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组激活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杏仁,病毒,门控,转染,质粒,恐惧。
重组激活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邓青,杨成园,王安彦,牛仕诗,郝跃鹏[1](2019)在《IQ结构域的GTP酶激活蛋白1基因短发卡RNA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特异性针对人IQ结构域的GTP酶激活蛋白1(IQ-domain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IQGAP1)基因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的重组质粒,检测其在人食管癌KYSE150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以人IQGAP1 mRNA序列为靶向设计合成含有shRNA序列的寡核苷酸,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GV102中,构建重组质粒IQGAP1-shRNA,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用脂质体2000介导IQGAP1-shRNA转染KYSE150细胞作为IQGAP1-shRNA干扰组,同时设转染载体GV102为对照组,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IQGAP1基因的干扰效果。结果经测序鉴定,重组质粒IQGAP1-shRNA构建正确。IQGAP1-shRNA干扰组及对照组转染KYSE150细胞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两组转染效率分别为(76±5. 780)%和(83±3. 851)%。IQGAP1-shRNA干扰组IQGAP1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表达抑制率分别为(82±2. 424)%及(77±2. 791)%。结论成功构建了IQGAP1-shRNA真核表达质粒,能特异性降低食管癌KYSE150细胞中IQGAP1基因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IQGAP1基因在食管癌中的功能及靶向治疗作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黄兴国,杨保华[2](2015)在《“基因重组”激活校企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在长江职业学院动漫专业毕业展上,《震魔曲》《武魂2》《大唐无双》《千岛物语》等20多个大型知名项目尤为“吸睛”,被誉为“最玄奇的毕业展”。 师生能够做出高水平项目,得益于近年来长江职院对传统的教研室进行组织结构和功能重构,成立集教(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期刊2015-07-11)
唐浩,党微旗,曹红,王林,陈婷梅[3](2013)在《小鼠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β基因重组腺病毒质粒的构建及其在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β基因重组腺病毒质粒,并在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用HindⅢ和XbaⅠ双酶切质粒pcDNA-Zeo-STAT3β-C4 flag,获得目的基因STAT3β,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将构建正确的重组穿梭质粒pAdTrack-CMV-STAT3β经PmeⅠ酶切线性化,转化至含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感受态大肠埃希菌(E.coli)BJ5183中,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STAT3β,转染HEK293A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经扩增、CsCl梯度离心纯化后,检测病毒滴度。收集病毒,以50 MOI感染小鼠乳腺癌4T1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TAT3β水平。结果重组穿梭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腺病毒质粒经单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扩增、纯化后重组腺病毒滴度可达1.1×1013pfu/ml。重组腺病毒Ad-STAT3β感染的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在转录和蛋白水平上均有STAT3β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质粒pAd-STAT3β,并在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STAT3β,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的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3年12期)
于风旭,方易冰,刘炫,赖前成,贾建博[4](2013)在《重组慢病毒介导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基因转染BMSCs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组慢病毒(lentivirus,LVs)介导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channel 4,HCN4)基因转染大鼠BMSCs构建生物起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选取3~5周龄SD大鼠,采用改良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BMSCs。以LVs作为转染载体,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 uorescent protein,EGFP)为标记,构建LVs-HCN4-EGFP病毒液。取第3代BMSCs分别转染LVsHCN4-EGFP病毒液(实验组)和LVs-EGFP空白病毒液(对照组),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24、48、72 h后两组绿色荧光表达情况,72 h时Western blot检测HCN4蛋白表达;电生理检测实验组转染72 h后BMSCs的起搏电流。结果实验组BMSCs形态正常、生长良好;48 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散在的绿色荧光,转染效率约10%;72 h荧光表达稍增多,转染效率为20%~25%。对照组未见绿色荧光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示转染72 h后,实验组可见与HCN4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条带表达,而对照组仅有微弱表达;实验组蛋白条带灰度值为33.75±0.41,显着高于对照组的23.39±0.33(t=17.524,P=0.013)。实验组转染后的BMSCs检测到起搏电流,并能被CsCl完全阻断,符合起搏电流特点。结论重组LVs介导HCN4基因成功转染大鼠BMSCs,并检测到HCN4蛋白表达及起搏电流。(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13年12期)
毛明光,雷霁霖,姜志强[5](2013)在《重组激活基因(RAGs)功能机制及其在鱼类早期发育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中,BCR和TCR基因座(Igκ、Igλ、Igh、Tcrα、Tcrβ、Tcrγ、Tcrδ)的可变区(V)、多样区(D)、链接区(J)发生V(D)J重排,该重排过程是在重组激活蛋白(RAG-1和RAG-2)的作用下完成的,V(D)J重排机制使机体拥有庞大的抗体库,以应对自然界中多元的病原微生物。RAGs结构分为核心区和非核心区,核心区域发挥着重要的基因片段酶切功能,而非核心区域的九聚体序列(nonamer)、锌指等结构具有调节V(D)J重排的功能。RAGs的功能在转录水平、染色体水平以及蛋白水平受到严格的时间和空间调控,以保证B/T细胞的正常发育。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哺乳动物RAGs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机制的深入研究,RAGs也在淡水鱼和海水鱼中有了越来越多的报道。由于RAGs的功能特点以及在进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其已成为研究鱼类免疫系统发育过程和系统进化的重要分子标记。本文在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RAGs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RAGs定位鱼类免疫系统的发生过程,旨在为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鱼类疫苗的开发与研制以及鱼类免疫学研究等提供理论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期刊2013年06期)
尹一飞,杨静,余文富,方马荣,凌树才[6](2013)在《重组激活基因1在杏仁核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组激活基因-1(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1,RAG1)位于免疫系统并与免疫细胞特异性的记忆活动密切相关。枢神经系统中有RAG1的转录,并且表达的部位主要集中于海马、边缘系统等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然而RAG1是否与学习和记忆功能有关目前尚未明确。本实验利用RNA干扰技术特异性沉默杏仁核内RAG1的表达,观察RAG1对杏仁核内恐(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3-08-02)
尹一飞[7](2013)在《重组激活基因1在杏仁核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深入研究学习和记忆的机理,对于开发脑的功能,治疗与学习记忆障碍有关的疾病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杏仁核是边缘系统的重要结构之一,与学习记忆、情绪、情感密切相关,而且参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癫痫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杏仁核是条件性恐惧记忆形成和储存的部位,条件性恐惧记忆是由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配对训练而形成的。重组激活基因-1(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1, RAG1)最早在免疫系统中发现,并且与免疫细胞特异性的记忆活动密切相关。它编码的产物与其他相关蛋白协同作用,能够引起V(D)J重排,使得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受体产生高度多样性。既往国外报道了RAG1基因敲除后可以导致动物的免疫记忆功能缺失,引起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疾病。后来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中有RAG1的转录,并且表达的部位主要集中于海马、边缘系统等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然而RAG1是否与学习和记忆功能有关目前尚未明确。大脑和免疫系统都具有编码记忆的能力,研究资料也表明脑内存在着与免疫系统中相类似的基因重组。为了明确脑内RAG1基因的缺失是否会影响学习记忆功能,通过对RAG1敲除小鼠进行研究发现,RAG1缺失会引起小鼠神经行为的改变。然而,用基因敲除技术来研究RAG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功能存在着不足之处,因为动物从胚胎期就开始缺失RAG1基因会造成免疫缺陷,对其发育过程会产生干扰,从而对后续实验的结果造成影响。因此本工作采用RNA干扰技术,避开基因敲除技术的弊端,对杏仁核区RAG1的表达进行了基因沉默,比较研究RAG1基因沉默前后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变化。第一部分条件性恐惧训练对大鼠杏仁核内RAG1表达的影响目的:检测条件恐惧训练后大鼠杏仁核区RAG1的表达变化。方法与结果: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条件性恐惧实验组,建立条件恐惧记忆模型,并以呆立时间(freezing time)评价大鼠对条件恐惧事件的记忆。条件恐惧刺激后30min、1h,应用荧光定量PCR对大鼠杏仁核区RAG1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在被重新放入电击箱后,5min内的呆立时间明显长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杏仁核内RAG1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条件性恐惧训练会引起大鼠杏仁核区RAG1表达水平增高。第二部分大鼠RAG1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目的:构建有效的慢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对RAG1表达的抑制效应。方法与结果:设计针对RAG1基因的最优shRNA序列及1对无关序列,经单链片段的合成和退火后,分别克隆至pMagic4.1载体的酶切位点处,经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质粒与包膜质粒pMD2G、包装质粒pMDlg/pRRE及REV表达质粒pRSV-Rev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慢病毒。Real-time PCR方法测定病毒滴度,感染体外培养的大鼠神经元后,通过免疫印迹和Real-time PCR检测RAG1的表达水平。测定LV-shRNA病毒的滴度为2.08×108TU/ml,对照病毒(LV-Negative)的滴度为1.79×109TU/ml。与未感染慢病毒组相比较,慢病毒感染神经元后,RAG1的表达水平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根据RAG1基因序列利用siRNA target finder软件设计出特异性的shRNA序列。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该载体能有效感染大鼠原代神经元并抑制RAG1的表达。第叁部分RNA干扰下调杏仁核RAG1表达对大鼠恐惧记忆的影响目的:观察RAG1被抑制后是否会影响到恐惧记忆能力,以及随后观察杏仁核神经元是否有相应的形态学改变。方法与结果:SD大鼠随机分为叁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注射干扰病毒组(LV-shRNA),注射对照病毒组(LV-Negative).通过脑立体定位仪将慢病毒载体注射到大鼠双侧杏仁核。注射病毒一周后利用RT-PCR检测慢病毒干扰RAG1mRNA表达的效果,并切片观察注射区GFP表达情况。慢病毒注射入杏仁核后,RT-PCR结果显示RAG1mRNA水平明显受到抑制。注射慢病毒一周后,不同批次大鼠分别进行行为学测试。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指标为逃避潜伏期和穿台次数,结果显示注射干扰病毒组与对照组以及注射对照病毒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利用单次被动回避反应测定大鼠的记忆能力,大鼠停留在明室的时间即反应潜时,越长代表大鼠记忆能力越佳。结果显示,在训练阶段叁组动物的反应潜时没有显着性差异,在测试阶段,LV-shRNA组的反应潜时与对照组、LV-Negative组相比明显减少。条件性恐惧结果显示,LV-shRNA组的呆立时间与对照组、LV-Negative组相比明显减少。各组大鼠在条件性恐惧观察结束后立即处死,取杏仁核组织制作电镜包埋和切片,电镜观察结果显示LV-shRNA组杏仁核区单位面积突触数目明显少于正常组大鼠。结论:慢病毒载体注射到杏仁核后,能够引起RAG1mRNA表达水平的显着性降低。杏仁核内RAG1的表达抑制能够造成大鼠恐惧记忆能力降低。杏仁核内RAG1的表达抑制后其突触数量较正常组减少。(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4-01)
季延红,董艳迎,邬采君[8](2012)在《重组激活基因蛋白在B细胞基因组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免疫系统在淋巴细胞特异性的重组激活基因蛋白(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 1/2, RAG1/ RAG2)作用下,通过V(D)J重组形成淋巴细胞表面的高度多样性抗原受体可变区基因。 RAG1通过结合基因片段旁的重组信号序列(recombination signal sequence, RSS)催化断裂DNA; RAG2的羧基末端可结合含H3K4叁甲基化组蛋白(H3K4me3)的基因片段。哺乳动物基因组含有大量类似 RSS序列(cryptic RSS,c RSS)并存在大量含有H3K4me3的非抗原受体基因,它们均是 RAG1和 RAG2潜在的靶作用位点。目的:寻找出 RAG1和 RAG2在B细胞基因组可结合的原癌基因,为阐明B淋巴系统肿瘤出现的免疫球蛋白(Ig)基因和原癌基因染色体易位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建立 RAG1-Ch IP.seq和 RAG2-Ch IP.seq研究 RAG1和 RAG2在B细胞基因组的分布。结果:RAG2可以结合B细胞基因组许多含有H3K4me3的非Ig基因; RAG1结合含有c RSS和H3K4me3的IKZF1,Notch1和Bcl11b叁种非Ig基因并且。结论:重组激活基因蛋白有可能造成IKZF1,Notch1和Bcl11b叁种非Ig基因断裂。(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2-10-18)
谢吉国,闫秀英,简纪常,吴灶和[9](2012)在《草鱼呼肠孤病毒vp5基因诱饵重组载体的构建、转化与自激活作用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的vp5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扩增其开放阅读框序列(open reading frame,ORF),然后连接至pGBKT7载体上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vp5,转化至酵母菌Y2HGold,并进行PCR鉴定以及自激活性和毒性检测。PCR、酶切以及测序表明,pGBKT7-vp5重组诱饵载体构建成功。自激活性和毒性检测显示,阳性重组菌株pGBKT7-vp5/Y2HGold和阴性对照菌株pGBKT7/Y2HGold在SD/-Trp平板上出现大小相一致的乳白色菌落,且在SD/-Trp/X-α-Gel、SD/-Trp/AbA+/X-α-Gel平板上生长出蓝色菌落,而在SD/-Trp/-Ade/-His无菌落出现。表明重组菌株pGBKT7-vp5/Y2HGold表达的融合蛋白激活了报告基因AUR1-C和MEL1,没有激活报告基因ADE2和HIS3并且对宿主菌无毒性。该重组诱饵载体可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进一步筛选cDNA文库中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陈广东[10](2012)在《利用Cre/loxP重组激活系统对耐盐基因和启动子的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耐盐新品种,是提高作物耐盐性的主要措施之一。科学有效的对耐盐基因和其调控元件进行评价是深入研究植物耐盐机理的关键。对此,本试验利用Cre/loxP重组激活系统,构建了含AtNHX1或TvNHX1基因、rd29A或Hsp18.2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并获得拟南芥共转化体。对4种转化体进行NaCl处理,盐胁迫可诱导Cre/loxP系统中rd29A或Hsp18.2启动子激活Cre,进而激活一系列相关反应使目的基因与GFP时空共表达。通过表型观察、生理指标测定、GFP观测和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对AtNHX1和TvNHX1基因、rd29A和Hsp18.2启动子进行了功能分析。主要结果如下: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GII227-UASAtNHX1-rd29ACREN和pGII227-UASTvNHX1-rd29ACREN。通过电击转化法分别将两个表达载体转入了含有助质粒pSoup的农杆菌C58C1中。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法,将两个载体组合pGII227-UASAtNHX1-rd29ACREN/pI-GFP(rd29A-At)、pGII227-UASTvNHX1-rd29ACREN/pI-GFP(rd29A-Tv)分别转入拟南芥中。T1代转基因植株经过8mg/l PPT、15mg/l Hyg抗性筛选、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7%和3.7%。对转基因植株rd29A-At、rd29A-Tv和pGII227-UASTvNHX1-HspCREN/pI-GFP(Hsp-tv)、pGII227-rd29ACREN/pI-GFP(CREN)进行NaCl胁迫处理(时间梯度:200mM NaCl胁迫5d、10d、15d;浓度梯度:150mM、200mM、300mM NaCl胁迫5d),通过表型观察、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及对比靶基因表达的半定量RT-PCR分析等研究,得出4种转基因植株对盐的耐受力依次为:rd29A-At>rd29A-Tv>Hsp-tv>CREN。据此结果及对不同类型的转基因植株间的分组比较揭示:启动子rd29A比Hsp18.2更好响应盐胁迫;AtNHX1比TvNHX1更能提高拟南芥植株的耐盐性,由此反映出内源基因过表达能更好提高植株的耐盐性;证实本研究构建的Cre/loxP重组激活体系是分析评价抗逆基因及其调控元件功能的高效可行的系统。(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2-06-01)
重组激活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日,在长江职业学院动漫专业毕业展上,《震魔曲》《武魂2》《大唐无双》《千岛物语》等20多个大型知名项目尤为“吸睛”,被誉为“最玄奇的毕业展”。 师生能够做出高水平项目,得益于近年来长江职院对传统的教研室进行组织结构和功能重构,成立集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组激活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邓青,杨成园,王安彦,牛仕诗,郝跃鹏.IQ结构域的GTP酶激活蛋白1基因短发卡RNA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表达[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2].黄兴国,杨保华.“基因重组”激活校企合作[N].中国教育报.2015
[3].唐浩,党微旗,曹红,王林,陈婷梅.小鼠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β基因重组腺病毒质粒的构建及其在小鼠乳腺癌4T1细胞中的表达[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3
[4].于风旭,方易冰,刘炫,赖前成,贾建博.重组慢病毒介导超极化激活的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4基因转染BMSCs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
[5].毛明光,雷霁霖,姜志强.重组激活基因(RAGs)功能机制及其在鱼类早期发育中的作用[J].中国水产科学.2013
[6].尹一飞,杨静,余文富,方马荣,凌树才.重组激活基因1在杏仁核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C].中国解剖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3
[7].尹一飞.重组激活基因1在杏仁核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3
[8].季延红,董艳迎,邬采君.重组激活基因蛋白在B细胞基因组的分布[C].第八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2012
[9].谢吉国,闫秀英,简纪常,吴灶和.草鱼呼肠孤病毒vp5基因诱饵重组载体的构建、转化与自激活作用检测[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2
[10].陈广东.利用Cre/loxP重组激活系统对耐盐基因和启动子的功能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