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低空急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急流,低空,塔克拉玛干,风力,数值,逆温层,斜压。
低空急流论文文献综述
孙启祯[1](2019)在《一次低空急流影响下西南涡东移过程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NCEP 2.5°×2.5°料等,对2013年7月上旬一次明显的低空急流影响下的东移西南涡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后发现:急流的存在对低涡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高低空急流与低涡低压系统的相互配合有利于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斜压系统形成。利用湿位涡理论,本文进一步探究了低涡发展过程中大气斜压性与中高层位涡可能的变化趋势:即随着低涡的发展,中高层位涡大值区下沉,低涡斜压结构显着加强,而斜压系统的显着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降雨事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汤浩,王旭,储长江,孙鸣婧[2](2019)在《乌鲁木齐城区一次极端东南大风的形成机制——重力波与超低空急流耦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南大风是乌鲁木齐城区独有的强灾害性天气,通过研究发现东南大风是天山峡谷特殊地形造成的大振幅重力波与超低空急流耦合触发的强下坡风暴。针对2012年3月30日乌鲁木齐城区出现的近10 a最强的一次东南大风天气过程,使用中尺度WRF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产品发现: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气流从天山峡谷南端进入,一方面由于狭管效应在峡谷内300~400 m高度形成超低空急流;另一方面气流在进入峡谷过程中,因爬坡强迫抬升形成重力波。重力波在峡谷内与超低空急流发生耦合,在峡谷北端背风坡形成大曲率背风波,背风波的下沉运动引起动量下传,将超低空急流的能量输送到地面,形成水跃型下坡风暴即东南大风。在此过程中背风坡上空风向切变的临界层吸收上层波能量加强了超低空急流,对流层低层稳定层结对背风波的下沉运动起到加速作用。(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9年06期)
李健,栗敬仁,田军[3](2019)在《利用风廓线雷达研究郑州机场低空急流特征及其对飞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16、2017年郑州机场高分辨率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半小时平均观测资料,对机场上空低空急流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夏末、秋季低空急流出现次数相对较少,春季、夏初是高发时期,冬季易出现较强的超低空急流,只有春季风速从低层到高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变化过程,8月末可能是急流的时空转换期;夜间和凌晨是高发时段,白天降低30%~40%,一般情况下,00—12时(世界时,下同)急流较弱,12时后明显增强向上发展,19时开始减弱,持续至21时;急流中心最大风速一半以上在12~18 m/s,高度集中在60~180 m和300~900 m,超低空急流占大部分,夜间出现最大风速的概率远高于白天;低空急流发生高度大部分在飞机起飞或着陆的范围内,使飞机复飞概率增加,对夜间航班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吴哲珺,包云轩,朱霆,葛晶晶[4](2019)在《长江流域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低空急流形成和影响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WRF模式对2016年6月30日—7月6日长江流域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低空急流进行数值模拟,在成功模拟低空急流基础上,分析此次急流过程中可能的影响机制;同时对地形高度进行敏感性试验,分析地形因素对此次低空急流可能的影响。(1)此次低空急流发生时,东侧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则为西南涡。这种"东高西低"的高低压配置为低空急流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场。(2)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是低空急流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条件。(3)垂直方向高空动量不断下传为低空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是低空急流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4)逆温和垂直风切变之间的正反馈机制是低空急流形成与加强的因素之一。(5)山体在急流生成及发展过程中对气流有摩擦和阻挡作用,这种阻挡作用随着山体地形高度的增加而有所加强,同时山脉的走向会改变原始的风向,使得急流前端超前或滞后。青藏高原有强背风波效应,它的绕流和挤压作用会使得低空气流表现为狭长的带状,使动量更加聚集从而风速增加形成低空急流。(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金锐[5](2019)在《偏航工况下低空急流对水平轴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科技及经济文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石能源储备即将消耗殆尽,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已成为当今热点话题,风力发电是对可再生能源利用最为充分、合理的渠道之一。自然条件中,风力机无法实时追踪时刻变化的风向,在运行过程中时常处于偏航状态;同时,低空急流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对一台1.5MW叁叶片水平轴风力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探究了偏航工况下低空急流对水平轴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别对风切变与低空急流两种入流条件下的风力机进行仿真计算,对比了不同工况对水平轴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偏航角下,低空急流增强了叶片流动分离,增大了风轮与叶片的推力,增加了转矩波动次数和风轮输出功率,叶片推力随方位角变化呈双峰曲线分布,风轮、叶片所受气动力与力矩均大于切变入流。(2)随偏航角增大,两种入流条件下风轮所受气动力均下降,风轮功率衰减符合cos~3γ法则;低空急流下叶片流动分离现象增强,叶片推力随方位角变化曲线的对称性消失,叶片偏航力矩在90°方位角处峰值减小,在270°方位角处峰值增大;风轮后尾流沿横向偏移现象愈发明显,同时尾流膨胀效应有所减小并且尾流中心出现渐缩现象,对下游影响区域减小。(3)偏航角为15°时,探究了急流强度变化对风轮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急流强度的增强,风轮功率及推力上升,风轮与叶片所受气动力与气动力矩均上升,叶片表面流动分离增强。叶片前缘高速区沿弦向增长,风轮后尾流亏损有明显改善。(4)偏航角为15°时,研究了急流宽度变化对风轮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急流宽度变化对风轮气动性能影响较大。随急流宽度增大,风轮推力与功率均增大,风轮与叶片所受气动力与气动力矩随方位角变化的曲线峰值逐渐减小,急流宽度为11.25m时存在异常波动。同时,叶片流动分离增强,风轮处轴向速度有所升高,叶片前缘高速区沿展向扩展。(5)对比偏航条件下不同急流高度对风轮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流高度变化对风轮推力及功率无明显影响。急流高度为风轮轮毂高度时,风轮与叶片气动力与气动力矩峰值最大,且波动次数增加。随急流高度上升,叶片流动分离增强,叶片推力、转矩以及偏航力矩峰值位置向外侧移动。急流高度升高对风轮后近尾流区速度亏损有所改善,但随着尾流向下游发展,尾流亏损随急流高度的升高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5-30)
褚涛[6](2019)在《低空急流背景下两次暴雪的差异及对农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山东南部山东省菏泽市、山东省济宁市、山东省枣庄市、山东省临沂市2015年11月24日和2017年2月22日两次暴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中均受西风槽和南方气旋的影响,但一次为回流降水,一次为气旋(切变线)对流性降水;冷空气爆发南下和分裂南下使温度场差异巨大,并产生不同状态的固态降水,从而对农业设施产生不同的影响;建立高空700 hpa急流对降水起止时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10期)
张旭耀,杨从新,何攀,张亚光,金锐[7](2019)在《低空急流高度变化对水平轴风力机气动载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分别由Great Plains Low-Level Jet谱模型和基于平面壁面射流原理建立的低空急流工程化模型得到的平均风速廓线,确定低空急流工程化模型中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基于Von Karman谱和低空急流工程化模型建立不同高度的低空急流脉动风场,并将其作为FAST开源代码的输入条件计算和分析水平轴风力机的气动载荷。研究表明:当急流强度一定,急流高度由风轮扫掠面的底部位置增加到顶部位置时,风轮气动载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最小值相比,风轮推力、横向力、纵向力、转矩、偏航力矩和倾覆力矩系数均方根的最大值分别增加了12.9%、75.6%、73.4%、27.7%、99.9%和98.5%。在低空急流条件下,风轮转矩和推力功率谱曲线峰值的频率与叶片通过频率的整数倍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低空急流条件下水平轴风力机气动载荷的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肖之盛,孟凡,徐峻,何友江,赵妤希[8](2019)在《低空急流理论及其对空气污染物传输影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空急流(Low-Level Jet,LLJ)这种与空气污染等现象密切相关的天气现象,综述了低空急流的定义、日变化特征、季节性变化特征,以及包括惯性振荡理论、地形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天气系统强迫等低空急流的形成和发展机制,总结国内外开展的低空急流数值模拟及其在大气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输送、扩散中的影响等研究成果,提出了下一步应开展低空急流的选取标准及其与空气污染学科的交叉研究,并开展适宜本地区低空急流数值模拟的参数化方案和小尺度研究等建议。(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何松蔚,王成刚[9](2018)在《北京城市区域边界层低空急流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边界层低空急流对热量、水汽、污染物的输送起重要作用,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以及航空安全等密切相关。本文利用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L波段探空系统文件资料,选取1、4、7、10四个典型月份对北京边界层低空急流季节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利用6、7、8月资料,结合2016年8月27-9月2日朝阳、宝联、大兴3个站点的边界层探空试验数据,对该地区夏季边界层低空急流日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边界层低空急流在冬季发生频率最高,春、秋次之,夏季最低;急流强度、切变强度都呈现冬季最强,夏季最弱特征。冬季急流风向多为北风,夏季多为南风。图1a是边界层低空急流风速分布直方图,75%以上的急流风速分布在6-14m/s范围内,急流风速大于20m/s的仅为5%。图1b是急流轴高度分布特征,全年急流轴高度分布呈现双峰结构,分别为300-600m和1050-1350m两个峰值,前者发生频率高于后者;秋、冬急流轴高度多高于春、夏。探空气球飞行轨迹大多呈现顺时针旋转趋势。风速廓线与温度、风向廓线有密切关系,图2是典型边界层低空急流个例,急流轴高度上方有悬空逆温层存在,悬空逆温抑制湍流发展,阻碍自由大气中的动能向下输送,急流轴上方风速迅速衰减至最小,气流拖曳使得风向发生转变,所以最小风速高度与悬空逆温高度、风向切变高度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夏季边界层低空急流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发生频率低且强度小,急流轴高度呈单峰结构;夜间发生频率高且强度大,急流轴分布呈双峰型。惯性振荡对夏季夜间边界层低空急流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图3是典型夜间急流发展过程,日落后湍流摩擦减弱,受惯性振荡作用,边界层低空急流开始发展,至次日中午,边界层低空急流崩溃,夜间边界层低空急流发展过程中,风矢量顺时针旋转。边界层低空急流的季节特征差异与其形成机制密切相关,其形成机制主要有惯性振荡,地形斜压性,天气系统影响等,冬季边界层低空急流多受天气系统影响,而夏季边界层低空急流的主要形成机制是惯性振荡或者地形斜压,学者们对边界层低空急流的形成机制存在较大争议,目前仍在完善拓展前人的研究结果。(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1 城市气象与环境——第七届城市气象论坛》期刊2018-10-24)
韩梓航,葛觐铭[10](2018)在《塔克拉玛干低空急流特征及其对沙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东亚重要的沙源地,近年的研究发现,该地区全年广泛存在夜间低空急流(low-level-jet),且具有较高的发生频率,8月频率达到最大值。我们选取塔克拉玛干地区夏季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利用WRF-Chem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with Chemistry)对边界层内风速变化及起沙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卫星遥感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等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WRF-Chem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夜间低空急流的产生和消亡变化过程。逐小时风速廓线表明夜间850h Pa存在明显风速大值区,且急流风速变化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符合惯性震荡机理;急流核心区距地表400米,在20(UTC)时,风速达到最大值6.4m/s,而后急流强度开始减弱,并于第二天日出后03(UTC)时急流区消失,且近地面风速同时由1.2m/s迅速增加至3m/s。考虑到急流区具有较大的动量值,当日出后太阳辐射对地面加热导致的地表迅速增温,会在边界层内产生对流垂直混合作用,从而可能将低空急流的动量下传到近地面,引起地面风速的增加,进而对起沙有显着贡献。我们将进一步对日出后的动量下传和起沙进行模式模拟,并与卫星、地面观测对比验证,从而深入认清塔克拉玛干低空急流对沙尘发生和传输的影响和意义。(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3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期刊2018-10-24)
低空急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东南大风是乌鲁木齐城区独有的强灾害性天气,通过研究发现东南大风是天山峡谷特殊地形造成的大振幅重力波与超低空急流耦合触发的强下坡风暴。针对2012年3月30日乌鲁木齐城区出现的近10 a最强的一次东南大风天气过程,使用中尺度WRF模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产品发现: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气流从天山峡谷南端进入,一方面由于狭管效应在峡谷内300~400 m高度形成超低空急流;另一方面气流在进入峡谷过程中,因爬坡强迫抬升形成重力波。重力波在峡谷内与超低空急流发生耦合,在峡谷北端背风坡形成大曲率背风波,背风波的下沉运动引起动量下传,将超低空急流的能量输送到地面,形成水跃型下坡风暴即东南大风。在此过程中背风坡上空风向切变的临界层吸收上层波能量加强了超低空急流,对流层低层稳定层结对背风波的下沉运动起到加速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空急流论文参考文献
[1].孙启祯.一次低空急流影响下西南涡东移过程诊断分析[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9
[2].汤浩,王旭,储长江,孙鸣婧.乌鲁木齐城区一次极端东南大风的形成机制——重力波与超低空急流耦合[J].干旱区地理.2019
[3].李健,栗敬仁,田军.利用风廓线雷达研究郑州机场低空急流特征及其对飞行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19
[4].吴哲珺,包云轩,朱霆,葛晶晶.长江流域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低空急流形成和影响机制分析[J].热带气象学报.2019
[5].金锐.偏航工况下低空急流对水平轴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影响[D].兰州理工大学.2019
[6].褚涛.低空急流背景下两次暴雪的差异及对农业的影响[J].江西农业.2019
[7].张旭耀,杨从新,何攀,张亚光,金锐.低空急流高度变化对水平轴风力机气动载荷的影响[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8].肖之盛,孟凡,徐峻,何友江,赵妤希.低空急流理论及其对空气污染物传输影响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9
[9].何松蔚,王成刚.北京城市区域边界层低空急流初步研究[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城市气象与环境——第七届城市气象论坛.2018
[10].韩梓航,葛觐铭.塔克拉玛干低空急流特征及其对沙尘的影响[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