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市今年将建立实时监控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谢海朋[1](2021)在《W市“河长制”实施中的协同问题研究 ——以协同治理理论为视角》文中研究表明
张靖伊[2](2021)在《中国白糖期货套期保值比率的估算与最优选择》文中指出期货市场凭借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自其形成以来,便成为了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是期货市场的两个核心功能,它们对市场供求的调节和物价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回顾过去,中国的期货市场历经三十年发展,已经为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独特功能创造了必要条件。2006年1月,郑州商品交易所经证监会批准再次引入白糖期货合约,上市后经过十多年的完善发展,白糖期货市场极大地改变了其现货市场。微观上,通过白糖期货市场规避价格风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企业的经营,合理的套期保值操作使得糖农和糖企更好地利用白糖期货市场调整自身的生产和经营规模,更好地保障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宏观上,新品种期货合约的出现也有利于中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密切期现货市场联系,共同促进中国糖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中国白糖期货为研究对象,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介绍不同的套期保值策略,详细介绍套期保值原则,为我国糖企更好地参与期货套期保值制定适合自身的套保方案,以规避自身面临的价格风险。通过实证分析,选取近年最新的期货及现货价格时间序列数据,选用简单回归的最小二乘模型(OLS)及误差修正模型(ECM)估算白糖套期保值比率。同时,对OLS的残差进行ARCH检验,继而计算ECM-GARCH模型下的套保比率,最后在三种模型中做出比较分析,从风险最低角度出发,得到白糖期货最优套期保值比率,保证我国涉糖企业更有效地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和风险控制。结论表明,我国白糖期货和现货价格走势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两者相关系数极高,利用期货对现货进行套期保值是完全可行的,白糖期货和现货价格时间序列均是非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后即可变为平稳序列,且两变量存在较为显着的协整关系,且其价格变化时快时慢,具有明显的波动聚集效应。使用OLS模型计算出的套期保值比率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涉糖企业面临的价格风险和资金成本,ECM模型及ECM-GARCH模型次之。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完善白糖期货市场参与者结构、传播科学套期保值理念、加强监管体系的运行和协调等对策建议。
罗强[3](2020)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一、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
姚禹[4](2020)在《江铜公司套期保值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铜资源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之一,其价格易受国家政策、国际局势、市场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波动。如何减轻价格剧烈波动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是铜企面临的首要问题。从多年的实践成果来看,套期保值业务是铜企规避价格风险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若进行不当的套期保值操作则会有放大企业价格波动风险,给企业的持续经营带来潜在的隐患,从而造成企业更大的经济损失。然而,期货市场在我国建立时间相对较短,市场监管、交易制度等相关基础性建设发展程度相对不足。除宏观因素外,企业自身对套期保值相关理论学习了解程度不足、对套期保值战略作用定位不准、与之配套的内部控制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以及缺乏相关专业人士进行操作也影响了预期套期保值的效果。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早期建立的铜企之一,也是最早一批进行套期保值操作的企业之一,在运用套期保值业务模式规避自身的价格风险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根据其2017年年报显示,企业在利用套期工具进行操作时出现巨额亏损,对企业当期利润造成了重大不利影响;而2018年年报中套期工具项目栏下则显示为净收益,增加了企业的当期净利润。这究竟是期货市场单方面影响企业利润,还是由于企业自身内部的原因造成套期保值业务对利润波动的影响如此巨大。套期保值的本质是锁定企业利润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为何江铜运用套期保值后利润波动反而加大,其中的原因都是值得深思的。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江铜公司套期保值业务进行分析。在公司近五年有关套期保值项目中结合风险对冲、内部控制等相关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江铜公司套期保值业务相关问题的研究,发现公司存在套保手段单一、内部风控流程不完善以及套期保值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不成熟等问题,根据项目暴露的风险问题分别就公司层面与政府层面提出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多种套保策略相结合、加强人才培养与信息披露机制、健全期货相关法律与监管体系,增加套期保值参与者等有针对性的建议。从而完善企业相关内部控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套期保值理论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5](2013)在《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文中指出
邵燕成,吴剑,谢霞,毛思洁,万鲁宁,周子琳,章炜[6](2012)在《“两会”民生热点前瞻》文中研究说明2011年,宁波市第3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GDP达6010.4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10.0%。"三思三创"活动深入开展,全市上下均感受到春天般的发展新动力。新年伊始,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顺利召开,吹响了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伟大号角。全国"两会"刚刚结束,又即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可谓是大事多、喜事多,期盼多、憧憬多。今年4月,我市"两会"将如期而至。站在新起点,对即将召开的市"两会",全市上下赋予厚望,倾注了更多的关切和关注。借此,我刊编辑部围绕干部群众十分关注的"教育"、"医疗社保"、"物价"、"房价"、"食品安全"、"空气质量"、"交通出行"、"山区农民增收"等八项热点,深入群众进行采访,希望为市"两会"传递一种原汁原味的民声民意,献上一幅清新自然的民生画卷。
宋承国[7](2010)在《中国期货市场的历史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现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金融联系的不断加强,期货市场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以及在国际金融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近些年来,以期货市场为主体的虚拟经济越来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并关系到国家经济金融的安全。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金融服务领域越来越开放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国期货市场健康快速地发展,提升其服务本国经济的市场功能,是经济建设中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因此,全面系统地研究近代以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并将其与国际期货市场的历史发展相比较,发掘出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规律以及可供吸取的经验教训,对于当代以及未来中国期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和现实促进意义。中国期货市场萌芽并初创于晚清时期,先后经历了民国时期的艰难发展、共和国成立后的长期断层、改革开放后的重建以及在当代的再发展等若干历史阶段。百余年来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制度的变迁息息相关,它是制度变迁的缩影,是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不断冲撞与融合的反映。因此对中国期货市场的研究,本文首先立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并由此展开。将中国期货市场纳入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以制度变迁的视角对其发展历程展开了研究,分析了中国期货市场历史发展的制度原因,总结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并为今后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其次,在充分挖掘史料以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运用实证的史学研究方法,对三个历史时期期货市场的历史与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地纵向研究和梳理,揭示了中国期货市场产生的动因、发展变化情况、影响和意义,并对其发展规律、特征与不足进行了总结和评价,使得晚清、民国和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的期货市场成为了有机联系的整体。尤其是对共和国成立后期货市场的断层和重建时期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揭示了当代中国期货市场重建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再次,本文在对近代以来期货市场发展历程进行纵向梳理的同时,还借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市场监管、市场的特点与不足等方面展开了横向地分析和研究。不仅研究了近代以来华商与洋商两个期货市场、物品期货与证券期货两类交易品种、期货与现货两种交易方式,还对不同制度条件下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运行机制(包括市场组织结构、制度规则、交易和行市)、市场监管(包括国家立法、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中外期货市场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比较了中外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研究了国际期货市场的现实运行,总结了期货市场健康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首先,期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中国人现代化努力的重要成果,而且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发展的高层次体现。然而作为重要的金融市场,期货市场服务现货市场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体现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曲折性和艰巨性;其次,制度的变迁对期货市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国期货市场的断续兴衰与国家经济制度变迁休戚与共。良好的制度安排可以创造出更高的市场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更好地促进期货市场的发展,反之则会起到阻碍作用,造成期货市场发展的迟滞乃至断层;再次,期货市场的创新和监管也非常重要。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期货市场具有发现价格、规避风险和配置资源的功能,是服务现货市场乃至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中国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尽早建立起包括金融期货和期权期货在内的完整的期货品种结构。这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强市场监管的制度建设,控制市场风险,防范期货市场的价格操纵和过度投机导致的功能失效和对经济的破坏。制度创新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
赵利敏[8](2008)在《我国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监管研究》文中提出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由此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而且随着证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及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需求越来越大。但衍生品市场具有高风险、高技术性的特征,且与现货市场密切相关,使得衍生品交易的违规行为常常涉及现货市场,影响层面广,方法隐蔽、形态复杂。因此,认真分析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并研究如何防范跨市场金融风险,是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我国股指期货尚未推出,没有相关的个案用于参考,所以本文在分析方法上力图使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采用了比较分析、归纳分析等分析方法。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股票市场违规行为的成因及表现形式、股指期货的特征和功能,并通过对国内外股指期货及商品期货实际案例的分析,阐述了股指期货的风险特征、来源及它们所带来的跨市场风险。然后通过对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交易的参与主体进行分析,研究了两市场间交易的联动性;参考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会对股票市场造成波动、到期日效应、成分股溢价、资金的排挤效应等影响;同时又对已推出股指期货的市场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得出股指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关联性,有提高资本市场信息传递速度和放大交易量的作用,所以会使风险在两市场间迅速传递。因此就有了跨市场监管的必要性,接下来从理论上阐述了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违规行为的形式;在借鉴美国、台湾和香港市场关于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监管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跨市场监管的设计原则及对策。本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公司和行业协会六方在跨市场信息监管中各方的职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构建了六方信息交流的框架。另外还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次上给出了跨市场监管的对策,并对跨市场交易的整个过程事前、事中及事后进行了连续的、动态的监管,构建了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及事后管理于一体的跨市场监管机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罗婷[9](2007)在《期货市场操纵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过多年的清理整顿,中国期货市场从2001年开始出现复苏。然而,随着市场交易的日益活跃,近几年接连出现了若干起风险行情,市场上关于市场操纵的传言不绝于耳,不利于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总结和借鉴防范期货市场操纵的经验与教训,防范于未然,促进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与规范。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穿插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在期货市场操纵的历史回顾的基础上,总结和借鉴国外对于期货市场操纵认定和判断上的经验,然后基于对中国期货市场的运行特征和有操纵嫌疑的具体风险案例的实证分析,尝试性地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期货市场上是否存在市场操纵进行判断,然后根据应对市场操纵的国际经验与教训,结合中国期货市场上潜在的有关市场操纵的问题,提出防范市场操纵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市场操纵不是新生事物,也不是中国期货市场的特有现象,而是与期货市场相伴而生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2.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和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上比较成熟的期货市场上的市场操纵逐渐减少,市场操纵的不利影响也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因此,发展与规范应是中国期货市场未来建设的一个主题;3.实证分析表明中国期货市场发展远没有达到有效市场的程度;研究结果支持存在市场操纵的传言;4.应对期货市场操纵无非有预防性的和威慑性的两大类措施。鉴于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环境与现状,必须同时在两类措施上下功夫;信息披露是两类措施都需要的,因此,加强信息披露、增加期货市场的透明性对于防范期货市场操纵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志强[10](2007)在《南昌今年20项民心工程敲定》文中指出本报讯(记者 李志强)记者昨日从市发改委获悉,我市今年制定的民心工程项目正式敲定,其中包括就业、新农村建设、食品药品安全等20个实事项目。①促进就业工程今年我市将实施“零就业家庭”再就业援助,为全市 “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需求的提供免费职?
二、期市今年将建立实时监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期市今年将建立实时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白糖期货套期保值比率的估算与最优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综述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论文框架结构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期货与期货市场 |
2.1.1 期货的演进 |
2.1.2 中国期货市场 |
2.2 套期保值与基差 |
2.2.1 期货套期保值 |
2.2.2 基差及其变动 |
2.3 价格发现与有效性 |
2.3.1 价格发现 |
2.3.2 价格有效性 |
第三章 中国白糖期货市场概述 |
3.1 白糖期货合约 |
3.2 白糖的生产及消费 |
3.3 白糖期价的影响因素 |
第四章 白糖期货套保比率的估算与选择 |
4.1 研究假设和数据选取 |
4.2 相关性与平稳性 |
4.3 基于OLS模型的比率估算 |
4.4 基于ECM模型的比率估算 |
4.5 基于ECM-GARCH模型的比率估算 |
4.6 套保比率的分析与选择 |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 |
5.1 研究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政府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
二、2019年工作回顾 |
三、2020年工作安排 |
四、持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
附件1 |
成都市2020年民生实事工作目标 |
一、交通出行 |
二、市容环境 |
三、就业促进 |
四、扶弱助困 |
五、教育助学 |
六、医疗养老 |
七、食药安全 |
八、住房安居 |
九、文体惠民 |
十、便民服务 |
附件2 |
名词解释 |
(4)江铜公司套期保值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套期保值的研究 |
1.2.2 关于套期会计的研究 |
1.2.3 关于风险对冲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存在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套期保值 |
2.1.2 套期会计 |
2.1.3 风险对冲 |
2.2 理论基础 |
2.2.1 风险管理理论 |
2.2.2 基差理论 |
第3章 江铜公司套期保值业务整体分析 |
3.1 江铜公司简介 |
3.2 江铜公司市场情况分析 |
3.2.1 经营的基本情况 |
3.2.2 主要原材料和产品市场分析 |
3.2.3 铜期货市场分析 |
3.3 江铜公司套期保值业务分析 |
3.3.1 江铜公司主营业务流程及风险敞口 |
3.3.2 江铜公司套期保值总体思路 |
3.4 江铜公司套期保值财务绩效分析 |
第4章 江铜公司套期保值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江铜公司套期保值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套期保值效果不理想 |
4.1.2 投机交易频繁发生 |
4.2 江铜公司套期保值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套期保值交易形式单一 |
4.2.2 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存在缺陷 |
4.2.3 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
第5章 江铜公司套期保值业务的对策及建议 |
5.1 企业层面 |
5.1.1 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
5.1.2 多种套保策略相结合 |
5.1.3 强化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营造风险防范氛围 |
5.2 政府层面 |
5.2.1 健全期货相关法律与监管体系,增加套期保值参与者 |
5.2.2 增加机构投资者在总的期货交易者中的比例 |
5.2.3 加强人才培养与信息披露机制 |
5.2.4 充分重视宏观经济和铜价的动态关联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7)中国期货市场的历史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源起与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及资料情况 |
四、论文结构及需要说明的问题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晚清与民国时期期货市场的历史与发展 |
第一节 晚清与民国时期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
一、晚清政府时期 |
二、北洋政府时期 |
三、国民政府时期 |
第二节 晚清与民国时期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 |
一、晚清与民国时期期货市场的组织与结构 |
二、晚清与民国时期期货市场的交易制度和交易规则 |
三、晚清与民国时期期货市场的交易与行市 |
第三节 晚清与民国时期期货市场的监管 |
一、晚清与民国时期期货市场的国家立法 |
二、晚清与民国时期期货市场的行政监管 |
三、晚清与民国时期期货市场的行业自律 |
第四节 晚清与民国时期期货市场的特点与评价 |
一、晚清与民国时期期货市场的特点 |
二、晚清与民国时期期货市场发展的评价 |
第二章 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期货市场的断层 |
第一节 期货市场断层局面的形成 |
一、对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关闭 |
二、对北京、天津交易所的改造 |
三、改造的性质及其历史影响 |
第二节 期货市场断层的经济制度原因 |
一、以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特征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
二、赶超型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 |
第三节 七十年代对境外期货市场的有限利用 |
一、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发展 |
二、境外期货交易的实践性突破 |
三、国家领导人对资本主义市场理论及期货理论的思考 |
第三章 经济转轨时期中国期货市场的重建 |
第一节 期货市场重建的制度供给 |
一、宏观经济制度的变革 |
二、市场主体的微观基础 |
第二节 建立中国期货市场的理论论争与突破 |
一、期货市场姓"资"姓"社"之争 |
二、中国建立期货市场的时机与利弊之争 |
三、对于对期货市场投机问题的论争 |
四、理论上的总结和突破 |
第三节 期货市场的重建与初创 |
一、期货市场重建前的国际环境 |
二、期货市场重建的缘起及决策 |
三、期货市场重建的历史进程 |
四、期货市场重建的意义和影响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 |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
一、期货试点及无序发展阶段(1992年-1994年) |
二、清理整顿阶段(1994年-2000年) |
三、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 |
一、期货市场的组织与结构 |
二、期货市场的交易制度和规则 |
三、期货市场的交易及行情 |
第三节 中国期货市场的监管 |
一、期货市场的国家立法 |
二、期货市场的行政监管 |
三、期货市场的自律监管 |
第四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期货市场的特点与评价 |
一、中国期货市场的特点 |
二、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评价 |
第五章 中外期货市场的比较及若干问题研究 |
第一节 中外期货市场发展的历史比较 |
一、中外期货市场发展历程的比较 |
二、中外期货市场发展条件和发展趋势的比较 |
三、中外期货市场创新能力的比较 |
四、中外期货市场监管的比较 |
五、期货市场本国经济贡献率及国际期货市场影响力比较 |
第二节 国际期货市场的现实运行特征 |
一、期货市场的虚拟性日趋明显 |
二、期货市场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
三、期货市场的国际定价权日益重要 |
第三节 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具备的历史条件 |
一、自由活跃的市场经济 |
二、持续不断的市场创新 |
三、有效而又适当的市场监管 |
第四节 制度创新: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 |
一、期货市场的监管制度建设 |
二、期货市场的培育制度建设 |
三、期货市场的开放制度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表图索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8)我国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股票市场违规行为的表现形式及成因 |
2.1 股票市场的概况 |
2.2 股票市场违规操作的一般表现形式 |
2.3 股票市场违规操作的成因分析 |
第3章 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 |
3.1 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概况 |
3.2 股指期货合约的特征 |
3.3 股指期货合约的功能 |
3.4 股指期货的风险 |
3.5 海外股指期货市场重大事件回顾 |
3.6 我国期货市场历史事件回顾 |
第4章 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影响的分析 |
4.1 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交易的参与主体 |
4.2 从国内外的实践看推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
4.3 股指期货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 |
4.4 对我国推出股指期货的启示 |
第5章 海外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联合监管分析 |
5.1 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的跨市场操纵形式 |
5.2 美国、台湾及香港对股票与股指期货市场的跨市场监管 |
第6章 我国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联合监管研究 |
6.1 我国股票市场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难题 |
6.2 我国股票与股指期货市场的跨市场联合监管的必要性 |
6.3 我国股票与股指期货市场的跨市场联合监管机制的设计原则 |
6.4 我国股票与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联合监管的对象 |
6.5 我国股票与股指期货市场的跨市场联合监管 |
6.6 我国股票与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稳定机制 |
第7章 总结 |
7.1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7.2 本文的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期货市场操纵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0.2 研究目的 |
0.3 相关文献综述 |
0.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期货市场操纵概述 |
1.1 期货市场操纵的界定 |
1.2 期货市场操纵的历史回顾 |
1.3 辩证地看待市场操纵 |
第二章 国外防范市场操纵的经验教训 |
2.1 典型案例的分析 |
2.2 LME的教训 |
第三章 市场操纵的诊断:国际经验及中国的实证分析 |
3.1 市场操纵的判断依据及方法 |
3.2 基于具体案例的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应对中国期货市场操纵问题的建议 |
4.1 加强期货行业法规建设 |
4.2 完善监管措施 |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期市今年将建立实时监控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W市“河长制”实施中的协同问题研究 ——以协同治理理论为视角[D]. 谢海朋. 上海师范大学, 2021
- [2]中国白糖期货套期保值比率的估算与最优选择[D]. 张靖伊. 内蒙古大学, 2021
- [3]政府工作报告[N]. 罗强. 成都日报, 2020
- [4]江铜公司套期保值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姚禹.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5]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A].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2013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 2013
- [6]“两会”民生热点前瞻[J]. 邵燕成,吴剑,谢霞,毛思洁,万鲁宁,周子琳,章炜. 宁波通讯, 2012(06)
- [7]中国期货市场的历史与发展研究[D]. 宋承国. 苏州大学, 2010(11)
- [8]我国股票市场与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监管研究[D]. 赵利敏. 河南大学, 2008(09)
- [9]期货市场操纵问题研究[D]. 罗婷. 青岛大学, 2007(02)
- [10]南昌今年20项民心工程敲定[N]. 李志强. 南昌日报,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