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作为指导党员干部养成正确政德观的重要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意涵丰富、价值深远且不断创新发展的特点。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政德文化和新时代复杂的党情国情世情分别是其理论基础、历史基因和现实需要,其价值意蕴在于启示着党员干部要自觉领会习近平关于“政德”重要论述的深刻意蕴,讲政德、树政风;加强政德修养,锻造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品质。
【关键词】习近平;政德观;形成理路;价值意蕴
2018 年,习近平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习近平始终高度重视政德建设,他在《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之江新语》等著作和多次讲话中都提到了“政德”。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涵义、形成理路、价值意蕴,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干部立德修身提供了基本遵循。学习、领会、落实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政德”重要论述的理论释义
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在着眼新时代党情国情世情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指导,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政德文化而逐渐形成的关于从政者为什么立德、立什么德以及如何立德的理念。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是一个意蕴丰富、价值深远且不断创新发展的理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
在价值层面,政德影响社会道德的现状及走向,关乎党的建设的进程与成效,也直接决定着党员干部是否能够立身从政。在意蕴层面,要求领导干部要明大德,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明确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要守公德,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恪守执政为民理念,践行责任担当意识;要严私德,进行自律自省,保持廉洁操守,不越道德底线。在实践层面,要求领导干部要重视家风建设,廉洁修身,消除被身边人腐蚀的隐患;加强自我教育,培养自我约束意识,强化自我控制能力,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将制度治党和思想建党紧密结合,既为政德建设筑牢思想防线,又为政德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二、习近平关于“政德”重要论述的形成理路
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其形成理路是由理论基础、历史基因和现实依据共同构成的。
(一)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经验是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产生的根源,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习近平关于“政德”重要论述的产生必然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长期的党建实践。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政德建设经验,为习近平关于“政德”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政德文化为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提供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我国优秀传统政德文化强调重民本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征。重民本是中国优秀传统政德文化的精神核心,它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重视人民主体力量。一是民本思想体现巩固君权、安定社会的政治目的。荀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强调君位是由天下民众决定的,因此国君必须要尊重民众、爱护民众、善待民众。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统治者应对民众少点干预,轻徭薄赋、宽刑简政,靠万民作为而统治者不作为来实现治理国家的目的。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也体现了通过人人相爱、反对战争而安定天下的民本思想。二是民本思想具有关注民生的执政价值指向。“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君子志于择天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些思想无不彰显出官员心忧天下、心系民众的价值理念。
针对云南省重点企业融资需求及市场形势变化,分行加快投行业务轻资本化转型,借助资本市场,助力云南省企业新增债券融资,多渠道、多方位加大力度支持云南省实体经济的发展。截至2018年9月末,恒丰银行昆明分行已成功为云投集团发行10亿元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祥鹏航空5亿元超短期融资券,同时凭借同业渠道,积极引入省外金融机构,促进“引资入滇”,为云投集团成功撮合发行32亿元公司债券。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政德建设经验是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的理论和实践来源。重视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历程中积累了诸多政德建设经验。在创立初期,党强调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与责任意识教育,要求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积极从事革命运动,不断壮大党的组织,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准备坚实的组织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自我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延安整风,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强化政德建设的经验,启示着我们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清扫思想之尘、补足精神之钙,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在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在西柏坡把进京比作“进京赶考”,着重强调了“两个务必”的思想要求,警示党员干部要居安思危,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凝聚民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强调“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3],强化了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4](P.367)。在党的革命、改革和建设各个时期积淀的丰富政德建设经验为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一,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的理论根基。中国共产党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同时也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关于强化政党以及党员政德建设思想的理论养分,并结合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政德观和实际国情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政德观。一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宣扬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立场,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德观提供了价值指向。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1](P.41)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德观为价值取向,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二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主张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思想,为锤炼饱含党性的政德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列宁曾说:“谁要是因为俄共(布)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就否定权威,削弱党的领导,谁就是无政府主义的支持者国内外资产阶级的帮凶。”[2](P.327)即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巩固革命政权、发展经济建设和改革时期,都必须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一旦否定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就必然丧失领导和执政能力,党的事业也必然失败。从一定意义上说,要锻造党员党性、促成良好政德观的形成就必须以维护党的全面集中统一领导为基本遵循。三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纲领,为铸牢理想信念的政德观提供了目标导向。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实现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每个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具有超时代性、跨民族性和共世界性的价值特性,这也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价值追求。
(二)中华优秀传统政德文化是习近平关于“政德”重要论述形成的历史基因
第一,政德问题的突显是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产生的直接动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但是有的党员干部仍在思想、纪律、作风、组织等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制约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在思想上,有的党员干部出现政治立场不够明确、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为民服务意识不够清晰等不良倾向。在作风上,有的党员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问题。在纪律上,有的党员干部漠视政治纪律、违反党章党规、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现象明显。在组织上,有的党员无视党中央的领导和权威,惯用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因此,这要求我们党反腐力度持续加强的同时,需要党组织不断加强政德观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以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习近平关于“政德”重要论述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它是党内突出政德问题的直接产物,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复杂的国情世情对领导干部提高政德修养的迫切要求。
痛觉是感觉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机体自我保护的反射机制。疼痛影响着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不但会给患者带来痛苦,有时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国内外都在不断地加强和完善疼痛教育,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三)新时代复杂的党情国情世情是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需要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政德文化为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提供了思想渊源。我国古代社会就非常重视从政者的道德品行,强调立大志、行仁政、讲清廉等政德观。一是立大志的“大德”启示领导干部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树立忧国忧民政治抱负。在中国传统官德文化中历来重视对民众尤其是对官员的志向培养,往往将志向培养提升至民族与国家的“大我”高度,超越了自身的“小我”目标。从名臣陈藩从小立志扫天下,到岳母刺字,再到林则徐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彰显出古人立志于把个人的利益得失系于国家与民族的荣辱兴衰之上,在家国同构中实现人生价值。二是行仁政的“公德”要求领导干部应谋事利民、宽厚待民,满足民众的利益诉求。仁政是儒家思想中关于官员如何治理国家和管理民众的集中表达。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孟子强调“以民为本”的理念,都为当下的政德观提供了价值遵循。三是讲清廉的“私德”启发领导干部要加强自我修养,保持防腐拒变的政治本色。廉洁思想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舜禹时代就将“简而廉”纳入从政者必备品德的范围之中。春秋时期管仲把“廉”与“礼”“义”“耻”并列,共同作为“国有四维”的重要内容。战国时期屈原指出:“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孟子的“义重于利”要求官员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保持清正廉洁、拒绝贪污腐败的精神风貌。
习近平关于“政德”重要论述不仅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长期党建经验的深刻总结,还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政德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政德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为习近平关于“政德”重要论述的生成提供了思想渊源、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价值理念与习近平个人的从政经历和党性修养是密切相连的,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自觉“立政德”树立了学习典范。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领会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的深刻意蕴,把讲政德、立政德贯彻到一切工作中。
结合大坝工程地质条件,采用河海大学开发的AUTO-BANK软件计算分析坝体内的浸润线分布,并将计算结果导入边坡稳定性计算模块中,运用块体极限平衡法进行稳定性计算,即可获得不同运行工况下大坝坝坡的稳定安全系数[8]。根据坝体取样及室内土体试验报告建议参数取值,坝体二维渗流稳定计算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如表2。
三、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一)党员干部要自觉领会习近平关于“政德”重要论述的深刻意蕴,讲政德、树政风
第二,新时代面临严峻挑战的国情世情是习近平关于“政德”重要论述形成的客观条件。一是从国内情况来看,我们既要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和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取得的开创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人民群众对医疗、教育、养老等需要没有得到较好的满足,社会文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这些问题足以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并非轻而易举,它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提高思想觉悟,不断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政德修养,以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二是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不断,在全球性问题突出的国际环境中,我国奉行“永远不称霸”“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积极引导、带动、支持其他国家的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部分西方国家却对我国的快速发展忐忑不安,刻意挑起贸易大战,蓄意制造军事威胁,大肆传播“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错误言论,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断渗透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宪政梦等错误思潮。这些不利条件都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应正确认识国内发展实际,理性分析国际发展大势,在思想上提高警惕,揭露其分化瓦解中国的阴谋,从而正确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各种新的挑战对党员干部的政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必然孕育出用以指导政德建设的重要论述。
从CR4的角度来考察,除北京外,其余各大城市历年数据均小于30%,市场属于典型的竞争型市场结构,其中北京市场CR4也仅仅在2017年刚刚超过30%,初步进入寡占Ⅴ型市场结构,其他城市也仅有深圳、天津在2017年CR4超过20%,而上海、广州、杭州CR4在2017年反而出现了大幅下降。以上几个重点城市都是如此,其余城市的CR4更是处于严重偏低水平,尤其是成都、重庆等西部城市的CR4仅在15%左右波动,其市场集中度急需提升。
习近平具有高尚的政德修养和心系民生的情怀,这些崇高品质值得党员干部学习。一是梁家河的知青岁月是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开始形成的历史起点。七年的基层生活既磨练了他吃苦耐劳、攻克难关的坚强意志,又提升了他跟着党走、心系民众、多读勤思、踏实奋斗的政德品行。克服“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大难关;对乞讨老汉的“解衣推食”;带领村民打井、办沼气、修公厕、培育良种;窑洞里的深夜阅读;扎根基层的七年光阴等都充分彰显了习近平个人坚持人民取向、锤炼坚强党性、践行责任意识等政德观。二是中年时期的从政经历是习近平关于“政德”重要论述深入发展的关键环节。基于七年知青生活所积累的经验,习近平的政德观逐步走向发展和成熟。“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5](P.3)“党员干部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5](P.84)“少一点酒酣耳热,多一点伏案而思。”[5](P.224)这些思想都是习近平个人从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体现了其关于“政德”论述的深入发展之趋势。三是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是习近平关于“政德”重要论述得以成熟的重要条件。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为学习基准,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深入基层考察民情、关注民生,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全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勇担时代责任,带头践行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的精神,不负人民重托、不辱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而殚精竭虑。
(二)党员干部要自觉加强政德修养,锻造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品质
加强政德建设是始终贯穿在全面从严治党方方面面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我们党要继续加强从严管党治党,不断推进政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政德之风。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是党员干部的加强政德修养的基本遵循,要求党员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锻造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品质。
对有机硅褐煤SHY-2改造过的钾钙基钻井液和聚束钻井液进行了流变性、高温稳定性以及抑制性对比评价,结果表明,聚束钻井液优势比较明显,流变性、滤失量和抑制性都要优于SHY-2,特别是流变性上优势较明显。
习近平关于“政德”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干部的政德观锻造提供了价值方向。一是“明大德”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坚定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能够实现从弱小到壮大,从诞生初期党组织薄弱、党员寥寥无几的形势到如今党员云屯雾集、执政根基深厚的新局面的巨大飞跃,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把人民放在首要位置。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们党的政治优势,要充分发挥其引领思想、教化民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寓于其中,促使党员干部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二是“守公德”要求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落实责任担当。加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原则。我们党只有与人民群众建立血肉联系,党的执政根基才会有持久不断的深厚源力。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明确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自觉践行党竭尽全力满足人民所需所想所急的诉求。三是“严私德”要求进行自律自省以保持廉洁操守。党员干部作为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其自身是否清正廉洁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实现。一旦党员干部思想懈怠、腐化堕落,权不为民所用、情不为民所系,不仅会降低党的执政水平,削弱党的执政公信力,还会导致人民心生怨恨,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因此,党员干部应时刻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约束,谨记权力来自于民用之于民,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在一切工作中尽显原则和品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列宁.列宁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彧君.有感毛泽东“治国就是治吏”[J].政府法制,2009,9(18).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9)010-0010-04
【作者简介】梁静(1994-),男,四川仁寿人,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史党建;刁敏(1994-),女,四川广安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党的建设。
[责任编辑:褚永慧]
标签:论述论文; 习近平论文; 党员干部论文; 思想论文; 德文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论文; 《世纪桥》2019年第10期论文;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党史教研部论文;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