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谷仓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谷仓罐
谷仓罐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东[1](2018)在《一对谷仓罐 半部南宋史——“南宋建炎元年青釉谷仓罐”品鉴》一文中研究指出靖康之变,是划分北宋与南宋的分界线。宋室南渡,宋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丁未年五月初一庚寅日,公元1127年6月12日),史称"南宋"。建炎元年为高宗登基的第一个年号,南宋一朝,从兹伊始。因金人南侵,战事吃紧,战祸连绵,高宗赵构颠沛流离,疲于奔命,建炎年号仅沿用了四年,在应天府共5个多月时间,十月迁至扬州,再迁都于临安(今浙江杭州)。这一时期宋朝的制瓷业因战争遭受沉重的打击和破(本文来源于《大观(收藏)》期刊2018年05期)
白瑶瑶[2](2017)在《试论明代谷仓罐及谷物随葬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比于前代,明代谷仓罐在器形装饰和丧葬内涵上都有所简化,逐渐回归"食罐"功能。谷物随葬在明墓中主要有使用谷仓罐盛放谷物、谷物单独摆放、随葬仓类明器作为象征这叁种表现形式。除了谷物,有些墓葬还出土了果、蔬菜、鸡蛋等其他食物,是对谷物随葬的一种丰富与升级。明代随葬谷仓罐及谷物现象反映了古人事死如事生、以谷祭魂的丧葬理念。(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7年06期)
李昭梅[3](2017)在《宋代谷仓罐初探——以馆藏将乐窑青白釉谷仓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制瓷业高速发展,全国地方性窑口处处开花。福建的将乐、浦城、建瓯等地生产了大量的观赏器、实用器及明器,而明器中以将乐窑青釉、青白釉谷仓罐独具特色。本文将撷取部分馆藏将乐窑谷仓罐进行赏析,同时对它的形制、装饰与当时的建筑风格、理学、盛行的佛教的联系作一个简要的阐释,以助于我们对谷仓罐背后的文化加以理解,从而更好地研究宋代闽西北丧葬习俗。(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7年11期)
李俊娜[4](2017)在《浅谈西晋谷仓罐的堆塑题材及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谷仓罐作为一种冥器,代表了古人仓满檩实的美好愿望。在西晋时期发展到顶峰,谷仓罐上的装饰有人物、动物、亭台楼阁等题材,内容丰富。本文通过对西晋谷仓罐所堆塑的题材的分析与介绍,试图为读者揭露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揭示其所反映的政治、文化、宗教等价值。(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7年15期)
杨雅书[5](2015)在《吴晋江南地区谷仓罐内涵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谷仓罐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明器,主要流行于东吴、西晋时期的江南地区,它的大量出现是两汉以来厚葬习俗的延续。通过对其所处历史背景分析,可以获知谷仓罐承载着特定的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内涵。(本文来源于《雪莲》期刊2015年20期)
檀瑞林[6](2013)在《漫谈四川窑口谷仓罐》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陶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古代的四川由于其所处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不便等独特情况,为了满足当地群众的生活需求,从商代开始就已制陶,这从最着名的叁星堆、金沙等遗址所出土的陶器就已得到证实。到了汉代、两(本文来源于《收藏界》期刊2013年08期)
蒋金治,徐卫,朱佩丽[7](2012)在《汉晋时期浙江青瓷堆塑谷仓罐》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制瓷业的历史可追溯到叁、四千前的商代陶釉产品。春秋战国时期已大量生产黄绿色釉和青釉的原始瓷,从近年来的考古发掘情况看,东汉晚期在浙江地区各个窑口已经普遍生产青瓷。汉晋时期浙江青瓷的主要生产窑系有越窑、婺州窑、瓯窑等。浙江青瓷源源不断地销往各地,也把浙江的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可以从一些特定时期特定的器物类型的艺术造型和制作工艺上,领会其中一些文化的本源和时代的特征。谷仓罐就是汉晋时期浙江青瓷最具有代表性的器型之一。我们选取了部分浙江地区出土的汉晋时期的青瓷谷仓罐,从烧造工艺、堆塑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本文来源于《东方收藏》期刊2012年06期)
王军[8](2009)在《安徽青阳博物馆馆藏精品迭出——谷仓罐见证民族融合青花净瓶体现两朝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晋釉陶堆塑人物谷仓罐1987年6月出土于安徽省青阳县庙前镇新发村的西晋墓葬的西晋釉陶堆塑人物谷仓罐(图1、图2),属国家一级文物。釉陶罐通高32厘米,最大腹径26厘米,底径17厘米,灰陶质地,胎体厚重,腹上部施青黄釉。器体肩部以上由五联罐与人物堆塑两部分组成,中间大罐丰肩,深腹,平底。(本文来源于《艺术市场》期刊2009年02期)
王军[9](2008)在《西晋釉陶堆塑人物谷仓罐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徽省青阳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西晋釉陶堆塑人物谷仓罐,1987年6月出土于该县庙前镇,一级文物。釉陶罐通高32厘米,最大腹径26厘米,底径17厘米,灰陶质地,胎体厚重,腹上部施青黄釉。罐肩部以上由五联罐与人物堆(本文来源于《收藏界》期刊2008年11期)
方玉瑞[10](2008)在《谷仓罐的名称、器型及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国以来,闽北在考古发掘、基本建设以及古遗迹、占墓葬中出土有大量器型各异、大小不一、时代不同的瓶、仓、罐。这些器物在古玩行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五联罐、五管瓶、堆塑罐、飞鸟人物罐、龙虎瓶、日月瓶、立鸟瓶、皈依(本文来源于《收藏界》期刊2008年08期)
谷仓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相比于前代,明代谷仓罐在器形装饰和丧葬内涵上都有所简化,逐渐回归"食罐"功能。谷物随葬在明墓中主要有使用谷仓罐盛放谷物、谷物单独摆放、随葬仓类明器作为象征这叁种表现形式。除了谷物,有些墓葬还出土了果、蔬菜、鸡蛋等其他食物,是对谷物随葬的一种丰富与升级。明代随葬谷仓罐及谷物现象反映了古人事死如事生、以谷祭魂的丧葬理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谷仓罐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建东.一对谷仓罐半部南宋史——“南宋建炎元年青釉谷仓罐”品鉴[J].大观(收藏).2018
[2].白瑶瑶.试论明代谷仓罐及谷物随葬现象[J].农业考古.2017
[3].李昭梅.宋代谷仓罐初探——以馆藏将乐窑青白釉谷仓罐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
[4].李俊娜.浅谈西晋谷仓罐的堆塑题材及文化内涵[J].长江丛刊.2017
[5].杨雅书.吴晋江南地区谷仓罐内涵考[J].雪莲.2015
[6].檀瑞林.漫谈四川窑口谷仓罐[J].收藏界.2013
[7].蒋金治,徐卫,朱佩丽.汉晋时期浙江青瓷堆塑谷仓罐[J].东方收藏.2012
[8].王军.安徽青阳博物馆馆藏精品迭出——谷仓罐见证民族融合青花净瓶体现两朝风格[J].艺术市场.2009
[9].王军.西晋釉陶堆塑人物谷仓罐赏析[J].收藏界.2008
[10].方玉瑞.谷仓罐的名称、器型及演变[J].收藏界.2008
标签:谷仓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