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加氢论文_朱劼,李丹,丁雪洁,窦梦迪,刘雯欣

导读:本文包含了选择加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不饱和,选择性,催化剂,丙烯酰胺,纳米,烷基化,己烯。

选择加氢论文文献综述

朱劼,李丹,丁雪洁,窦梦迪,刘雯欣[1](2019)在《温敏高分子修饰氧化石墨烯负载钌催化剂的制备及选择加氢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过硫酸铵引发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在GO表面生长温敏高分子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得到具有温敏智能表面的复合材料GO-PNIPAM。以其为载体负载钌(Ru)纳米颗粒,制备催化剂Ru/GO-PNIPAM,并采用XRD,TEM,FT-IR,TG,OEA,ICP-AES和XPS等手段对GO-PNIPAM和Ru/GO-PNIPAM进行表征。Ru/GO-PNIPAM在柠檬醛选择性加氢反应中显示出高催化性能。80℃下,以Ru/GO-PNIPAM为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常数k达0.24 h~(-1),超过Ru/GO的2倍(0.10 h~(-1))。当接近完全反应时,Ru/GO-PNIPAM对不饱和醇(包括香叶醇和橙花醇)的选择性为23%,高于Ru/GO(8%)。经计算,以Ru/GO为催化剂,柠檬醛加氢反应的活化能为33 kJ/mol。与之相比,Ru/GO-PNIPAM为催化剂的反应活化能明显降低(26 kJ/mol)。Ru/GO-PNIPAM上Ru的高分散性及对底物的优良吸附性能共同促进其催化性能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顾长生,彭成华,杨峰[2](2019)在《催化裂解(DCC)汽油选择加氢脱苯技术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催化裂解(DCC)汽油加氢脱硫后苯含量超标问题,研制新型选择加氢脱苯催化剂,以DCC汽油为原料进行加氢脱苯试验研究。在CDOS-FR工艺的操作条件下,对加氢脱苯催化剂HDB-100进行2000h稳定性考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1.65 MPa,V(氢)∶V(油)=400,空速为2.5 h~(-1),反应温度360~450℃的操作条件下,该剂加氢脱苯选择性高,能将DCC汽油的苯体积含量从1.4%降至不大于1.0%的控制指标。(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22期)

张孔远,谷月彪,刘国栋[3](2019)在《劣质催化柴油中多环芳烃选择加氢工艺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商品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和催化柴油选择加氢裂化催化剂,采用N_2吸附-脱附、XRD、TPD、Py-IR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选择加氢裂化催化剂较加氢精制催化剂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具有更多的中强酸量和较少的弱酸量,并具有更多的B酸中心。以中石化青岛炼化公司生产的高密度、低十六烷值的FCC柴油为原料,对商品加氢精制催化剂和加氢精制/选择加氢裂化组合催化剂进行FCC柴油中多环芳烃选择加氢工艺条件的考察,结果表明,加氢精制催化剂适宜的反应条件为370℃、1.25 h~(-1)、8.0 Mpa,加氢精制/选择加氢裂化催化剂适宜的反应条件为350℃、1.25 h~(-1)、8.0 MPa,组合催化剂的多环芳烃选择加氢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9年11期)

蔡文娟,宿晓云,孙海杰,陈凌霞,刘仲毅[4](2019)在《反应条件对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纳米Ru-Zn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并流沉淀法制备纳米Ru-Zn催化剂,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和预处理等反应条件对Ru-Zn催化剂催化苯选择性加氢制环己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Ru-Zn催化剂Zn与Ru的物质的量比为0.15,催化剂粒径集中分布在3.4 nm,比表面积为56 m~2/g. Ru主要以金属Ru存在,Zn主要以ZnO或Zn(OH)_2存在.随反应温度的升高,Ru-Zn催化剂的活性逐渐升高,环己烯的选择性先升高后降低. Ru-Zn催化剂催化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的最佳温度为140℃.反应物苯的反应级数为1,苯选择加氢反应的活化能为65.20 kJ/mol.随预处理时间的增加,Ru-Zn催化剂的活性先逐渐降低后升高,环己烯选择性先升高后降低.预处理12 h的Ru-Zn催化剂表面最适宜生成环己烯,环己烯收率达到了56.4%.而且Ru-Zn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武文涛,支国,黄丽英,王廷河[5](2019)在《光照下非贵金属催化不饱和醛/酮选择加氢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光照下,异丙醇为氢源,非贵金属镍盐、钴盐催化不饱和醛/酮选择加氢反应。考察不同催化剂、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碱性添加剂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以Co(OAc)2为催化剂,Na2C2O4为添加剂,温度为293K,光照24h,具有较好的活性和C=O选择性,不饱和醛/酮转化率达60%,不饱和醇选择性达62%。(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马志超,冯浩,闫云东[6](2019)在《加氢站供氢模式的选择及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集中式供氢和分布式供氢两种供氢模式的技术进展和成本的分析,说明分布式供氢模式是加氢站氢气来源的首选。对天然气制氢、甲醇制氢和电解水制氢的成本和原料供应情况进行了对比,阐述了甲醇制氢的优势。总结了近年甲醇制氢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传统甲醇制氢技术以及甲醇制氢的一些新技术,通过相关阐述,为加氢站供氢模式的选择和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16期)

武文涛,王晓杰,韩博,樊丽军[7](2019)在《光照下非贵金属催化环戊二烯选择加氢制环戊烯》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光照下,异丙醇为氢源,非贵金属镍盐、钴盐催化环戊二烯选择加氢制环戊烯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四种催化剂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CoCl2,以CoCl2为催化剂,温度为293K,光照12h,环戊二烯转化率为70%,环戊烯选择性为75%。(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6期)

张茜,王艳华[8](2019)在《温控相分离纳米Ir催化α,β-不饱和醛、酮选择加氢》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温控相分离Ir纳米催化剂用于α,β-不饱和醛、酮的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系统考察了其催化加氢性能。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Ir纳米催化剂对α,β-不饱和醛的C═O键加氢选择性大于99%,对α,β-不饱和酮的C═C键加氢选择性大于99%。Ir纳米催化剂经简单分离可直接循环使用5次,选择性均大于99%。TEM表征结果显示反应四次后的Ir纳米催化剂的平均粒径变为(1.9±0.2) nm,比新制备的Ir纳米催化剂的平均粒径(1.3±0.1) nm有所增大。ICP-AES测试结果表明Ir流失低于仪器检测下限(检测下限为5μg/L)。(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彭爽[9](2019)在《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乙炔选择加氢反应中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对单烯烃的高选择性,金催化剂在乙炔选择加氢制乙烯反应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但相较Pd、Ni基催化剂,金催化剂对乙炔的转化率通常较低,整体催化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的研究大都在改性的双金属催化剂上,对载体的研究较少。从载体的作用出发,通过改变活泼载体的缺陷特性、调节载体表面的酸碱程度、以及构筑金属-载体之间的新的相互作用等来提高反应的催化性能,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本论文中,我们针对乙炔选择加氢为乙烯反应,采用不同的载体分别制备出了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结果表明,所得纳米金催化剂作用下乙炔转化率各有差异,但乙烯选择性普遍较高。之后,考察了纳米金催化剂的反应稳定性及失活原因,并通过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进行了解释。分别得到以下具体结论:(1)在Au/CeO_2体系中,发现空气气氛处理的Au/CeO_2催化剂的乙炔选择性加氢效果优于氢气气氛处理的Au/CeO_2催化剂。在300°C下,Au/CeO_2(R)-air催化剂上的C_2H_2转化率约为Au/CeO_2(R)-H_2催化剂的3倍。Au/CeO_2(R)-air催化剂在250°C下50 min时的转换频率(简称TOFs)值高达5.6×10~-33 s~(-1)。反应700 min后,Au/CeO_2催化剂仍然具有较好的催化加氢活性。表征发现,纳米金粒子均匀分散在载体表面且粒径较小,纳米金颗粒的引入并没有改变CeO_2载体的结构特征。Au/CeO_2-air催化剂具有较少的晶格氧缺陷,具有比Au/CeO_2-H_2催化剂更好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Au/CeO_2催化剂载体的形貌以及催化剂预处理气氛会对催化剂的晶格氧缺陷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加氢反应性能。(2)在Au/xCeO_2-Al_2O_3催化剂催化乙炔加氢研究中,发现相同条件下,CeO_2改性的0.3%Au/xCeO_2-Al_2O_3催化剂普遍表现出比0.3%Au/Al_2O_3更好的催化性能。在250°C时,0.3%Au/0.3%CeO_2-Al_2O_3催化剂的TOF值最高达到10.6×10~(-3)s~(-1),约为0.3%Au/Al_2O_3催化剂(7.2×10~-33 s~(-1))的1.5倍。与0.3%Au/Al_2O_3(选择性为81%)相比,0.3%Au/xCeO_2-Al_2O_3催化剂显示出了更高的乙烯选择性(>95%)。催化剂的表征结果显示,CeO_2的加入对0.3%Au/Al_2O_3催化剂的理化特性和结构改变不大,并且在乙炔选择加氢反应中起到积极作用。推测可能是CeO_2的加入增强了催化剂表面的氢溢出效应,降低了Au与Al_2O_3的相互作用,使Au变得更加活跃。同时随着CeO_2负载量的增加,0.3%Au/Al_2O_3的表面酸量减少,催化反应性能得到改善。(3)相比Au/Al_2O_3催化剂,有机杂原子改性后的纳米金催化剂对乙炔的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250°C时,0.5%Au/CN-Al_2O_3催化剂的TOF达到22.5×10~-33 s~(-1)。但经过气氛煅烧之后,改性后的催化剂的性能有所改变。从红外谱图中可以看出,未煅烧之前,C、N材料包覆在Al_2O_3载体表面,与Au相互作用增加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位点,从而提高加氢反应性能。高温煅烧使得催化剂表面石墨碳比例增加,催化剂结构发生改变并趋于稳定,催化加氢下降。(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9-06-05)

赵丽丽[10](2019)在《二氧化锆负载镍催化剂催化顺酐选择加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基精细化学品深加工是延长煤炭产业链、清洁高效利用煤炭资源、实现转型发展的必要途径。顺酐可由焦化苯及丁烷氧化制得。其加氢产物丁二酸酐、γ-丁内酯、1,4-丁二醇和四氢呋喃等是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在军工、纺织、石油化工、农药等领域有广泛而重要用途。以煤焦化副产品—焦化苯为原料,延伸顺酐下游精细化学品产业链,设计与制备顺酐高效选择加氢催化剂实现不同目标产物的高选择性合成,探究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ZrO_2同时具有氧化还原性和酸碱性,作为催化剂载体或催化剂在许多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优良的催化性能。在加氢反应中,关于ZrO_2负载金属催化剂的研究多集中于ZrO_2晶型的影响,但不同课题组所得结论存在较大差异。为深入理解以ZrO_2为载体Ni基催化剂催化顺酐加氢性能内在影响规律,本论文利用Raman、XPS、H_2-TPD、H_2-TPR等表征手段,深入研究了催化剂表面结构与顺酐加氢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发现了Ni/ZrO_2催化剂表面氧空位与其C=O加氢性能之间的关系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ZrO_2表面结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与Ni/ZrO_2催化剂表面氧空位电子性质以及顺酐加氢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规律。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水热合成法,通过调变水热合成条件获得了一系列不同结构性质的ZrO_2载体,并研究了其负载镍催化剂的顺酐加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当水热时间为2 h时,所制备ZrO_2为四方相结构,其负载镍催化剂几乎没有C=O加氢活性,催化剂加氢主产物为丁二酸酐;当水热时间由4 h延长时,所制备ZrO_2为单斜相结构,其负载镍催化剂表面由镍物种与载体相互作用促进产生的氧空位先增多后减少,同时催化剂的C=O加氢活性也先升高后降低,促进产生的氧空位最多的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C=O加氢活性。推测催化剂表面氧空位参与了C=O加氢过程,对C=O加氢有促进作用。2.为进一步揭示ZrO_2负载镍催化剂表面氧空位对C=O加氢影响规律,本文研究了水热时间为2 h和14 h制备的四方相ZrO_2(2 h)和单斜相ZrO_2(14 h)负载不同镍含量催化剂表面氧空位的形成及其结构性质的变化规律,探究了Ni/ZrO_2催化剂表面结构与其顺酐加氢产物分布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Ni/ZrO_2催化剂的C=O加氢活性与催化剂表面氧空位电子性质密切相关。单斜相ZrO_2负载镍催化剂表面氧空位呈相对缺电子性质,能有效地活化C=O基团,并与其邻近的Ni~0协同作用完成C=O加氢;而四方相ZrO_2负载镍催化剂表面氧空位具有较高的电荷密度,呈相对富电子性质,难以有效地活化C=O基团,因而四方相ZrO_2负载镍催化剂几乎没有C=O加氢活性。3.基于上述单斜相ZrO_2和四方相ZrO_2负载镍催化剂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Ni/ZrO_2催化剂表面氧空位的电子性质是影响其C=O加氢活性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单斜相与四方相混合晶相组成的ZrO_2负载镍催化剂表面结构与其顺酐加氢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混合晶相ZrO_2负载镍催化剂在顺酐加氢反应中表现出与单一晶相ZrO_2负载镍催化剂一致的构效关系规律,即:Ni/ZrO_2催化剂表面氧空位,无论相对缺电子或富电子,均可吸附C=O基团,然而只是相对缺电子的氧空位能有效地活化丁二酸酐分子中的C=O基团,并与其邻近的Ni~0协同作用对C=O加氢,获得深度加氢产物γ-丁内酯;而相对富电子的氧空位活化C=O基团的能力很弱,难以有效地活化丁二酸酐分子中的C=O基团,因而在顺酐加氢反应中几乎没有C=O加氢活性。4.为了进一步探讨ZrO_2载体表面结构对Ni/ZrO_2催化剂表面氧空位电子性质及其C=O加氢性能的影响,通过向ZrO_2中掺杂杂原子Sc有效地调控了ZrO_2载体表面结构性质,研究了ZrO_2载体表面结构对其负载镍催化剂顺酐加氢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ZrO_2载体表面结构不同,导致镍物种与载体的相互作用程度不同,不同的相互作用程度进一步改变了Ni/ZrO_2催化剂表面氧空位的电子性质及其C=O加氢活性。表面富含稳定氧离子和相对富电子氧空位的ZrO_2载体,与镍物种相互作用较弱,镍物种促进Ni/ZrO_2催化剂表面相对缺电子氧空位的产生,相对缺电子氧空位能有效地活化C=O基团,从而促进C=O加氢。而表面富含低配位氧离子和相对缺电子氧空位的ZrO_2载体,会与镍物种发生强相互作用,使得少量镍物种进入ZrO_2晶胞或氧空位,反而使得Ni/ZrO_2催化剂表面氧空位平均电荷密度增大,活化C=O基团能力减弱,因而相应的催化剂C=O加氢活性降低,甚至没有C=O加氢活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选择加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催化裂解(DCC)汽油加氢脱硫后苯含量超标问题,研制新型选择加氢脱苯催化剂,以DCC汽油为原料进行加氢脱苯试验研究。在CDOS-FR工艺的操作条件下,对加氢脱苯催化剂HDB-100进行2000h稳定性考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压力1.65 MPa,V(氢)∶V(油)=400,空速为2.5 h~(-1),反应温度360~450℃的操作条件下,该剂加氢脱苯选择性高,能将DCC汽油的苯体积含量从1.4%降至不大于1.0%的控制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选择加氢论文参考文献

[1].朱劼,李丹,丁雪洁,窦梦迪,刘雯欣.温敏高分子修饰氧化石墨烯负载钌催化剂的制备及选择加氢活性[J].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顾长生,彭成华,杨峰.催化裂解(DCC)汽油选择加氢脱苯技术试验研究[J].山东化工.2019

[3].张孔远,谷月彪,刘国栋.劣质催化柴油中多环芳烃选择加氢工艺评价[J].工业催化.2019

[4].蔡文娟,宿晓云,孙海杰,陈凌霞,刘仲毅.反应条件对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纳米Ru-Zn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河南科学.2019

[5].武文涛,支国,黄丽英,王廷河.光照下非贵金属催化不饱和醛/酮选择加氢反应[J].当代化工研究.2019

[6].马志超,冯浩,闫云东.加氢站供氢模式的选择及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J].广州化工.2019

[7].武文涛,王晓杰,韩博,樊丽军.光照下非贵金属催化环戊二烯选择加氢制环戊烯[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8].张茜,王艳华.温控相分离纳米Ir催化α,β-不饱和醛、酮选择加氢[J].化工学报.2019

[9].彭爽.负载型纳米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乙炔选择加氢反应中的性能研究[D].烟台大学.2019

[10].赵丽丽.二氧化锆负载镍催化剂催化顺酐选择加氢性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暴露不同晶面的铂纳米催化剂在2-丁烯...己二腈选择加氢镍基催化剂的失...反应温度对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用量对苯选择加氢制环己...V(水)∶V(苯)对苯选择加氢制环...反应压力对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

标签:;  ;  ;  ;  ;  ;  ;  

选择加氢论文_朱劼,李丹,丁雪洁,窦梦迪,刘雯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