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线性和非线性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混沌,李亚普诺夫稳定性,耦合同步
线性和非线性耦合论文文献综述
李凡,靳伍银,马军[1](2012)在《非线性耦合对线性耦合同步的调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构造了指数型的李亚普诺夫函数,以四变量的Chen超混沌系统为例,解析地证明了线性耦合实现同步的可靠性.进一步研究了非线性耦合对线性耦合同步的调制作用.基于无量纲化的动力学方程定义一个统计函数来估算控制器的消耗功率,确定了线性耦合与非线性耦合实现同步对应的参数范围,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理论结果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24期)
崔浩,褚衍东,张建刚,李险峰[2](2008)在《超混沌Lorenz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耦合同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分别实现了一类超混沌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反馈控制耦合同步.利用超混沌系统的最大Lyapunov指数确定反馈控制系数需满足的取值范围,实现线性耦合同步.对于非线性耦合同步,则是基于对Lyapunov方法的理论讨论,给出超混沌系统在全局范围内实现同步的充分条件.(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12期)
贾贞,邓光明[3](2007)在《超混沌Lü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耦合同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由Aiminchen等人最近提出来的一个新的超混沌系统—超混沌Lü系统的同步问题展开研究.对两个恒同的超混沌Lü系统,分别给出了它们在线性耦合和非线性耦合情形下在全局范围内实现同步的充分条件,用Lyapunov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了结论,并用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结果.(本文来源于《动力学与控制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白鸿柏,张培林,陈振藩[4](2001)在《非线性耦合的密集模态自由振动与线性模型失效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两自由度密频近线性系统自由振动响应分析 ,研究了结构密集模态弹性非线性耦合作用引起的一些典型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 ,如根据不同的初始条件 ,模态运动具有不同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于受激振动 ,自由振动时 ,如果系统存在弱非线性因素 ,除特殊情况外 ,线性模型均失效 ,必须采用非线性模型。(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01年01期)
白鸿柏,郑坚,张培林,陈振藩[5](2000)在《结构密集模态非线性耦合作用引起的线性模型失效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两自由度密频近线性系统主共振响应的分析 ,研究了结构密集模态弹性非线性耦合作用引起的一些典型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 ,如幅频曲线弯曲、Hopf分叉导致的概周期响应。研究结果表明 ,存在密频内共振时 ,线性模型失效 ,必须采用非线性模型来描述结构的动力学响应(本文来源于《机械强度》期刊2000年04期)
线性和非线性耦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分别实现了一类超混沌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反馈控制耦合同步.利用超混沌系统的最大Lyapunov指数确定反馈控制系数需满足的取值范围,实现线性耦合同步.对于非线性耦合同步,则是基于对Lyapunov方法的理论讨论,给出超混沌系统在全局范围内实现同步的充分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性和非线性耦合论文参考文献
[1].李凡,靳伍银,马军.非线性耦合对线性耦合同步的调制研究[J].物理学报.2012
[2].崔浩,褚衍东,张建刚,李险峰.超混沌Lorenz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耦合同步[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3].贾贞,邓光明.超混沌Lü系统的线性与非线性耦合同步[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7
[4].白鸿柏,张培林,陈振藩.非线性耦合的密集模态自由振动与线性模型失效实验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1
[5].白鸿柏,郑坚,张培林,陈振藩.结构密集模态非线性耦合作用引起的线性模型失效问题研究[J].机械强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