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宜溧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河流,太湖,水质,营养盐,洗衣粉,内分泌,流域。
宜溧河论文文献综述
罗永霞,高波,颜晓元,姜小叁,遆超普[1](2015)在《太湖地区农业源对水体氮污染的贡献——以宜溧河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宜溧河流域是太湖上游的主要集水流域,该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是太湖污染负荷的重要来源。重点针对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叁种农业污染源,基于统计年鉴、遥感解译、野外监测和调研等多种手段,对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禽畜养殖业分行业进行了氮污染负荷核算。结果表明,2013年宜溧河流域主要农业源氮污染负荷总量为6861 t,单位排放强度为22.2 kg·hm~(-2);种植业和禽畜养殖业是宜溧河流域氮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种植业源TN排放量最大,为3832t,占总负荷的55.9%,种植业中蔬菜地对氮污染的贡献较大,TN排放量占总农业源负荷的18.7%;禽畜养殖业源TN排放量次之,占总负荷的34.4%;水产养殖业源TN排放量最小,占总负荷的9.8%。因此,针对宜溧河流域农业源氮污染的治理,在考虑禽畜养殖和水产养殖的同时,应以种植业污染尤其是菜地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王志强,张依章,张远,王圣瑞,吴攀[2](2012)在《太湖流域宜溧河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P(nonylphenol,壬基酚)、4-t-OP(4-t-octylphenol,辛基酚)和BPA(bisphenol A,双酚A)为目标物质,研究酚类EDCs(内分泌干扰物)在太湖流域宜溧河地表水体和悬浮物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宜溧河地表水体中ρ(NP)、ρ(4-t-OP)和ρ(BPA)分别为156.2~434.0、11.8~19.4和89.8~353.8 ng/L,悬浮物中w(NP)、w(4-t-OP)和w(BPA)分别为520.0~9 818.2、52.0~454.5和39.0~2 454.5 ng/g.流域内生活及工业污水排放可能是宜溧河流域水体中酚类EDCs的主要来源,ρ(NP)与ρ(NO3-)呈显着正相关(R=0.860,P<0.01).宜溧河水系中酚类EDCs在水相-悬浮物相的有机碳标准分配系数为4.14~6.41,表明悬浮颗粒物的吸附是水体中EDCs迁移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区域中NP、4-t-OP和BPA的入湖量分别为506、57.9和297 kg/a.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部分河段ρ(EDCs)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2年12期)
王翊晨,姚治君,刘兆飞,康慧敏[3](2011)在《太湖流域宜溧河与西苕溪水质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0年汛期与非汛期太湖流域西部宜溧河及西苕溪22个断面水样实测分析数据,选取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为主要研究指标,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两条典型河流汛期与非汛期水质状况及差异,以及两者间不同时期及沿程水质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从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角度探讨了其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宜溧河流域平均水体污染程度总体高于西苕溪流域,污染程度更差。宜溧河非汛期各断面的CODMn、TN、NH3-N及TP含量均明显高于汛期的含量,水质状况更为恶劣,而西苕溪汛期的平均水质状况基本劣于非汛期。受流域内城镇空间布局以及工业污染企业的空间分布等因素的影响,河道水体水质状况的空间差异性比较显着。宜溧河段入湖河流水质污染主要来源于点源,汛期下游受到一定程度的非点源污染。西苕溪水质污染主要来源于面源污染,汛期污染物主要是由降雨径流带入河中,下游受到一定程度的点源排放影响。(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11年07期)
史云祥[4](2002)在《宜溧河流域水环境演变趋势以及污染物输移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宜溧河流域是太湖的汇水流域,流域的污染物是太湖污染负荷的主要贡献源。流域内产生的污染物质大部分是通过南溪河进入太湖,因此本文通过对流域内的社会经济资料、水文资料、地理资料及水质监测的收集,采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从而对宜溧河流域水环境渲变的人文背景进行分析,对宜溧河流域水环境演变过程,以及与人类活动关系进行研究,揭示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化与宜溧河流域污染物产生之间的关系,探明流域内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机理与效应,通过建立南溪河污染物输移的数字模型,一方面揭示污染物质在南溪河的对流,扩散,稀释,混合,迁移,转化,降解,凝聚,吸附,溶解,再悬浮的物理规律,另一方面,为流域内生态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2-10-01)
许朋柱,秦伯强,黄文钰,范成新,谢悦波[5](2001)在《太湖流域宜溧河地区水体水质状况及营养状态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宜溧河流域是太湖的主要集水流域 ,流域水体的水质状况及营养状态与太湖的水质状况与营养状态密切相关 .本研究根据 2 0 0 0年 12月 14- 15日以及 2 0 0 1年 4月 18- 19日两次大规模的水质同步监测结果 ,对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水体的水质状况及营养状态进行了系统综合的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 :不管是平水期还是枯水期 ,河网水体的水质状况都较差 ,营养水平较高 ;在枯水期间 ,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水体的水质状况呈现恶化趋势 ,营养盐含量也有所升高(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01年04期)
黄文钰,舒金华,许朋柱[6](2000)在《太湖宜溧河流域洗衣粉排磷贡献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湖宜溧河流域内总磷发生量为 3540.98t/ a,进入太湖的总磷量为 157.43t/a、 流域内总磷的入湖率为 4.45%。流域内洗衣粉排磷发生量为 336.20t/ a,洗衣粉排 磷入湖量为27.71t/a,洗衣粉排磷量占入湖总磷量的比例为17.60%。因此,洗衣 粉“禁磷”措施在全大湖流域的实施,可削减约17.6%的总入湖磷量,这对减轻太 湖富营养化状况,缓解藻花的暴发,改善太湖水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00年04期)
宜溧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NP(nonylphenol,壬基酚)、4-t-OP(4-t-octylphenol,辛基酚)和BPA(bisphenol A,双酚A)为目标物质,研究酚类EDCs(内分泌干扰物)在太湖流域宜溧河地表水体和悬浮物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宜溧河地表水体中ρ(NP)、ρ(4-t-OP)和ρ(BPA)分别为156.2~434.0、11.8~19.4和89.8~353.8 ng/L,悬浮物中w(NP)、w(4-t-OP)和w(BPA)分别为520.0~9 818.2、52.0~454.5和39.0~2 454.5 ng/g.流域内生活及工业污水排放可能是宜溧河流域水体中酚类EDCs的主要来源,ρ(NP)与ρ(NO3-)呈显着正相关(R=0.860,P<0.01).宜溧河水系中酚类EDCs在水相-悬浮物相的有机碳标准分配系数为4.14~6.41,表明悬浮颗粒物的吸附是水体中EDCs迁移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区域中NP、4-t-OP和BPA的入湖量分别为506、57.9和297 kg/a.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部分河段ρ(EDCs)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宜溧河论文参考文献
[1].罗永霞,高波,颜晓元,姜小叁,遆超普.太湖地区农业源对水体氮污染的贡献——以宜溧河流域为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
[2].王志强,张依章,张远,王圣瑞,吴攀.太湖流域宜溧河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研究.2012
[3].王翊晨,姚治君,刘兆飞,康慧敏.太湖流域宜溧河与西苕溪水质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
[4].史云祥.宜溧河流域水环境演变趋势以及污染物输移过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
[5].许朋柱,秦伯强,黄文钰,范成新,谢悦波.太湖流域宜溧河地区水体水质状况及营养状态评价[J].湖泊科学.2001
[6].黄文钰,舒金华,许朋柱.太湖宜溧河流域洗衣粉排磷贡献率的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