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丹妮
摘要:数学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难度的增加,数学学习变得越来越复杂,那么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如果单凭学生的一己之力,那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关键词:数学;学习;小组合作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很多学校都在尝试摸索小组合作学习这条教学改革之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小组合作教学中浮现出很多问题。下面,笔者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一、缺乏主观上的真正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做好自己份内事的目的就是合作,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甚至不愿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这样根本就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一个形式,根本不叫合作学习。究其原因是很多方面的:1.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姥姥疼奶奶爱父母也捧为掌上明珠,在家中孩子就自私惯了,大多喜欢独立,个性化强。不愿意合作或者说是缺乏合作的主观意识。2.不同层次的孩子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优秀的学生认为自己高高在上,不屑和后面的学生交流,甚至是怕影响自己的学习;后面的学生认为自己水平低,存在自卑的压抑心理,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中间的学生应该成为合作组的主力成员,但是相对于后面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自信和优势,相对于前面的学生来说也是缺乏一定的自信和底气,他们也需要后面的学生的支持和前面的学生的鼓励和引导,甚至是认可。改变此现状可从以下方面努力:
分析思考,从学生实际入手,首先充分调查不同学生的地域、个性、学习科目的强弱、人际关系、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主、客观要素,以此为依据进行综合评定,采用自由组合和计划统一规划相结合的方式,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4—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小组成员间的座位以面对面或相邻形式为好,这样更有利于互相学习、讨论,达到充分交流的目的。优化分组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树立平等意识、优势意识、相互学习和发挥个性特长分工合作的必要意识、家庭的团队意识,笔者以“我家平等,我家每个成员优点多多,我爱我家,合作学习势在必行”为话题开展了寻找自己家的优点,构设自己家的美好的愿望的合作开幕式活动,自我寻找和相互发掘本组的每个家庭成员的优点和潜在的优势特长,让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谁都有优势特长,同时谁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大家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其他成员欣赏和学习的长处,有了平等,有了各自的优势,就有了相互学习和合作的必要。
二、主动性差,坐享其成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但很遗憾的是在最初的运行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做一个无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和效率。这一遗憾告诉笔者:要想发挥小组的各种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扬其长,组内成员必须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这样就能调动每位成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有事干,也能干,更要干好。笔者的做法是每个小组就是一个独立的学习和管理的集体,在合作的学习中既要有纪律组长、学习组长、学科带头人、发言代表、记录代表、巡检代表,而且要轮流交替,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三、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热闹不重实效
在合作中由于人员集中,七嘴八舌,甚至有辩论等,显得课堂很是热闹,学生都动起来了,其实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动,真正意义的动是思维的动,只有思维真正地动起来,才会带动口、眼、手主体地动、自然地动,课堂才真正充满活力。
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重实效。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时间,往往是学生才开始合作几分钟,刚进入状态,或是个别小组先完成了,教师就急着让各小组汇报成果,然后匆匆结束进入下一环节,把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上课时,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也不敢过多的让学习困难和内向性格的学生回答表现,因此这些学生久而久之就习惯于当听众,很少、甚至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新课改的今天,小组合作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大胆实践课改中的新思想、新理念,从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力的角度出发,把小组合作运用到基础教育广大空间中,使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学会合作与交流。
总之,在探索中存有很多的问题和遗憾,但更坚定了笔者继续探索的决心和信心,笔者愿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