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是古气候记录、水循环和地下水补给的重要指标。本文以西北高寒山区为研究范围,分析了西北高寒山区为主的天山地区乌恰、阿合奇、沙里桂兰克、神木园、巴音布鲁克、巴仑台、黄水沟、乌河英雄桥、巴里坤、伊吾,昆仑山地区沙曼、西合休、江卡、和田、狮泉河,祁连山地区的野牛沟、大野口、代乾、金强驿、安远的20个站点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数据资料,探讨了西北高寒山区的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时空特征、同位素特征(大气降水线)、同位素效应(降水量、温度、高程效应),同时对区域不同地区的过量氘变化、降水蒸发比以及水汽来源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西北高寒山区20个站点降水δ18O的季节变化研究发现,降水δ18O季节变化明显,整体呈现出夏季稳定同位素组成富集、冬季稳定同位素组成贫化的变化趋势。其中天山地区降水δ18O整体变化区间为-35.4‰–3.8‰,均值为-11.67‰,昆仑山地区降水δ18O整体变化区间为-27.8‰–4.3‰,均值为-12.1‰,祁连山地区降水δ18O变化区间为-27.2‰–-3.2‰,均值为-10.0‰。(2)对西北高寒山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发现,降水δ18O值的时空分布特征总体表现出春夏季高、秋冬季低的变化特征,9月份大气降水δ18O的空间整体差异性较小、时空分布不明显,其余月份空间差异变化较大。其中,西北高寒山区降水δ18O的极低值出现在冬季,位于天山东部的伊吾,δ18O值为-35.35‰;极大值出现在夏季,位于昆仑山地区的江卡,δ18O值为0.31‰。(3)通过对西北高寒山区20个站点降水δ18O和氘盈余按经度自西向东排列、纬度自南向北排列、海拔由低到高排列研究发现,降水δ18O随经度变化发生规律性变化,氘盈余随经度的增加逐渐增加;降水δ18O和氘盈余随纬度的增加而呈现下降趋向;降水δ18O随高度增加有一定升高趋向、氘盈余未随高度变化呈现明显变化。(4)通过对降水δ18O与温度变化研究发现,西北高寒山区受温度效应影响,但在全年尺度下不明显,祁连山地区大野口的降水δ18O受温度的控制最显著,黄水沟受温度效应的影响较小。降水δ18O与降水量的关系上,通过对各地降水δ18O与降水量拟合方程发现,神木园的斜率最大,安远的斜率最小。另外,该地区受降水量效应影响站点除乌恰、沙里桂兰克、神木园、巴音布鲁克、沙曼、江卡、和田、狮泉河、野牛沟与月降水量呈低相关关系,其余降水δ18O与降水量的关系不明显。在降水δ18O与高程效应上,昆仑山地区在春、夏季及年均降水δ18O均有较明显的海拔效应,天山、祁连山无显著的海拔关系,其中夏季降水δ18O与高程的负相关关系最明显,拟合关系线斜率明显大于春季及全年。(5)对过量氘值的年均变化分析发现,天山地区过量氘值大多数在全球海洋平均值(10‰)以下。昆仑山地区过量氘总体表现出夏半年高、冬半年低的变化趋势。祁连山地区过量氘的均值位于全球海洋平均值(10‰)以上。(6)通过计算降水蒸发比,发现天山周边,邻近昆仑山地区降水蒸发比较大,而天山中部及西部降水蒸发比最小。(7)利用HYSPLIT-4后向轨迹模拟西北高寒山区三个主要源区水汽来源发现,西风依旧是整个西北高寒山区最主要的水汽来源,西风水汽对于西北高寒山区降水的贡献率最大。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张子宇
导师: 孙从建
关键词: 西北高寒山区,降水,稳定同位素,时空分布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
分类号: P426.612
DOI: 10.27287/d.cnki.gsxsu.2019.000042
总页数: 63
文件大小: 12775K
下载量: 50
相关论文文献
- [1].李宗省:行走在高寒山区 用心守护生态环境[J].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20(02)
- [2].吉林省东部高寒山区造林苗铲改进简报[J]. 吉林林业科技 2020(01)
- [3].杨青:让高寒山区天麻产业“热”起来[J]. 科学种养 2020(02)
- [4].高寒山区脱贫解困之路[J]. 人民之友 2014(11)
- [5].高寒山区温室大棚西红柿种植技术[J]. 农村科学实验 2017(02)
- [6].省人大率队赴民族地方调研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工作[J]. 民族论坛(时政版) 2014(06)
- [7].高寒山区玉米轻简化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13)
- [8].高寒山区提高雏鹅(0-14日龄)育雏率的技术措施[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11)
- [9].浅析高寒山区玉米生产的增产措施[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04)
- [10].加快推进民族地区高寒山区扶贫开发工作——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61号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纪实[J]. 人民之友 2011(05)
- [11].高寒山区藜麦绿色配套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10)
- [12].高寒山区种植密度对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吉林农业 2013(01)
- [13].龙山,多措并举融高寒山区坚冰[J]. 民族论坛 2012(13)
- [14].大力开展少数民族地区高寒山区扶贫攻坚[J]. 中国财政 2012(01)
- [15].李友志:全力打好高寒山区扶贫开发“第一战”[J]. 民族论坛 2012(07)
- [16].高寒山区蔬菜栽培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 2013(03)
- [17].腊尔山率先打响全省高寒山区扶贫攻坚战[J]. 民族论坛 2012(07)
- [18].杂稻新组合奇优894在高寒山区的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 种子 2012(07)
- [19].高寒山区养猪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0(06)
- [20].吉林省高寒山区玉米平衡施肥效果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2)
- [21].高寒山区大豆生产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09(03)
- [22].凤凰县腊尔山高寒山区农业产业化基地的探索与思考[J]. 湖南农业科学 2014(02)
- [23].高寒山区旱粮多熟制立体种植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4(04)
- [24].高寒山区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 2010(04)
- [25].高寒山区大棚番茄栽培应重视的七个问题[J]. 长江蔬菜 2009(01)
- [26].贵州省西部高寒山区杂交油菜品种比较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1)
- [27].云南省漾濞县平坡镇高寒山区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北京农业 2015(14)
- [28].高寒山区的阅读教学[J]. 新课程(小学) 2015(07)
- [29].高寒山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J]. 畜禽业 2014(03)
- [30].贵州高寒山区小麦新品种适应性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