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客体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对女性客体化,外观焦虑,进食障碍,抑郁
客体化论文文献综述
任芬,王燕学[1](2019)在《女性对女性客体化与进食障碍、抑郁的关系:外观焦虑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方便取样抽取285名中国女大学生同时施测女性对女性客体化量表(WOWS)中文版、外观焦虑量表简版(AAS-BV)、进食障碍量表(EDI)和抑郁量表(SDS)。结果表明:女性对女性客体化与外观焦虑、进食障碍和抑郁均呈显着正相关(r=0.522,r=0.472,r=0.350;P<0.001),外观焦虑与进食障碍、抑郁均呈显着正相关(r=0.348,r=0.484;P<0.001);外观焦虑在女性对女性客体化与进食障碍、抑郁关系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6.4%和51.3%。结论:女性对女性客体化既可以直接作用于进食障碍、抑郁,又可以通过外观焦虑间接影响进食障碍和抑郁。(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栋[2](2019)在《略论精神的客体化悖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体论中,精神作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观的;而在认识论中,精神客体又被赋予客观性,甚至被当作客观实在。这在理论上是相悖的,也会引发许多现实问题。精神客体是客体化的主观精神,是客观的精神存在,能够成为客体是因为它成为了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不在于其是否具有客观性,更不需要成为客观实在。精神客体不是客观实在,也不是主观存在,澄清这一点对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冯强,陶炜[3](2019)在《大学生手机依赖、自我客体化与学业倦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业倦怠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江西省6所高校共704份问卷调查,基于大学生群体的视角研究手机依赖、自我客体化、学业倦怠叁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有超过50%的大学生属于手机高度依赖;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业倦怠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自我客体化与学业倦怠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自我客体化会对手机依赖和学业倦怠的相关关系产生调节作用。高校应该注重教育管理和学生个体心理疏导,家庭和社会更要形成监管合力,帮助大学生克服手机依赖,使其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唐帅[4](2019)在《尝试“客体化”思维》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位管理学家曾提出一种自我认知的方法——把自己“客体化”。也就是说,假设“我不是我,我是别人”,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认识和评价自己。比如,可以设想:如果我是老板,会雇佣我自己这样的人吗?会让我这样的人升职加薪或者独当一面吗?这种思维方式,并非提倡把(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9-06-12)
唐文清,许小雪,刘延云[5](2019)在《大学生自尊在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间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自尊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身体监视量表、外表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5所高校随机抽取的400名大学本科生(男生148人、女生252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大学生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呈显着正相关(r=0.28,P<0.01)、与自尊呈显着负相关(r=-0.13,P<0.01),大学生自尊与外表焦虑呈显着负相关(r=-0.36,P<0.01);自我客体化可正向预测外表焦虑(β=0.28,P<0.001),自我客体化可负向预测自尊(β=-0.13,P<0.01);自尊在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大小为0.043(P<0.05),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为[0.006,0.09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5.36%。结论:大学生自尊在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蔺佳佳[6](2019)在《女大学生社交网站中自拍对自我客体化和外貌焦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社交网站的蓬勃发展,社交网站中的自拍行为已经成为一种潮流。2016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用户行为研究报告》表明,48%以上的用户会在社交网站上上传照片。社交网站中女大学生的自拍行为十分广泛,已成为当代女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本研究旨在修订女大学生社交网站中自拍行为量表。调查社交网站中女大学生自拍行为现状。探讨女大学生自拍行为与自我客体化、外貌焦虑和身体自尊的关系,并探索身体自尊是否可以作为自拍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中的保护性因素。研究一:以上海市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修订女大学生自拍行为量表。首先翻译原量表,并在访谈基础上适当增减题项,再请专家评价量表内容效度,形成初稿;然后分别选取女大学生300人、560人和520人进行预测试、正式测试和应用测试。运用SPSS.19和AMOS.22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及信效度检验,最终的得到正式量表。研究二:以上海市520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修订版女大学生自拍行为量表、身体监控亚量表、社会外表焦虑量表和青少年和成人身体自尊量表进行施测。调查了社交网站中女大学生自拍行为现状,以及自拍行为、自我客体化、外貌焦虑和身体自尊的关系。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修订版社交网站中女大学生自拍行为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以作为测量社交网站中女大学生自拍行为的有效工具。(2)修订版社交网站中女大学生自拍行为量表与原量表维度一致,包括:发布频率、照片投资和照片处理叁个维度。(3)社交网站中女大学生自拍行为与自我客体化和外貌焦虑显着正相关,与身体自尊相关不显着。(4)自我客体化在女大学生自拍行为和外貌焦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5)自我客体化的中介作用受到身体自尊的调节。对于身体自尊低的女性,自拍行为对自我客体化的预测作用不显着;对于身体自尊高的女性,自拍行为正向预测自我客体化,且随着个体身体自尊水平提高,这种预测作用逐渐增强。(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孟彩,张立新,邓漫婷[7](2019)在《自我客体化影响女大学生亲密关系的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离性客体化的启动效应后,单一性别环境有助于深化探索非性环境下女大学生的自我客体化对亲密关系的影响。使用身体监控量表(BSS)、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爱情态度量表(LAS)对176名无恋爱经历女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第一,女大学生的自我客体化水平偏高;第二,女大学生的自我客体化通过焦虑依恋对利他爱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志勤[8](2019)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体化与乡村振兴》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可以用"政府介入""旅游经营""文艺展演"这叁个关键词进行大致概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了村落的文化客体化、带来了内发性发展的乡村振兴。今后有必要实现从"政府介入"到"乡村自救"、从"旅游经营"到"村民参与"、从"文艺展演"到"村落认同"的转换,以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由此我们也可以思考在"乡村振兴"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及民俗学研究的新契机。(本文来源于《文化遗产》期刊2019年03期)
殷晓芳,白森[9](2019)在《“真实”与“客体化”:威廉斯的客体派诗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祖科夫斯基提出"真实"与"客体化"的原则并领导了客体派运动。国内外学界主要探讨祖科夫斯基和奥本等的客体派诗学,而对威廉斯着墨不够。然而,威廉斯以"思在物中"和"诗作为一个客体"的原则为客体派诗学做出重要贡献。他的"思在物中"和"诗作为一个客体"的原则是对祖科夫斯基"真实"与"客体化"原则的阐释和发展。此外,其在自传中自认为是客体派诗人。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客体派诗学的"真实"与"客体化"原则,威廉斯的"思在物中"和"诗作为一个客体"的诗学主张以及威廉斯的客体派诗艺的政治性。(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杨晨,叶宝娟,唐日新[10](2019)在《性客体化经历、妒忌对女性客体化他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妒忌在性客体化经历与女性客体化他人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社会比较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性客体化经历问卷,客体化他人问卷,妒忌量表,社会外表比较量表对716名青年女性进行了调查。结果:①性客体化经历对女性客体化他人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②妒忌在性客体化经历与女性客体化他人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③性客体化通过妒忌间接影响女性客体化他人这一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会受到社会比较的调节。结论:性客体化经历对女性客体化他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客体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本体论中,精神作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观的;而在认识论中,精神客体又被赋予客观性,甚至被当作客观实在。这在理论上是相悖的,也会引发许多现实问题。精神客体是客体化的主观精神,是客观的精神存在,能够成为客体是因为它成为了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不在于其是否具有客观性,更不需要成为客观实在。精神客体不是客观实在,也不是主观存在,澄清这一点对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客体化论文参考文献
[1].任芬,王燕学.女性对女性客体化与进食障碍、抑郁的关系:外观焦虑的中介作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张栋.略论精神的客体化悖论[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冯强,陶炜.大学生手机依赖、自我客体化与学业倦怠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9
[4].唐帅.尝试“客体化”思维[N].解放军报.2019
[5].唐文清,许小雪,刘延云.大学生自尊在自我客体化与外表焦虑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
[6].蔺佳佳.女大学生社交网站中自拍对自我客体化和外貌焦虑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9
[7].孟彩,张立新,邓漫婷.自我客体化影响女大学生亲密关系的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
[8].陈志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客体化与乡村振兴[J].文化遗产.2019
[9].殷晓芳,白森.“真实”与“客体化”:威廉斯的客体派诗艺[J].外语教育研究.2019
[10].杨晨,叶宝娟,唐日新.性客体化经历、妒忌对女性客体化他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