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面产流论文_张远瞩,蒋勇军,李勇,王正雄,段世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坡面产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径流,土壤,植被,流点,含水量,降雨量,水土保持。

坡面产流论文文献综述

张远瞩,蒋勇军,李勇,王正雄,段世辉[1](2019)在《隧道工程对喀斯特槽谷区坡面产流及土壤侵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工程导致地下水系统被破坏,但由此可能带来的土壤侵蚀却很少被涉猎。在重庆观音峡背斜隧道密集影响区和非隧道影响区的两个相邻小流域建立径流小区,基于高分辨率水文数据结合δD-H_2O、δ~(18)O-H_2O同位素,对比两径流小区坡面、壤中产流规律和地表侵蚀产沙特征。结果表明,观测年内隧道影响区坡面产流对降雨响应更快,地表径流系数0.027,侵蚀模数16.68 t km~(-2) a~(-1);非隧道影响区地表径流系数0.013,侵蚀模数7.73 t km~(-2) a~(-1)。相反,隧道影响区产生的壤中流产流系数仅为非隧道影响区的31%。对一场强降雨监测发现,两径流小区坡面流中δD-H_2O、δ~(18)O-H_2O相似,但壤中流中却差异较大。用氢氧同位素混合模型分析得出隧道影响区坡面流、壤中流中降雨贡献率均大于非隧道影响区,侵蚀能力更强。这与土壤含水率减小和土壤结构的差异有关:隧道影响区土壤中粘粒的含量高于非隧道影响区,且出现上粘下松的异常土壤结构,使土壤下渗能力降低,地表径流增加。较小的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粒径也有利于土壤搬运。研究为隧道工程导致的喀斯特区水土流失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喀斯特区水土流失防治和石漠化治理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蒋秋玲,信忠保,余新晓,樊登星[2](2019)在《北京山区侧柏林地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明确北京山区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可进一步提升对流域产汇流的认识,为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提供指导。以北京山区鹫峰林场侧柏林地坡面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暴雨降雨强度(70、92、126 mm/h)、3个坡长(1、2、5 m)和2个坡面处理(枯落物覆盖和裸露),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降雨强度、枯落物、坡长等因素对侧柏林地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是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的主导因素;随降雨强度增大坡面初始产流时间迅速减少,二者之间呈幂函数关系。2)枯落物覆盖可明显延缓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当降雨强度为70 mm/h时,1 m坡长小区在枯落物覆盖条件下降雨60 min不产流,在裸露条件下平均初始产流时间为480±174s,其他降雨强度和坡长条件下枯落物覆盖坡面的平均初始产流时间较裸露坡面延迟139 s。3)随坡长增加,枯落物覆盖坡面和裸露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均呈减少趋势。4)侧柏林地坡面初始产流时间主要受降雨强度和枯落物影响,二者分别贡献了59. 8%和23. 8%。以上结果表明影响北京山区侧柏林地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的主要因子为降雨强度和枯落物,暴雨作用下林地枯落物在滞缓坡面产汇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彭浩,李忠武,刘春,王丹阳,陈佳[3](2019)在《湘中低山丘陵区坡面产流输沙对降雨、土壤类型及水保措施的综合响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湘中低山丘陵区地形地貌条件多样、水土流失影响机制复杂的问题,选取湖南省中部井头(黄壤)、秋波(紫色土)以及莲荷(红壤)3个径流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综合探究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壤类型、水土保持措施以及侵蚀性雨型等因子对坡面产流输沙规律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在年降水量相近的条件下,年径流深和年侵蚀量均为红壤>紫色土>黄壤;各水保措施小区的减流效益较差,但其减沙效益较好,以黄壤草地措施、紫色土水保林以及红壤经果林和草地措施减沙效益较为明显,年侵蚀减沙率分别达87.89%,55.88%,37.99%和41.07%;大雨强、短历时、低雨量、高频率的降雨占各小区侵蚀降雨场次的比例均在50%以上,该类降雨也是黄壤和红壤各小区坡面产流输沙以及紫色土各小区产流的主导雨型。中雨强、长历时、高雨量、低频率降雨是引起各小区单次降雨径流泥沙流失量最大的雨型。研究结果对完善水土流失的相关理论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理论价值。(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茹豪[4](2018)在《坡面尺度不同雨型条件下地表径流产流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林、油松林、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对短时局地雷暴雨、锋面性雷暴雨和长历时锋面降雨3种降雨条件下不同地类地表径流产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时局地雷暴雨过程中,产流的关键条件是降雨强度需要达到一定水平。锋面性雷暴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和降雨量均对产流有影响,但是降雨量的作用比降雨强度大。而在长历时锋面降雨过程中,产流的关键条件是启动前降雨累积量需要达到一定水平。在不同雨型条件下,荒草地的径流量、径流深和径流系数均大于刺槐林地和油松林地,油松林地大于刺槐林地。在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造成不同地类地表径流差异的因素主要有林分结构、地表覆被物等。(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艾宁,刘广亮,朱清科,刘广全,强方方[5](2018)在《基于土壤前期含水量-降雨耦合关系的陕北黄土坡面产流临界降雨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前期含水量与降雨是坡面产流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研究基于超渗产流基本原理,通过引入土壤前期含水量与降雨2个指标,最终推导出基于土壤前期含水量-降雨耦合关系的坡面产流所需临界值公式。通过该公式结合土壤水分实测值对陕北黄土区吴起县典型植被群落干旱年、正常年和湿润年的产流临界降雨值进行模拟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陕北黄土坡面湿润年产流所需临界降雨量与干旱年和正常年存在显着差异,湿润年产流所需降雨量较少且油松湿润年理论产流值最低,仅需5. 60 mm;干旱年与正常年产流所需临界降雨量则不存在显着差异,但干旱年产流所需降雨量较大。2)不同植被类型产流所需最低降雨量不同,其中油松林地产流所需临界降雨量最小,即油松林地较易产流,沙棘纯林产流所需降雨量最大,即沙棘林地较难产流;且2种林地产流所需降雨量存在显着差异。土壤前期含水量与降雨二者耦合关系及其与坡面产流临界阈值的研究,对该区域预防土壤侵蚀带来的危害和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范晓娟,张丽萍,邓龙洲,邬燕虹,孙天宇[6](2019)在《侵蚀程度差异诱发的坡面产流-产沙-总磷流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坡面产流产沙及携磷流失特征,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风化花岗岩母质上发育的坡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侵蚀强度不同的出露土层(分别为砂土层(A组)和红土层(B组))两组土壤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坡地磷素流失主要以侵蚀泥沙为主,径流携磷流失中以地表径流携带流失为主,壤中流磷素流失量较小;由于土壤机械组成、容重的差异,B组土壤壤中流流量及其携磷流失量远小于A组土壤壤中流流量及其携磷流失量;雨强对坡面径流中磷素流失浓度的影响明显,坡面径流和壤中流磷素流失浓度相差极大;两组土壤坡面径流量受雨强的影响基本一致,均为150 mm·h~(-1)>120 mm·h~(-1)> 90 mm·h~(-1)> 60 mm·h~(-1)>30 mm·h~(-1),不同的是红土层土壤坡面径流产流量较大且变幅小;随雨强增加两组土壤壤中流变化特征差异明显,红土层土壤在不同雨强下的壤中流流量排序为90 mm·h~(-1)>120 mm·h~(-1)> 60 mm·h~(-1)> 30 mm·h~(-1)>150 mm·h~(-1),砂土层土壤在不同雨强下的壤中流流量排序为150 mm·h~(-1)>120 mm·h~(-1)> 90 mm·h~(-1)> 60 mm·h~(-1)>30 mm·h~(-1);侵蚀泥沙富集较小颗粒(粉粒、粘粒)和磷素,其磷含量均高于试验用土磷含量;雨强越大,土壤细颗粒含量越高,侵蚀泥沙产量越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航[7](2018)在《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坡面土壤水分和产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防止高强度和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家在黄土高原实行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草)工程。随着退耕林草植被的恢复与演替,覆盖度较高的植被面积不断增加,覆盖度较低的植被面积不断减少,极大地改善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然而,植被的恢复急剧消耗了土壤水分,引发了巨大的土壤水分危机,进而严重限制了该地区的植被恢复及可持续性,而恢复模式不同,其水分消耗程度不同。因此,退耕多年后不同恢复植被类型坡面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作为土壤水分唯一来源的降雨对土壤水分的补给状况如何?通过地表产流的降雨损失是否依然严重?成为亟待回答的问题。为此,本研究以安塞坊塌小流域不同植被类型退耕坡面为对象,以裸地为对照,在2015-2017年对植被、降雨、土壤水分、地表径流进行调查与监测的基础上,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研究区5-10月降雨量与不同等级降雨量年内和年际都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随着最大30分钟雨量的增大,对应降雨频次减少,最大30分钟雨量小于5 mm的降雨是实验区主要降雨形式,占84%。(2)随着植被的恢复,除狼牙刺群落和刺槐林外,其它植物群落科数、属数和种数随着年份增大呈增大趋势,且8年左右的猪毛蒿群落和13年左右长芒草群落发生了建群种的更替,植被盖度和枯落物盖度基本呈乔灌林地>蒿类群落>禾类群落的变化规律,而结皮盖度呈相反趋势。(3)不同植物群落供水、吸水能力和持水能力表现出白羊草群落>灌木林>蒿类群落>禾类群落>刺槐林。对于0-20 cm土层,雨后土壤水分也会出现无效水,对于2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除刺槐林属于无效水外,其他植物群落在2015-2017年不同降雨后基本都属于易效水。(4)不同年份土壤含水量均表现出乔木林<灌木林<蒿类群落<禾类群落<裸地的规律,但在土壤剖面的分布趋势在不同年型基本保持不变。土壤水分变异系数表现出刺槐林>灌木林、蒿类群落>禾类群落>裸地的规律,且表层土壤大于深层土壤。(5)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补给深度基本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裸地和蒿禾类群落土壤水分补给深度随着雨强的增大而增大,而雨强对乔灌林地土壤水分补给深度的影响不明显,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补给深度与植被盖度、枯落物盖度均呈负相关关系。(6)在小雨、中雨和大雨及暴雨条件下,不同植被类型的产流量分别介于0.0028~0.4262 mm、0.0148~1.6257 mm和0.1341~3.9476 mm之间;不同植被类型产流量在不同等级降雨条件下均表现出乔灌林地<蒿禾类群落<裸地的规律,而产流稳定度则表现出相反的规律;径流量与降雨量与雨强均呈极显着中度正相关关系,同一次降雨条件下,不同植被坡面产流量与土壤水分补给深度基本呈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王林华,汪亚峰,王健,林青涛,吴发启[8](2018)在《地表粗糙度对黄土坡面产流机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地表粗糙度对坡面产流机制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室内与室外径流小区模拟降雨试验相结合,分析在3种雨强(60、90、120 mm/h)下粗糙坡面与平整坡面(坡度5°、10°、15°、20°)产流点位空间分布和坡面产流时间特征,阐明地表粗糙度对坡面产流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糙坡面与平整坡面产流点位沿径流方向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4.4%~52.9%、15.5%~31.1%,即粗糙坡面产流点位较平整坡面更为分散。相较于平整坡面,地表粗糙度具有推迟坡面产流效应,且推迟效应随坡度、雨强增大而逐渐减弱。表明地表粗糙度在小坡度、小雨强条件下具有较强延迟坡面产流能力。地表粗糙度影响坡面产流一方面通过地表填洼的直接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增加降水入渗水头,增强坡面入渗能力的间接作用。通过坡面地表填洼量预测的初始产流时间与实测坡面产流时间比值范围为2.2%~36.2%,表明地表粗糙度间接作用为延迟坡面产流的主导作用。因此,该研究结果阐明了粗糙坡面的点状产流与坡面产流特征,进一步为粗糙坡面产流机制的揭示及地表粗糙度对坡面土壤侵蚀机理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肖培青,李艳霞,苏广旭,吕锡芝[9](2016)在《植被坡面产流特征及其侵蚀动力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覆盖变化状况直接影响流域水文过程,通过对黄土高原植被坡面产流特性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评价植被对水沙调控的作用提供参考。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的需求出发,回顾了植被作用下坡面产流特征和侵蚀动力学特性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植被增强土壤入渗能力和减缓径流的作用、植被对坡面产流的影响、植被作用下坡面流侵蚀动力学特性;明确了需进一步深化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植被作用下坡面降雨-入渗非线性过程、坡面产流机制发生胁变的被覆临界、不同产流机制的侵蚀动力参数特性等。(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6年10期)

黄俊,亢庆,金平伟,刘晋,姜学兵[10](2016)在《坡面次降雨产流阈值影响因素及径流深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野外人工径流小区自然降雨试验,分析了次降雨坡面径流深(I_(RD))、降雨产流阈值(R_(RT))与多个影响因子间定量关系,构建了坡面尺度I_(RD)预测模型。I_(RD)、R_(RT)与植被覆盖度间分别存在负相关双曲函数和正相关幂函数关系(P≤0.05),与前期土壤含水量间分别存在正相关指数函数和负相关线性函数关系(P≤0.05),与次降雨强度间分别存在先减后增的二次抛物线函数和负相关线性函数关系(P≤0.05),与降雨侵蚀力间分别存在正相关和负相关线性函数关系(P≤0.05),与坡度间分别存在先减后增和先增后减的二次抛物线函数关系(P≤0.05);I_(RD)与次降雨量间存在正相关线性关系(P≤0.05)。基于I_(RD)与多个影响因子间定量关系,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及参数t检验法,筛选了I_(RD)关键影响因子及交互作用项,构建了I_(RD)预测模型;模型预测值与观测值回归方程为I_(RD_sim)=0.99 I_(RD_obs)-0.37(P≤0.05),89%数据点相对误差分布在±30%。(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学会201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6-10-19)

坡面产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确北京山区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可进一步提升对流域产汇流的认识,为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提供指导。以北京山区鹫峰林场侧柏林地坡面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暴雨降雨强度(70、92、126 mm/h)、3个坡长(1、2、5 m)和2个坡面处理(枯落物覆盖和裸露),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方法,研究降雨强度、枯落物、坡长等因素对侧柏林地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是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的主导因素;随降雨强度增大坡面初始产流时间迅速减少,二者之间呈幂函数关系。2)枯落物覆盖可明显延缓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当降雨强度为70 mm/h时,1 m坡长小区在枯落物覆盖条件下降雨60 min不产流,在裸露条件下平均初始产流时间为480±174s,其他降雨强度和坡长条件下枯落物覆盖坡面的平均初始产流时间较裸露坡面延迟139 s。3)随坡长增加,枯落物覆盖坡面和裸露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均呈减少趋势。4)侧柏林地坡面初始产流时间主要受降雨强度和枯落物影响,二者分别贡献了59. 8%和23. 8%。以上结果表明影响北京山区侧柏林地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的主要因子为降雨强度和枯落物,暴雨作用下林地枯落物在滞缓坡面产汇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坡面产流论文参考文献

[1].张远瞩,蒋勇军,李勇,王正雄,段世辉.隧道工程对喀斯特槽谷区坡面产流及土壤侵蚀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

[2].蒋秋玲,信忠保,余新晓,樊登星.北京山区侧柏林地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影响因素[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3].彭浩,李忠武,刘春,王丹阳,陈佳.湘中低山丘陵区坡面产流输沙对降雨、土壤类型及水保措施的综合响应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9

[4].茹豪.坡面尺度不同雨型条件下地表径流产流过程分析[J].山西林业科技.2018

[5].艾宁,刘广亮,朱清科,刘广全,强方方.基于土壤前期含水量-降雨耦合关系的陕北黄土坡面产流临界降雨值[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8

[6].范晓娟,张丽萍,邓龙洲,邬燕虹,孙天宇.侵蚀程度差异诱发的坡面产流-产沙-总磷流失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9

[7].李航.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坡面土壤水分和产流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8].王林华,汪亚峰,王健,林青涛,吴发启.地表粗糙度对黄土坡面产流机制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8

[9].肖培青,李艳霞,苏广旭,吕锡芝.植被坡面产流特征及其侵蚀动力研究进展[J].人民黄河.2016

[10].黄俊,亢庆,金平伟,刘晋,姜学兵.坡面次降雨产流阈值影响因素及径流深模拟[C].中国水利学会201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2016

论文知识图

降雨均匀度路基含水量随降雨强度的变化径流产沙总量与降雨强度关系曲线山坡单元水文过程示意图湿度随时间变化原状坡面产流过程(a)和累积产...

标签:;  ;  ;  ;  ;  ;  ;  

坡面产流论文_张远瞩,蒋勇军,李勇,王正雄,段世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