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视觉电生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视觉,生理,视网膜,视神经,乌拉,氯胺酮,复眼。
视觉电生理论文文献综述
周孝道,李红,马旭杰[1](2019)在《氯胺酮与乌拉坦对家兔视觉电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氯胺酮与乌拉坦麻醉对家兔视觉电生理的影响。方法将2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对照组予以2 m L·kg~(-1)1. 25%氯胺酮,腹腔注射;实验组予以5 m L·kg~(-1)20%乌拉坦,腹腔注射。比较2组家兔的暗适应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OPs)、明适应视网膜电图和30 Hz闪烁反应。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暗适应视网膜电图的OPs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暗适应视网膜电图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波潜伏期分别为(97±16)和(75±11) ms,a波幅值分别为(86±15)和(72±13)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O2幅值分别为(17±4)和(49±15)μV,明适应视网膜电图的b波幅值分别为(51±3)和(58±5)μV,30 Hz闪烁反应P2幅值分别为(20±2)和(29±4)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氯胺酮与乌拉坦对家兔暗适应视网膜电图的OPs波没有显着性差异。但是氯胺酮暗适应视网膜电图的b波潜伏期和a波幅值均显着低于乌拉坦,而O2幅值、明适应视网膜电图的b波幅值和30 Hz闪烁反应P2幅值均显着高于乌拉坦。(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张梅,李春霞,薛冰冰,陆骏,秦瑜[2](2019)在《益气养阴经验方对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觉电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气养阴经验方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视觉电生理的影响。方法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的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7例(148只眼),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医联合组。西药组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中药组仅口服益气养阴经验方;中西医联合组同时服用两种药。治疗3个疗程,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底情况、黄斑中心凹厚度、视觉电生理的潜伏期和振幅变化。结果 3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联合组治疗黄斑水肿疗效优于西药组与中药组,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的P50波、N95波及P100波的潜伏期较治疗前均缩短(均P<0.05),振幅较治疗前均上升(均P<0.05),且中西医联合组的潜伏期和振幅的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组与中药组(均P<0.05)。结论益气养阴经验方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电生理方面有一定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付婉鹭[3](2019)在《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空间注意转移缺陷的认知和脑电生理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性阅读障碍是最常见的儿童青少年学习障碍,揭示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形成原因对这类儿童的干预训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注意转移缺陷是导致阅读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注意转移包括两个过程——早期的注意捕获和后期的注意脱离。但是,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注意转移缺陷发生在哪个过程却尚不清楚。进一步地,这一注意转移缺陷背后的神经基础也有待研究。研究一通过设置多种线索目标间隔时间的空间线索任务,从时间进程上考察阅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的注意转移过程。实验一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在较早的间隔时间表现出注意促进效应,表明他们可以顺利捕获线索出现的空间位置。然而,与同等年龄和同等阅读水平的控制组儿童相比,阅读障碍儿童没有表现出注意返回抑制效应,表明注意在从当前位置脱离时存在困难。实验二增加了促进被试注意脱离过程的第二个线索,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表现出正常的注意返回抑制效应,进一步表明阅读障碍的注意转移缺陷发生在注意脱离过程。为了探究阅读障碍儿童注意脱离缺陷的神经基础,研究二采用空间线索范式,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记录了阅读障碍儿童与同等年龄对照组儿童在注意转移过程中的脑电活动。地形图的方差分析(TANOVA)结果表明,与正常儿童相比,阅读障碍儿童线索目标位置是否一致诱发的脑电活动的差异出现在较晚的时间窗口。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阅读障碍儿童这一脑电活动的差异出现的时间窗随着线索目标间隔时间的延长而提前。这些结果表明阅读障碍儿童的注意脱离缺陷可能源于迟缓的大脑对线索目标位置是否一致的觉察。综上所述,本研究不仅为理解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注意转移缺陷的认知和神经基础提供了新证据,而且为阅读障碍儿童注意转移训练与评估提供了科学指导。(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伍雪芬,高亚平,邱海江[4](2019)在《柯谛亚视觉电生理检测近视人群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柯谛亚视觉电生理检测近视人群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71例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房角、眼底、验光矫正、柯谛亚视觉电生理检测(Ic VEP),以视野和视盘OCT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Ic VEP检测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32眼中视野和视盘OCT诊断青光眼51眼、轻度近视中3眼、中度近视中14眼、高度近视中34眼; Ic VEP检测青光眼58眼、轻度近视中10眼、中度近视中15眼、高度近视中33眼; Ic VEP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灵敏度94.12%(48/51)、特异度87.65%(71/81),其中在36眼轻度近视中Ic VEP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灵敏度100%(3/3),误诊率21.21%(7/33);在49眼中度近视中Ic VEP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灵敏度85. 71%(12/14),误诊率8.57%(3/35);在47眼高度近视中Ic VEP检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灵敏度97.06%(33/34),误诊率0.00%(0/13)。结论:近视人群中采用柯谛亚视觉电生理检测筛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灵敏度高。(本文来源于《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邱男[5](2019)在《基于电生理研究电子游戏对视觉选择性注意的短时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经验是如何引导大脑神经可塑性的发展?”是认知神经科学的核心问题。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游戏已成为影响脑健康的新型因素。已有研究表明,某些特殊种类的电子游戏(例如动作类电子游戏,Action Video Game,简称AVG)是脑-机交互研究的新型媒介,它能够为学习经验有关的脑可塑性研究提供新的探测工具。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在短期效应下(1小时)的游戏任务之后,神经可塑性是否可见。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了有用视野实验范式,使用行为测试技术和电生理技术并招募了14名高水平AVG玩家(专家组)和15名低水平玩家(业余组)进行1小时的AVG干预,在游戏前后分别进行一次有用视野范式的实验任务并记录脑电数据。本研究分析了与视觉选择性注意相关的N1、P2、N2和P3成分以及相对功率谱指标θ/α比值。本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和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有用视野范式,分析行为数据。从正确率和反应时的结果来看,在前测实验任务一中AVG专家组的反应时比业余组低,这得益于专家组被试受到长期学习AVG游戏经验的影响。并且在后测中由于AVG业余组的反应时明显缩短,导致了两组人在反应时上无显着性差异。同时本研究发现,经过1小时AVG训练之后,专家组和业余组的行为反应时降低,这正好验证了动作类电子游戏的短时效应有助于提高视觉选择性注意。此外,两组人在组内和组间的正确率并没显着性差异,这说明短期AVG游戏经验不会瞬间提高被试对目标搜索的正确率。(2)电生理结果进一步显示,经过1小时AVG游戏之后,业余组在后测的P2成分振幅得到显着性增强,这说明AVG在短期内也能提高被试对空间注意分配任务的加工效率。同时本研究发现,在后测中业余组的P3没有得到显着性增强与注意资源分配自上而下的调制有关。另一方面,在有用视野范式的前测实验任务一中,专家组P2和P3振幅都比业余组的振幅值更高,这反映出关于专家组更高级的选择性注意能力与长期游戏经验有关。在后测的实验任务二中,两组人在P2和P3振幅差异并不明显。这有助于证明AVG短时效应对神经可塑性的促进作用。最后,N2作为一个与空间注意抑制执行功能密切相关的成分,验证了在有限的认知资源前提条件下,业余组被试为了提高对目标特征的选择性注意能力,不得不去抑制对目标选择有干扰作用的无关变量。因此在实验任务二中AVG业余组N2振幅呈显着性降低。此外,相对功率谱指标θ/α比值的变化与ERPs结果保持一致。(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邢延超,张化迪,李瑞[6](2019)在《基于复眼视觉电生理原理的运动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特别是苍蝇,一直都是展开运动视觉研究的典型生物。它具有高超的转向机动性和极短的响应延时[1]。这意味着苍蝇有一个高度复杂的专用视觉神经网络,且网络具有适度的复杂性以允许快速信息处理。简要介绍昆虫视觉系统的组成,然后分别介绍其基本运动检测器原理和结构,以及树突对基本检测器输出的整合原理与方法。最后,基于昆虫视觉系统结构和运动检测原理设计并实现运动检测算法。(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03期)
黄厚斌[7](2018)在《儿童视觉电生理检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临床视觉电生理检查不同于成年人,其结果解读也不同,这是由于婴幼儿的视路以及相应的电生理发育都有一个成熟的过程。充分了解视路的发育过程以及电生理的成熟过程,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特点,采用相应的检查方式,并根据相应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反应,结合临床需求,才能更好地进行儿童临床视觉电生理的检查和评估。(本文来源于《眼科》期刊2018年05期)
刘安国,曹朝霞,马重兵,朱田田,张奥[8](2018)在《针刺对单眼视觉剥夺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电生理可塑性的调节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神经电生理技术研究针刺对单眼视觉剥夺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电生理可塑性的干预机制。方法:14d龄SPF级幼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早、中、末期针刺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右眼眼睑缝合制造视觉剥夺大鼠模型,各针刺组选取双侧睛明、攒竹、风池、光明4穴针刺治疗,9d后利用视觉电生理技术及透射电镜对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形态结构和神经电活动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各组大鼠视皮层神经元P-VEP波幅、潜时及电信号活动特点、神经元数目、突触活动区长度等变化。结果:正常组大鼠视皮层神经元放电波形呈规则双向波,动作电位分期明显。而模型组神经元放电波型改变,活动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动作电位分期不明显,P1波峰潜时明显延长(P<0.01),振幅明显缩短(P<0.01),神经元形态结构损害,突触活动区长度缩短(P<0.01),细胞变性及胞核溶解、碎裂。各针刺组治疗后,视皮层神经元电生理活动明显增高,活动神经元数目增加,P1波峰潜时不同程度缩短(P<0.01),P1波振幅明显增高(P<0.05,P<0.01),神经元形态结构向正常水平恢复,突触活性区长度增加(P<0.01)。结论:敏感期内大鼠单眼剥夺后视觉存在明显的功能和结构损伤,针刺能显着改善视觉17区神经元时空特性损害和神经编码异常改变,促进神经元形态结构的恢复,并且疗效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这为针刺有效干预视觉剥夺效应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王梦迪[9](2018)在《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视觉电生理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研究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数目的变化2.研究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模型视觉电生理的变化方法:实验一: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计数1.荧光金逆行标记:在双侧上丘颅骨表面对应投影位置打孔后,用微型注射器向双侧上丘注入荧光金。2.建立大鼠视神经夹持伤模型:荧光金逆行标记7d后,结膜入路暴露Wistar大鼠左侧视神经,特制反向镊在大鼠左侧眼球球后2mm处垂直钳夹视神经10s,右侧眼球不做处理。3.计数RGCs:建立夹持伤模型7d后处死大鼠,摘除眼球,在4%多聚甲醛中固定30min做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下拍照,Photoshop CC计数RGCs数目。实验二: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模型的视觉电生理检测1.建立大鼠视神经夹持伤模型2.检测f-VEP和f-ERG:分别检测大鼠正常眼及夹伤眼在夹伤后第5d的f-VEP变化及伤后第5d、12d、21d、28d的f-ERG变化。结果:1.正常眼RGCs平均密度为2400±150/mm~2,夹伤眼平均密度为1063±143/mm~2。在夹持伤后第7d,正常组RGCs平均密度明显大于夹伤组(P<0.001),夹伤组RGCs减少约55.7%。2.大鼠正常眼与夹伤眼术后第5d的f-VEP均可引出典型的N-P-N波形。夹伤眼在第5d时P1波潜伏期较正常眼延长(P<0.001),振幅较正常眼降低(P<0.05)。3.夹伤眼视杆细胞反应b波,最大反应a、b波、振荡电位O_2波及视锥细胞反应b波振幅较正常眼在伤后5d、12d、21d、28d均明显降低(P<0.01),各波潜伏期与正常眼无统计学差异(P>0.05)。夹伤眼在5d、12d、21d、28d各波振幅随损伤天数延长存在下降趋势。结论:1.应用特制反向镊可制作大鼠视神经夹持伤模型,模型重复性好,致伤状态稳定。2.荧光金作为逆行示踪剂是视神经损伤后对RGCs进行定量分析的良好指标。大鼠视神经夹持伤后第7d可观察到RGCs显着下降。3.大鼠视神经夹持伤后第5d夹伤眼f-VEP的P1波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显着,视觉传导通路功能发生障碍。第5d、12d、21d、28d夹伤眼f-ERG各波振幅较正常眼明显降低,视网膜各层细胞的功能状态发生改变。(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4-01)
陈倩,田国红[10](2018)在《视觉电生理结果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电生理是一种客观性功能检查,是临床上评价视神经及视网膜功能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本文通过对临床上常用电生理检查项目结果的解读,阐述其临床意义并对其应用选择给出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视觉电生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经验方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视觉电生理的影响。方法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的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7例(148只眼),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医联合组。西药组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中药组仅口服益气养阴经验方;中西医联合组同时服用两种药。治疗3个疗程,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底情况、黄斑中心凹厚度、视觉电生理的潜伏期和振幅变化。结果 3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联合组治疗黄斑水肿疗效优于西药组与中药组,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的P50波、N95波及P100波的潜伏期较治疗前均缩短(均P<0.05),振幅较治疗前均上升(均P<0.05),且中西医联合组的潜伏期和振幅的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组与中药组(均P<0.05)。结论益气养阴经验方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电生理方面有一定改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觉电生理论文参考文献
[1].周孝道,李红,马旭杰.氯胺酮与乌拉坦对家兔视觉电生理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2].张梅,李春霞,薛冰冰,陆骏,秦瑜.益气养阴经验方对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觉电生理的影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9
[3].付婉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空间注意转移缺陷的认知和脑电生理基础[D].杭州师范大学.2019
[4].伍雪芬,高亚平,邱海江.柯谛亚视觉电生理检测近视人群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的研究[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
[5].邱男.基于电生理研究电子游戏对视觉选择性注意的短时效应[D].电子科技大学.2019
[6].邢延超,张化迪,李瑞.基于复眼视觉电生理原理的运动检测[J].科学技术创新.2019
[7].黄厚斌.儿童视觉电生理检查[J].眼科.2018
[8].刘安国,曹朝霞,马重兵,朱田田,张奥.针刺对单眼视觉剥夺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电生理可塑性的调节机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
[9].王梦迪.大鼠外伤性视神经损伤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视觉电生理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8
[10].陈倩,田国红.视觉电生理结果的解读[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