解析法解算了边坡滑面倾角以及整体最小安全系数。通过算例的对比与分析,验证了边坡稳定性解析解的合理性及适用范围,并讨论了各影响因素与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解析式简单、实用,能快速评价多因素作用下砂土边坡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16年01期)
杨立功[7](2015)在《采用拟静力法的新型桶式基础防波堤结构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情况下,桶体稳定性是一个复杂的空间结构与土相互作用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叁维新型桶式基础防波堤有限元模型,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动力作用下桶体结构位移与目前静力计算的结果相差较大,针对这个问题,分析提出等效拟静力法,通过与动力作用后相等的孔压等效成与之对应的静荷载,然后计算桶体位移。该方法的关键是找出桶体前端底部土体孔压与静荷载之间的关系,同时找出此处土体孔压与动荷载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静荷载与动荷载之间的关系。经数值模拟与试验对比,结果证明所提的等效拟静力法比较合理。在模拟与分析原型桶体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尺度及不同荷载作用点高度时,桶体前端底部土体孔压与静荷载之间的近似直线关系。(本文来源于《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祝荃芃[8](2015)在《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拟静力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公路、铁路和水利等工程的建设中,往往需要修建边坡,边坡工程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人工边坡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也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然而边坡的稳定性问题也严重影响到公路、铁路和水利等工程施工和运营的安全性。我国处在世界上两个最大地震发生的最集中地带之间,并受到印度板块、菲律宾海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相互挤压,使得地震断裂带不断发展。因此,对在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并且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我国在2008年经历了汶川地震之后,特大地震对于山区滑坡造成的危害使得更多的学者重视边坡在地震作用时稳定性的研究。为此,本文就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中的拟静力法做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工作。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①首先,提出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理论基础,再分别阐述静力作用下和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基于静力和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现状指出地震作用下拟静力分析的优缺点,从而引出本文要研究的内容;②对拟静力法进行全面的分析,针对在竖向条分时计算水平地震力与抗滑力矩时的误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计算地震惯性力有很大的误差,同时抗滑力矩计算结果比真实的抗滑力矩偏低。由于人们过于看重水平地震力对边坡的产生破坏,而忽略了竖向地震力的影响,因此本论文中地震加速度考虑是斜向的。在考虑斜向加速度的情况下,改进了拟静力法即:由竖向地震惯性力与土条重力引起的滑动力矩和抗滑动力矩,采用竖向条分计算;由水平地震惯性力引起的滑动力矩和抗滑动力矩,采用水平条分计算;最后再进行迭加;③利用有限元分析的合理性,考虑土体应力与应变关系,采用强度折减法进行边坡的拟静力强度折减法来分析稳定性。利用改进的拟静力法同强度折减法对同一个算例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的结果发现强度折减法安全系数偏小。通过分析还发现在强度折减法的模型中,地震惯性力的水平地震力与竖向地震力是对整个模型而言的,然而在改进拟静力法中并没有考虑最危险圆弧滑面底部弓形体的拟地震力,仅仅只是分析了圆弧滑面以上条分土条所受到的水平地震力、竖向地震力和重力。这就说明改进的拟静力法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④基于改进的拟静力法与强度折减法的对比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即通过旋转原来的坐标将地震力与重力进行矢量迭加,以形成合力,并在合力的方向上建立与合力垂直的新的X坐标,使得地震的边坡稳定问题变为经过土体参数和边坡几何尺寸修正形成新的边坡,从而只需进行静力分析即可。为印证新方法的可行性,使用改进的拟静力法与强度折减法对同一个算例进行计算,将其结果同之前的两个安全系数进行对比,发现旋转坐标法结论与强度折减法结论接近,且数值上都偏小,说明采用旋转坐标法避开了改进的拟静力法没有考虑最危险圆弧滑面下部地震力的问题,该分析方法是可行的,并没有影响拟静力分析方法本身;⑤为提高旋转坐标的实用性,考虑了水下边坡在地震作用下安全系数的计算。通过旋转坐标法、静力计算法与理论推导公式等传统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的准确性,发现数值分析的方法与理论分析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相差不大,这说明对于水下边坡的旋转坐标法可以用于地震作用下的水位边坡分析;⑥以一个实际的边坡为例,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一般工况下边坡稳定性并采用改进的拟静力法和旋转坐标法校核地震作用下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旋转坐标法得到的稳定系数比改进的拟静力法偏小,采用该方法计算更偏于安全,因而更合理。(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5-05-01)
王成华,李腾[9](2015)在《等效拟静力法的发展与工程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等效拟静力法提出以来,已通过诸多工程实例验证为估算强夯加固深度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等效拟静力法考虑了夯击能量、施工机具的机械效率、夯锤尺寸及形状、地下水位和地基土的泊松比、压缩模量以及重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较其他方法均有明显的优势,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可。本文总结了等效拟静力法的发展和工程应用情况,分析了国内对该方法的评价,并对等效拟静力法进一步探讨和推广,有一定的工程实际价值。(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邓东平,李亮,赵炼恒[10](2014)在《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拟静力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极限平衡框架领域内,考虑直线、圆弧和任意曲线这3种滑动面型式,基于拟静力法对地震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首先,对3种滑动面型式下边坡安全系数和临界水平地震作用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推导,其中,不考虑条间力的瑞典圆弧滑动面法和考虑条间力的M-P任意曲线滑动面法分别被采用。然后,当坡高、坡比、土层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及水平地震作用系数均在一定范围内取值时,研究这5个参数变化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在坡高和坡比一定时,分析不同土层内摩擦角和黏聚力下比例系数ξ(即竖直与水平地震作用系数之比)的取值对临界水平地震作用系数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比较坡高、坡角和土层参数对不同强度地震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坡高、坡比和地震强度下,边坡的最小安全系数与土层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近似呈线性比例关系;在极限平衡方法中,采用曲线滑动面分析较强地震作用下黏聚力较大而内摩擦角、坡高和坡比均较小的边坡稳定性时,得出其滑动面的破坏范围显着增大且得不到合理的最小安全系数;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较小时,比例系数ξ越大,则计算所得的临界水平地震作用系数越大,而当黏聚力或内摩擦角较大时,比例系数ξ越大,则计算所得的临界水平地震作用系数越小;坡高和坡角是影响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的2个主要因素,因此,地震区域中的边坡应该尽量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10期)
拟静力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桩基抗震设计与验算历来是工程建设中的难题,拟静力法与时程分析法是抗震设计中常用的两种计算方法。本文依托废黄河泛滥区江苏宿迁典型桩基工程实例,对比和分析了二者计算地震作用下桩基动态响应的异同。计算结果表明,二者的计算思路存在着明显差异,由于拟静力法未考虑土层变位对桩基的影响导致其计算结果偏小,而时程分析法因考虑了桩-土-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其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但较拟静力法会消耗更多计算时间。根据时程分析法的计算结果,进一步对拟静力法的桩头弯矩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并给出了修正系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拟静力法论文参考文献
[1].曹杰,郑建国,王华山,黄强兵,杨超.拟静力法计算隧道横截面地震响应的一点改进[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
[2].叶海霞,王康达,杨万勇,童立元,李洪江.拟静力法与时程分析法计算液化场地桩基地震响应的差异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8
[3].陈志杰,王娟,张鹏,罗渝.基于拟静力法的加筋土挡墙地震永久位移计算[J].防灾减灾学报.2018
[4].赵勇博,王鸣涛,谢珉.地震作用下叁维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拟静力法研究[J].四川建筑.2016
[5].洑旭江,常素萍,陈国兴.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拟静力法与动力非线性时程法的比较[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6
[6].卢玉林,薄景山,陈晓冉,王丽,卢滔.渗流边坡地震拟静力法稳定性的简化计算[J].水力发电.2016
[7].杨立功.采用拟静力法的新型桶式基础防波堤结构稳定性分析[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5
[8].祝荃芃.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拟静力法的改进[D].重庆大学.2015
[9].王成华,李腾.等效拟静力法的发展与工程实践[J].建筑科学.2015
[10].邓东平,李亮,赵炼恒.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拟静力法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