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新无核葡萄品种——超级无核(论文文献综述)
牛倩[1](2021)在《不同栽培区域对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葡萄生理及品质特性影响》文中提出
陈洪强[2](2020)在《四川盆地鲜食葡萄酚类化合物代谢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葡萄是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果树之一,酚类化合物对植物自身生长和人体保健都具有重要价值。四川盆地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鲜食葡萄栽培的新兴产区,先后引进了多个鲜食葡萄品种,并研发了以“双膜覆盖避雨栽培”为核心的一系列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为本地区葡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四川盆地地区葡萄园经常面临日照少、湿度大和温差小等不良生态条件,与我国其他产区截然不同,目前对此种气候类型下酚类化合物等葡萄果实重要品质形成的机理研究还未开展。因此,为探明四川盆地地区鲜食葡萄果实中酚类化合物种类、含量和代谢规律等内容,本文首先测定了80个鲜食葡萄品种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分析了不同栽培措施对葡萄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对葡萄果实生长过程中酚类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对葡萄芪合成酶基因家族和白藜芦醇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检测;分析了果实生长过程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80个鲜食葡萄品种果实为材料,分别测定了果实成熟时果皮和果肉部分总酚含量和其他酚类化合物(包括总类黄酮、总黄烷醇、总黄酮醇和总花色素苷)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葡萄品种果实中各类酚类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总体来看,果皮中酚类化合物含量高于果肉;紫红-紫黑色系葡萄酚类化合物含量高于黄绿色系葡萄。在紫红-紫黑色系葡萄中,‘早夏无核’、‘紫甜’、‘夏黑’和‘蓝宝石’等品种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而‘醉金香’、‘金手指’、‘贵妃玫瑰’和‘阳光玫瑰’等是黄绿色系葡萄中酚类物质含量较高的品种。2.以‘夏黑’葡萄为材料,分别研究了施用不同浓度硫酸钾和磷酸二氢钾、疏穗和摘叶等对葡萄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50 kg硫酸钾、转色末期单独喷施或结合转色期前混合喷施3 g·L-1磷酸二氢钾、每穗留粒9095粒、转色末期摘除结果枝基部4片叶等几种栽培措施能有效提高成熟期果实中类黄酮、黄烷醇、黄酮醇和花色素苷等酚类化合物及总酚含量。3.以‘夏黑’和‘阳光玫瑰’葡萄为材料,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分别测定了两个品种在幼果期、转色期和成熟期果实中类黄酮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并进行了两个品种果实生长过程中类黄酮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在‘夏黑’和‘阳光玫瑰’果皮中,共发现了138种类黄酮化合物,包括16种黄烷酮、37种黄酮、20种黄酮C-糖苷、33种黄酮醇、12种黄烷醇、5种原花青素、11种花青素和4种异黄酮。对比‘夏黑’葡萄幼果期和转色期,主要的差异代谢物有黄酮、黄酮醇和黄酮C-糖苷等;而转色期与成熟期之间为黄酮、黄酮醇、黄烷酮和黄酮C-糖苷等。‘阳光玫瑰’葡萄幼果期、转色期和成熟期间的差异成分均为黄酮、黄酮醇、黄酮C-糖苷和黄烷酮等。分别对比‘夏黑’和‘阳光玫瑰’葡萄的相同发育阶段,发现黄酮、黄酮醇和黄酮C-糖苷是所有发育阶段共有的主要差异代谢物,这归因于除F3H和FLS外,‘阳光玫瑰’葡萄类黄酮生物合成绝大多数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远低于‘夏黑’葡萄。花色素苷类也是‘夏黑’和‘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期的主要差异代谢,‘夏黑’葡萄中以锦葵色素3,5-双葡糖苷为主(占总花色苷含量的85.9%)且远高于‘阳光玫瑰’葡萄,这与UFGT、OMT、MYBA1和MYBA2在‘夏黑’转色期后表达水平快速提高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分别上调了2272、19、374和3558倍。4.以‘夏黑’葡萄为材料,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了葡萄芪合成酶(STS)基因家族成员,分析了它们在果实生长过程的表达模式,并测定了这个过程中不同类型白藜芦醇的含量。从葡萄全基因中共鉴定出48个STS家族成员,分布于第10、16号染色体。各成员在果实和叶片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多种表达模式,但大多数成员在花后2040 d和花后7080 d、叶片成熟期和衰老期的表达水平较高。从‘夏黑’葡萄果实中鉴定出反式白藜芦醇、反式云杉新苷和顺式云杉新苷等3种白藜芦醇。反式白藜芦醇在花后30 d达到了整个发育过程的最大值,之后开始快速下降,从转色期之后再次缓慢增加至花后80 d达到次高峰值。反式云杉新苷含量在花后2060 d期间维持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后随着果实成熟含量迅速增加。顺式云杉新苷在转色期前含量水平较低,但从转色期开始含量迅速增加直至果实完熟。成熟果实中,顺式云杉新苷含量最高,其次是反式云杉新苷,反式白藜芦醇含量最低。5.以‘夏黑’和‘阳光玫瑰’葡萄果皮为材料,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果实生长过程中的酚酸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个葡萄品种中共鉴定出7种酚酸类化合物,其中绿原酸含量显着高于其他酚酸类物质。从整个果实发育过程来看,在‘夏黑’葡萄果皮中,原儿茶酸、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在果实生长前期较高,阿魏酸的含量在果实成熟期较高,而对香豆酸含量变化不明显;在‘阳光玫瑰’葡萄果皮中,阿魏酸、原儿茶酸、咖啡酸、绿原酸和香草酸含量在幼果期较高,对香豆酸在果实生长中、后期含量较高,而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发生多次浮动变化。在果实成熟时,‘阳光玫瑰’果皮中原儿茶酸、咖啡酸、对香豆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均高于‘夏黑’葡萄,分别是‘夏黑’葡萄的1.17、1.08、2.44和3.41倍;而‘夏黑’葡萄中绿原酸、香草酸和阿魏酸在成熟时则高于‘阳光玫瑰’葡萄,为‘阳光玫瑰’葡萄的1.12、2.11和1.76倍。
张紫薇[3](2018)在《番茄的遗传多样性与杂种优势预测及强优势组合选育》文中指出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原产地在南美的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的高原地带。番茄作为一种世界上最常见的蔬菜,其需求量逐年增加,带动番茄产业也迅速发展。番茄杂种优势的利用可以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改善番茄品质、增强番茄抗性和提高番茄产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对番茄的杂种优势预测是当前番茄育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形态学标记和InDel分子标记对115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亲本和亲缘关系或遗传距离预测F1的强弱。具体结果如下:(1)形态学标记法对115份番茄材料的与产量、早熟性、品质相关的1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51份主成分综合得分为正值的材料,其中0.9分以上优良材料14份。通过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12.5时,把115份材料分成3个亚族,选出7个有价值的亲本。直观揭示不同番茄材料间果实品质的表型变异水平,给今后筛选番茄优良种质资源、选育新品种和合理加工利用提供理论支持。用InDel分子标记对亲本材料的DNA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遗传距离为0.39时可以将材料分成6个大族。选出10个有研究价值的亲本,为番茄分子育种提供一定理论指导。(2)根据所选亲本间的亲缘关系或遗传距离预测F1杂种优势的强弱。前者预测ZW07、ZW10和ZW08具有较高杂种优势,预测ZW09、ZW03、ZW21不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后者可预测ZW22、ZW31、ZW36、ZW42、ZW47、ZW48、ZW50、ZW51、ZW52、ZW63和ZW66具有较高优势。而ZW27、ZW30、ZW34和ZW39的杂种优势不明显。(3)通过对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形态学标记可以预测单果重的杂种优势,但是不适合根据亲缘关系远近预测体系中最高杂种优势组合。InDel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小时也可能出现强优势组合。遗传距离极端值附近的材料,可预测单果重和小区前期产量的最优组合。从筛选优良亲本的优劣、预测组合量以及配组的杂种优势强度来看,InDel分子标记杂种优势比形态学标记准确度和精确度强,而且省时省力,避免田间劳作,减少了工作量。(4)根据4个杂种优势指数分析,前者选出杂种优势最强的材料有ZW01、ZW02、ZW11、ZW12、ZW14、ZW16、ZW17和ZW18;后者杂种优势最强的材料有ZW22、ZW23、ZW24、ZW27、ZW29、ZW30、ZW42、ZW45、ZW48和ZW55,创制了一批番茄优异组合,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郭雨瑞[4](2018)在《多效唑提高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效率研究》文中指出无核葡萄由于其独特的优势,深得消费者喜爱。本试验中以无核葡萄品种为母本,以部分香味及酿酒葡萄品种作父本,总共完成12个杂交组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杂交组合中亲本基因型、取样时间、外源添加多效唑对胚挽救的影响,对胚挽救技术进行优化。同时,对胚挽救过程中出现的畸形苗进行进一步分类研究,并对其进行转化利用,以期找到适合的转化培养基,提高对畸形苗的利用,进而为提高胚挽救育种效率提供依据。所得结果如下:1、亲本基因型影响胚挽救胚发育率和成苗率。火焰无核、昆香无核、奇妙无核作母本时发芽率和成苗率都相对较高;而克瑞森无核和无核白鸡心用作胚挽救母本则不适宜。此外,父本的选择也对胚挽救效果产生影响。分别用玫瑰香和北冰红与火焰无核杂交,玫瑰香优于北冰红;当昆香无核做母本,泰山-2和北冰红作父本时,北冰红优于泰山-2,当奇妙无核作母本,阳光玫瑰、双优和北冰红做父本时,阳光玫瑰和双优优于北冰红。2、外源添加多效唑对胚挽救效果的影响。在胚珠发育阶段,以MM3+1.5mg/LPAC可以提高成胚率,火焰无核×北冰红的成胚率达到23.33%,昆香无核×泰山-2成胚率达到53.33%。在胚萌发阶段向基本培养基WPM添加1μmol/LPAC可以提高发芽率和成苗率,其中红无籽露×北冰红发芽率和成苗率分别达到70%和35%,红无籽露×昆香无核成苗率达到40%。3、各杂交组合最佳采样时期分别为:火焰无核×玫瑰香为授粉后39天,昆香无核×北冰红为授粉后46天,奇妙无核×阳光玫瑰为授粉后40天,红宝石无核×北冰红和奇妙无核×双优为授粉后41天。4.由于胚挽救过程中常常产生畸形苗,当把畸形苗接种到转化培养基后,部分可重新生长成正常苗。而且组合不同,最适宜的转化培养基也不同。其中,以基本培养基W PM+0.2mg/LIBA对火焰无核×玫瑰香组合的畸形苗转化效率高,达到16.67%,以基本培养基WPM+0.5mg/LIBA对昆香无核×北冰红畸形苗的转化效率高,达到40.09%。5.本试验累计接种胚珠14687颗,剥出裸胚1855个,发芽1089个,获得450个株系,总成苗率达3.06%。继代炼苗706棵,成活628棵,成活率达88.95%,2017年向大田移栽葡萄苗288棵,成活240棵,移栽成活率达83.33%。
袁月[5](2016)在《葡萄OVATE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表达分析及VvOFP8和VvOFP17基因的克隆》文中研究表明OVATE蛋白家族(Ovate Family Protein,OFP)是一类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转录抑制因子,在拟南芥、番茄和水稻等植物中均有研究报道,并鉴定出一些OFPs调控番茄、拟南芥果实形状。果实形状是葡萄一项重要的外观品质,研究果形发育的分子机理对果形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葡萄OVATE转录因子家族进行了全面的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技术探究了该家族成员的表达模式,从’宝满’葡萄中克隆得到两个可能调控果形的相关基因VvOFP8和VvOFP17,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特性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葡萄OVATE转录因子家族包含17个成员,不均匀地分布在11条染色体上,均没有内含子结构,编码115-444个氨基酸,等电点4.55-9.69,均为亲水蛋白;所有蛋白均包含完整的OVATE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主要在细胞核中,除VvOFP9外,其余蛋白均含有1-11个核输出信号(Nuclear Export Signal,NES)保守位点,且多数基因仅含有1-2个保守位点。进化树分析表明,葡萄和拟南芥OVATE蛋白家族可聚为六类,其中,Ⅱ、Ⅲ、Ⅴ类仅包含两个基因,Ⅰ、Ⅳ、Ⅵ类中VvOFPs和AtOFPs相互交错地聚类在一起;VvOFPs和AtOFPs共包含10个未知基序,保守元件1和2位于OVATE结构域区域,此外,在OVATE结构域外每个类别均包含特有基序。2葡萄OVATE基因家族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多数VvOFPs在根、嫩茎和花中表达量较高,在嫩叶和果实中仅检测到少数基因表达;VvOFPs在果实的不同发育期表达量存在差异,通常在开花前一周和开花期表达量较高,而花后4周果实中表达量较低。共有2对旁系同源基因(VvOFP1和VvOFP17,VvOFPV和VvOFP15)表达模式相似,4对旁系同源基因(VvOFP6和VvOFP10,VvOFP3和VvOFP7,VvOFP 和VvOFP11,VvOF,和VvOFP8)产生了新的表达模式;此外还发现一些成员的表达模式非常相似,如VvOFP6和VvOFP7在花前1周中的表达量较高,推测其可能含有冗余的功能。3 VvOFP8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 1191bp,编码 396个氨基酸,VvOFP17基因ORF长度为1209bp,编码402个氨基酸,同NCBI上登录序列相比,两条序列中均存在位点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两个蛋白均含有OVATE结构域,二级结构主要有无规则卷曲组成,VvOFP8蛋白定位在细胞质,在OVATE结构域中预测含有1个卷曲螺旋结构,VvOFP17蛋白定位在内质网和细胞核,含有两个核定位信号,在N端含有1个跨膜区。两个蛋白和其他物种OVATE蛋白的进化关系与物种进化规律一致,功能预测表明VvOFP8和VvOFP17蛋白均具有转录调控作用。表达分析结果表明,VvOFP8在两个品种的开花期表达量最高,且圆形果的表达量高于长形果;VvOFP17在圆形果品种花后2周表达量最高,而在长形果品种花期表达量最高,由此推测葡萄VvOFP8和VvOFP17基因的表达差异可能影响葡萄果实的形状。
亓桂梅,李梓琳,梅军霞[6](2016)在《世界葡萄酒三大生产国的产业概况及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是世界公认的葡萄酒巨头,本文从其发展历史、产区特点、生产规模、消费及贸易状况分析了各自具有的优势和在本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认为,虽然法国的葡萄酒产量在多数年份不及意大利,但从产业规模、文化推广及对外贸易等方面远超意大利;意大利虽然拥有最高的产量和众多的葡萄品种,但没有充分利用其优势,特别是大多品种资源面临灭绝的风险;西班牙虽然拥有葡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的头衔,但无论产量、消费和贸易都与其他两国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在鲜食葡萄产业方面,意大利和西班牙在欧盟成员国中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优势,而法国几乎没有鲜食葡萄生产。
宫雪佳[7](2013)在《陕西杨凌鲜食葡萄的栽培表现》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于2012年2月至12月,在陕西杨凌地区日光大棚、避雨棚及露地条件下,对16个鲜食葡萄品种红罗莎、白罗莎、乍娜、早黑宝、奥古斯特、维多利亚、无核白鸡心、秋红宝、红地球、玫瑰香、无核白、超级无核、月光无核、黄金指、里扎马特、克伦生进行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综合性状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合杨凌地区栽培的优良鲜食葡萄品种,为陕西杨凌鲜食葡萄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试验结果表明:1.物候期方面,日光大棚中萌芽期在2月中下旬,成熟期在6月下旬至7月;露地栽培条件下,萌芽期在4月中旬,果实成熟期在8月中旬;避雨栽培条件下物候期和露地条件基本相同;日光大棚的成熟时间较露地提前40-50天。2.丰产性方面,萌芽率较好;由于树龄仅3年,结果习性不稳定,各品种结果习性表现一般,结实系数大于1的品种只有超级无核、乍娜及避雨条件下的红罗莎、白罗莎;玫瑰香生长势较弱,其余树势中等至中强。3.日光大棚中不同品种果实品质比较,超级无核、月光无核、乍娜、早黑宝、奥古斯特、维多利亚、秋红宝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优良,其中超级无核、月光无核具特殊草莓香气;早黑宝、乍娜、秋红宝、玫瑰香果皮紫红色,具浓郁玫瑰香;红地球果实硕大,风味较淡。4.抗病性方面,日光大棚及避雨条件下葡萄叶片及果实的感病指数明显低于露地条件;所有品种转色前果实套袋,有效降低了果实病害的发病率;露地栽培中,叶片霜霉病较严重。5.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模式下比较,日光大棚中的奥古斯特、维多利亚、早黑宝的萌芽率较高,结果特性差异不大;里扎马特在露地、日光大棚中结实性表现较差;日光大棚中的病害程度明显低于露地条件。综上所述,日光大棚栽培可有效提高果实品质、降低病害程度;日光大棚中栽培可提前上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日光大棚中,奥古斯特、维多利亚、早黑宝、乍娜、超级无核、月光无核、秋红宝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值得进行进一步的试验推广。
张燕,舒传强,解素鹤[8](2012)在《嘉祥县种植超级无核葡萄的气候条件分析》文中提出本文就超级无核葡萄生长条件及山东省嘉祥县气候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嘉祥县气候条件对种植超级无核葡萄的利与弊,并提出了防灾增产的建议。
本刊编辑部[9](2012)在《未来农业新特点: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文中研究指明以近20个版面报道一次展会,是因为展会中商机无数,更是因为这些商机给予投资者全新的投资机遇和视角。展会所见,让我们这些自认为见多识广的记者也大开眼界——农业项目已经一改"面朝黄土背朝天、赚钱多少天成全"的旧貌,而是呈现出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的特点,在产、供、销、深加工各个环节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流程化管理、科技手段保障风险可控,这使得农业项目突破区域限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复制性,给投资者带来了全新的选择。我们采访的经营者,不乏身价亿万的老板、跻身人大的红顶商人。最可贵的是,他们身上丝毫没有精英阶层的桀骜,而是让人温暖的质朴和低姿态。我们亦因此庆幸,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仍有"大海不拒涓涓细流"精神的企业,对中小投资者敞开了诚信合作的大门。考虑到尽可能让读者领略产业全貌,本期报道注重信息量,而关于创富经历等稿件,我们会在本刊和《园艺天地》杂志中做后续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王玉玲[10](2006)在《无核雪柑授粉受精及种胚败育的研究》文中提出基于无核雪柑胚胎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很少,且其无核、少核的性状稳定,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等特点,选取了无核雪柑作为研究材料。本项目从授粉受精生物学、种胚发育过程的石蜡切片、镜检观察及蛋白质的双向电泳三个方面对无核雪柑与普通雪柑进行比较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无核雪柑胚胎败育前后的形态变化,检测此过程蛋白质的差异,探讨整个发育过程存在的特异蛋白,以明了无核雪柑的无核机理。 1 无核雪柑与普通雪柑的授粉受精生物学 研究了无核雪柑与普通雪柑两个品种花的形态特征、花粉离体培养的发芽率、授粉后花粉在柱头的萌发情况等。结果表明其花粉均具有可育性,但离体培养的花粉及授粉后的发芽率存在较大差异。离体培养普通雪柑花粉发芽率为26.91%,无核雪柑花粉发芽率仅为9.33%;普通雪柑×普通雪柑组合授粉2d花粉在柱头上的发芽最好,发芽率高达80%,花粉管长超过花粉粒径的3~5倍:无核雪柑×无核雪柑组合花粉的发芽率仅为5%,且花粉管很短,无核雪柑×普通雪柑授粉组合居中。无核雪柑花粉虽然可育,但柱头的乳突结构和花柱的花柱道不发达,自交不亲和,坐果率低。不同授粉组合坐果率差异较大,普通雪柑×普通雪柑坐果率为1.91%,无核雪柑×无核雪柑和无核雪柑×普通雪柑2个组合坐果率分别为0.25%和0.38%。 2 无核雪柑与普通雪柑种胚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对不同授粉组合的种胚进行石蜡切片观察,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拍照。结果表明,珠被、珠心、胚囊及珠心胚等组织不同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崩溃、瓦解及最终的消失,是导致无核雪柑无核、少核的一个重要原因。普通雪柑×普通雪
二、最新无核葡萄品种——超级无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最新无核葡萄品种——超级无核(论文提纲范文)
(2)四川盆地鲜食葡萄酚类化合物代谢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1 文献综述 |
1.1 鲜食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
1.2 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 |
1.2.1 酚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作用 |
1.2.2 果实酚类化合物在人体中的作用 |
1.3 植物酚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其合成途径 |
1.4 影响葡萄酚类物质代谢的因素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
2 不同葡萄品种果实酚类化合物含量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酚类物质的提取 |
2.1.3 总酚含量的测定 |
2.1.4 总类黄酮含量的测定 |
2.1.5 总黄酮醇含量的测定 |
2.1.6 总黄烷醇含量的测定 |
2.1.7 总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
2.1.8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葡萄品种果皮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分析 |
2.2.1.1 紫红-紫黑色系葡萄品种 |
2.2.1.2 黄绿色系葡萄品种 |
2.2.2 不同葡萄品种果肉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分析 |
2.2.2.1 紫红-紫黑色系葡萄品种 |
2.2.2.2 黄绿色系葡萄品种 |
2.3 讨论 |
3 钾元素、疏穗和摘叶对‘夏黑’葡萄果实酚类化合物的影响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硫酸钾根部追肥 |
3.1.2 磷酸二氢钾叶片追肥 |
3.1.3 疏穗 |
3.1.4 摘叶 |
3.1.5 酚类物质的提取和含量 |
3.1.6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硫酸钾施用量对葡萄果实酚类化合物的影响 |
3.2.2 不同磷酸二氢钾施用量对葡萄果实酚类化合物的影响 |
3.2.3 疏穗处理对葡萄果实酚类化合物的影响 |
3.2.4 摘叶处理对葡萄果实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
3.3 讨论 |
4 ‘夏黑’和‘阳光玫瑰’葡萄类黄酮代谢物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植物材料 |
4.1.2 类黄酮代谢组分析 |
4.1.2.1 样品提取流程 |
4.1.2.2 色谱质谱采集条件 |
4.1.2.3 代谢物定性与定量分析 |
4.1.2.4 数据分析方法 |
4.1.3 酚类物质代谢通路基因表达分析 |
4.1.4 数据分析 |
4.2 结果分析 |
4.2.1 两个品种类黄酮代谢物种类分析 |
4.2.2 两个品种不同发育阶段主要差异代谢物种类分析 |
4.2.3 两个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类黄酮差异代谢物种类对比分析 |
4.2.4 两个品种相同发育时期果皮类黄酮差异代谢物分析 |
4.2.5 两个品种果皮中黄烷酮、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醇含量变化 |
4.2.6 两个品种果皮中黄烷醇及原花色素类含量变化 |
4.2.7 两个品种果皮中花色素类(苷)含量变化 |
4.2.8 两个品种果皮中非花青素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4.2.9 两个品种花色素苷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 |
4.2.10 两个品种果皮中类黄酮代谢相关转录因子表达分析 |
4.2.11 两个品种果皮中类黄酮转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
4.3 讨论 |
5 葡萄芪合成酶基因家族的鉴定、表达及白藜芦醇含量分析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植物材料 |
5.1.2 葡萄STS基因家族鉴定与序列分析 |
5.1.3 葡萄RNA的提取和STS基因的表达 |
5.1.4 主要芪类化合物含量测定 |
5.1.5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STS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和序列分析 |
5.2.2 STS基因家族在葡萄果实和叶片生长过程中的表达 |
5.2.3 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芪类化合物含量变化 |
5.3 讨论 |
6 ‘夏黑’和‘阳光玫瑰’葡萄果实酚酸类化合物含量变化 |
6.1 材料和方法 |
6.1.1 植物材料 |
6.1.2 酚酸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定性定量分析 |
6.1.3 数据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番茄的遗传多样性与杂种优势预测及强优势组合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基于遗传距离的形态学标记与番茄遗传多样性 |
1.2.2 形态标记学在番茄育种中的应用 |
1.2.3 基于遗传距离的分子标记与番茄遗传多样性 |
1.2.4 分子标记在番茄育种中的应用 |
1.2.5 杂种优势分析及预测的研究进展 |
1.2.6 杂种优势在番茄育种中的应用 |
1.2.7 研究内容 |
1.2.8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形态学标记与番茄杂种优势预测 |
2.1.1 试验材料、仪器 |
2.1.2 试验方法 |
2.2 InDel分子标记与番茄杂种优势预测 |
2.2.1 试验材料、仪器和药品 |
2.2.2 试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番茄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3.1.1 形态学标记对番茄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
3.1.2 InDel分子标记对番茄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
3.2 筛选优良杂交配组 |
3.2.1 形态学标记筛选的亲本及配组结果 |
3.2.2 InDel分子标记筛选的亲本及配组结果 |
3.3 杂种优势预测 |
3.3.1 形态学标记 |
3.3.2 InDel分子标记 |
3.4 杂种优势分析及强优势配组的选育 |
3.4.1 21个杂交组 |
3.4.2 45个杂交组合 |
3.5 杂种优势效果分析 |
4 讨论 |
4.1 性状测量的准确度 |
4.2 表型的相关性分析的差异 |
4.3 形态学标记与遗传多样性 |
4.4 InDel分子标记与遗传多样性 |
4.5 亲本的选择 |
4.6 高优势组合的预测和利用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多效唑提高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
1.1.1 世界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
1.1.2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
1.2 无核葡萄现状 |
1.2.1 无核葡萄的分类 |
1.2.2 无核葡萄育种方法及育种现状 |
1.3 胚挽救技术在无核葡萄育种中的应用 |
1.3.1 无核葡萄胚挽救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
1.3.2 影响胚挽救育种的因素 |
1.4 葡萄胚挽救畸形苗的影响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新种质创建 |
2.1 试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试剂及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花粉采集 |
2.2.2 人工去雄及杂交 |
2.2.3 胚挽救操作步骤 |
2.2.4 炼苗及移栽大田 |
2.2.5 影响胚挽救效果的因素探究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亲本基因型对胚挽救的影响 |
2.3.2 采样时间对胚挽救的影响 |
2.3.3 外源添加不同浓度多效唑对胚挽救的影响 |
2.3.4 胚挽救的炼苗和移栽 |
2.4 讨论 |
2.4.1 胚挽救过程中亲本选择的重要性 |
2.4.2 外源添加物胚挽救效果的影响 |
2.4.3 适宜的采样时间对胚挽救的影响 |
2.4.4 炼苗移栽对胚挽救的影响 |
第三章 畸形苗的转化试验 |
3.1 试验材料及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畸形苗转化接种培养基 |
3.2 结果及分析 |
3.3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图 |
(5)葡萄OVATE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表达分析及VvOFP8和VvOFP17基因的克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转录因子概述 |
1.1 转录因子的功能结构域 |
1.2 转录因子的分类 |
1.3 转录因子的研究方法 |
2 OFP的研究进展 |
2.1 拟南芥OFP研究进展 |
2.2 其它物种OFP研究进展 |
3 葡萄果形的研究进展 |
4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葡萄OVATE转录因子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VvOFPs基因的鉴定 |
1.2 VvOFPs蛋白理化性质分析 |
1.3 VvOFPs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 |
1.4 VvOFPs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基因结构分析 |
1.5 VvOFPs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1.6 VvOFPs基因的系统进化树构建 |
1.7 VvOFPs蛋白的基序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VvOFPs家族成员鉴定及理化性质分析 |
2.2 葡萄OVATE保守域的鉴定和分析 |
2.3 VvOFPs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分析 |
2.4 VvOFPs基因的内含子和外显子分析 |
2.5 VvOFPs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2.6 VvOFPs的进化树分析 |
2.7 VvOFPs蛋白的基序分析 |
3 讨论 |
第三章 葡萄OVATE转录因子家族的表达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和分析 |
2.1 葡萄总RNA的提取 |
2.2 VvOFPs基因荧光引物筛选 |
2.3 VvOFPs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
3 讨论 |
第四章 葡萄VvOFP8和VvOFP17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葡萄总RNA的提取 |
2.2 VvOFP8和VvOFP17基因ORF框的克隆 |
2.3 VvOFP8和VvOFP17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 |
2.4 VvOFP8和VvOFP17的表达分析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主要创新点 |
附录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6)世界葡萄酒三大生产国的产业概况及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概况 |
1.1 法国葡萄酒产业特点 |
1.2 意大利葡萄酒产区及品种 |
1.3 西班牙葡萄酒产区特点及主栽品种 |
2 葡萄种植面积与葡萄酒产量对比分析 |
3 消费状况和趋势 |
4 分销与贸易分析 |
5 鲜食葡萄产业情况 |
6 小结 |
(7)陕西杨凌鲜食葡萄的栽培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世界鲜食葡萄产业概况 |
1.1.1 世界鲜食葡萄生产现状 |
1.1.2 世界鲜食葡萄进出口情况 |
1.2 我国鲜食葡萄产业概况 |
1.2.1 我国鲜食葡萄生产现状 |
1.2.2 我国鲜食葡萄主要产区分布 |
1.2.3 陕西鲜食葡萄种植概况 |
1.3 我国鲜食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 |
1.3.1 栽培技术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 |
1.3.2 忽视产后环节,产业化程度低 |
1.3.3 区划滞后,品种单一 |
1.3.4 现代化技术水平低 |
1.4 我国鲜食葡萄发展趋势 |
1.4.1 逐渐走向良种化、区域化 |
1.4.2 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管理 |
1.4.3 严格限产,提倡有机栽培 |
1.4.4 设施栽培推动鲜食葡萄产业快速发展 |
1.4.5 重视砧木的使用 |
1.5 设施栽培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1.5.1 世界设施栽培产业概况 |
1.5.2 我国设施栽培产业概况 |
1.5.3 我国设施栽培类型 |
1.5.4 我国设施栽培存在问题 |
1.5.5 我国设施栽培发展对策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品种与试验园概况 |
2.1.1 供试品种 |
2.1.2 试验区立地条件 |
2.1.3 栽培管理方式 |
2.2 试验方法 |
2.2.1 物候期调查 |
2.2.2 植物学性状观察记载 |
2.2.3 生长结果习性调查 |
2.2.4 果实品质 |
2.2.5 抗病性鉴定调查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物候期 |
3.2 植物学性状描述 |
3.2.1 嫩梢、幼叶及新梢性状 |
3.2.2 成熟叶片性状 |
3.3 生长结果习性 |
3.4 果实品质 |
3.4.1 果实外观品质 |
3.4.2 果实感官品质及内在品质的测定 |
3.5 抗病性调查 |
第四章 讨论 |
4.1 日光大棚条件下不同品种综合性状的比较 |
4.2 不同栽培模式下相同品种的综合性状对比 |
4.3 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栽培技术措施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版说明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嘉祥县种植超级无核葡萄的气候条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嘉祥县种植葡萄有利的气象条件分析 |
1.1 嘉祥县气候条件 |
1.2 生长发育关键期温度适宜 |
1.3 果实发育关键期光照充足 |
2 嘉祥县种植葡萄不利的气象条件分析 |
2.1 花期气候不太稳定 |
2.2 果实发育前期偏旱后期偏涝 |
3 结语 |
(9)未来农业新特点: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果树类 |
1.特色桃树成主流 |
2.葡萄, 无核、高产、甜度、成熟期是关注热点 |
3.核桃 |
4.苹果 |
5.樱桃 |
6.枣 |
7.李 |
9.梨 |
10.杏 |
11.枸杞 |
12.猕猴桃 |
13.其他 |
二、绿化苗木 |
1.绿化造林苗 |
2.乔木苗 |
3.花灌木 |
4.彩叶树 |
5.花卉 |
6.种子 |
7.新品种 |
8.其他 |
三、农作物及深加工产品 |
1.蔬果作物 |
2.农副深加工产品 |
四、农资农药 |
1.农药化肥 |
2.农用材料 |
五、工艺品中, 陕西妇女手工艺品集中亮相。陕西省已初步形成了关中、陕北、陕南有地域特色的手织布、剪纸、刺绣编织、布艺等十多类妇女手工艺品生产销售基地, 有各级各类妇女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组织600多个, 产品远销日本、加拿大、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
1.手工艺品专业化生产, 小手艺大规模。 |
2.陶艺工艺品讲究形、色、声。 |
3.传承民间艺术, 打造标志性工艺品。 |
(10)无核雪柑授粉受精及种胚败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 植物不育性研究进展 |
1.1 雌性不育 |
1.1.1 大孢子母细胞发育异常 |
1.1.2 营养组织发育异常 |
1.1.3 花器官外部形态异常 |
1.2 雄性不育 |
1.2.1 花药退化 |
1.2.2 花粉母细胞及花粉粒退化 |
1.2.3 绒毡层结构异常 |
1.3 胚胎败育 |
1.4 自交不亲和 |
1.4.1 配子体自交不亲和 |
1.4.2 孢子体自交不亲和 |
2 植物特异蛋白质研究进展 |
2.1 双向电泳技术研究进展 |
2.1.1 样品制备 |
2.1.2 IEF电泳、平衡、SDS-PAGE电泳 |
2.1.3 染色和保存 |
2.2 特异蛋白质与植物发育的研究进展 |
2.2.1 特异蛋白质与性别分化 |
2.2.2 特异蛋白质与不育性 |
2.2.3 特异蛋白质与成花 |
2.2.4 特异蛋白质与胚胎发育 |
3 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 |
3.1 研究背景 |
3.2 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无核雪柑与普通雪柑的授粉受精生物学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花的形态观察 |
1.2.2 授粉受精生物学研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花的形态观察 |
2.2 雌蕊构造及其特点 |
2.2.1 柱头 |
2.2.2 花柱 |
2.2.3 子房 |
2.3 花粉发芽率观察 |
2.3.1 无核雪柑与普通雪柑花粉的差异 |
2.3.2 无核雪柑与普通雪柑花粉发芽率的差异 |
2.3.3 无核雪柑与普通雪柑授粉后花粉在柱头上的发芽和生长的差异 |
2.4 无核雪柑与普通雪柑杂交或自交坐果率的比较 |
2.5 无核雪柑与普通雪柑杂交或自交种子发育情况的比较 |
2.6 无核雪柑与普通雪柑杂交或自交正常种子胚的比较 |
3 讨论 |
3.1 柑桔类果树无核性状的研究 |
3.2 柑桔类花粉管生长速度的差异研究 |
第三章 无核雪柑与普通雪柑种胚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胚珠组织结构的生长 |
2.1.1 珠被 |
2.1.2 珠心 |
2.1.3 胚囊 |
2.2 珠心胚的发育 |
2.3 合子胚的发育 |
3 讨论 |
3.1 种子败育 |
3.2 合子胚与珠心胚的发育 |
3.3 双胚囊的发现 |
第四章 无核雪柑与普通雪柑种胚发育过程蛋白质的差异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药品及其来源 |
1.3 方法 |
1.3.1 种胚蛋白质含量测定 |
1.3.2 双向电泳蛋白质提取 |
1.3.3 第一向IEF |
1.3.4 IPG胶条的平衡 |
1.3.5 第二向SDS-PAGE |
1.3.6 银染 |
1.3.7 等电点计算及分子量确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无核雪柑与普通雪柑种胚蛋白质含量变化 |
2.2 无核雪柑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 |
2.3 普通雪柑胚胎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 |
2.4 无核雪柑与普通雪柑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异蛋白质分析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最新无核葡萄品种——超级无核(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栽培区域对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葡萄生理及品质特性影响[D]. 牛倩.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2]四川盆地鲜食葡萄酚类化合物代谢机理研究[D]. 陈洪强. 四川农业大学, 2020
- [3]番茄的遗传多样性与杂种优势预测及强优势组合选育[D]. 张紫薇.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4]多效唑提高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效率研究[D]. 郭雨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1)
- [5]葡萄OVATE转录因子家族的鉴定、表达分析及VvOFP8和VvOFP17基因的克隆[D]. 袁月.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6]世界葡萄酒三大生产国的产业概况及对比分析[J]. 亓桂梅,李梓琳,梅军霞.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01)
- [7]陕西杨凌鲜食葡萄的栽培表现[D]. 宫雪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8]嘉祥县种植超级无核葡萄的气候条件分析[J]. 张燕,舒传强,解素鹤. 科技创新导报, 2012(25)
- [9]未来农业新特点:工业化、科技化、规模化[J]. 本刊编辑部.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2(01)
- [10]无核雪柑授粉受精及种胚败育的研究[D]. 王玉玲. 福建农林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