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跨文化敏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教学,跨文化敏感度,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敏感论文文献综述
孙鹤[1](2019)在《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敏感度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敏感度的培养为重点进行阐述,以大学英语教学同跨文化敏感度的关系为主要依据,从充分利用课本教材、保障课堂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注重课堂内容的丰富、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跨文化敏感度,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我国跨文化交际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进而推动我国经济更加稳定快速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7期)
张凤娟[2](2019)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式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外跨文化交际也日趋增加。因此,中国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仅专业精,而且能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这就使高校外语教学面临一项新挑战——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式的应用。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情况,目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目前,有很多学生可以顺利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却不能用外语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中进行有效交流。鉴于此,主要从影响跨文化敏感度的因素入手,论述跨文化敏感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并重点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式的具体应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夏宗凤[3](2019)在《出国留学语境框架下跨文化敏感度调查研究——以2016-2017年美国富布莱特外语助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美国着名跨文化交际学者斯特罗斯塔(Starosta)和陈国明(Guoming Chen)于2000年设计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测试量表,对部分参与2016-2017年美国富布莱特外语助教进行调查测试。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国家的外语助教的跨文化敏感水平总体较高;与外国助教相比中国助教的跨文化敏感度相对差,说明中国助教的跨文化敏感度还有待提高;跨文化敏感度的强弱与曾经有无国外留学和工作经历成正比;与学历高低关系不大;五个因素中差异认同感和交际愉悦感水平最强,而交际信心最弱;五个因素内部大多呈现正相关关系;同时探讨了本研究对中国推进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语言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马黎[4](2019)在《“互联网+”时代提升跨文化敏感度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与实施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对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人才的迫切需求,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也已然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大计的重点。相较于跨文化认知和行为层面的研究,跨文化情感层面的跨文化敏感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另外,智慧课堂是"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聚焦智能化、交互化和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必然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敏感度之间的关联性,总结出"互联网+"时代提升跨文化敏感度智慧课堂的特征,认为其在提升高等教育阶段的跨文化敏感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探讨并建构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并提出如何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智慧课堂来提高学生跨文化敏感的实施策略。(本文来源于《高等农业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刘烨[5](2019)在《专业对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中国某大学英语专业、文科类专业和理科类专业的126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进行调查。通过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我们发现不同专业在跨文化交际敏感度上具有一定差别,尤其是英语专业和理科类专业学生,在交际参与度、交流愉悦感和差异认同感方面显着不同。通过本研究,我们对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致力于为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58期)
黄莹[6](2019)在《关于跨文化敏感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CiteSpaceⅤ科学计量学方法对1986至2017年间SSCI核心期刊的跨文化敏感度研究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跨文化敏感度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发文数量和网络图谱中呈现的高影响力学者、转折点文献、突现文献、共被引来源和聚类,作者梳理了跨文化敏感度研究出现以来的整体发展趋势、核心学者和理论、核心文献和研究热点,并对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9年03期)
邓树梅,冯智文[7](2019)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及跨文化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处云南德宏,是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研究这个地区的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及其对傣族,景颇族和澳大利亚文化的认知有比较现实的意义。论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处于中上等水平;跨文化教学促进了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的提高。(本文来源于《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期刊2019年03期)
王聪[8](2019)在《来华受训医务工作者的跨文化敏感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53年至今,中国始终坚持向经济困难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已有近1200万各类人员从中受益。随着中国医疗援外项目的大力开展,每年来华参加培训的发展中国家医务工作者激增。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直接影响着其在华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也将对其回国后相应的临床实践和治疗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2017年及2018年参加商务部援外培训(太原)的68名发展中国家医务工作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其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跨文化敏感度进行研究。采用陈国明和Starosta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对1名管理人员及来自不同发展中国家的9名医务工作者进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其跨文化敏感度水平,探究其在跨文化敏感度五个层面(交际参与度、尊重文化差异、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和交际专注度)的表现及各层面间的相关性,并考察地域、性别、职业、工作经验和跨文化经历对其跨文化敏感度是否有显着影响。研究发现:(1)发展中国家来华受训医务工作者的跨文化敏感度处于高水平,其对了解和欣赏母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促进适当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正面情感的能力较高。(2)发展中国家来华受训医务工作者在跨文化敏感度的五个层面的表现,由高到低为:尊重文化差异、交际愉悦感、交际专注度、交际信心和交际参与度;各层面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3)地域和跨文化经历对发展中国家来华受训医务工作者的跨文化敏感度有显着影响,所处地域与中国文化距离较近及有跨文化经历的医务工作者的跨文化敏感度更高;性别、职业和工作经验对其跨文化敏感度无显着影响。本研究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为今后发展中国家医务工作者援外培训的管理工作提出四方面的建议:丰富跨文化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开设汉语及中国文化小课堂;编写来华必读手册;提高接待人员的英语表达水平,以期增强发展中国家来华受训医务工作者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及跨文化适应能力,达到援外培训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朱秀芝,吴恒菊[9](2019)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敏感度的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敏感度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成功的跨文化交流的前提条件。首先概述学者们对跨文化敏感度的研究,通过采用跨文化敏感度量表调查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敏感度现状,然后分析通过提高学生跨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来提高交际能力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具体的培养方法——通过文化教学使学生学会尊重和接受文化差异,增强文化敏感性,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杜寒露,范俊雄,林奕辰,陈琛[10](2019)在《“互联网+”时代提升非洲留华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研究——以上海电力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上海电力大学50名非洲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进行了调查,以留学生参与活动的行为构建两时期的跨文化敏感度样本数据,结果显示,活动前交际参与度处于最高位,活动后交际专注度和交际愉悦感最高,活动前后的跨文化敏感度存在前低后高的趋势,留学生的交际信心水平和差异认同度在留学生参加活动后发生了明显变化,留学生交际信心水平的明显变化是因人而异的。不同年级的留华生交际参与倾向和参与程度在活动后出现明显的变化。(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13期)
跨文化敏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外跨文化交际也日趋增加。因此,中国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仅专业精,而且能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这就使高校外语教学面临一项新挑战——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式的应用。在以往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情况,目的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目前,有很多学生可以顺利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却不能用外语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中进行有效交流。鉴于此,主要从影响跨文化敏感度的因素入手,论述跨文化敏感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并重点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式的具体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跨文化敏感论文参考文献
[1].孙鹤.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敏感度的培养[J].校园英语.2019
[2].张凤娟.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敏感度发展模式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
[3].夏宗凤.出国留学语境框架下跨文化敏感度调查研究——以2016-2017年美国富布莱特外语助教为例[J].语言教育.2019
[4].马黎.“互联网+”时代提升跨文化敏感度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与实施策略[J].高等农业教育.2019
[5].刘烨.专业对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9
[6].黄莹.关于跨文化敏感度研究的可视化分析与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
[7].邓树梅,冯智文.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及跨文化教学研究[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9
[8].王聪.来华受训医务工作者的跨文化敏感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9
[9].朱秀芝,吴恒菊.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敏感度的培养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
[10].杜寒露,范俊雄,林奕辰,陈琛.“互联网+”时代提升非洲留华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研究——以上海电力大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