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理形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花间集》,词调,蜀,地理
地理形势论文文献综述
李博昊[1](2018)在《论蜀之地理形势与《花间集》的词调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花间集》所录词调多源自唐宫教坊,此与蜀之地理形势关系甚密。蜀是唐王朝西南地区的屏障,唐帝王入蜀避难,令京都教坊词调大量流入蜀中。然蜀人对教坊调乃选择性的接受。蜀作为唐时西南诸国通往长安的重要通道,西南夷乐常经蜀而入长安,是以在众多教坊词调中,蜀人偏爱由西南夷乐演化的词调。五代时期,前后蜀政权依仗蜀险峻的地势闭关自守,与他国的文化交往迟滞,中原及其他国家的词调难入蜀中,此使得蜀中流行之调仍为唐教坊曲,展示出蜀的地理形势对蜀地文学的深刻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宋怡,陈恩虎[2](2018)在《春秋巢国政治地理形势新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时期江淮方国巢国,汉为居巢县,其具体位置所在,学界一直议论纷纷。夏商西周时期巢国的情况,文献记载寥寥,难以考论。与之相比,《春秋》《左传》等书中十多次提到吴楚两国在巢国及其周边地带进行军事斗争。《春秋》文公十二年杜预注云:"巢,吴楚间小国。庐江六县东有居巢城。"(1)六县即今六安市,六安以东什么地方有居巢(本文来源于《安徽史学》期刊2018年04期)
张清俐,张杰[3](2017)在《考察崤函古道的地理形势与人文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崤函古道在我国古代历史进程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逾84岁高龄的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教授李健超,曾结合文献记载,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崤函古道进行多次全程实地考察。就崤函古道的形成历史、地貌、路线等问题,李健超接受了本报的采访。险峻地形中取(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10-13)
张子宇[4](2015)在《浅谈明代九边及其地理形势》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长城在我国古代长城中最具代表性,在我国古代军事工程领域具有鲜明独特的地位。明代依据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的地理形势并结合军事防御战略将长城划分为九大边镇,分区管理,分段防守,相互联结,协调行动,以达到防御蒙古南侵、保障中原安定的目的。本文对于明代九边的走向范围、地理形势进行了大致的描述分析,以进一步明确九大边镇在军事上发挥的不同作用。(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5年19期)
罗权[5](2014)在《瞿塘关名称、位置及空间布局的演变——兼及历史时期瞿塘关的军事地理形势》一文中研究指出瞿塘关位于瞿塘峡口,是巴蜀通往荆楚地区的重要关隘,是长江上游江面上的一处关隘。瞿塘关的位置历史时期常有变动,但都在瞿塘峡西口之长江两岸,布防主要依托赤甲、白帝诸城,叁国时期夹江设关提高了它的防御能力,五代以后铁索横江之法的应用则使其防御效果进一步凸显,其名称亦随着各个时期防御的不同特点而由捍关、江关向瞿塘关、锁关转化。瞿塘关名称、位置及空间格局叁者的演变存在紧密的联系,军事地理形势的变化则是推动其演变的内在诱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2014年04期)
邵慧[6](2011)在《手机传播革命时代下的手机地理形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所有的传播媒介中,手机以其移动和便捷的特点而成为与个体联系最为紧密的媒介之一。人们使用手机协调生产和劳务、获取信息和自我表达、联络和维系社交关系,同时手机随着个体经历着社会生活的时间向度和空间向度。在手机传播革命时代,手机与地理的关系也日趋复杂:手机媒介对传统地理的颠覆与镜像,对城市景观的认知和想象,对社交空间的破碎与重构。手机对于地理并非是破坏性的,它在消解传统地理的同时,也正重构与孕育另一种新的地理。(本文来源于《东南传播》期刊2011年06期)
杨丽[7](2009)在《秦汉地理形势的变化对上党郡战略价值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上党地区位于晋东南,是太行山脉西南部的一块高原地区。其地势险要,关山伟固,易守难攻,自古为战略要地,向为兵家所必争,成为历代"建功立业"者所倚重,向来金戈铁马,烽烟不断,素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说。清代着名学者顾祖禹高度评价说:"府居高设险,为两河要会,自战国以来,攻守重地也。"[1](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09年11期)
辛轩[8](2006)在《朝阳启明,其台光荧》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文之台 荒草苍烟古卦台, 精灵犹护断文苔。 沧波日逝石长在, 空洞云生龙欲来。 一画堪令山鬼泣, 先天何待竹(本文来源于《天水日报》期刊2006-05-14)
王子今[9](2004)在《汉代南阳的交通地理形势——兼论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战略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阳在汉代具有重要的交通地理地位。以南阳为一端,联系关中平原和江汉平原的武关道,春秋战国以来已经成为秦楚之间的交通要道。汉代许多历史事件,因南阳交通系统的作用而发生。南阳和以南阳为枢纽的交通结构,曾经表现出特殊的历史意义。考察汉代交通史和汉代区域文化史,不能不重视南阳的交通地理形势。东汉以来,南阳的政治地位有所提升,交通作用也有所增强。随着南下移民浪潮的兴起,南阳作为四通的枢纽,联系南北的交通重心的地位愈益突出。诸葛亮择定南阳作为居所,以眼观天下,分析形势,等待时机,显然注意到南阳集中、交汇四方信息的优势,体现出不同凡响的政治家、军事家的战略眼光。(本文来源于《南都学坛》期刊2004年01期)
王宏斌[10](2001)在《清代前期关于福建台湾海防地理形势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前期出现了一批研究海防地理的着名学者。他们认真总结了明代抗倭海防斗争的经验教训,主张加强岛防,这是一个重要进步。他们认识到了台湾、澎湖等岛屿对于祖国大陆所起的“屏翰”保护作用和国际海上交通的枢纽地位。他们敏锐地感受到了西方的冲击,以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西方殖民者在亚洲地区的侵略活动,呼吁加强海防。这些认识为清代前期的海防兵力部署和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01年02期)
地理形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先秦时期江淮方国巢国,汉为居巢县,其具体位置所在,学界一直议论纷纷。夏商西周时期巢国的情况,文献记载寥寥,难以考论。与之相比,《春秋》《左传》等书中十多次提到吴楚两国在巢国及其周边地带进行军事斗争。《春秋》文公十二年杜预注云:"巢,吴楚间小国。庐江六县东有居巢城。"(1)六县即今六安市,六安以东什么地方有居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理形势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博昊.论蜀之地理形势与《花间集》的词调来源[J].湖北社会科学.2018
[2].宋怡,陈恩虎.春秋巢国政治地理形势新证[J].安徽史学.2018
[3].张清俐,张杰.考察崤函古道的地理形势与人文内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4].张子宇.浅谈明代九边及其地理形势[J].才智.2015
[5].罗权.瞿塘关名称、位置及空间布局的演变——兼及历史时期瞿塘关的军事地理形势[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
[6].邵慧.手机传播革命时代下的手机地理形势[J].东南传播.2011
[7].杨丽.秦汉地理形势的变化对上党郡战略价值的影响[J].兰台世界.2009
[8].辛轩.朝阳启明,其台光荧[N].天水日报.2006
[9].王子今.汉代南阳的交通地理形势——兼论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战略选择[J].南都学坛.2004
[10].王宏斌.清代前期关于福建台湾海防地理形势的认识[J].史学月刊.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