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时间,凝血,凝血酶原,产科,功能,颅脑,冠状动脉。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刘婷,潘文旭,何云,成小凤,何沛逊[1](2019)在《术前D-二聚体联合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术中慢/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联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发生慢/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6月间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后拟行急诊PCI的ACS患者181例,术前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APTT等指标,根据TIMI血流分级方法将患者分为慢/无复流组和正常血流组,比较两组间D-二聚体和APTT与慢/无复流发生的相关性,并根据Cutoff值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比较两组慢/无复流发生率。结果 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本研究总人群中术前D-二聚体(OR=2.801,95%CI=1.399-5.610,P=0.004)和APTT(OR=0.881, 95%CI=0.810-0.959,P=0.003)分别与发生慢/无复流现象呈正相关和负相关,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AUC=0.612(95%CI=0.537-0.683,P=0.036),APTT AUC=0.653(95%CI=0.579-0.722,P=0.004),当D-二聚体联合APTT后AUC提高到0.697(95%CI=0.624-0.763,P<0.001)。根据D-二聚体和APTT的Cutoff值分组,高危组中慢/无复流的发生率较非高危组明显升高,分别为36.17%和14.92%(P=0.002)。结论 D二聚体越高,慢/无复流发生率越高,而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慢/无复流发生率呈负相关,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水平有助于预测ACS患者行急诊PCI术中慢/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易康平[2](2019)在《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各类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1.8 mL进行PT与APTT测定,分析其测定结果。结果血液病的PT延长比重最大(75.0%),其次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5.0%)、肝癌(58.3%)和急慢性感染(45.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血液病的APTT延长占比较大,均为50.0%,其次为高血压(40.0%)和肝癌(33.3%)。对照组未出现PT延长的情况。结论 PT与APTT测定对血液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肝病等疾病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为诊治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1期)
郑安然,张威,郭振,李超,严茹红[3](2019)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石墨烯传感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Graphene,GR)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材料具有优异的理化特性,其优异的导电性对凝血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制极其重要。目前大型凝血检测仪器操作复杂、耗时较长,且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的POCT检测较少。针对这一现状,设计制作一种可以用于APTT指标检测,基于丝网印刷技术的GR改性增强型电化学传感器十分必要。通过凝血酶切割凝血酶底物实验验证计时电流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原理的可行性,测量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参数,同时使用SYSMEX CS 5100光学凝血仪验证测量结果。实验表明,丝网印刷GR改性电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阻抗测试变异系数为2.71%。凝血酶实验中,GR改性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的电流响应强度较改性前的电化学传感器增加了16±1%,重复出峰时间和峰值电流变异系数分别为3.29%和3.13%。选取3组血样APTT值,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区分度,且每组APTT重复实验的出峰时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20%,3.25%和2.84%,实验结果与医院的临床结果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为0.978。GR改性增强型电化学传感器在APTT测试中显示出了较好地重复性,具有在多种场合下进行即时检测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张霞,张鸽[4](2019)在《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与产科手术患者术中出血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对产科术中出血评估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间的9 783位18岁以上产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APTT值,患者临床情况及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对照组1与组2之间的术中大出血率和失血量。结果在所有调查患者中,有163人的APTT值超出正常对照值10 s,62人的APTT值超出正常对照值的1.5倍。剩余的患者中,随机抽取了256人作为正常病历组。在APTT值延长的2个组中,患者在术中出现大出血的概率(31.7%vs 40.3%vs 0.78%,P<0.05)以及其失血量(1 935.0 mL vs 2 757.4 mL vs 380.2 mL,P<0.05)均大于正常病历组。而在这些患者中,胎盘早剥、胎盘植入、前置胎盘、异位妊娠破裂、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等都是较常见术前并发症,且这些病症大都可以在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或其他检验手段确认,除开此类患者外,剩余的APTT延长患者的术中大出血概率与病历组相比(2.38%vs 0%vs 0.91%,P>0.05)未见升高,失血量(202.76 mLvs 228.09 mL vs 322.13 mL,P<0.05)甚至偏低。同时,对产科此类非大出血性APTT延长的患者,术前输入含凝血因子的血浆(FFP)并不会对其术中出血的预防和控制有任何帮助,与没输FFP的患者相比,其大出血概率(5.41%vs 4.17%,P>0.05)和失血量(173.16 mL vs 180.97 mL,P>0.05)无差异。结论对中国的产科患者来说,APTT检测是1个能够预测术中出血的筛查方法。不过,查体、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仍是更优选的检查手段。如果能通过上述手段确认存在高出血风险,APTT检测对于术中出血的预测能力将明显减弱。(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立英[5](2019)在《标本血量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标本血量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的120份血液标本资料,根据标本采血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采集血量为2.7 mL)、观察1组(采集血量<2.7mL)、观察2组(采集血量>2.7 mL)。对比叁组PT、APTT水平。结果:观察1组PT、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2组PT、APTT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血量的多少对患者PT、APTT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提高工作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尹小雪,刘德林,刘远,王敏娜,刘威[6](2019)在《活化凝血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期间抗凝的作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成人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期间,活化凝血时间(ACT)已成为抗凝检测的主要指标,本研究回顾了ECMO治疗期间AC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两种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在ECMO治疗期间应用肝素抗凝的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终点是配对的ACT及APTT的关系。结果 22例患者纳入到本研究,皮尔森(Pearson)分析显示ECMO治疗期间,总体ACT与APTT呈弱相关性(r=0.114,P=0.003),静脉-静脉(V-V) ECMO治疗期间,二者呈弱相关(r=0.229,P=0.001),V-V ECMO治疗期间APTT(51.1±27.5) s,ACT(196.1±35.7) s,静脉-动脉(V-A) ECMO患者APTT(46.1±27.7) s,ACT(205.4±33.1) s,两组间A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试验分析了非生存组与生存组血小板的变化,非生存组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P <0.001)。结论 ECMO治疗期间ACT与APTT两种指标呈弱相关性,不同ECMO治疗模式凝血指标存在差异,危重患者血小板数量明显下降,且与预后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井峰,徐白[7](2019)在《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应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109例各种疾病患者,并择取同时段到我院进行体检的62名健康人员,共同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血液凝血酶原、部分凝血活酶情况,并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之后,就凝血酶原时间情况而言,其中血液病延长所占比重最高,由高到低排序为血液病、肝癌、脑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慢性感染等。就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情况而言,其中脑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占比重最高,由高到低排序为血液病、其他肝病、高血压以及肝癌等。结论在临床中,对于血液病、肝癌、脑出血、肝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而言,选择对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进行测定的价值理想,敏感性较高。(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05期)
张霞,张鸽,陈剑[8](2018)在《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产科手术患者术中出血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际上对手术患者是否有必要在术前通过凝血功能检测来预测术中出血风险存在争议,较多研究表明术前凝血功能检测与术中出血风险相关性不佳。与此同时,在中国,凝血功能检测仍然被要求作为手术前的必备常规性检查。甚至在国内的部分专科医院,在许多情况下,手术医生更是将凝血功能检测的结果,而非病史以及查体的结果,视为患者能否进行手术的首要条件。方法对2013年3月至(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期刊2018-11-01)
马逸婷,侯笑珊[9](2018)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验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试验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检测PT、APTT试验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检查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PT、APTT试验检测,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检验结果。结果:对PT、APTT试验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样本本身、药物选择、疾病类型、样本上机前的处理等。观察组患者PT、APTT检测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T、APTT试验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需要针对相关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8年19期)
陈晓艳[10](2018)在《颅脑损伤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动态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夏邑县人名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18例单纯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选取同期入院行健康体检者5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时间段叁组间PT、APTT水平,比较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4 h、8 h、12 h、24 h时PT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损伤后4~48 h出现PT延长,在12 h时PT值达峰值,24 h后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4 h、8 h、12 h、24 h时APTT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APTT均呈先升高,再逐渐降低趋势,在12 h达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08%,预后不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34%,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检测利于了解凝血障碍与继发性颅脑损伤的关系,从而知道临床抗凝药物的合理使用。(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8年16期)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各类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1.8 mL进行PT与APTT测定,分析其测定结果。结果血液病的PT延长比重最大(75.0%),其次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5.0%)、肝癌(58.3%)和急慢性感染(45.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血液病的APTT延长占比较大,均为50.0%,其次为高血压(40.0%)和肝癌(33.3%)。对照组未出现PT延长的情况。结论 PT与APTT测定对血液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肝病等疾病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为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刘婷,潘文旭,何云,成小凤,何沛逊.术前D-二聚体联合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术中慢/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2].易康平.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J].基层医学论坛.2019
[3].郑安然,张威,郭振,李超,严茹红.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石墨烯传感器的研制[J].光学精密工程.2019
[4].张霞,张鸽.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与产科手术患者术中出血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9
[5].张立英.标本血量对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9
[6].尹小雪,刘德林,刘远,王敏娜,刘威.活化凝血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期间抗凝的作用探讨[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19
[7].井峰,徐白.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应用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张霞,张鸽,陈剑.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产科手术患者术中出血的相关性研究[C].中国输血协会第九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2018
[9].马逸婷,侯笑珊.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验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10].陈晓艳.颅脑损伤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