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论文_胡龙才,蔡天晶,金陵应,李伟龙,杨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心房颤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房,心血管,病学,起搏器,持续性,冠状动脉,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论文文献综述

胡龙才,蔡天晶,金陵应,李伟龙,杨波[1](2019)在《肥胖患者伴发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肥胖患者伴发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65例肥胖患者和175例非肥胖患者。分析比较肥胖及非肥胖两组患者伴发疾病,比较肥胖合并持续性房颤左房容积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计算相对超额危险度比(RERI),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以评价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在持续性房颤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肥胖组一种、两种、叁种疾病罹患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32.30%vs 17.77%,χ~2=29.36,P=0.000,26.15%vs 17.14%,χ~2=12.89,P=0.041,26.15%vs11.42%,χ~2=19.34,P=0.037)。交互作用分析显示与OSAHS无肥胖个体相比,OSAHS同时合并肥胖个体罹患持续性房颤风险增加2.34倍(41.18%vs 12.33%,OR=3.34,95%CI:1.24~4.67,P=0.04)(RERI=1.75,95%CI:1.25~2.88;AP=0.56,95%CI:0.37~0.88;S=1.89,95%CI:1.24~3.87)。结论肥胖容易伴发持续性房颤,其发病可能与肥胖患者容易出现左房容积增加,血清CRP水平增高有关;肥胖与OSAHS在持续性房颤发病中起交互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曾莉钧,田颖,石亮,王彦江,李学勋[2](2019)在《心房颤动转子概念的认识和发展历史》一文中研究指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机制,经历了局灶快速激动,折返环形运动到多发子波理论。现在由于标测技术的发展,从叁维标测观察了心房激动的整体过程,发现为螺旋波或"转子"。由于各标测方式的不同,看到的现象有所不同,其关于"转子"的命名或描述也有差异。深入认识"转子"有利于认请房颤的维持机制,指导消融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吴召娣,陈学颖,宿燕岗[3](2019)在《DDD(R)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特点及预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病史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术后新发房颤的特点及临床预后。方法入选2013年6月到2015年2月在上海中山医院植入双腔起搏器且术前无房颤病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将起搏器记录到的持续5 min以上且心房率≥180次/分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事件定义为房颤。结果 219例患者(88例窦房结功能障碍,131例为房室传导阻滞)纳入研究,平均随访(884±180)天,共有56例(26%)发生房颤,其中31例(55%)无任何症状。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冠心病合并房颤更容易出现症状(OR 8.168;CI 1.155~15.928;P=0.038)。研究发现房颤发生率在不同性别及年龄段(年龄<65岁,65岁≤年龄≤75岁,年龄≥75岁)无明显差异。56例新发房颤患者仅3例接受抗凝治疗。新发房颤患者脑梗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未发生房颤患者[16%(9/56) vs 1%(2/163),P<0.05]。结论起搏器术后房颤发生率高,且多无症状,应加强对起搏器发现的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以降低其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张浩,夏雨,方丕华,李晓枫,余淼[4](2019)在《伊布利特对冷冻球囊消融术后仍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转复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伊布利特在行冷冻消融术后仍为持续性房颤(简称房颤)患者中的转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单中心收治应用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消融术后仍为房颤,并于术中应用伊布利特转复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基线特征、术中QTc间期改变值、冷冻程序结束时的A-A间期及并发症,术后随访包括房颤复发和其它心血管事件。结果 33例行冷冻球囊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入组,在冷冻消融程序结束时均保持为房颤,应用了伊布利特静脉输注。20例在伊布利特输注结束20 min内房颤终止,13例仍需要同步直流电复律转复窦性心律,伊布利特的转复成功率为60.6%。转复窦性心律后的QTc间期较输注伊布利特前明显延长[(455±81) ms vs (381±46) ms,P<0.001],4例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并发症(12.1%),均发生于房颤终止转复窦性心律之时或之后,其中3例转复窦性心律后的QTc间期发生了明显的延长。与伊布利特复律失败组相比,伊布利特转复成功组的患者房颤病程更短[(17.4±14.7)个月vs (55.8±59.6)个月,P=0.04],而冷冻程序结束时的平均AA间期长于复律失败组[(251±20) ms vs(221±36)ms,P=0.004]。术后1年内75.8%的患者能维持窦性心律。结论伊布利特可对冷冻球囊消融术后仍为持续房颤的患者有效地转复窦性心律,但会延长患者的QTc间期。伊布利特转复成功的患者房颤病程更短,而冷冻消融程序结束时的A-A间期更长。(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徐彧,赵艳芳[5](2019)在《老年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性,72岁,心房颤动入院,曾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治疗,采用右侧股静脉途径置入房间隔穿刺鞘管,多体位透视规避起搏电极后行房间隔穿刺术。置换15F可调弯外鞘后,置入二代冷冻球囊导管和环形标测电极导管,依次完成4条肺静脉电隔离。术后1个月未有心房颤动发作,复查心脏超声左房较前缩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鸿飞,欧登科,刘朝晖,郎明健,韩乾国[6](2019)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老年患者房间隔缺损伴心房颤动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73岁,10年前行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中央型),心电图提示为窦性节律。入院前3个月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入院接受一站式房颤导管消融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心电图维持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未见残余分流,患者右房内径明显缩小,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程陶玲,张永军,叶艇,鲁其乐,徐舒[7](2019)在《Lorenz散点图在心房颤动诊断中的应用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Lorenz散点图的图形特征,探讨快速诊断心房颤动时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26例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和Lorenz散点图,并结合时间散点图和逆向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持续性房颤散点图表现为一单纯扇形;阵发性房颤以扇形和棒球拍形两种图形共存,6例两种图形完全分离,占比23.07%;15例部分重迭,占比57.70%;5例棒球拍形落入扇形呈完全重迭,占比19.23%;对比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及房颤伴室早和房颤伴差异性传导B线斜率发现,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B线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房颤伴差异性传导与房颤伴室早B线斜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具有独特的Lorenz散点图图形特征,利用Lorenz散点图并结合时间散点图和逆向技术可以对其做出快速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皖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梁毅明[8](2019)在《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对评价慢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对评价慢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慢性房颤患者为观察组,100例心功能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观察对比两组LVEF、LVDd、LAD、IVST、LVPW、E/A和DT,记录并分析不同NYHA分级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的LVDd、LAD、IVST、LVPW、E/A和D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心功能患者之间的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级、Ⅱ级,Ⅱ级、Ⅲ级、Ⅲ级、Ⅳ级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心力衰竭超声指数中的ROC曲线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力衰竭超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差异,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随着心功能恶化而显着升高,可能成为提前预测心房颤动进程的新指标。(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9年12期)

喻瑜,鲍慧慧,程晓曙[9](2019)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双联抗栓治疗最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约有10%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该类患者栓塞事件发生率很高,需要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临床上NVAF患者PCI术后通常采用口服抗凝药(OAC)+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叁联抗栓治疗(TAT)。TAT虽然能有效预防栓塞事件发生,但存在高出血风险。研究显示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栓治疗(DAT)抗栓疗效不劣于TAT,且出血风险明显降低。尽管如此,目前指南对于NVAF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仍存在部分争议。本文就NVAF患者PCI术后DAT与TA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上该类患者合理选择抗栓策略。(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李雪博,舒尚志,李小宁,刘佳,王帆[10](2019)在《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测量窦性心律和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EATV),探讨EATV与房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08-2019-02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房颤同时行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66例为房颤组,其中持续性房颤31例(持续性房颤亚组),阵发性房颤35例(阵发性房颤亚组)。以同时期行冠状动脉(冠脉)CTA排除冠心病且无房颤的患者50例为窦性心律组。所有患者均进行人体成分分析,测量出脂肪重量、体脂肪率、内脏脂肪、腰围等指标。房颤组常规行左房CTA及经食管超声检查。将左房CTA及冠脉CTA原始数据上传至工作站,利用Volume软件分析测量EATV,分析EATV与房颤的相关性。结果:房颤组EATV显着大于窦性心律组[(135.42±12.68) ml∶(113.50±13.41) ml,P<0.001];持续性房颤亚组EATV显着大于阵发性房颤亚组[(138.81±13.40) ml∶(132.43±11.37) ml,P=0.04]。相关性分析显示,房颤患者EATV与左房内径呈显着正相关(r=0.676,P<0.001)。ROC分析显示,EATV诊断房颤的曲线下面积为0.884(95%CI:0.819~0.950),最佳诊断界值为122.0 ml,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7.9%、7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ATV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7,95%CI:1.026~1.152)。结论:EATV与左房内径显着相关,EATV增大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不同类型房颤患者中,EATV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心房颤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发生机制,经历了局灶快速激动,折返环形运动到多发子波理论。现在由于标测技术的发展,从叁维标测观察了心房激动的整体过程,发现为螺旋波或"转子"。由于各标测方式的不同,看到的现象有所不同,其关于"转子"的命名或描述也有差异。深入认识"转子"有利于认请房颤的维持机制,指导消融治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房颤动论文参考文献

[1].胡龙才,蔡天晶,金陵应,李伟龙,杨波.肥胖患者伴发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

[2].曾莉钧,田颖,石亮,王彦江,李学勋.心房颤动转子概念的认识和发展历史[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

[3].吴召娣,陈学颖,宿燕岗.DDD(R)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的特点及预后[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

[4].张浩,夏雨,方丕华,李晓枫,余淼.伊布利特对冷冻球囊消融术后仍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转复疗效[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

[5].徐彧,赵艳芳.老年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一例[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

[6].李鸿飞,欧登科,刘朝晖,郎明健,韩乾国.导管射频消融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老年患者房间隔缺损伴心房颤动一例[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9

[7].程陶玲,张永军,叶艇,鲁其乐,徐舒.Lorenz散点图在心房颤动诊断中的应用体会[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

[8].梁毅明.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对评价慢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价值[J].吉林医学.2019

[9].喻瑜,鲍慧慧,程晓曙.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双联抗栓治疗最新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

[10].李雪博,舒尚志,李小宁,刘佳,王帆.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基因SNP1PCR产物基因SNP2PCR产物M:DNA标记物1、...+T细胞在淋巴细胞上表达的流式检测...房颤患者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上CD69和...和HLA-DR在CD3+T淋巴细胞上表达的...房颤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上...

标签:;  ;  ;  ;  ;  ;  ;  

心房颤动论文_胡龙才,蔡天晶,金陵应,李伟龙,杨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