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适应阵列天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阵列,天线,自适应,波束,抗干扰,多相,微带。
自适应阵列天线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军,甄浩川,于斌[1](2019)在《一种S频段卫星通信自适应抗干扰阵列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S频段卫星通信自适应抗干扰阵列天线的系统设计方法。自适应滤波算法能够根据干扰信号的统计特征自动调整参数,控制天线阵列合成波束方向图在干扰方向上形成零陷,进而实现消除压制式干扰的目的。将自适应滤波抗干扰技术应用于S频段卫星通信天线阵列,可以大幅度提高我方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天津市电子工业协会2019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17)
项建弘,李高原,许庆帅[2](2018)在《基于阵列天线结构优化的自适应抗干扰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卫星导航抗干扰中,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干扰方向形成零陷,从而抑制干扰。然而信源与干扰源时域相关、空域相邻时,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会导致波束畸变,期望信号会被抑制造成检测不理想。通过引入空间相关系数评价,提出了基于平面阵转向的自适应抗干扰技术。通过阵列天线结构优化,优化期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的空间相关系数,控制平面阵最佳转向,克服期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空域相邻时在固定阵列上相关程度高导致性能严重下降的不足,提高输出信干噪比,增强导航的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平面阵转向技术在阵元数为8的均匀矩形阵情况下,输出信干噪比可提高约7 d B。(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王昆鹏,姜兴,韦佳[3](2018)在《基于自适应量子粒子群算法的阵列天线多目标综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采用自适应量子粒子群算法(AQPSO),对基站阵列天线进行多目标波束形成,在期望信号方向形成主波束,在干扰信号方向形成零陷,同时压制副瓣电平。该算法引入自适应加速因子和动态量子旋转门,提高算法收敛速度以及全局寻优能力,加入阵元数据,提高赋形效果与实际情况的吻合度。比较AQPSO算法、粒子群算法(PSO)和遗传算法(GA)的方向图综合性能,证明了AQPSO算法具有快速收敛、全局寻优的特性。(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朱旗[4](2018)在《具有多相位中心的自适应辐射单元及阵列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控阵天线的波束扫描范围是相控阵天线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传统的平面相控阵天线,由于大角度扫描时阵列口径投影面积减小以及单元有源阻抗失配等因素的影响,其扫描角度通常不超过。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可用于大角度扫描的天线单元及阵列设计概念,包括具有多相位中心的自适应辐射单元及阵列天线馈电网络两部分。其中,多相位中心的自适应辐射单元可以由多个馈电端口对多个相位中心激励实现辐射,进而实现单元波束指向的连续偏转;结合阵因子本身的波束扫描特征,最后达到的3dB阵列波束扫描范围。新的馈电网络可以和传统移相馈电网络相兼容,不增加移相器个数以及馈电电路复杂度。理论仿真和实验测试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8-05-06)
刘可[5](2018)在《基于阵列天线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阵列信号处理技术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该技术通过对传感器阵列进行配置组成多天线系统,从而利用含有干扰和噪声的接收信号矢量对阵列或者信号参数进行有效估计。本文重点研究阵列信号处理中的波束形成技术,波束形成也叫空域滤波,它能利用传感器阵列实现增强有用信号并抑制干扰和噪声的目的。波束形成技术由于具有较强的干扰抑制能力和较高的增益处理能力,被广泛应用于雷达、声纳、无线通信、GPS导航、天文和医学图像等领域。如何进行有效的权矢量设计是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的核心问题。不同的应用场景具有不同的先验信息,可以根据这些先验信息选择合适的设计准则,实现最优的权矢量设计。本文以优化准则为主线,以提高算法的收敛和跟踪性能、提升波束形成稳健性、降低安装成本为主要目的,分别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恒模准则和最小方差准则提出了相应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改进算法。概括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为如下四个方面:首先,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下,为了改进固定遗忘因子迭代最小二乘(Recursive Least Squares,RLS)算法的收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遗忘因子机制的宽线性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通过研究无噪声后验误差和先验误差的关系,推得了遗忘因子的最优表达式,该表达式可以根据阵列天线的接收信息逐快拍地更新遗忘因子参数。针对该算法存在计算复杂度较高的问题,通过探索宽线性处理过程中协方差矩阵的结构属性,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的改进算法。相比于前者该算法仍然具有较好的收敛性能,同时能够较大程度地减少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在实验仿真部分,分别从输出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和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方面验证了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其次,利用恒模准则,分别在直接形式(Direct Form,DF)和旁瓣相消器(Generalized Sidelobe Canceler,GSC)两种结构下,提出了叁种基于有用信号导向矢量约束的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DF结构下将附加约束条件的UKF算法应用到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中,以迭代投影的方式形成了约束条件下的UKF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即直接结构约束恒模无迹卡尔曼滤波(Direct Form-based Constrained Constant Modulus UKF,DF-CCM-UKF)算法。因为GSC结构可将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所以依据该特性将恒模目标函数转变为GSC结构下的状态空间模型,从而以UKF为迭代算法求得了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权矢量,形成了GSC结构的CCM-UKF算法(GSC-based CCM-UKF,GSC-CCM-UKF)。相比于RLS算法和最小均方(Least Mean Square,LMS)算法,UKF算法具有更高的计算复杂度,针对这个问题,将基于克雷洛夫(Krylov)子空间的降秩技术应用到GSCCCM-UKF算法中,形成了降秩GSC-CCM-UKF(Reduced Rank GSC-CCM-UKF,RRGSC-CCM-UKF)算法。相比于前者,该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在实验仿真部分,将提出的DF-CCM-UKF算法、GSC-CCM-UKF算法和RR-GSCCCM-UKF算法同经典的基于RLS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作对比,验证了提出算法的可行性。其次,针对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实际应用环境下阵列系统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如有用信号方向失配、阵元位置偏差、波前畸变等情况,研究了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稳健性问题。基于高斯信号使用最小方差准则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针对非高斯信号的稳健算法还没有得到充分地研究。针对这个情况,重点研究了非高斯信号的稳健算法。于是考虑概率约束条件,提出了基于恒模准则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一些应用场合,阵列的不确定因素的概率分布情况为先验已知,充分利用这些统计信息,可以有效地提升波束形成的输出性能。仿真实验表明了提出的概率约束稳健恒模算法相比于存在的同类型算法具有较好的稳健性。最后,考虑到直线阵列的配置方式中,稀疏阵列相比于均匀线阵具有更好的参数估计性能。采用最小方差准则,分别使用压缩感知技术和子空间技术提出了两种基于互质阵列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提出的基于稀疏的互质阵列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中,将角度和功率估计问题转变成一个基于虚拟阵列的压缩感知问题,并运用最小绝对值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高效求解。考虑Lasso算法对信号的功率估计存在偏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功率修正算法,确保了算法的估计精度。从而,利用信号的角度和功率信息,对基于物理阵列的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进行重构,以便更好地对干扰和噪声进行抑制。对于提出的基于子空间技术的互质阵列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利用了虚拟接收信号协方差矩阵和对空间谱积分所形成的矩阵的子空间关系,对基于虚拟阵列的信号导向矢量进行有效估计。然后,利用Capon功率修正法估计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最后,基于互质阵列的物理阵列设计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权矢量。在仿真部分,用提出的算法分别与同类型的算法做对比,验证其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03-01)
李高原[6](2017)在《基于阵列天线结构优化的自适应抗干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得益于卫星独特的广域和高度优势,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高精度、全天候、全球导航定位应用最为广泛的导航系统。然而卫星导航信号到达地面时极其微弱,很容易受到有意或无意的干扰,所以研究卫星导航抗干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在卫星导航抗干扰中,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干扰方向形成零陷,从而抑制干扰。然而信源与干扰源时域相关、空域相邻时,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会导致波束畸变,期望信号会被抑制造成检测不理想。基于此,本文研究在通道数受限条件下,基于阵列天线结构优化的自适应抗干扰技术。主要内容概括如下:推导了输出信干噪比与阵元数目以及空间相关系数的关系,分析了在不同干噪比条件下输出信干噪比受空间相关系数的影响程度。通过引入空间相关系数评价,提出了基于平面阵转向的自适应抗干扰技术。通过阵列天线结构优化,优化期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的空间相关系数,控制平面阵最佳转向,克服期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空域相邻时在固定阵列上相关程度高导致性能严重下降的不足,提高输出信干噪比,增强导航的抗干扰能力。针对信源与干扰源空域相邻时,期望信号接收增益降低、影响接收机性能。实际工程中,考虑到干扰信号和期望信号的来向信息存在误差的因素,定义平均输出信干噪比,提出了方位信息与测向精度约束条件下阵列天线稀疏优化的自适应抗干扰方法。采用遗传算法控制阵列结构,从固定阵元位置的均匀阵列中稀疏优化出性能好的子阵,从而降低期望卫星信号与干扰信号在阵列结构的上的空间相关系数,进而提高输出信干噪比,增强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有效捕获性能,改善了信源与干扰源在时域相关、空域相邻时卫星导航信号的检测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7-12-18)
毛晓军[7](2016)在《高性能阵列天线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阵列天线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波束形成技术作为自适应阵列天线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使阵列天线波束主瓣对准期望信号方向并自适应地在干扰方向形成零陷,从而有效抑制干扰并提高输出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SINR)。阵列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各种误差和失配,如快速运动干扰,期望信号来波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误差、波前扰动失真、局部相干散射、阵元位置误差和阵元互耦效应等,而传统的波束形成技术在出现这些误差时输出性能会急剧下降。因此,提高阵列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在非理想应用环境中的稳健性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是多数稳健波束形成技术的提出都是针对某一特定误差,存在综合稳健性不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输出SINR与理论最优值差距较大以及没有考虑多种误差共同存在的情况,对高性能阵列天线稳健波束形成技术缺乏系统性的研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论文开展了高性能稳健波束形成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稳健波束形成技术的抗干扰性能和输出SINR,并研究了多种误差共同存在环境下的稳健波束形成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快速运动干扰或者天线阵列与干扰相对角度快速变化情况下的干扰抑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投影和对角加载相结合的稳健零陷展宽(Projection and Diagonal loading Null Broadening Beamforming,PDNBB)波束形成算法,PDNBB算法克服了协方差矩阵锐化(Covariance Matrix Tapers,CMT)零陷展宽方法零陷变浅的难题,干扰抑制性能和算法的稳健性得到极大提升。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子空间投影变换能够展宽零陷和加深零陷深度的机理,发现干扰子空间投影变换可以扩展干扰入射角度和增强协方差矩阵中的干扰分量,相当于人为增强干扰功率,从而展宽波束零陷宽度和加深零陷深度。PDNBB算法对快速运动干扰具有良好的抑制性能,输出SINR能够接近理论最优值,并通过对投影基向量个数的选取实现零陷深度的控制。此外,将幅度响应约束技术引入到PDNBB算法中,实现了对波束主瓣宽度和响应的控制,提高了算法在快速运动干扰和导向矢量失配同时存在环境下的稳健性。2.针对期望信号导向矢量失配导致传统波束形成算法性能急剧下降,而目前高性能稳健波束形成算法计算量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对角加载值的高效稳健波束形成方法(Variable Loading Robust Beamforming,VLRB),VLRB方法首先对输入SNR进行估计,然后根据输入SNR的变化自适应的调节对角加载值,该方法能够得到加权矢量的解析表达式,无需迭代求解,相比目前的稳健波束形成方法,具有较小的计算复杂度,输出SINR得到大幅提升。此外,针对期望信号DOA估计大角度失配的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Modified Norm Constraint Capon Beamforming,MNCCB),MNCCB方法将协方差矩阵的负指数次幂向加权矢量投影,对投影分量的模进行约束。该方法实际上强化了对加权矢量的约束,从而提高了波束形成器对期望信号DOA估计大角度失配的稳健性,能够取得比其它方法更好的干扰抑制效果。3.针对阵元位置误差,阵元互耦等引起的阵列流形误差导致自适应波束形成器性能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两种抗阵列流形误差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首先提出了基于干扰子空间重构的稳健波束形成方法(Interference Subspace Reconstruction Robust Beamforming,ISRRB)。该方法在干扰的大致方位区间估计出准确的干扰导向矢量,构建出干扰子空间矩阵,将采样协方差矩阵向干扰子空间投影,利用对角加载技术,构造出一个新的协方差矩阵。相比于已有的方法,该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波束形成器对阵列流形误差的稳健性,输出SINR能够更加接近理论最优值。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协方差矩阵混合重构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Covariance Matrix Hybrid Reconstruction Robust Beamforming,CMHRRB),CMHRRB算法的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来源于两部分的加权组合,通过合理设计加权因子,在不同的输入SNR情况下自适应的调整两部分的组合比例,有效的提高了波束形成技术在阵列流形误差下的抗干扰性能,输出SINR优于已有的方法。4.为了提高波束形成器同时抗期望信号导向矢量失配和阵列流形误差的综合稳健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导向矢量双层估计(Steering Vector Double Estimation,SVDE)的稳健波束形成方法。通过对期望信号导向矢量进行两次的优化校正,克服了期望信号导向矢量失配和阵列流形误差造成波束形成器性能下降的难题,在此基础上,引入CMT零陷展宽方法,提出了SVDE-CMT算法,实现了在阵列流形误差下展宽零陷,抑制运动干扰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波束形成器在复杂环境下的综合稳健性。所提方法无需迭代求解,计算量较小,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6-12-01)
李昕[8](2016)在《数字阵列天线自适应单脉冲算法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快速目标检测和跟踪已经成为未来雷达系统研制和装备必须考虑的核心技术之一,数字阵列雷达采用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可以有效抑制空域强干扰。本文主要针对数字阵列雷达存在旁瓣和主瓣干扰情况下快速、精确的目标角度估计的需要,完成了阵列天线建模和四通道快速自适应单脉冲算法研究,进而针对某二维数字阵列雷达的实际要求,研制了96通道中频采样数字波束形成电路硬件平台,完成了硬件电路调试测试,根据系统的多模式工作要求完成了采用四通道自适应单脉冲技术的相关硬件程序实现,采用动态重配置技术有效的提高了系统多模式交替工作情况下FPGA资源利用和功耗降低。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完成了一维线性阵列建模仿真,对互耦条件下的阵列天线进行建模,阐述了互耦对方向图的影响。给出了一种采用离线存储HFSS仿真结果快速准确逼近实际阵列天线方向图的优化计算方法,仿真分析了算法的高效性和有效性;接着,开展了改进的降维四通道和差单脉冲角度估计方法研究。该算法对正方形栅格平面阵按行列降维进行自适应处理,并在降维之前进行干扰方向的快速估计以选择最佳降维维度。算法结合了主瓣保形的自适应旁瓣干扰抑制,以及主瓣干扰自适应和差对消,以形成主旁瓣干扰抑制的四通道波束,并用于单脉冲角度估计。算法引入了一种基于主瓣子空间的主瓣保形自适应方法,该方法在进行主瓣保形时,无需获取主瓣干扰的准确方向。最后,针对某二维数字阵列雷达的实际要求,研制了一款同时对96通道中频模拟信号进行高速、同步采样,采用V7系列FPGA和8核DSP进行高性能信号处理的数字波束形成电路硬件平台。针对电路设计中的电源、时钟、配置、数据处理等电路的原理图和PCB版图进行优化设计。完成了电路电源调试测试、时钟调试测试和模数转换数据传输接口的调试测试。FPGA中数字下变频、波束形成模块的实测结果验证了相关程序设计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陈耀辉,刘鹏,徐振兴,汤丁诚,董启甲[9](2016)在《参考阵元可自适应调整的阵列天线抗干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导航接收机抗干扰阵列天线在某些干扰来向存在抗干扰效果减弱的问题,建立了基于功率倒置算法的阵列信号处理模型,提出一种参考阵元可自适应调整的阵列天线抗干扰方法。以四阵元均匀圆阵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参考阵元固定的功率倒置算法,此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部分干扰来向抗干扰效果减弱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与授时》期刊2016年02期)
孙超[10](2016)在《卫星导航自适应抗干扰阵列天线及短波天线调谐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定位、测速和提供定时服务的能力,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卫星导航信号到达地面信号极其微弱,又工作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很容易受到无意的或者人为的干扰。因此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已经成为卫星导航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导航抗干扰领域中,利用天线阵列设计的卫星导航自适应抗干扰阵列天线被大量学者研究。本文将以此为重点展开研究。人们将利用处于短波频段的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信的方式称为短波通信,此种通信方式不论是在民用领域还是在军事领域中都获得了持久、广泛的应用。短波天线是短波通信系统的关键部件,为了追求更好的短波通信效果,大量研究人员对短波天线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短波天线也是本文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主要内容概括如下:1.本文首先对目前使用的导航空域自适应抗干扰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自适应抗干扰算法进行了建模仿真,针对目前在自适应抗干扰天线仿真方面存在的抗干扰性能无法验证的问题,使用了ansys HFSS仿真软件全波仿真和Matlab联合仿真的方法,以优化阵列抗低仰角来向干扰的性能为主要目标,对阵列天线进行了选型,总结出阵列选型工作方面的仿真方法和指导性结论。2.针对目前导航阵列中小型化天线单元存在的依赖高介电常数介质板和带宽不足的问题,本文利用微带天线传输线模型理论,对微带天线短路加载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短路加载结构,在实现天线小型化同时能获得更宽的带宽。并以此技术为基础设计了不同馈电形式的圆极化导航微带天线。仿真实测结果证明这种耦合短路结构可以使得短路加载天线获得更宽的带宽。3.除了实现单频短路加载微带天线的宽带化以外,本文继续利用短路加载微带天线传输线模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双耦合短路加载结构,成功实现了短路加载微带天线的双频化,并利用此结构设计了两款分别应用于双频GPS和宽带GNSS系统的双点频和双宽带微带天线。相比于其他文献发表的同类天线,本文提出的天线,在尺寸减小的同时,还具有较宽的带宽并具有低成本、易加工、辐射效率高和低仰角性能好等优点。4除此之外,针对天线尺寸对天线性能的限制问题,本文对导航可重构天线进行了研究,利用LC短路加载的可调性,通过调整电感和电容这两种方式,设计了两款应用于卫星导航系统的短路加载可重构天线。仿真实测结果证明可重构方案可以使得导航天线在保持性能同时,尺寸进一步减小。5短波天线也是本文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本文首先对短波电小天线的匹配技术进行了介绍。针对目前短波天线矢量天线调谐器体积过大的问题,对天线调谐器的调谐原理进行了修改,首先通过可变电感调谐实现输入阻抗虚部为零,再通过简单的匹配网络对输入阻抗实部进行匹配,虚部实部分开调谐使得匹配网络尺寸大大减小,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款小型化、大功率的短波天线调谐器。(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4-01)
自适应阵列天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卫星导航抗干扰中,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干扰方向形成零陷,从而抑制干扰。然而信源与干扰源时域相关、空域相邻时,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会导致波束畸变,期望信号会被抑制造成检测不理想。通过引入空间相关系数评价,提出了基于平面阵转向的自适应抗干扰技术。通过阵列天线结构优化,优化期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的空间相关系数,控制平面阵最佳转向,克服期望信号与干扰信号空域相邻时在固定阵列上相关程度高导致性能严重下降的不足,提高输出信干噪比,增强导航的抗干扰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平面阵转向技术在阵元数为8的均匀矩形阵情况下,输出信干噪比可提高约7 d B。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适应阵列天线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建军,甄浩川,于斌.一种S频段卫星通信自适应抗干扰阵列天线[C].天津市电子工业协会2019年年会论文集.2019
[2].项建弘,李高原,许庆帅.基于阵列天线结构优化的自适应抗干扰技术[J].无线电工程.2018
[3].王昆鹏,姜兴,韦佳.基于自适应量子粒子群算法的阵列天线多目标综合[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8
[4].朱旗.具有多相位中心的自适应辐射单元及阵列天线设计[C].2018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2018
[5].刘可.基于阵列天线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6].李高原.基于阵列天线结构优化的自适应抗干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
[7].毛晓军.高性能阵列天线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8].李昕.数字阵列天线自适应单脉冲算法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6
[9].陈耀辉,刘鹏,徐振兴,汤丁诚,董启甲.参考阵元可自适应调整的阵列天线抗干扰方法[J].导航定位与授时.2016
[10].孙超.卫星导航自适应抗干扰阵列天线及短波天线调谐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