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含油饱和度油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复式油气聚集带,低含油饱和度油藏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论文文献综述
康积伦,靳继坤,蒲振山,余晓华[1](2019)在《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勘探实践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发育多个大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油气藏类型丰富。近年来,在油田成熟主力层系扩边扩块的同时,综合运用钻井、地震和测试化验等资料,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在主力油层以下发现了红台、鄯善西山窑组等两个5 000万吨级储量规模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具有储层低孔特低渗、含油饱和度低、常规试油试采油气产量低且油水同出或不出液等特点。综合研究表明,台北凹陷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因机制受油源条件、储层低孔特低渗、油气调整、构造幅度低等影响,近油源、储层"甜点"、古构造背景、保存条件好等是低含油饱和度油藏规模富集的主要原因。水平井钻探与体积压裂储层工艺改造是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有效动用的工程配套技术。地质、地球物理及工程技术等相结合,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勘探技术。(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天然气》期刊2019年02期)
束宁凯,孟芳婷,郑昕,吴光焕[2](2019)在《孤岛油田东区馆6低含油饱和度特稠油油藏成藏条件及油水分布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含油饱和度特稠油油藏的油水关系一般较为复杂,针对该类油藏开展油水分布规律研究是可动用储量评价与开发的基础。应用测井、岩心分析及开发动态等资料对孤岛油田东区馆6开展储层含油性评价及油水分布特征研究,认为其为油水关系复杂的低含油饱和度特稠油油藏。其油气成藏机制为:以重力、浮力为主的弱成藏动力难以排驱较小喉道孔隙中的原生水,致使河道边缘、河间滩地等物性较差的砂体含油饱和度较低;油气成藏后,孤北断层剧烈活动,致使其附近区域的地面原油密度超过1.01 g/cm3,具有一定长度的连续油柱足以克服毛细管力排出孔隙,聚集于构造低部位,形成油水倒置现象。以油藏成因机制研究为指导,根据油水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将孤岛油田东区馆6低含油饱和度特稠油油藏的油水分布模式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岩性控制的Ⅰ类、构造控制的Ⅱ类、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的Ⅲ类、油水密度分异控制的Ⅳ类,并制定了差异化的开发策略,进而实现储量评价及有效动用。(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3期)
吕端川,林承焰,任丽华,郭威,马鹏杰[3](2019)在《莫西庄油田庄101井区低含油饱和度古油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莫西庄油田庄101井区在成藏期后经历了车莫古隆起演化的不同阶段,在喜山运动的掀斜作用造成的单斜构造上,形成典型的油水关系复杂的含油饱和度呈低值的古油藏。通过对庄101井区内该油藏的储层发育情况、流体特性、油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综合描述,认为该井区油藏内含油饱和度之所以呈低值,是由构造调整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共同控制造成的。通过对古油藏特征的描述,认为该类型油藏与现今油藏底部低含油饱和度层段的形成机理相似,而油气运移路径上难以形成可供挖潜的油层段。储层非均质程度较高、成藏期为古构造高点、在油气成藏后发生构造调整的区域是进行剩余油挖潜的新目标区。(本文来源于《非常规油气》期刊2019年01期)
陆红梅,徐海,沃玉进,谷宁[4](2019)在《时移地震“相对差异法”定量预测疏松砂岩油藏含油饱和度——以西非深海泽塔油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时移地震绝对差异(监测地震与基础地震之差)的强弱不仅与含油饱和度变化有关、也与储集层厚度关系密切的弊端,通过流体置换正演模拟研究,提出一种不受储集层厚度影响、仅与流体饱和度变化有关的时移地震"相对差异法"(监测地震与基础地震之比)。相同的流体饱和度变化条件下,时移地震的绝对差异符合调谐效应及地震薄层反射规律,基于时移地震绝对差异的剩余油预测方法仅适用于储集层厚度小于调谐厚度但等厚,或储集层厚度大于调谐厚度的油藏。时移地震相对差异不受厚度影响,仅与流体饱和度变化有关,适用于可排除压力、温度、孔隙类型及孔隙度对地震影响的深海疏松砂岩油藏。故可以根据Gassmann流体置换地震正演模拟得到的相对差异与流体饱和度变化关系定量预测油藏含水饱和度变化,进而定量预测剩余油分布。该方法在西非安哥拉深海泽塔油田实际应用表明其合理有效。(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9年02期)
史毅娜[5](2018)在《非均质油藏初始含油饱和度场确定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确定初始含油饱和度场的方法主要有单相渗曲线法、井间插值法和J函数法,本文在简要介绍这叁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应用对比表明,J函数法建立的初始含油饱和度场更能体现出油藏高度的变化,更符合非均质油藏实际特征,为进一步准确描述剩余油潜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8年09期)
任鹏,王伟锋,陈刚强[6](2018)在《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一段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特点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地震、试油、测井和岩心等资料,对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一段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特征展开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油藏具有低幅度、多层系迭合、一砂一藏和边底水活跃的特点,其分布受到构造和岩性的控制,普遍存在较宽的油水过渡带。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藏位置远离生烃中心,成藏过程较为复杂,导致圈闭内油水未能充分分异,是造成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重要原因。此外,较低的构造幅度、黏土矿物在储集层中的广泛分布以及储集层内高束缚水饱和度等因素也是导致油气对孔隙水驱替不充分、油藏含油饱和度低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8年03期)
黄贤良,李宁,路艳平,黎力[7](2017)在《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2油藏含油饱和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2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试油成功率低。为弄清本区长8~2油藏含油分布规律,利用岩心薄片资料与粒度分析相结合、扫描电镜与铸体薄片相结合,系统分析富县地区长8~2油藏岩石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密闭取心、高温岩电数据分析研究区长8~2储层的含油性及其平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长8~2储层砂岩类型为长石砂岩,填隙物含量不高(平均7.1%),以绿泥石和方解石为主,物性较差,属于低(特低)孔-特低(超低)渗储层。长8~2储层密闭取心获得平均含油饱和度为39.3%,利用高温岩电和阿尔奇公式计算,长8~(2-1)小层和长8~(2-2)油饱和度分布范围32.0%~68.7%之间,含油饱和度呈条带状或片状分布于道主河道区域,且分布面积广、连片性好。(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7年07期)
隋阳,刘建伟,郭旭东,向洪,王波[8](2017)在《体积压裂技术在红台低含油饱和度致密砂岩油藏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台低含油饱和度致密砂岩油藏直井常规压裂增产幅度小、稳产期短,难以形成商业开采价值。为实现该类油藏的增产、稳产以及解决见油周期长的问题,进行了体积压裂可行性评价和实施效果分析,利用形成复杂缝网的体积压裂技术解决增产、稳产难题。在确定影响该油藏体积压裂效果的主要因子(物性和压裂液量)和次要因子(砂量和平均砂比)基础上,优化压裂方式和工艺参数,解决见油周期长的问题,最终形成了分层系水平井开发、控制压裂液量600 m3/段、保持砂量规模60 m3/段,提高平均砂比至22%的体积压裂技术体系。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同比相同物性的直井,水平井体积压裂见油排液周期缩短43.6%,日产油提高47.4%,有效期提高25%,为同类油气藏开发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石油钻采工艺》期刊2017年03期)
唐敬,任杰,张尚锋,戴胜群[9](2017)在《低地层水矿化度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苏丹K油田属于典型的低地层水矿化度中渗透性砂岩油藏,在确定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时,测井法选用印度尼西亚公式解释储层含水饱和度,在此基础上,结合K油田的毛管压力和RFT等资料,研究了利用J函数确定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该方法弥补了测井法确定低阻油层段原始含油饱和度失去作用的缺陷,并对测井法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起到一定的约束和验证作用。对比两种方法应用效果可知,综合应用测井法和J函数法能够很好地解决低地层水矿化度且局部存在低阻油层的油藏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的难题,为准确评价油藏储层含油性、定量计算油藏地质储量及开发方案编制等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7年03期)
龚晶晶,唐小云,刘道杰[10](2017)在《复杂断块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场分布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断块油藏受储层非均质性、孔隙结构差异及流体毛管力等因素影响,导致原始含油饱和度分布空间差异难于准确表征的问题,基于岩样原始含油饱和度恢复资料,通过分析原始含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对应毛管压力端点值与储层特征参数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原始含油饱和度、毛管压力端点值与储层流动区域指数、油柱高度的关系式,考虑油藏叁维空间孔渗分布规律,建立了随储层特征参数变化的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场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方法计算的开发早期井原始含油饱和度与测井解释结果绝对误差小于0.03。研究成果对精细表征复杂断块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场随储层空间变化的差异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7年01期)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低含油饱和度特稠油油藏的油水关系一般较为复杂,针对该类油藏开展油水分布规律研究是可动用储量评价与开发的基础。应用测井、岩心分析及开发动态等资料对孤岛油田东区馆6开展储层含油性评价及油水分布特征研究,认为其为油水关系复杂的低含油饱和度特稠油油藏。其油气成藏机制为:以重力、浮力为主的弱成藏动力难以排驱较小喉道孔隙中的原生水,致使河道边缘、河间滩地等物性较差的砂体含油饱和度较低;油气成藏后,孤北断层剧烈活动,致使其附近区域的地面原油密度超过1.01 g/cm3,具有一定长度的连续油柱足以克服毛细管力排出孔隙,聚集于构造低部位,形成油水倒置现象。以油藏成因机制研究为指导,根据油水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将孤岛油田东区馆6低含油饱和度特稠油油藏的油水分布模式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为岩性控制的Ⅰ类、构造控制的Ⅱ类、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的Ⅲ类、油水密度分异控制的Ⅳ类,并制定了差异化的开发策略,进而实现储量评价及有效动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论文参考文献
[1].康积伦,靳继坤,蒲振山,余晓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勘探实践及启示[J].新疆石油天然气.2019
[2].束宁凯,孟芳婷,郑昕,吴光焕.孤岛油田东区馆6低含油饱和度特稠油油藏成藏条件及油水分布模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3].吕端川,林承焰,任丽华,郭威,马鹏杰.莫西庄油田庄101井区低含油饱和度古油藏特征[J].非常规油气.2019
[4].陆红梅,徐海,沃玉进,谷宁.时移地震“相对差异法”定量预测疏松砂岩油藏含油饱和度——以西非深海泽塔油田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9
[5].史毅娜.非均质油藏初始含油饱和度场确定方法探讨[J].石油化工应用.2018
[6].任鹏,王伟锋,陈刚强.陆梁油田陆9井区呼一段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特点及成因[J].新疆石油地质.2018
[7].黄贤良,李宁,路艳平,黎力.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延长组长8~2油藏含油饱和度研究[J].辽宁化工.2017
[8].隋阳,刘建伟,郭旭东,向洪,王波.体积压裂技术在红台低含油饱和度致密砂岩油藏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17
[9].唐敬,任杰,张尚锋,戴胜群.低地层水矿化度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确定方法研究[J].能源与环保.2017
[10].龚晶晶,唐小云,刘道杰.复杂断块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场分布模型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