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轨电车槽型轨道除冰装置,包括与转向架排障器预留接口相连接的安装基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上的除冰机构基座和除冰机构,所述除冰机构基座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安装基座上,所述除冰机构基座上设有凸块,所述除冰机构内部开有导槽,所述凸块嵌入所述导槽内,且所述凸块的两侧在与所述凹槽的两内壁之间均顶撑设置有弹簧。该除冰装置可拆卸式地安装于正线运行车辆的转向架排障器上,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便于拆卸,改造成本低,该除冰装置可在正线车辆运行的同时完成除冰作业,除冰效率高、除冰效果佳,对运营行车调度无影响,可广泛应用于有轨电车槽型轨的除冰技术领域。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有轨电车槽型轨道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转向架排障器预留接口相连接的安装基座(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1)上的除冰机构基座(2)和除冰机构(3),所述除冰机构基座(2)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安装基座(1)上,所述除冰机构基座(2)上设有凸块(8),所述除冰机构(3)内部开有导槽(9),所述凸块(8)嵌入所述导槽(9)内,且所述凸块(8)的两侧在与所述导槽(9)的两内壁之间均顶撑设置有弹簧(6)。
设计方案
1.一种有轨电车槽型轨道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转向架排障器预留接口相连接的安装基座(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1)上的除冰机构基座(2)和除冰机构(3),所述除冰机构基座(2)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安装基座(1)上,所述除冰机构基座(2)上设有凸块(8),所述除冰机构(3)内部开有导槽(9),所述凸块(8)嵌入所述导槽(9)内,且所述凸块(8)的两侧在与所述导槽(9)的两内壁之间均顶撑设置有弹簧(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轨电车槽型轨道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8)与所述导槽(9)的宽度相同,所述凸块(8)的厚度与所述导槽(9)的深度相匹配,所述导槽(9)的高度大于所述凸块(8)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轨电车槽型轨道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8)通过焊接、栓接或铆接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除冰机构基座(2)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轨电车槽型轨道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凸块(8)的一侧、另一端与所述导槽(9)的一内壁触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轨电车槽型轨道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槽(9)的内壁上、另一端与所述凸块(8)的一侧触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轨电车槽型轨道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冰机构(3)的两侧均设有缓冲片,所述缓冲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除冰机构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有轨电车槽型轨道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片为橡胶片、毛毡片或皮革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轨电车槽型轨道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冰机构(3)的底部设有除冰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有轨电车槽型轨道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冰角与槽型轨道平面的夹角为30°-6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轨电车槽型轨道除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冰机构的高度为30mm-40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冰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有轨电车槽型轨道除冰装置,属于轨道交通除冰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冬季降雪后,有轨电车槽型钢轨的“U”型凹槽内容易积雪进而结冰,给车辆运行带来安全隐患,需及时清理轨槽及轨面内残留冰雪。目前通常采用末端带铲的简易工具进行人工清理,耗费人力较大,清理效率低下,对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影响。某些地区在正线车辆运行前,采用机动车辆进行一次除冰作业,冰雪清理效率有所提高,也消除了除冰作业人员的安全隐患,但由于除冰机动车辆的运行速度小于正线车辆,易造成后续正线车辆的运营延迟,特别当遇到持续暴雪的极端天气,除冰机动车辆需运行多次,可能导致正线车辆运营系统瘫痪。更严重地,运营行车调度无法对除冰机动车辆做到实时位置监控,易产生行车安全隐患,而对除冰机动车辆进行全线调度系统的安装及改造升级,成本又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轨电车槽型轨道除冰装置,该除冰装置可拆卸式地安装于正线运行车辆的转向架排障器上,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便于拆卸,改造成本低,该除冰装置可在正线车辆运行的同时完成除冰作业,除冰效率高、除冰效果佳,可广泛应用于有轨电车槽型轨的除冰技术领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轨电车槽型轨道除冰装置,包括与转向架排障器预留接口相连接的安装基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基座上的除冰机构基座和除冰机构,所述除冰机构基座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安装基座上,所述除冰机构基座上设有凸块,所述除冰机构内部开有导槽,所述凸块嵌入所述导槽内,且所述凸块的两侧在与所述导槽的两内壁之间均顶撑设置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与所述导槽的宽度相同,所述凸块的厚度与所述导槽的深度相匹配,所述导槽的高度大于所述凸块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凸块通过焊接、栓接或铆接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除冰机构基座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凸块8的一侧、另一端与所述导槽的一内壁触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槽的内壁上、另一端与所述凸块的一侧触接。
进一步地,所述除冰机构的两侧均设有缓冲片,所述缓冲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除冰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片为橡胶片、毛毡片或皮革片。
进一步地,所述除冰机构的底部设有除冰角。
进一步地,所述除冰角与槽型轨道平面的夹角为30°-60°。
进一步地,所述除冰机构的高度为30mm-40mm。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轨电车槽型轨道除冰装置,可拆卸式地安装于正线运行车辆的转向架排障器上,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便于拆卸,制造及改造成本低,该除冰装置可在正线车辆运行的同时完成除冰作业,除冰效率高、除冰效果佳,对运营行车调度无影响,可广泛应用于有轨电车槽型轨的除冰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图2的内部细节图;
其中,部件说明如下:
1、安装基座;2、除冰机构基座;3、除冰机构;4、缓冲片;5、螺栓;6、弹簧;7、转向架排障器预留接口;8、凸块; 9、导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下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说明,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一种有轨电车槽型轨道除冰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安装基座1及设置在安装基座1上的除冰机构基座2和除冰机构3,所述除冰机构的高度为30mm-40mm。除冰机构基座2通过螺栓连接在安装基座1上,有轨电车车辆转向架底部装有排障器,排障器安装处设有预留接口,安装基座1通过螺栓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除冰装置连接在转向架排障器预留接口7上。转向架排障器预留接口7为多型号转向架模块的通用接口,位于有轨电车现用的BM1转向架模块和BM7转向架模块的下方。
如图3所示,除冰机构基座2上设有凸块8,凸块8通过焊接、栓接或铆接方式固定设置在除冰机构基座2的顶部,除冰机构3内部开有导槽9,凸块8的宽度与导槽9的宽度相筒,凸块8的厚度与导槽9的深度相匹配。凸块8横向(即宽度方向)紧密嵌入导槽9内,保证该除冰装置在随有轨电车运行时除冰机构3可紧贴除冰机构基座2。
由于有轨电车槽型钢轨铺设在地面上,地面地形难免高低起伏,为防止有轨电车在坡度运行时(爬坡或下坡)该除冰装置对轨槽垂直方向的刚性刮擦,在除冰机构基座2和除冰机构3之间,具体地,图3中示出,凸块8的两侧在与导槽9的两内壁之间均顶撑设置有起缓冲作用的弹簧6。本申请中,凸块8固定在除冰机构基座2上,导槽9的高度大于凸块8的高度,除冰机构3随有轨电车运行并在轨槽中进行除冰作业时,凸块8可在导槽9内做纵向相对运动,即除冰机构3可在工作面进行垂直行程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6的一端(即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凸块8的一侧,所述弹簧6的另一端(即自由端)与所述凹槽9的一内壁触接;或者,所述弹簧6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9的内壁上,所述弹簧6的自由端与所述凸块8的一侧触接。
同时,为防止有轨电车运行时除冰机构3对轨槽水平方向的刚性刮擦,所述除冰机构3的两侧均设有缓冲片4,所述缓冲片4通过螺栓5固定连接在所述除冰机构3上。所述缓冲片4主要起到防护作用,延长除冰装置和槽型钢轨的使用寿命,所述缓冲片可以是橡胶片、毛毡片或皮革片。
除冰作业时,除冰机构3的底端伸入槽型轨的“U”型槽中,为提高除冰效率、增强除冰效果,所述除冰机构3的底部设有除冰角,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除冰角与槽型轨道平面的夹角为30°-60°。
持续降雪时,在每趟正线运行的车辆底部通过螺栓连接均安装上本申请提供的除冰装置,可在车辆运行的同时,即将线路轨槽内的冰雪清除;不使用时,可将该除冰装置拆卸下来保管备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轨电车槽型轨道除冰装置,可拆卸式地安装于正线运行车辆的转向架排障器上,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便于拆卸,制造及改造成本低,该除冰装置可在正线车辆运行的同时完成除冰作业,除冰效率高、除冰效果佳,对运营行车调度无影响,可广泛应用于有轨电车槽型轨的除冰技术领域。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单词“包括”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数据或步骤。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4440.3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703414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E01H8/06
专利分类号:E01H8/06
范畴分类:36A;36P;
申请人:苏州高新有轨电车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高新有轨电车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01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马涧路2000号1幢
发明人:钱曦;欧阳宇翔;李春杰;乔杨;余黎康;邱慧玉;孙宁
第一发明人:钱曦
当前权利人:苏州高新有轨电车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霞
代理机构:32102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