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豫效应论文_何上恺

导读:本文包含了弛豫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应,铁电体,纳米,钛酸钡,溶胶,色散,调性。

弛豫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何上恺[1](2019)在《锆钛酸钡钙基弛豫铁电薄膜的制备及能量储存与电卡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电薄膜较其块体陶瓷材料具有更优的电学性能,在电容器储能、固态电卡制冷以及位移驱动器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本文中,以Ba(Zr0.2Ti0.8)O3-(Ba0.7Ca0.3)TiO3体系的伪二元固溶体相图中的立方相、四方相和叁方相叁相共存成分点0.68BZT-0.32BCT(简写为纯BCZT)为基准,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a0.904Ca0.096)0.9775+xLa0.015(Zr0.136Ti0.864)O3,x = 0.0075,0.075 and 0.15](简写为La-doped BCZT)介电弛豫薄膜电容器。系统研究了A位过量程度、底电极种类和顶电极大小对纯BCZT和La-doped BCZT薄膜的微观结构和储能性能的影响。此外,挑选出综合储能性能最为优异的La-doped BCZT(x=0.0075)薄膜(简写为BCLZT)与Pb0.8Ba0.2ZrO3薄膜(简写为PBZ)进行复合,制备了 BCLZT/PBZ多层薄膜,研究了底电极种类对BCLZT/PBZ多层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电卡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沉积在LaNiO3/Pt复合底电极上的La-doped BCZT(x = 0.0075)弛豫薄膜电容器具有大的储能密度值15.5 J/cm3,高的储能效率93.7%,同时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储能密度在20℃~260℃范围内及储能效率在20℃~140℃范围内变化率都在5%以内。La-doped BCZT(x=0.0075)薄膜电容器优异的储能性能归功于叁相共存点(Ba0.904Ca0.096)(Zr0.136Ti0.864)O3附近纳米团簇结构的多样性,和LaNiO3/Pt复合底电极的使用。顶电极面积与薄膜性能之间的关系表示,当沉积在LaNi03/Pt复合底电极的La-doped BCZT(x= 0.0075)薄膜的Pt顶电极面积高达约7.079 mm2时,薄膜的储能密度为0.7 J/cm3,效率高达约91.4%,并且其储能性能会随着顶电极质量的优化得到进一步提高。(2)沉积在Pt底电极和LaNi03/Pt复合底电极上BCLZT/PBZ多层薄膜均为纯的钙钛矿结构。LaNi03/Pt复合底电极的使用提高了BCLZT/PBZ多层薄膜的介电性能和电卡效应。当外加电场为756kV/cm时,沉积在Pt底电极和LaNi03/Pt复合底电极上BCLZT/PBZ多层薄膜在室温处的最大△T值分别为6.6K和20.4K。(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尹翀[2](2019)在《弛豫铁电聚合物增强的二维WSe_2场效应晶体管及多态可调整流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硒化钨(WSe2)是少数在空气中较为稳定且能表现出P型沟道的二维材料,但是由于WSe2的费米能级接近其禁带中间,导致其难以与金属形成良好的接触,从而限制了其场效应迁移率,同时也要求其需要较大的工作电压才能实现大的开关比。本课题提出了 一种使用弛豫铁电聚合物偏氟乙烯/叁氟乙烯/叁氟氯乙烯叁元共聚物(P(VDF-TrFE-CFE))对二维WSe2进行P型掺杂的方法,使WSe2沟道的空穴场效应迁移率从27 cm2V-1s-1提升至170 cm2V-1S-1。同时与其他掺杂方法不同的是,P(VDF-TrFE-CFE)本身在室温下具有高介电常数(55以上),是良好的介电材料。通过在器件沟道表面制备P(VDF-TrFE-CFE)顶栅结构,并在P(VDF-TrFE-CFE)的顶栅调控下,器件表现出比Si02底栅调控下优异得多的P型电学性能,并且大大降低了工作电压。后续的变温实验我们研究了 P(VDF-TrFE-CFE)相转变过程对沟道载流子浓度及迁移率的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WSe2的空穴迁移率明显上升,并在200K时超过了 900C1cm2V-1S-1 P(VDF-TrFE-CFE)的P型掺杂和高介电调控的双重优势,为未来获得高性能二维P型器件提供了新的方法。此外,我们试图利用二维WSe2与金属接触形成的肖特基势垒易受电场或光辐射控制的特点,以实现一种新型的多态可调的整流器件。我们通过设计非对称接触面积源漏电极的器件结构,同时结合P(VDF-TrFE-CFE)对沟道的P型掺杂作用,首次成功在二维单晶体管上实现了整流比高达105,并且具有栅极可调的多态整流器件(包括全导通态、正向导通态、关态和负向导通态)。此外我们的研究表明器件的整流状态能在光照射下获得更为精确的调控,并且器件的光响应度能高达480AW-1,光响应时间低至0.41 ms。这种基于二维材料肖特基结的新型多态可调整流器件,为未来多功能光电逻辑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1-18)

龚雁,陆樟献,王正才[3](2018)在《振荡脉冲磁场下的纳米磁性液体光双折射效应弛豫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水基纳米磁性液体在振荡脉冲磁场下的光双折射效应弛豫现象,通过分析线偏振光经过水基纳米磁性液体薄片和检偏器后的光强随振荡脉冲磁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基磁性液体磁化主要取决于Nèel弛豫效应,而磁光效应(即双折射效应)由于受到磁性颗粒克服热运动、磁性颗粒相互排斥和基液粘滞力下的空间排列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明显具有滞后现象.(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8年04期)

张天富[4](2018)在《铅基铁电材料氧空位相关的弛豫与铁电储能及电卡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缺陷是晶体材料中常见的一种状态,材料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缺陷是氧空位(OVs)。OVs作为一种自掺杂(施主或者受主)对于材料的电学特性,尤其是介电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钙钛矿结构铁电陶瓷材料中,尤其是含铅的陶瓷的制备过程中,OVs的产生是无法避免的,氧缺陷在功能材料的电学特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铁磁性能、介电弛豫特性、阻变特性、光伏效应等)。在高温区域,OVs诱导介电弛豫特性是铁电材料最显着的特性之一。同时,OVs的存在也会影响材料的铁电特性(如:铁电钉扎现象),进而对铁电材料储能特性与电卡效应也有着重要影响。(1)采取高温固相法制备了(Pb,Ba)ZrO3(PBZ)和(Pb,Ba)(Zr,Ti)O3(PBZT)系列陶瓷,研究了 PBZ和PBZT系列陶瓷的介电相变与高温介电弛豫特性,并结合阻抗分析技术对陶瓷的高温介电弛豫现象进行研究。得出结论:Ba含量的增加会降低PBZ和PBZT系列陶瓷FE-PE相变温度,由于铅不可避免的挥发,因此铅基陶瓷在高温烧结的过程中会产生氧空位(OVs)等缺陷,在高温区域,OVs将获得足够的能量而产生跃迁行为,进而出现高温介电弛豫现象。结合电导拟合计算结果,研究表明OVs的短程跃迁会导致高温介电弛豫行为,而双电离OVs的长程跃迁行为会增加材料的导电特性。(2)研究了 Pb(Mg1/3Nb2/3)O3-PbTiO3(PMN-PT)、PbZrO3-SrTiO3(PSZT)陶瓷和PbZrO3(PZ)薄膜的弛豫相变、铁电储能等电学性能。PMN-PT和PSZT陶瓷均表现出明显的弥散相变行为。通过对PMN-PT和PSZT陶瓷铁电电滞回线进行拟合计算,得到了其室温下的最大储能密度分别是0.47和0.46 J/cm3。同时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储能密度和能量损耗密度会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随着温度的增加,PSZT陶瓷储能密度和损耗密度则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储能效率基本保持不变。对于PZ薄膜,研究了 PbZrO3薄膜的铁电特性以及介电调谐特性,我们在3层厚度的PbZrO3薄膜中观察到了 AFE双电滞回线曲线,其储能密度约25.25 J/cm3,储能效率约为62%。(3)研究了 0.76Pb(Mg1/3Nb2/3)O3-0.24PbTiO3(PMN-24PT)单晶和(Pb,La)TiO3(PLT)陶瓷的弛豫行为及电卡特性。我们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 PMN-24PT单晶不同温度下的介电相变与铁电特性,根据麦克斯韦关系理论计算得到PMN-24PT单晶最大的电卡效应(绝热温变AT)为0.8 K。对于PLT陶瓷的,我们采取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手段开展,我们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的PLT20陶瓷的电卡效应最大值约1.67K,与此同时,我们的直接测试结果也显示最大值是1.67K,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十分接近。(4)研究了 Nb掺杂SrTiO3(Nb:STO)单晶的阻变特性。结果表明:1、当选取两个不同的顶电极Au和Ag作为测试电极的时候,Nb:STO表现出典型的阻变特性,并且该阻变特性优异;2、当选取两个相同的顶电极Au作为测试电极的时候,器件表现出二极管特性;3、当顶电极和底电极都选取Ag作为测试电极的时候,Nb:STO表现出具有对称性的选择器特性;4、当底电极和顶电极分别选取选取Ag和Au作为测试电极的时候,得到非对称的选择器特性曲线。最后我们用Ag原子相关的导电丝模型成功的解释了该现象。(5)制备了高频率压电传感器并对其应用开展研究。选取LiNbO3单晶作为压电材料,探头聚焦深度6.5 mm,我们测试了压电传感器阻抗和脉冲回波特性,发现其结果与我们设计拟合的结果十分接近,我们测试结果表明探头的中心频率是75 MHz,带宽是92%。最后我们通过扫描猪眼睛来检测探头的成像能力,结果表明探头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殷景岳[5](2018)在《高速流动中粒子弛豫非平衡效应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波的传播、反射以及激波诱导的界面不稳定性是可压缩高速流动中的重要物理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已有的工作对纯气体介质中的相关流动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对流动机理有了较清晰的认识。然而,在煤矿安全、雨中高速飞行器、固体燃料发动机等实际工程问题中,环境气体常常伴随有大量的固体悬浮颗粒(通常被称为含灰气体),悬浮颗粒会改变环境气体的状态和流动特性,使得含灰气体的流动问题变得更为复杂。通常在含灰流动中,粒子的惯性远大于气体,从而产生粒子弛豫非平衡效应,在弛豫区气体和粒子之间存在大量的动量和能量交换,严重影响流动的特征结构。本文采用基于非结构自适应网格的可压缩两相流程序对存在于含灰流动中的以上几类典型物理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粒子弛豫非平衡效应对流动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本文首先对在管流中固定位置处注入静止固体粒子的可压缩流动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在注入过程中粒子和气体间持续的动量和能量交换会产生复杂的非定常波系。我们重点关注了流场和粒子的耦合过程,发现当改变注入粒子温度和流场速度时,流场会产生不同类型和强度的非定常波,并通过求解流场中各区域的热力学参数,得到了不同流场速度和粒子温度下各非定常波强度的相图,从而定量解释了物理参数变化引起非定常波的改变。本章的研究为后续二维空间中的复杂含灰流动问题研究打下了基础。之后,本文研究了含灰激波在双楔上的反射问题,发现粒子弛豫非平衡效应会改变含灰激波在后楔上反射的初始条件,从而影响激波反射的类型。研究发现,若前楔的长度L1比粒子弛豫长度λ大,非平衡区域则非常小,平衡激波在反射过程中占据主导作用,此时的激波反射类型与纯气体情况类似,在不同的楔角下一共存在7种反射类型。对于L1比λ小的情况,非平衡效应显着增加,含灰激波的叁个部分(冻结激波、弛豫区域和平衡激波)分别主导了不同时期的反射过程,此时的反射过程远比纯气体情况复杂,在不同的楔角下一共存在11种反射类型。本章的研究对非平衡激波在更复杂结构上的反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本文对平面激波与含灰气柱的相互作用进行了一系列数值研究,考察了粒子弛豫非平衡效应对透射激波的速度、压力峰值、弛豫距离以及气柱界面的演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颗粒半径的增大,柱形界面内部气体更接近冻结态,透射激波的曲率越来越低,波阵面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弛豫区域逐渐增大,压力峰值逐渐减小。特别地,在大粒子情况下,在演化后期流场中会出现颗粒界面与气体界面分层、粒子从旋涡中逃逸等现象,且粒子半径和旋涡强度的增大会加剧该现象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07)

杨德森,胡诗涌,时洁,时胜国,张昊阳[6](2018)在《海水弛豫效应对有限振幅声波传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海水弛豫效应对有限振幅声波传播的影响,本文将海水弛豫过程的修正项加入到有限振幅声波的传播模型中,得到了弛豫介质中有限振幅声波的传播模型及声雷诺数。当声波频率远小于介质的弛豫频率时,结合数值算法,对声波的传播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硫酸镁弛豫效应对声波传播的影响。研究表明:海水介质中冲击波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阈值条件,当声雷诺数超过阈值条件时会形成冲击波,此时弛豫效应引起的逾量吸收具有推迟冲击波形成的作用,且冲击波的幅度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而衰减,而当声雷诺数没有达到阈值条件时不会形成冲击波。(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国飞[7](2017)在《弯曲ZnO纳米线力电耦合效应的键弛豫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化锌(ZnO)具有宽带隙(3.37 eV),大的束缚激子能(60 meV),生物安全相容性等优点,在光电器件(如紫外激光器、应变传感器、太阳能电池、场效应管等)、生物器件(如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具有很大的潜力。目前,在实验上已经成功实现了基于ZnO纳米线阵列的压电式纳米发电机,首次实现了纳米尺度上机械能向电能的转化。但是在理论研究方面,其能量转化的物理机制和调控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阐明。由于纳米结构体系具有大的体表比和表面原子配位缺陷特征,使得体系处于能量极小的自平衡态,由此产生的自平衡应变对体系的一些参量(如带隙、压电常数等)的影响非常显着,此外,外场作用(如拉伸、压缩、弯曲等)也将有效的调制体系的力电耦合性能。本论文中,我们基于原子键弛豫的物理思想并结合连续介质力学理论,不仅建立了尺度和曲率依赖的键参数变化和带隙漂移的解析理论关系,而且发展了尺寸依赖的压电常数以及弯曲应变依赖的压电电势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首先研究了表面效应和弯曲作用对键长的影响以及不同弯曲程度下ZnO纳米线的带隙漂移;然后还研究了尺寸依赖的压电常数、极化强度和不同弯曲程度对压电电势的影响。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1)基于原子键弛豫思想,从原子层次研究了不同尺寸和弯曲应变下ZnO纳米线体系键长的变化机制,并且探索了曲率半径与带隙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体系体表比的增大,表面原子对体系的影响更加显着。表面原子配位数缺失,键长会自发收缩,单键能增强,产生的应变对晶格势场产生微扰的作用,进而影响体系的哈密顿量,带隙发生蓝移;另外弯曲应变对体系的平均键长产生拉伸的效果,单键能减弱,体系带隙发生红移;在相同的弯曲应变作用下,体系的尺寸越小,自收缩应变越大,单键能越强,体系的带隙越大。(2)研究了ZnO纳米线尺寸依赖的压电常数和极化强度以及不同曲率半径下压电电势的变化。发现随着ZnO纳米线尺寸的减小,表面原子配位数的缺失引起键长的自发收缩,产生的自收缩应变使得晶格体积发生改变的同时正负电荷中心分离,导致单位体积内的极化强度增大,因此压电常数随着纳米体系尺寸的减小而增大;极化强度随着应变的增加呈非线性的增加,当体系处于小应变时,由于应变高阶量对体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则体系的极化强度随着应变的增大而线性的增加;体系的极化强度随着弯曲应变的增大而增加,则压电电势随着挠度的增大而增加;另外,对体系长度、直径、曲率半径对压电电势的调制机理做了详细的讨论。(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陈勇,卞梦云,张灿灿,陈琪,骆迁[8](2017)在《高电场下弛豫铁电体的场致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弛豫铁电体在热释电、介电、电场调制微波器件和电致伸缩器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均涉及电场的作用.因电场会导致极化强度增大,并连续地延伸到顺电相,从而产生了电场诱导效应.用弯曲近似法对极化强度在电场作用下随温度的连续变化做近似,得到了介电系数峰值在高场下随电场2/3次方的变化规律.与介电峰在电场作用下移动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理论数值模拟发现:存在一个与热力学参量相关的极化温度系数,其值越大,场致介电移峰效应越小,且热释电系数越大;反之,如果场致介电移峰效应越大,电场调制微波器件的介电可调性及可调性的温度稳定性会越好.上述研究结果对掺杂改性研究微波器件的介电可调性和热释电性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陈艳,王建禄,孟祥建[9](2016)在《基于弛豫铁电体的MoS_2场效应管的光电探测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将二维材料与铁电材料结合的新型器件已经成为电子学和光电子学方面的应用中的新热点。这里,我们利用二维的MoS_2和弛豫铁电聚合物(P(VDF-Tr FE-CFE))设计了一种新的场效应晶体管。这种器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包括大的开关比和较低的漏电流。此外,在低温下回滞特性被有效地调制其的铁电性能。另外,实现了宽范围的光响应(可见到1.55μm)和高灵敏度(>300A/W,λ=450nm)。这些结果表明,铁电弛豫可以应用于高性能二维光电器件。(本文来源于《2016年红外、遥感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交叉学科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12-06)

毛奇[10](2016)在《TiO_2阻变结构中的弛豫与光电导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场和光辐照条件下金属氧化物会产生阻变和光电导效应,这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课题并在信息存储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论文包含叁部分:第一部分通过I-V测量与低频噪声测量研究了氧化钛阻变结构在激活前的导电机制,第二、叁部分研究了氧化钛阻变结构的弛豫与光电导效应,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1.研究了激活前ITO/TiO_2/ITO结构的电阻测量稳定性,通过优化测量条件获得稳定重复的电学测量结果。研究了TiO_2阻变结构的激活过程与阻变特性之间的联系,并讨论了阻变翻转特性与氧空位分布的联系。2.研究了TiO_2阻变结构的电阻弛豫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短时间内电流在高阻态的弛豫来源于阴极界面氧空位电子的热逃逸,在低阻态的弛豫来源于阳极界面氧空位的扩散,而长时间的电流弛豫来源于TiO_(2-x)与环境进行氧交换的缓慢过程。3.研究了不同TiO_2阻变结构的光电导效应,在高低阻态的光电流源于TiO_2体相氧空位的光电离。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从器件侧壁进入的氧原子会降低光电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期刊2016-10-01)

弛豫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二硒化钨(WSe2)是少数在空气中较为稳定且能表现出P型沟道的二维材料,但是由于WSe2的费米能级接近其禁带中间,导致其难以与金属形成良好的接触,从而限制了其场效应迁移率,同时也要求其需要较大的工作电压才能实现大的开关比。本课题提出了 一种使用弛豫铁电聚合物偏氟乙烯/叁氟乙烯/叁氟氯乙烯叁元共聚物(P(VDF-TrFE-CFE))对二维WSe2进行P型掺杂的方法,使WSe2沟道的空穴场效应迁移率从27 cm2V-1s-1提升至170 cm2V-1S-1。同时与其他掺杂方法不同的是,P(VDF-TrFE-CFE)本身在室温下具有高介电常数(55以上),是良好的介电材料。通过在器件沟道表面制备P(VDF-TrFE-CFE)顶栅结构,并在P(VDF-TrFE-CFE)的顶栅调控下,器件表现出比Si02底栅调控下优异得多的P型电学性能,并且大大降低了工作电压。后续的变温实验我们研究了 P(VDF-TrFE-CFE)相转变过程对沟道载流子浓度及迁移率的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WSe2的空穴迁移率明显上升,并在200K时超过了 900C1cm2V-1S-1 P(VDF-TrFE-CFE)的P型掺杂和高介电调控的双重优势,为未来获得高性能二维P型器件提供了新的方法。此外,我们试图利用二维WSe2与金属接触形成的肖特基势垒易受电场或光辐射控制的特点,以实现一种新型的多态可调的整流器件。我们通过设计非对称接触面积源漏电极的器件结构,同时结合P(VDF-TrFE-CFE)对沟道的P型掺杂作用,首次成功在二维单晶体管上实现了整流比高达105,并且具有栅极可调的多态整流器件(包括全导通态、正向导通态、关态和负向导通态)。此外我们的研究表明器件的整流状态能在光照射下获得更为精确的调控,并且器件的光响应度能高达480AW-1,光响应时间低至0.41 ms。这种基于二维材料肖特基结的新型多态可调整流器件,为未来多功能光电逻辑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弛豫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何上恺.锆钛酸钡钙基弛豫铁电薄膜的制备及能量储存与电卡效应研究[D].广西大学.2019

[2].尹翀.弛豫铁电聚合物增强的二维WSe_2场效应晶体管及多态可调整流器[D].浙江大学.2019

[3].龚雁,陆樟献,王正才.振荡脉冲磁场下的纳米磁性液体光双折射效应弛豫现象[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8

[4].张天富.铅基铁电材料氧空位相关的弛豫与铁电储能及电卡效应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

[5].殷景岳.高速流动中粒子弛豫非平衡效应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6].杨德森,胡诗涌,时洁,时胜国,张昊阳.海水弛豫效应对有限振幅声波传播的影响[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8

[7].李国飞.弯曲ZnO纳米线力电耦合效应的键弛豫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8].陈勇,卞梦云,张灿灿,陈琪,骆迁.高电场下弛豫铁电体的场致效应[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7

[9].陈艳,王建禄,孟祥建.基于弛豫铁电体的MoS_2场效应管的光电探测性能研究[C].2016年红外、遥感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暨交叉学科论坛论文集.2016

[10].毛奇.TiO_2阻变结构中的弛豫与光电导效应[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6

论文知识图

逆压电极化机制示意图型开口式循环水槽示意图:1.试验...所示,其实部和虚部G(7/2)4—3Fo4的跃迁概率随关联模型的...(a)自旋玻璃材料KxFe2-yS2(Tf=32K)...优化后的π/2脉冲激发频谱

标签:;  ;  ;  ;  ;  ;  ;  

弛豫效应论文_何上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