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形处理软件论文_黄若冰

导读:本文包含了波形处理软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波形,多相,编辑软件,功率,谐波,自定义,稀疏。

波形处理软件论文文献综述

黄若冰[1](2019)在《高速功率波形分析仪数据处理的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测量技术已经成为信息和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推动了测量仪器的不断进步。由于工业设备和生产生活对于能源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在处理大数据量信号的同时保证功率的精确测量成为测量仪器新的聚焦点。然而国内常见的示波器不具备复杂的功率分析和谐波分析的能力,主流的功率分析仪则无法实现用户从显示上捕获波形信息的需求。因此本文研制的高速功率波形分析仪旨在设计一款集示波器与功率仪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测量仪器,既具有传统示波器的显示、测量、记录、存储等功能,又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功率运算和针对大数据量的高速谐波分析。本文主要围绕功率波形分析仪最重要的两个功能,即功率运算模块和谐波运算模块展开,进行了项目平台上的软件设计与实现。本文主要在软件设计中实现了以下功能:1、识别硬件板卡信息,设计多通道控制方案得到原始波形数据,同时根据被测电路的接线方式灵活配置测试系统,系统中每个测试单元都可以实现独立的34项功率参数的测量和最多高达500次的谐波分析。2、详细介绍功率运算模块的软件设计与实现,包括功率运算模块的整体流程,源数据的获取和存储、频率测量模块的设计和实现。同时指出在频率测量和功率参数运算中存在准确度和稳定度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包括延迟与补偿、滑动线性平均算法、测频优化、锁频功能实现等多方面的改进措施,提高了功率分析的准确度和稳定度。3、对谐波分析模块进行软件开发,包括谐波计算方法的软件实现和谐波参数的运算功能。同时由于高速功率分析仪的采样率达到100MS/s,谐波运算功能中需要进行频谱分析的数据量较大,同时示波模式下的变点数FFT功能最多需要计算100k点的FFT,因此本项目对频谱分析的速度有很高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频谱分析的速度,本文在功率波形分析仪中应用了一种FFT的改进算法,即稀疏傅里叶变换算法(SFT)。简述SFT算法的设计思路,进行了仿真和性能分析,最终在项目平台上实现了SFT算法,介绍了软件设计方案,并进行了效果验证。SFT算法在谐波分析功能和变点数FFT功能中都明显提高了频谱分析的执行速度。4、对于功率参数和谐波参数的显示模块进行介绍,展现了功率模式下多样化的显示格式。(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5-13)

陈天添[2](2018)在《大容量数字示波器波形处理及显示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飞速发展,对高速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包已经成为大多数高性能示波器的必备功能,例如:矢量信号分析、串行数据一致性分析软件包、高速协议解码软件包以及串行数据抖动分析软件包等。而实现对高速信号分析的前提是需要示波器具有在高采样率下采集存储连续长时间波形数据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如今高性能数字示波器的发展方向是“高采样率+大容量”。同时,存储容量的增加对数据处理能力与速度以及波形显示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20GSa/s采样率的DSO数字存储示波器项目,着重对大容量数字示波器的数据获取处理及显示软件设计进行了研究。涉及到的功能主要包括:深存储功能,顺序采样功能与扩展视窗功能。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深存储功能:对深存储波形数据获取过程中的读起始位置算法、抽点数分配算法以及DDR分区交替存储读写算法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优化。通过将视窗中心与存储区域中心对齐,优化了深存储预触发机制。通过叁级抽点环节设置,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降低了死区时间。顺序采样功能:通过运用大规模存储容量分段技术实现了顺序采样功能,同时利用其存储的大量数据实现了多种显示模式(邻近、镶嵌、重迭)的软件方案。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实现了各模式间的自由切换,提升了代码的可维护与可扩展性。并且保证在选择不同采集模式、不同的存储模式或是不同的显示模式时软件系统依然能为各分析处理模块实时提供正确的数据源。扩展视窗功能:在传统扩展通道概念的基础上,利用.Net框架丰富的UI组件对传统视窗扩展功能进行了优化,并且实现了不同采集存储模式下的多视窗扩展、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扩展。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本课题在.Net平台下实现了大容量数字示波器对大量波形进行处理及多模式显示的功能。并配合通用硬件平台,对以上的功能进行了测试与验证。最后所有功能都满足设计需求且能够正常地运行。(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4)

李海涛[3](2014)在《非相干散射雷达波形设计与处理软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地球大气层和外部空间之间的接口,电离层对人类各项活动的影响不容小觑。无论是广播、无线通信、测量、导航,还是空间探测,都受到电离层的重要影响。非相干散射雷达以其独特的非相干散射探测方式,使得从地面远程探测电离层成为可能。由于探测目标的特殊性,非相干散射雷达通常采用复杂的发射波形来进行电离层探测。同时,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雷达信号处理可以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灵活性。本文结合我国首部非相干散射雷达的建设与应用,深入研究了非相干散射雷达波形设计,同时设计实现了一套信号处理软件。首先,研究了非相干散射雷达探测原理及探测技术。分析了电离层散射谱的形成过程以及散射信号信噪比极低的特点,给出了噪声校准的方法。重点研究了模糊函数理论,推导出回波信号自相关函数与电离层散射信号自相关函数及模糊函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信号处理过程中关键的时延剖面矩阵的概念,以及电离层回波信号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的计算方法。其次,研究了非相干散射雷达波形设计及相应的信号处理方法。对长脉冲、巴克码和二相交替码叁种信号编码方式进行了研究,仿真分析了各自的模糊函数。引入多相交替码这种新的非相干散射雷达信号编码方式,极大地扩充了交替码可用的编码集合,提高了波形设计的灵活性。同时,多相交替码具有和二相交替码类似的模糊函数和相同的距离分辨率。提出了使用跳频编码调制多相交替码各组编码的改进方式,以减少发射脉冲组数,提高探测效率和探测精度,并给出了详细的信号编码及信号处理流程。最后,针对现有非相干散射雷达系统设计实现了一套信号处理软件,进一步提高了系统处理方式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分析了软件功能需求,根据需求将软件划分为网络数据接收存储、文件管理、信号处理、用户界面四个功能模块。对各个模块分别进行了设计,详细阐述了每个模块的设计思路及数据高速采集、高效信号处理、多功能绘图等关键技术,并通过软件实现了雷达信号处理算法。最后,对整个软件进行了功能测试,验证了各个模块功能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并验证了信号处理算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12-01)

王利兵,李细顺,刘立申,胡秀娟,王静[4](2013)在《地震波形数据处理软件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地震数据EDAS Event格式与SEED格式在文件头与数据部分存储的特点与规律,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研发地震波形数据处理软件。利用此软件,可以完成地震记录数据的格式转换,以及数据的抽取与合并,保证数据记录的连续与衔接,提高数据的连续性和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2013年Z2期)

尤雪芬[5](2013)在《数据采集与波形处理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将PC与测试设备融为一体,用计算机软件实现传统设备中的某些硬件功能,这是自动测试系统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人机交互界面则是连接软件与硬件设备的纽带,它直接影响了硬件设备的使用,并且关系到硬件设备的功能扩展和后期维护工作。同时,软件的使用,使得硬件设备的远程操控变成现实。本课题就是为了实现对数据采集设备的操作以及减少硬件设备的功能负担,设计了数据采集设备主机界面软件。本款数据采集设备主机界面应用软件并不单纯实现显示功能。本文在详细研究当前最新发展动态的基础上,结合数据采集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提出了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数据采集设备主机界面设计的通体方案。此方案设计实现遵循面向对象的思想,采用Visual C++6.0为开发语言,使用MFC构建主界面框架,创建了基于CFormView的单文档结构工程,使视图实现图形文本显示、进行菜单控制的同时,兼备对话框资源的属性。值得注意的是,MFC的封装特性方便了软件的后期维护和升级,这将会大大减少后期运行维护成本。本课题主要完成的功能模块包括:定制了一套适用于本数据采集设备主机界面软件与硬件之间的通信协议,根据本通信协议,本课题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通信体系,利用套接字实现了采集数据和硬件设备参数配置、状态信息的传送功能。利用VC中自带的波形绘制函数,实现了采集数据的波形的绘制,并进行实时动态显示,采用位图双缓冲技术避免了屏幕闪烁问题,本课题还实现了对波形曲线的颜色、类型和宽度的设置功能。在研究时基控制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波形的时基档位和幅度档位的控制显示。实现了波形相加、波形相减、波形相乘功能,在学习FFT变换、数字滤波和小波分析的基础上,编程实现了对输入波形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分析了时间测量和幅值测量的相关原理后,实现了对部分时间相关参数和幅值相关参数的测量功能。(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05-20)

王力生,毕文峰[6](2012)在《波形编辑软件界面与处理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形编辑软件作为数据域测试的重要仪器,在测试设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它是随着用户自定义的测试波形的需要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目前波形编辑软件已经广泛运用于FPGA测试、磁盘驱动测试、串行数据通信、汽车防抱死、生物医学模拟以及汽车发动机控制等领域。文章着重阐述了设计波形编辑软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波形编辑软件的界面与模块的设计、波形刷新延迟问题的解决。通过实践表明,该方法对开发波形编辑软件和测试软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2年20期)

张文雯[7](2010)在《任意波形编辑软件波形显示及处理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任意波形发生器是现代测试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通用仪器之一。它可以产生各种理想及非理想的波形信号,能够根据用户的特殊测试需求产生任意波形。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测量、通信、医疗、故障分析及航空等众多领域。现代任意波形发生器其强大的任意波形输出功能主要得益于虚拟仪器的发展,将传统仪器不擅长的波形编辑处理部分移到PC端来完成,比传统的仪器面板更具有了易操作性和直观性。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是任意波形编辑软件波形显示及处理模块的设计及实现,主要包括具体功能的实现和自定义控件的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一套适用于任意波形编辑软件图形用户界面的开发方案。通过综合对比目前比较成熟的GUI开发工具,选定GTK+作为任意波形编辑软件图形界面模型的支撑系统。(2)任意波形编辑软件具体功能的设计。通过对软件进行需求分析,确定软件所要实现的具体功能。软件集中体现了“任意”特性,具有多种波形生成方式、强大的编辑处理功能以及良好的外部拓展接口。使得仪器能够根据实际需求产生各种规则的及非规则的波形信号。(3)任意波形编辑软件自定义控件的设计与实现。由于软件具有其特有的属性及要求,因此软件的核心控件以及使用频率较高的控件都需要使用自定义控件来完成,由此可见自定义控件的设计是本次设计的一个重点。本文将结合自定义控件的创建实例详细介绍GTK+自定义控件继承关系的建立及封装的实现方法。(4)软件的测试和调试工作。包括功能模块的测试、自定义控件的测试以及系统联机测试,并通过分析在测试和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其常见错误并给出各自具体的解决方案。经测试,基于该方案设计的任意波形编辑软件操作简单、功能完善,能够满足多种波形的生成以及编辑处理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0-04-01)

缪发军,徐戈,杨彩霞[8](2004)在《对人机交互地震波形分析处理软件Nedisa功能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Nedisa是全国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中心普遍使用的人机交互地震波形分析处理软件。在不修改软件源程序的情况下 ,对Nedisa功能进行完善 ,增加了参考地名自动检索和分析、处理结果直接归档入数据库的功能 ,提高了地震目录 ,特别是震群序列目录的产出速度。本文介绍了详细的实现方法。(本文来源于《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期刊2004年03期)

波形处理软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电子信息行业的飞速发展,对高速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包已经成为大多数高性能示波器的必备功能,例如:矢量信号分析、串行数据一致性分析软件包、高速协议解码软件包以及串行数据抖动分析软件包等。而实现对高速信号分析的前提是需要示波器具有在高采样率下采集存储连续长时间波形数据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如今高性能数字示波器的发展方向是“高采样率+大容量”。同时,存储容量的增加对数据处理能力与速度以及波形显示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20GSa/s采样率的DSO数字存储示波器项目,着重对大容量数字示波器的数据获取处理及显示软件设计进行了研究。涉及到的功能主要包括:深存储功能,顺序采样功能与扩展视窗功能。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深存储功能:对深存储波形数据获取过程中的读起始位置算法、抽点数分配算法以及DDR分区交替存储读写算法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优化。通过将视窗中心与存储区域中心对齐,优化了深存储预触发机制。通过叁级抽点环节设置,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降低了死区时间。顺序采样功能:通过运用大规模存储容量分段技术实现了顺序采样功能,同时利用其存储的大量数据实现了多种显示模式(邻近、镶嵌、重迭)的软件方案。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实现了各模式间的自由切换,提升了代码的可维护与可扩展性。并且保证在选择不同采集模式、不同的存储模式或是不同的显示模式时软件系统依然能为各分析处理模块实时提供正确的数据源。扩展视窗功能:在传统扩展通道概念的基础上,利用.Net框架丰富的UI组件对传统视窗扩展功能进行了优化,并且实现了不同采集存储模式下的多视窗扩展、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扩展。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本课题在.Net平台下实现了大容量数字示波器对大量波形进行处理及多模式显示的功能。并配合通用硬件平台,对以上的功能进行了测试与验证。最后所有功能都满足设计需求且能够正常地运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波形处理软件论文参考文献

[1].黄若冰.高速功率波形分析仪数据处理的软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9

[2].陈天添.大容量数字示波器波形处理及显示软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8

[3].李海涛.非相干散射雷达波形设计与处理软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4].王利兵,李细顺,刘立申,胡秀娟,王静.地震波形数据处理软件研发[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3

[5].尤雪芬.数据采集与波形处理软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

[6].王力生,毕文峰.波形编辑软件界面与处理模块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

[7].张文雯.任意波形编辑软件波形显示及处理模块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

[8].缪发军,徐戈,杨彩霞.对人机交互地震波形分析处理软件Nedisa功能的完善[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4

论文知识图

菜单外挂港震公司波形处理一10振动记录仪的X向脉冲信号在Z和Y轴祸...4.17后期处理软件主界面入文件分...EDSP软件脱机处理吉林汪清7·2级深震波...华北任91井测井解释成果微震监测系统设备

标签:;  ;  ;  ;  ;  ;  ;  

波形处理软件论文_黄若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