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前体蛋白论文_范沛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栓前体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栓,蛋白,心肌梗死,冠心病,综合征,肝素,冠状动脉。

血栓前体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范沛英[1](2019)在《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血栓前体蛋白、高浓度脂蛋白(a)及Copepti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g)、血栓前体蛋白(TpP)、高浓度脂蛋白(a)[LP (a)]及Copeptin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3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根据患者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将其分为单支病变组(n=41)、双支病变组(n=87)、多支病变组(n=45)。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血脂、血糖、血压水平);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Fg、TpP、LP(a)及Copeptin水平;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组患者的血浆Fg、TpP、LP(a)、Copeptin水平;考察观察组患者血浆Fg、TpP、LP(a)、Copeptin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清中叁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浆Fg、TpP、LP(a)、Copepti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患者中的血浆Fg、TpP、LP(a)、Copeptin水平比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叁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血浆Fg、TpP、LP(a)、Copeptin水平与患者Gensini评分均成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6128、0.557、0.702、0.614,P<0.001)。结论 CHD患者血浆中Fg、TpP、LP(a)及Copeptin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其水平高低与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25期)

孔令强[2](2019)在《无肝素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栓前体蛋白的影响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无肝素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栓前体蛋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64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无肝素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32例患者列为A组,采用LMWH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32例患者列为B组,对比两组的凝血功能与血栓前体蛋白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A组的Fbg、TT、PT以及aPTT水平分别为(3.34±1.21)g/L、(18.85±2.36)s、(12.42±2.72)s、(36.45±3.18)s,B组的Fbg、TT、PT以及aPTT水平分别为(3.28±1.65)g/L、(22.66±3.12)s、(18.67±2.39)s、(41.36±2.69)s,B组的TT、PT以及aPTT均显着高于A组(P<0.05)。A组治疗后24 h、48 h的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分别为(6.54±1.10)ug/mL、(3.86±0.98)ug/mL,B组治疗后24 h、48 h的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分别为(4.17±1.08)ug/mL、(2.11±0.76)ug/mL,B组治疗后24 h、48 h的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均显着低于A组(P<0.05)。结论 LMWH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显着改善重症脓毒血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降低血栓前体蛋白水平。(本文来源于《血栓与止血学》期刊2019年03期)

徐明鑫,陈晨,刘璇,高鸾,姚田岭[3](2019)在《血栓前体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血栓前体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收治的研究对象为8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疾病类型分为两组,即观察1组(急性心肌梗死)--42例,观察2组(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同期选择42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且对叁组受检人员检测后的血栓前体蛋白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含量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 观察1组血栓前体蛋白(9.72±1.45)mg/L高于观察2组(2.75±0.57)mg/L与对照组(2.87±0.65)mg/L(t=31.13、27.94,P<0.05),而观察2组血栓前体蛋白(2.75±0.57)mg/L与对照组血栓前体蛋白(2.87±0.65)mg/L对比无差异(t=0.89,P=0.01);观察1组磷酸肌酸激酶(598.27±12.52)u/L、观察2组磷酸肌酸激酶(134.52±8.52)u/L均高于对照组(52.65±3.52)u/L(t=271.89、57.56,P<0.05);观察1组同工酶含量(102.52±5.65)u/L高于观察2组(10.05±1.35)u/L与对照组(9.89±1.23)u/L(t=103.64、103.82,P<0.05),而观察2组工酶含量(10.05±1.35)u/L与对照组工酶含量(9.89±1.23)u/L中对比无差异(t=0.57,P=0.57)。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选择检测血栓前体蛋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尽早区分两者疾病不同,继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正确方向。(本文来源于《世界复合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郝晓娇[4](2019)在《血栓前体蛋白、P选择素、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栓前体蛋白(TpP),P选择素(Ps),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imer)四项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与非急性冠脉综合征人群间的浓度水平差异,分析四者浓度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间的关系,评估联合检测四项指标对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预测意义,为临床通过血清学检验早期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提供新的方法与理论支持。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2月于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患者120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按病种分为叁组,分别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90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3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30例,以及健康组30例作为对照。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通过反复加样、温预、洗板操作,最终将显色的酶标板置于酶标仪读数,根据相应OD值测定各组样本血栓前体蛋白和P选择素的浓度水平。同时应用酶循环法测定各组样本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记录基线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甘油叁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肌酐、合并疾病等)及实验结果,将实验数据汇总数据库,应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与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相比,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血栓前体蛋白,P选择素浓度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及健康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两项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亦明显高于健康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血栓前体蛋白,P选择素,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这四项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其中在血栓前体蛋白,P选择素分析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两项指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间比较发现,血栓前体蛋白,P选择素,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四者水平前组均高于后组,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血栓前体蛋白,P选择素,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这四项指标在稳定型心绞痛(SA)者高于健康者,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血栓前体蛋白及P选择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者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及健康者。在心肌梗死者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者。说明二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存在预测价值。2.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体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者普遍高于健康者。说明二者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的提示意义。3.血栓前体蛋白,P选择素,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具有预测价值。实际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联合检测早期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沈阳医学院》期刊2019-03-01)

刘晓成[5](2018)在《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血栓前体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模糊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血栓前体蛋白(TpP)和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模糊关联性。方法 75例冠心病非秽浊痰阻证患者作为观察组A, 75例冠心病秽浊痰阻证患者作为观察组B,75例健康体检的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抽取叁组空腹静脉血检测TpP、Fg含量,比较叁组TpP、Fg水平。结果对照组TpP、Fg水平分别为(3.50±1.23)mg/L、(2.72±1.10)g/L;观察组A患者TpP、Fg水平分别为(4.92±1.52)mg/L、(3.25±1.25)g/L;观察组B患者TpP、Fg水平分别为(5.88±1.68)mg/L、(3.83±1.56)g/L。观察组A、观察组B患者TpP、F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患者TpP、Fg水平高于观察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TpP、Fg含量均高于正常范围,其中冠心病秽浊痰阻证患者TpP、Fg含量明显高于冠心病非秽浊痰阻证,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8年22期)

赵桂琴,郭振峰[6](2018)在《纤维蛋白原、血栓前体蛋白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g)、血栓前体蛋白(TpP)与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5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冠脉病变程度采用SYNTAX评分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另选取同期入院体检的3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同严重程度CHD患者血脂生化指标及Fg、TpP等指标,分析各生化指标与冠状动脉SYNTAX评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g、Tp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TC、LDL-C、Fg、Tp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Fg、Tp P、LDL-C与SYNTAX积分呈显着正相关(r=0. 559、0. 258、0. 212,P <0. 05)。结论 CHD患者血液中Fg、Tp P含量显着高于正常组,且Fg、TpP与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22期)

陈嘉骥,李时英,邓毅权[7](2018)在《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水平的监测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MHVR)患者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D-二聚体(D-D)和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的监测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复查的MHVR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复查时有无并发症将216例患者分为3组:无并发症组192例,出血组17例,栓塞组7例;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不同分为INR<1.8组70例,INR 1.8~<2.5组115例,INR 2.5~3.0组31例。同时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职工30例为对照组。统计MHVR复查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无并发症组、出血组、栓塞组、对照组D-D、TPP和INR水平,不同INR组间D-D水平、D-D阳性率、TPP水平、TPP阳性率,分析D-D对栓塞诊断阈值、TPP对出血和栓塞诊断阈值及D-D、TPP与INR的关系。结果 MHVR复查患者中,17例并发出血症状,其中牙龈出血7例,脑出血3例,月经过多3例,皮下出血2例,鼻出血2例,出血总发生率为7.87%;7例出现血栓栓塞,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栓塞2例,外周动脉栓塞1例,下肢栓塞4例,栓塞总发生率为3.24%;无并发症组、栓塞组和对照组D-D水平分别为97.45(105.83)μg/L、2 102.84(1 073.92)μg/L和176.46(170.8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组、出血组、栓塞组和对照组TPP水平分别为4.46(5.01)mg/L、3.08(4.34)mg/L、16.49(10.86)mg/L和6.11(5.6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组、出血组、对照组INR分别为1.61(1.42)、2.59(2.97)和1.13(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D-D诊断栓塞的阈值为1 653.34μg/L,TPP诊断出血的阈值为1.46mg/L,TPP诊断栓塞的阈值为12.38mg/L;INR<1.8组的D-D水平、D-D阳性率分别为355.33(294.76)μg/L和21.43%,TPP水平、TPP阳性率分别为7.24(5.95)mg/L和25.71%,显着高于INR 1.8~<2.5组和INR 2.5~3.0组(P<0.05);经一元线性回归分析,D-D水平与INR无明显相关性(r=0.217,P>0.05),TPP水平与INR呈负相关关系(r=0.618,P<0.05);INR<1.8组的栓塞发生率为10.00%,而INR 1.8~<2.5组和INR 2.5~3.0组无栓塞发生,与INR<1.8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和TPP对栓塞发生较为敏感,同时TPP对出血发生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而INR值监测仅对出血发生敏感,当患者抗凝治疗强度不足且D-D、TPP呈阳性时,需提高警惕,加强监测。(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张金华[8](2018)在《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根据疾病分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32例)。分别检测不同时间段血栓前体蛋白(Tp P)、心肌肌钙蛋白Ⅰ(c Tn I)和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 h内急性心肌梗死组Tp P和c Tn I浓度均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4 h Tp P浓度低于6 h内浓度,24 hc Tn I浓度高于6 h内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两个时间段Tp 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 c Tn I浓度高于6 h内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24 h两项指标浓度均高于6 h内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稳定心绞痛组Tp P阳性率(10.42%)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I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检测方便,周期短,前者对急性血栓形成特异性高,后者具有心肌特异性,因此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和治疗。(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刘兆奕,刘丽敏,赵红丽[9](2018)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栓前体蛋白、P选择素与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栓前体蛋白(TpP)、P选择素(Ps)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ACS病人122例作为ACS组,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3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9例,所有入选病人均在胸痛等症状发作12 h~24 h入院,未进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另入选6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人于入院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TpP及Ps,并采用SPCM法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组病人TpP、Ps水平及MAR显着高于SAP病人(P<0.05)。与UA病人比较,STEMI病人TpP、Ps、MAR水平均显着增高(P<0.05)。结论 ACS病人TpP、Ps水平显着高于SAP病人,发病早期,ACS病人MAR明显升高,提示血小板呈聚集、活化状态。(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姚敏,刘丽敏,赵红丽,刘兆奕,张晓丹[10](2018)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体蛋白、P选择素水平与血小板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体蛋白(Tp P)、P选择素(Ps)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该组患者按照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分为Hb A1c<7.0%组(A组,58例)及≥7.0%组(B组,68例);并选择同期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提取空腹静脉血检测Tp P及Ps,并采用连续血小板计数法(spcm)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采用血常规检测MPV值。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Tp P、Ps、MAR、MPV水平,并比较A组和B组Tp P、Ps、MAR、MPV水平及基线资料。结果观察组Tp P为(25.66±16.07)ng/ml、Ps为(17.51±11.07)ng/ml、MAR为(29.38±21.65)%、MPV为(12.68±3.21)fl,均高于对照组的(9.03±7.83)ng/ml、(10.35±9.42)ng/ml、(20.57±11.37)%、(10.14±2.75)f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吸烟所占比例高于A组患者,糖尿病病史长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p P、Ps、MAR、MPV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Tp P、Ps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偏高,且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者Tp 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此类人群存在血栓前状态,血栓形成风险高。对于此类患者监测这些指标可更好地了解血小板功能及凝血酶活化状态,更好地指导临床,防止急性血栓事件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8年05期)

血栓前体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无肝素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栓前体蛋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64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无肝素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32例患者列为A组,采用LMWH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32例患者列为B组,对比两组的凝血功能与血栓前体蛋白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A组的Fbg、TT、PT以及aPTT水平分别为(3.34±1.21)g/L、(18.85±2.36)s、(12.42±2.72)s、(36.45±3.18)s,B组的Fbg、TT、PT以及aPTT水平分别为(3.28±1.65)g/L、(22.66±3.12)s、(18.67±2.39)s、(41.36±2.69)s,B组的TT、PT以及aPTT均显着高于A组(P<0.05)。A组治疗后24 h、48 h的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分别为(6.54±1.10)ug/mL、(3.86±0.98)ug/mL,B组治疗后24 h、48 h的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分别为(4.17±1.08)ug/mL、(2.11±0.76)ug/mL,B组治疗后24 h、48 h的血栓前体蛋白水平均显着低于A组(P<0.05)。结论 LMWH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显着改善重症脓毒血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降低血栓前体蛋白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栓前体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范沛英.冠心病患者纤维蛋白原、血栓前体蛋白、高浓度脂蛋白(a)及Copepti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9

[2].孔令强.无肝素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连续性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栓前体蛋白的影响对比研究[J].血栓与止血学.2019

[3].徐明鑫,陈晨,刘璇,高鸾,姚田岭.血栓前体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9

[4].郝晓娇.血栓前体蛋白、P选择素、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价值研究[D].沈阳医学院.2019

[5].刘晓成.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血栓前体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模糊关联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

[6].赵桂琴,郭振峰.纤维蛋白原、血栓前体蛋白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

[7].陈嘉骥,李时英,邓毅权.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D-二聚体、血栓前体蛋白水平的监测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

[8].张金华.血栓前体蛋白和心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8

[9].刘兆奕,刘丽敏,赵红丽.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栓前体蛋白、P选择素与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

[10].姚敏,刘丽敏,赵红丽,刘兆奕,张晓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栓前体蛋白、P选择素水平与血小板功能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8

论文知识图

:A是磁镊对纤维蛋白凝块的微尺度粘弹性...含量与冠状动脉扩张相关性的散点图急性期和恢复期cAL组与NcAL组血浆TPP含...D1P不同时期fph的变化丁pPP选择素和D-D诊断Dlc的ROC曲线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运用高分辨率原子...

标签:;  ;  ;  ;  ;  ;  ;  

血栓前体蛋白论文_范沛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