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肠外营养论文-阿布都艾合提·买买提明,张培,卢晓明,龙跃平,柴新群

全肠外营养论文-阿布都艾合提·买买提明,张培,卢晓明,龙跃平,柴新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肠外营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胃癌,营养支持,全肠外营养,肠内加肠外营养

全肠外营养论文文献综述

阿布都艾合提·买买提明,张培,卢晓明,龙跃平,柴新群[1](2019)在《全肠外营养与肠内加肠外营养在胃癌患者中应用效果的回顾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胃癌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术后分别行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加肠外营养(EN加PN)的86例胃癌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对两组患者在术后7 d外周静脉血指标,术后是否输注白蛋白,术后是否输血,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进流质饮食时间,术后进半流质饮食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7 d外周血TBil、DBil、ALT、AST、γ-GT、Na+、Ca2+、TP水平,术后是否输血,进食半流质饮食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Alb、K+,术后是否输注白蛋白,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进流质饮食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加肠外营养支持方法在术后营养支持方面更有优点,应作为胃癌术后患者的首选营养支持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霍俊宇,任文豪,冯仰荣[2](2019)在《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后全肠外营养与胃肠道早期营养的疗效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胃肠道肿瘤切除治疗患者开展术后全肠外营养与胃肠道早期营养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胃肠道早期营养,对照组给予术后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恢复速度、机体营养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通气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体重、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恢复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肠道肿瘤切除治疗患者中实施胃肠道早期营养支持对加快术后恢复有明显效果,尤其可调节机体营养状态和免疫指标,利于机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29期)

解晓帅,张凤莹,穆殿平[3](2019)在《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全肠外营养混合液临床输注安全性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降低临床使用全肠外营养混合液(TNA)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TNA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分析TNA的渗透压、输注速度、静脉通路的选择与发生输注路径相关并发症的关系,通过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思路筛选出实际工作中可以实施的有效对策和改进方法。结果:患者使用外周静脉途径输注渗透压≥900 mOsm·L~(-1)的肠外营养或输注疗程超过14 d时,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上升(P<0.05);CQI采取有效的改进方法和措施后,输注路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由18.6%降为7.07%(P<0.05)。结论:运用CQI可有效降低TNA输注路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从而确保了TNA使用期间患者的依从性,保证了肠外营养临床治疗疗程的完整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17期)

李莹,李晖[4](2019)在《某院全肠外营养不合理用药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PIVAS的全肠外营养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规范肠外营养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PIVAS系统收集该院2018年1~12月审核的肠外营养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1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307例(63.8%),其中糖脂比不适宜138例(45.0%),热氮比不适宜196例(63.8%),丙氨酰谷氨酰胺超量97例(31.6%),阳离子超量23例(7.5%),配伍禁忌10例(3.3%),重复用药9例(2.9%),营养组分缺失11例(3.6%),总液体量过少13例(4.2%),其他7例(2.3%)。结论为提高该院临床使用全肠外营养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加强对TPN处方的药学干预。(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4期)

张雁[5](2019)在《对长期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的效果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长期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感染科长期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其各项营养指标。结果:接受护理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更低,P <0.05。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的水平和淋巴细胞的数量相比,P>0.05。结论:对长期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的效果显着,可明显降低其静脉炎的发生率,且不会影响其机体的营养状态。(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9年02期)

陈瑶,唐小琼[6](2019)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与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与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对比。方法:收治食管癌术后患者100例,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以及全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比较观察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00%)与对照组(24.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前白蛋白(PA)(16.72±8.35)mg/dL、白蛋白(ALB)(36.80±5.65)g/L、总蛋白(TP)(60.35±7.82)g/L与对照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后,效果显着,值得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01期)

韩丽娜[7](2018)在《左旋肉碱对全肠外营养支持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与分析左旋肉碱对全肠外营养支持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的62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全肠外营养支持组)31例和观察组(左旋肉碱联合全肠外营养支持组)31例。检测与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清炎性反应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的血清炎性反应指标存在显着差异,观察组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左旋肉碱对全肠外营养支持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较为积极,可用于结直肠癌手术全肠外营养支持患者。(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36期)

关丁越,赵明沂,杨跃辉,刘广宣,郭向阳[8](2018)在《基于TPN审核系统对全肠外营养用药医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全肠外营养(TPN)审核系统分析TPN用药医嘱的临床应用情况,从合理性和安全性来保障临床TPN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2月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的13 327张TPN用药医嘱,观察TPN审核系统拦截的情况,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有541张(占4. 06%)处方的能量供给不足,糖脂比不合理处方469张(占3. 52%),热氮比不当导致的不合理处方有633张(占4. 75%),其中,热氮比<100∶1的处方有306张(占2. 30%),> 200∶1的处方有327张(占2. 45%),电解质用量不合理总处方数180张(占1. 35%),液体量不在规定计算范围内的处方有349张(占2. 62%)。每月对各临床科室不合理的医嘱进行处方点评,将点评结果反馈临床。结论 TPN系统可以快速统计出不合理医嘱,较以往未应用TPN审核系统时,拦截的不合理率提高。临床医生应加强TPN知识的学习,临床药师收集汇总不合理医嘱,协助临床医生更合理地开立TPN用药医嘱,提高临床肠外营养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实用药物与临床》期刊2018年12期)

何争民,杨亮,彭家志[9](2018)在《某院全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分析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该院全肠外营养(TPN)处方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为临床TPN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使用TPN的64例患者,共105份TPN配制单,回顾性分析配制单中患者一般情况、液体量、营养支持时间、糖脂比、热氮比、阳离子浓度等信息。结果 64例患者中,20例(31.25%)营养支持时间不合理。105份TPN配制单中,13份(12.38%)液体量偏低,66份(62.86%)热氮比不合理,46份(43.81%)糖脂比不合理,61份(58.09%)糖胰岛素比不合理,7份(56.67%)阳离子浓度过高。结论 TPN的个体化制订需要有经验的医师和药师共同完成,以确保TPN处方安全、合理、有效。(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8年22期)

吴泊,王涛,丁洪亮,沈颖,宋岳祥[10](2018)在《鱼油脂肪乳对全肠外营养大鼠肝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还原型谷胱甘肽、丙氨酰谷氨酰胺、鱼油脂肪乳对全肠外营养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取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TPN组、观察组1(TPN+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组2(TPN+丙氨酰谷氨酰胺)、鱼油(FOLE)组,每组6只。分别在给药第1、3、7、14天后取血清检测ALT、AKP、γ-GT、TBIL、TBA。第14天取血后处理肝组织,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FOLE组ALT、AKP、γ-GT、TBIL、TBA水平均显着低于TPN组(P <0.01),AKP、γ-GT、TBIL水平与TPN+还原型谷胱甘肽组相比,有显着区别(P <0.05)。结论:鱼油脂肪乳可有效减少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的发生。(本文来源于《肠外与肠内营养》期刊2018年06期)

全肠外营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胃肠道肿瘤切除治疗患者开展术后全肠外营养与胃肠道早期营养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切除术治疗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胃肠道早期营养,对照组给予术后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恢复速度、机体营养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通气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体重、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 d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恢复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肠道肿瘤切除治疗患者中实施胃肠道早期营养支持对加快术后恢复有明显效果,尤其可调节机体营养状态和免疫指标,利于机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肠外营养论文参考文献

[1].阿布都艾合提·买买提明,张培,卢晓明,龙跃平,柴新群.全肠外营养与肠内加肠外营养在胃癌患者中应用效果的回顾性研究[J].现代医学.2019

[2].霍俊宇,任文豪,冯仰荣.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后全肠外营养与胃肠道早期营养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

[3].解晓帅,张凤莹,穆殿平.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全肠外营养混合液临床输注安全性的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

[4].李莹,李晖.某院全肠外营养不合理用药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5].张雁.对长期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

[6].陈瑶,唐小琼.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与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

[7].韩丽娜.左旋肉碱对全肠外营养支持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

[8].关丁越,赵明沂,杨跃辉,刘广宣,郭向阳.基于TPN审核系统对全肠外营养用药医嘱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8

[9].何争民,杨亮,彭家志.某院全肠外营养处方合理性分析与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8

[10].吴泊,王涛,丁洪亮,沈颖,宋岳祥.鱼油脂肪乳对全肠外营养大鼠肝功能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8

标签:;  ;  ;  ;  

全肠外营养论文-阿布都艾合提·买买提明,张培,卢晓明,龙跃平,柴新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